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Mk23是HK公司根据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U.S. Special OperationsCommand,简称USSOCOM)的要求而研制的进攻型手枪。这种手枪的正式名称为“Mark 23, Mod0”,读起来很不顺口吧,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都宁愿称它为“SOCOM”的原因。
1990年2月,USSOCOM制定了特种部队用进攻型手枪武器系统(Offensive Handgun WeaponSystem,简称OHWS)的开发计划,并在10月由海军向有开发能力的厂家提出这种名为SOCOM手枪的性能要求,支持禁枪的政客也许会说所有的手枪都是“进攻型”的,但是USSOCOM对OHWS则有完全不同的解释,USSOCOM管理着美国海陆空各兵种中的大部分精锐特种部队,包括海豹、三角洲、绿色贝雷帽、游骑兵等等,他们认为OHWS应能充分满足执行“进攻”任务的要求,因而提出的了与大多数“防卫型”手枪所不同的指标。
OHWS由三部分组成——.45口径手枪、激光瞄准模块LAM(Laser AimingModules)、消声器。整个计划被分为三个阶段,研制和测试是第1、2阶段,第3阶段是生产阶段。USSOCOM原定于1992年3月开始第1阶段的比较试验,1993年1月开始第2阶段的比较试验,选定型号后在1993年12月开始第3阶段即总量为9,000支手枪的批量生产。但由于海湾战争的爆发,整个计划被推迟。
到1991年8月,USSOCOM选定了柯尔特和HK这两家公司进行竞投,并由海军出面向这两家公司发出同样的12个月的合同,要求这两家公司向印弟安纳州克伦市海军支援武器中心提交30支样枪。经过7个月的评估后,1993年10月,这两家公司都提交了样枪。然后到1994年1月,完成了第1阶段的比较试验后,选定了HK公司的样枪继续进行第2阶段的测试,HK公司再获得一份生产另外30支样枪的第2阶段合同,交货期限为1994年10月。
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之间,HK公司对样枪作了一些修改。为增加耐用性,套筒宽度从35mm增至39mm;第1阶段中套筒座在扳机护圈的前方有一段45mm长的不锈钢内衬,第2阶段中取消了此装置;枪管的左旋膛线改为右旋;按照合同改用了KAC的消声器。Mk23经过一系列的改进并通过第2阶段测试后,在1995年11月,美国海军与HK公司签定批量生产合同,其后,由于压缩军费,手枪的订货量又减少到7,500支,消声器和LAM的生产量则从3,900个减少到1,950个,整个订货的总价值为1,580万美元。据HK公司宣称,整个订货的生产总费用为1,210万美元,而在历时3年的研制过程中,每年投入的研究费用为700万美元。
1996年5月1月,Mk23 Mod0开始正式交付到特种部队手上,成为继政府型M1911后第一支.45口径的军用手枪。1996年12月,民用型的Mark23开始出售,售价为1,995美元,而且是限量生产。此外,还有谣传指HK公司以1,600元左右的价格向美国执法机构推销这种武器。
Mk23手枪是由HK公司的工程师Helmut Weldle设计的,他也设计过P2A1和ELF。Mk23的弹匣能容12发.45ACP弹,相对于民间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同类手枪来说的确让人感到很具有“进攻性”。USSOCOM制定的试验标准非常苛刻,在进行强度试验时,使用其中一把Mk23发射了30,000发奥林公司的+P弹(膛压1611巴),同时又发射了600发膛压为2144巴的强装药弹。其他试验如下:
* 射击36,000发弹的寿命试验
* 化学兼容性试验
* 零件互换性试验
* 华氏+163,4度/-58度的极限温度试验
* 96小时盐喷雾试验
* 96小时盐水喷射试验
* 沙、灰尘、泥水及模拟拍岸浪等可靠性试验
* 1.25米跌落的粗野操作试验
* 精度试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