北美户外俱乐部

标题: 北美户外FAQ [打印本页]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07
标题: 北美户外FAQ
Q1, 行山者应该如何安全徒步?
Q2, 结伴同行对参加者有什么要求和希望?
Q3, 结伴同行召集人(领队)需要对同行队友担负责任么?
Q4, 购买户外装备如何比价?
Q5, 徒步时常见风险有哪些?如何将户外徒步的风险降到最低?
Q6, 户外徒步如何着装?
Q7, 如何挑选徒步鞋?
Q8, Hiking boots如何系鞋带?
Q9, 需要带多少升水?
Q10, 徒步需要带登山杖么?
Q11, 如何选择雪鞋?
Q12, 什么时候用小冰爪(microspike),大冰爪(crampon),冰镐(ice axe)?
Q13, 如何过溪?
Q14, 如何下雪坡?
Q15, 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
Q16, 如何在雨中爬山?
Q17, 在野外遭遇打雷闪电如何应对?
Q18, 在野外遇见黑熊/灰熊怎么办?
Q19, 如何在野外警惕Cougar的尾随和攻击?
Q20, 有徒步线路难度的分级标准(按体能分级)么?如何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徒步线路?
Q21, 有手机GPS track APP推荐么?
Q22, 有爬山相关书籍推荐么?
Q23, 有爬山相关网站推荐么?
Q24 Gore-tex服装如何清洁保养?
Q25,  Hiking需要准备的基本物品?
Q26,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Day Hiking背包?
Q27, 如何挑选BP背包及装袋?
Q28, 如何挑选帐篷?
Q29, 如何挑选睡袋?
Q30, 如何挑选睡垫?
Q31, 如何选择炉子和燃料?
Q32, 有BP食物推荐么?
Q33, 如何自制BP食物-水果和蔬菜?
Q34 登山进阶必要装备指南
Q35, 防蚊心得体会分享

Notes:
1) FAQ中Qestions的收集,主要来自Crossna GG微信小群热心新山友,汇集后筛选出33题。

2) 众山友合力编辑而成的FAQ,很多回答是根据山友自己有限的经验总结而成,部分答案是搜索网上集合而成,并无标准答案一说,答案内容仅供参考。每个回答的下面,都标有作者/译者,或出处。

3) From 潘博士 Panshibo: I(博士)am not an expert and my experience is very limited, so I can provide only what I personally would do and not necessarily what others, more experienced, will.

4)欢迎户外爱好者分享和媒体转载,转载请标明文章来源www.crossna.org
CROSSNA是一群热心和有多年户外经验的老户外们组成的义工团队----政府注册的北美户外非营利俱乐部(以下简称CROSSNA),旨在带动更多人走出家门享受温哥华周边的顶级山水。CROSSNA的原则是与商业利益无关(十多年来如此而且将一如既往),积极倡导安全、自律、自立的户外理念,健身强体的同时传导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还有一起相伴到老的户外人的珍贵友谊。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09
Q1,行山者应该如何安全徒步?
1).        出行前仔细核对领队列出的装备清单,如头灯,登山杖,背包防雨罩等。告知家人或亲友当天的计划行程路线,队友情况,和返回时间。和领队确认自己的紧急联系方式。

2).        在野外始终和队伍保持紧密不分离,队友间距离确保在语音可抵达范围内。在任何线路都要遵守,尤其是攀登难度线路和复杂地形,或在夜间及恶劣天气下。

3).        随身携带必备的安全装备,切忌为了减轻负重而忽略救生物品,如便携急救包,头灯,应急毯,备用贴身和保暖衣服,备用电池,哨子,及头盔等。

4).        每次出行有准备能在野外照顾意外受伤队友过夜至少一夜。随身携带备用保暖衣服,应急铝箔睡袋/救生毯,额外的饮用水和食物。熟悉紧急求救办法和流程。

5).        行进间保持合适速度,以免太快太急带累全队。带头队员要考虑全队平均速度,扫尾队员注意不要紧跟太近。需要时主动乐意帮助队友携带额外负重和共用装备,协助领队扫尾,照顾落后队员。积极参加行前准备和事后总结灌水写游记。

6).        不超出全队指定带头队员,不滞后全队指定扫尾队员,不落单,不掉队。

7).        注意观察队友状况。认真对待蛛丝马迹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例如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甚至一个眼神)。

8).        发现自己有身体不适,或队伍有其它安全疑虑,马上通知领队和队友。

Reference:
[Panshibo]EIGHT SAFETY HABITS OF A PERFECT HIKER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Starlight
登山安全提示——对自己负责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12
Q2,结伴同行对参加者有什么要求和希望?
北美户外的结伴同行是和金钱利益完全无关的自立自律的结伴同行,召集者仅仅是户外活动的业余爱好者,欢迎每一位认真靠谱的山友召集行山活动,召集者没有义务也无法对队友的出行安全提供任何保障,因此,要求每位队友都要各自做好做足功课,具备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一、参加活动前
1)上Crossna网站结伴同行板块的召集帖报名,根据召集者要求注明搭车或开车,住帐篷或木屋等。
2)认真阅读活动路线说明及困难系数,按照能力及时间安排慎重报名,不随便占位,并注意召集帖的更新。
3)下载及打印活动行车和爬山路线,有导航系统的导入数据在行山时使用;请提前学会使用手机导航,避免行山时盲目跟从。
4)参照召集者提供的装备清单,提前准备好所有装备,并穿着活动适宜之衣服鞋子。
5)不要低估山中的天气变化,即使暖日也应在背包中备有防风保暖衣物,如抓绒衣羊毛衣或羽绒等。
6)自行安排交通到活动集合地点,最好提前5-10分钟到达集合地点,不迟到。
7)介绍新朋友参加活动的爬山客,要求确保新朋友的体能适合该次活动,并提醒新朋友阅读要求和希望,熟悉路线,带齐装备及提前学会如何使用。强烈建议介绍人陪同新朋友参加第一次活动。

二、活动进行时
1)结伴同行, 不要落单。如果跟不了快的同伴,请放慢和慢一点的同伴同行。
2)共进同退,相互关爱。如果需要方便或喝水脱衣服等,请告之同行队友。而队友应自觉停下等待或放慢速度行走,并保持在目力所及和能听到对方声音的范围内。
3)按自己的节奏行走,不要为了登顶而急进。山永远在那里,要登顶总是有机会的。
4)爱拍照玩乐的山友,应注意配合集体共进共退,避免走的太慢滞后队友。
5)遇到路况复杂,路线不明,天气情况恶劣或有雪崩危险等复杂情况时,队伍尽量不要分散,并保持和领队(召集者)沟通。队友互相关注,千万不能让一人落单。

三、活动结束后
1)尽量在北美户外网站行走印记版块分享活动相关图文花絮、心情点滴等。
2)如果是新路线或新活动最好能在网站上分享相关路线信息,费用,交通等信息以供后去者参考。
3)如在活动过程中有意外发生,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以预防同样事件再次发生。

Author: Dada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13
Q3,结伴同行召集人(领队)需要对同行队友担负责任么?

结伴同行是自助性质,召集人(领队)与各位队友的关系是平等的,召集人只是替大家义务搜集资料,提供信息,结伴同行,不存在谁对谁负责的问题。徒步安全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希望各位参加活动的朋友们更加注意自身及队友的安全。

召集人可以按意愿在召集帖中附上责任与备注,以及免责声明。

(模块示例)
“责任与备注:
1. 召集人仅仅是户外活动的爱好者,并非户外专业人士,无任何户外专业执照和证书;
2. 户外活动有风险,报名参加者需自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加本次活动,报名参加活动的任何人均需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报名即视同同意下列的《免责声明》,报名参加本次活动者即是声明中的“我”;
3. 一切计划会跟据当时天气、环境做灵活变动,队友应跟随整体行进,不可单独行动;
4. 一定要至少三人一组结伴同行,每组备对讲机一部,否则每组务必要保持在视线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

我理解登山是一项本质上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可能导致严重受伤或死亡。我认为,选择参与(包括发起)登山活动,意味着选择接受危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在做出所有跟登山有关的决定时,我都会把这种危险性考虑在内,这样的决定包括选择什么人作为同伴一起登山,以什么形式攀登什么样的山峰和路线,等等。

我清楚,在我与我选择的同伴一起登山时,我的生命安全许多时候取决于同伴能否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恰当的反应和举动。我也清楚,登山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登山者(包括我自己和我选择的同伴)在面临这种挑战的时候无法保证总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和举动。

我认为,如果在我自愿选择参与的登山活动过程中,我因为任何并非我自己或同伴故意制造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我自己不恰当的反应和举动,同伴不恰当的反应和举动,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的山区环境客观风险等)而发生严重受伤或死亡的情况,那么我的同伴不应当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解释和赔偿的责任)。”

Reference:
https://www.crossna.org/forum.php?mod=redirect&ptid=9789
https://www.crossna.org/forum.php?mod=redirect&ptid=27770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17
Q4,购买户外装备如何比价?

打定主意玩户外,开始投资就不能太心疼,逐步投资实现更浪费钱,爬山是花费小的运动,买好装备能用好些年,买好了不用了或要更新也能很快地卖出去,好东西很少降价的,我们看到好多想省钱,但最后算下来比一步到位花得多得多的例子,平时有空时可以多查查户外网站,看有没有好的合适自己的装备特价买下来.

比如加拿大的attitude sports,the last hunt和 live out there等,美国的REI,backcountry.com,steepandcheap.com, campsaver.com, sierratradingpost, moosejaw.com,campmor.com等,

REI的东西不特价时比MEC贵,没有的话要急用还是mec最靠谱,客服也好.

买前多查review,而且要是可靠网站给的review,还有要看review的人数,所在区域等等......

知道自己想买的东西后,google一下价格, 看看有没有便宜的deal.

如果是美国网站定货,可以就近在边境的邮站取,比如这家24X7可以7天24小时随时取货的代收点,方便朝九晚五一族。
http://247parcel.com/index.html

雪季冬季对装备的要求要高出不少,有合适的装备才能安全舒适地享受户外..

more details as per https://www.crossn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090

Author: lulululu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19
Q5,徒步时常见风险有哪些?如何将户外徒步的风险降到最低?

避免事故,从根本上来说,一要有预见风险的能力,二要对自身及所在团队应对风险的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估,三是户外运动参与者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多数菜鸟缺少经验,缺乏对各种风险的预见;有的老鸟虽能预见风险,却过于自信,对困难估计不足;有的则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听从领队劝告,喜欢自行其是。凡此种种,都可能成为事故隐患。
 
户外运动中常见风险及其预防
 
1)坠落
坠落的直接原因,也许是悬崖边一脚踩空,也许是同伴不经意的碰撞,也许是攀援时抓着的树枝突然折断,也许是上坡或下坡时误踩上松动的浮石、滚动的断枝、结冰的岩面,潮湿的树根或树干等等。
 
预防办法:
 
在不熟悉的地区,登山活动尽量在白天完成,避免走夜路。行进中以联络通畅、避免碰撞为原则,在不稳定的地带,相互间保持两三米的安全距离。在陡峭、狭窄、易打滑的危险地段,看清地貌再落脚。借助树枝攀援时,要手抓活枝,决不可抓枯枝,因活枝强韧,枯枝易折也。
 
登山时最好穿登山鞋,因其鞋底花纹较深,不易打滑。走雪地要穿雪鞋(snowshoes),或登山鞋外套上冰爪(microspikes or crampons)。

2) 迷路
迷路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迷路后若不能及时脱离险境,随之而来的缺水断粮、寒冷和心理恐惧,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
 
预防办法:
 
出行前应作充分准备,对目标区域的行走路线、主要标志物、求助地点、联络方法等事项有清晰的了解。
 
参与户外运动者要具备在晴朗与阴雨、白天与黑夜、在山野不同条件下辨识方向的能力。如果对目标区域不熟悉,应该带上一个地图(有等高线的地图更优),纸版最好是防水的,没有纸版的,电子的也可以(例如将地图以照片形式存入手机中)。强烈推荐学会用智能手机的GPS导航和轨迹记录功能,有关细节请参见Q21 - 手机GPS Track APP 推荐。
 
常备一个应急口哨,小手电,东西虽小,但却可能使你在危境中绝处逢生。

由于每人行进速度不同,开走不久一个大组会自然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定要三人以上一组结伴同行。走到岔路处应该停下,等到下一组跟上后再走。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行进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人走在队伍中间的情况,前后都看不见人。一个人走到岔路处时,即使你知道那条路是对的,也应该停下来等到下一组更上才走,因为下一组也有走错方向的可能。
 
万一真的迷路了如何应对,请参见Q15 – 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
 
3)  高温与低温或强阳光下曝晒的伤害
夏季高温,若不注意防暑,有可能在野外活动时中暑(体温升高,往往伴有脱水);冬季严寒,在衣着单薄、落水等情况下,易失温,引发冻伤。强阳光下暴晒可导致皮肤晒伤。
 
预防办法:
 
夏季活动,避免无保护的情况下在阳光下曝晒,擦防晒油不要忘掉像后脖子,耳后根以及鼻子尖这样容易忽视掉的地方。带上足够饮水以及电解质,出汗过多可导致身体失去盐分,严重缺盐时会导致大腿或小腿抽筋。
 
冬季出行要事先了解目标区域的气温,特别注意海拔高度和坡向对气温的影响,穿着衣物和携带的睡袋要足够保暖。大致上,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以此推算,海平面附近温度5度时,山峰附近营地(海拔1700多米)气温可低至零下5度。同一山峰,南坡向阳,北坡背阴,温差也可达5至10度。
 
强阳光下雪地上长时间行走要注意保护嘴唇,由于雪地反光嘴唇容易晒伤,擦防晒唇膏或套上多功能头巾(Buff)。


 4) 溺水
户外活动中的溺水事故,往往由于对水情不了解而发生。例如夏季溯溪活动时,大雨导致山洪暴发,不及撤离而被冲走。涉水过溪水温过低,水流太急,非常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预防办法:

事先了解目标区域水情,学会应急救护技能。如果目标区域及其上游近日降雨过多,野外扎营就不要选在溪沟边或其他地势低洼处。陌生水域不可单独下水。万一有人溺水,首先要争取第一时间积极抢救,同时呼叫求援。

溪水常常是从附近的雪山或冰川融化成水汇集而成,即使夏天最热天水温也可能很低,如果水深超过膝盖,危险程度就会大增。如有另外的可以避开渡溪的路线可走,应该作为首选。实在需要涉水过溪时,一定要谨慎小心,确定可以安全过溪后才能走。行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增加平衡,应该松开背包扣结以防滑倒及时脱身。如果水很急,应该两人或多人手挽手一起过提高稳定性。如果一定要从狭窄的原木上过溪,应该避免从上面站着走过去,骑马试地骑过去还是可行的,眼睛不要看溪底的水流以免导致头晕,盯着原木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即可。


5) 蛇伤
除冬季蛇类进入冬眠状态以外,春夏秋三季皆可能遭遇蛇伤。春季蛇刚从冬眠中苏醒,毒液积蓄量多汁浓,毒性较大;夏季高温,蛇喜栖居荫凉潮湿之地,如溪沟边、巨石下、草丛中,且早晚较为活跃;秋季蛇要积蓄能量越冬,食欲旺盛,活动频繁。

预防办法:
避免蛇伤的最好办法是了解蛇的习性,不要去那些蛇类频繁出没的地方,尽量避免与蛇遭遇。非去不可时,应对地貌先作仔细观察,谨慎行动。比如夏季的傍晚去溪边打水洗衣,不要去翻动溪边石头—说不定一条蛇正在石头下纳凉呢。蛇不以人为猎物,只要你不去侵扰它,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在野外遇见蛇,绕行避开即可,不必惊慌。真正的危险是无意中踩到蛇身,蛇被踩痛了,自然要反击,猛咬一口,然后立即逃遁。这只是蛇本能的自卫反应。若是无毒蛇,被咬后少量出点血,疼痛一阵子,只要避免伤口感染,一段时间后自会愈合。若是毒蛇,那就麻烦了。

万一被咬,应立即自救,或由同伴救助,先作应急处理。首先识别牙痕以区分毒蛇与无毒蛇。若能肯定为无毒蛇咬伤,只要作止血包扎即可。若为毒蛇咬伤(不易判定时按毒蛇咬伤处理),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扩创,吸出伤口附近毒液,外敷蛇药,保持伤员安静,然后尽快送医。送医路远的,结扎带每15分钟放松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所以,止血带、纱布、蛇伤药应作为户外运动者背包里的常备物品,以供应急使用。


6)  蜂蜇
常见的蜂种有蜜蜂、马蜂、胡蜂,其中蜜蜂为家养,马蜂和胡蜂为野生。就个体来说,蜜蜂毒性较小,野生蜂毒性较大。但是蜂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你弄伤一只蜂,可能招来蜂群报复性围攻。大群蜜蜂的密集围攻,足以致命,马蜂和胡蜂杀伤力更大。

预防办法:
人并非蜂类的食物,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你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零星几只蜂在你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千万别拍打。若遇见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过于靠近。

扎营前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在蜂巢附近宿营。蜂类嗅觉极为敏锐,女孩子出行前不要浓妆艳抹,因为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品,其分子结构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易被误认为蜜源而“招蜂引蝶”。

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迅速脱离现场,不要反复扑打。扑打一是更加激怒蜂群,二是扑打时必然多出汗,汗多味重,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确定被蜂蜇后,检查一下是否有毒刺留在皮肤里,如有,因该先把去毒刺,然后立即在被蜇的部位涂上After Bite药膏。蜇后20分钟后如果没有别的严重反应,可以放心。如果有像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例似的严重症状,因尽快送医。

7) 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办法: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此外还有如雷击,野兽袭击等风险,请参见Q17,Q18, Q19的回答。
其他参考材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zards_of_outdoor_recreation
https://www.crossna.org/forum.php?mod=redirect&ptid=2614
http://mp.weixin.qq.com/s/ydcvEtVBRY6uRTEGR--7xw

Author: David Huang (九头鸟)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27
Q6,户外徒步如何着装?

户外着装按照分层穿衣法,行山时方便加减衣服,以保持身体不过热不过冷。

帽子:

冬季保暖为主,头部会散失人体百分之四十加的热量,所以帽子为必备。夏季戴帽为防晒遮阳防雨,有的帽子带防蚊网可防蚊虫叮咬。户外店的夏季帽子,通常选购有阻水(water resistant)透气功能的帽子。

上衣:

三层法(排汗层,保暖层,阻绝防护层)
排汗层:排汗速干长短袖。
保暖层:羊毛衣/抓绒fleece、轻薄羽绒服
阻绝防护层:防风防雨又透气的外套(比如标注有Gore-Tex logo的外套)
夏季蚊虫季节,建议着快干宽松长袖防蚊防虫。冬季baselayer, 可以选择含羊毛成分的快干衣,既保暖又快干。

下装:

夏季速干长短裤,短裤的话要注意防蚊虫叮咬,推荐宽松的快干长裤防蚊防虫;冬季雨季(包括shoulder season)走动的时候基本是一层防风防雨透气的硬壳裤,或者是一条快干baselayer外面套快干短裤或短裙(这种穿着,背包里需要一条伸手可及的防雨裤,一旦下雨,立刻套上)。不管冬夏露营,都要多带一条抓绒、羊绒或者羽绒裤,静止的状态下保暖。

其他附件:
头巾/围巾/户外魔术巾 : 材质轻而柔软为佳。
内衣:合成纤维材料,最好有快干功能。避免棉质内衣。
手套:夏季防晒防擦伤,冬季至少一厚一薄,其中有一副要防水。
袜子: 以羊毛袜为好,以快干为要。
Gaiters(护腿):防脏防湿防划伤,雨天/雪地/沼泽地时犹为重要,还防止小碎石子进入鞋里。
太阳镜:尤其是冬天雪地,即使阴天雪地反光也非常伤眼。多日徒步的话,再带一副备用太阳镜(dollar店的即可)

备用衣服鞋袜(留在车上)以便运动完上车前换用,干燥衣服防寒保暖,也免脏湿车子 。

推荐一些Costco可以买到的户外衣物,相比户外店的,性价比很高:
纯羊毛袜;货架常备。
base layers (top, bottom), 货架常备,他家通常是Paradox的品牌;
羽绒服,有packable类,也有带帽厚些的, 季节性上货,卖完就等第二年,也是Paradox的品牌;
100%美利奴羊毛base layers,  季节性上货,卖完就等第二年。
http://www.paradoxoutdoor.com/ca ... 514.html?color=k102

Author: Lynn2014

雪线之上:户外穿衣法则,不仅仅是三层那么简单

雪线之上:户外衣服穿不对,春季登山很受罪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30
Q7,如何挑选徒步鞋?

这里聊的是trail runner/hiking/backpacking boots三种:

Hiking boots跟一般的鞋有几个不同的地方,首先是鞋底,好一点的boots一般都用vibram的鞋底. 看不见的内底发挥着减震和支撑作用;看得见的精心设计的底纹的外底提供更大的摩擦力起防滑作用; hiking boots的鞋帮都高过脚踝,对脚踝提供保护和支撑。山路不平整,累了以后脚踝容易受伤, 好的boots能非常大程度的减少脚踝受伤的机会 - 通常是day hiking和backpacking的必备。这些都是安全与舒适的保证。

1。trail runner(选择时也要选大半码)

天气好无雪的春夏秋季,如果你平衡好体能好,轻装在维护好强度低的trail上穿trail runner是很不错的选择,比如这两款:

SAUCONY XODUS 6.0 GTX TRAIL RUNNING SHOES


SALOMON SPEEDCROSS 4 GTX TRAIL RUNNING SHOES


如果雪季爬BCMC还选择trail runner的话,建议选Gore-Tex防水材料,还要加上MicroSpikes

2。较轻便一些的hiking boots

没雪的春夏秋季对防水防湿性要求不是很高时的day hiking可以买较轻便一些的hiking boots,更灵活/容易break-in,比如口碑一直很好的老牌:Salomon; VASQUE等....

SALOMON QUEST 4D 2 GTX HIKING BOOTS
https://www.youtube.com/v/Ak_UoAeKKfo?version=3&hl=en_US

3。全皮加gore-Tex hiking boots
雪季爬山用:防水防湿性非常重要. 我个人一定是推荐全皮加gore-Tex的boots,因为经长时间的雪水浸润,一般的gore-Tex hiking boots表现和耐用性都不是很佳,北美户外很多兄弟姐妹都是这款全皮加gore-Tex的boots,普遍反应很喜爱的一款经典:
Asolo Power Matic 200 GV Backpacking Boots
https://www.youtube.com/v/7nxcwAxoFZc?version=3&hl=en_US

买hiking boots时一定要记得至少大上半码(下山的缓冲和几小时爬山后下午时的脚胀等原因),Boots根据个人情况大个一码有时也可以,国人的脚型比西人的较宽,买鞋时如果有宽码可以试试。买鞋一定要好好试穿,最好穿上了在店里多走走,感觉一下.

下面是一些以前北美户外上老山友们的一些分享!

From Jinsi:。。。。若鞋子較硬較新, 行前我會在腳易磨破的地方(因人而異, 例如腳跟)預先貼上膠布以防起水泡.
From xiao C:
How to deal with a blister while hiking

Hiking時腳掌與hiking boots長時磨擦, 皮膚給磨破, 起了水泡, 應用moleskin貼在磨損的部位, 再貼上傷口貼。

甚麼是moleskin?
It is an adhesive pad stuck to the feet to prevent blisters.
Moleskin can be coated with an adhesive backing and used to prevent or treat friction injuries of the feet.

Moleskin用法:
In the case of a blister, the moleskin is cut into an "O" shape so the fabric does not adhere to the blister directly; the thickness of the surrounding moleskin protects the blister from further friction.

記著在你的急救包放入moleskin, bandage及一把剪刀。

from lulululu: 要预防水泡,就要减少摩擦的机会, 潮湿的皮肤也是形成水泡的有利条件。。。

***首先hiking boots要合适,一般要大个半码以上,买前一定做好功课也要试好.

***袜子能减少脚与鞋之间的摩擦,有需要时甚至可以穿上两双(一层丝薄型的在里面),袜子的材料要是羊毛。为了保持脚的干爽从而降低起水泡的机会千万不要穿棉袜(棉制品湿了也难干),也可以多备双袜子作替换.

***在脚上易磨的地方薄薄地涂上一层凡士林,也有助减少摩擦力。

***走路时间稍长后,有时鞋带会变松了--脚在鞋里晃动这也会导致脚部的摩擦增大,所以鞋带松了后要立即重新系好。下山前也最好重系一下鞋带。

***一旦觉得不适比如hot spots,一定要即时处理,以免进一步发展成水泡。甚至可以考虑在经常起水泡的部位事先贴好moleskin或创口贴防摩擦,再进行运动.......

***另外行前翦脚趾甲也非常重要

More details as per https://www.crossn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089

Author:lulululu

雪线之上:徒步走线时,如何防治水泡?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31
Q8,Hiking boots如何系鞋带?
https://www.youtube.com/v/SOE28brAcEc?version=3&hl=en_US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35
Q9,徒步需要带多少升水?

Depends on body mass. For me most often 2L is enough. In summer we use creeks for extra water. In winter we carry 1L filled thermos and a JetBoil to melt snow. We always add electrolytes. We carry water purification tablets as well.

携带水量要根据体重要求。通常我会带2升水,对我足够。夏季我们会在溪里补充额外的水,冬季会带上保温壶装1升热水,并带上JetBoil炉子融化雪水。我们总是在水里加上电解质,还会带上洁水药片。

Author: Panshibo
Translator: Poker007
作者: poker007    时间: 2016-10-15 16:36
Q10, 徒步需要带登山杖么?

“通常我们带一对登山杖。(我们会不定期在BCMC步道教授单人登山技术,而这个话题正是其中之一。)”-引用自潘世博

“登山杖通过手腕带使用应该更有效。跟据地型和实际情况,比如如果需要scramble比多的地方,可以收起一根杖方便scramble,但如果是多天的backpacking, 双杖分担体重和负重,对减轻膝盖压力绝对非常重要,每次hiking双杖都应该带上。” Quoted from lulululu

“雪季徒步时,登山杖要装上basket, 否者,登山杖在雪地吃不住劲,非但无法分担负重起到平衡作用,反而成为负担。

在一个team里,忘带或漏带登山杖,其他队友发扬team协作精神,常常会从一对登山杖中,分出一支给漏带的队友,这种单根杖长时间徒步情形,会或多或少的失衡,对膝盖有潜在的损伤。” Quoted from 北美户外义工群

“负重双杖特别重要,这次深雪一根杖(注解:另一杖借给了新山友),坡度大的坡,我就无法靠一根杖支撑我的身体重量和背包重量上一个跨步高的台阶,要靠'跪下再起'法。”Quoted from lulululu

登山杖高效使用指南


登山杖是远足和登山的重要工具。我们在此列举10条使用的理由,并讨论如何克服其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