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42|回复: 2

世界最美丽雪山—卡瓦格博的见证[组图]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6-4-8 2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最美丽雪山—卡瓦格博的见证[组图]--中国中央电视台

在云南境内的澜沧江流域有着众多大大小小巍峨的山峦,婉延起伏,婀娜多姿。

  由于人类的征服欲望,很多高峰上都留下了人类的足迹,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或美丽或壮烈的故事,在央视将要推出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澜沧江-湄公河》里面,大家将可以随着我们的镜头一起领略这些山峦的风姿。

  澜沧江流域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方10公里处,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最高的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卡瓦格博山的终年积雪和61条大小河流,成为澜沧江水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澜沧江在德钦境内生态系统变迁的见证。卡瓦格博峰藏语的意思是“白色的雪峰”,自古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也是云南省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内“三江并流”主景观之一,与路南石林、大理古城、西双版纳、昆明滇池、玉龙雪山齐名,并被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


其实卡瓦格博最让世人睹目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它还是一座至今还无人能攀越的处女峰。

  1987年以前,卡瓦格博对于世人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1987—1996年,来自日本、中国、美国的登山队多次试图登上卡瓦格博的峰顶,均告失败。1991年1月3日,17名中、日登山队员在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全部遇难,成为当年轰动海内外的重大事件。

  据资料记载,1987年8月的夏季,一只由中日两国人员组成的登山队伍来到了神山脚下,这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主体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有日本大财团的支持,队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中国登山家宋志义,他创造过无数次中国登山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21: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初冬,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侦察了上山线路,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条新的攀登路线。按照计划,一、二、四号营地的建立还算顺利,但在选择三号营地时,中日队员之间发生了争议。中方认为,为了安全,营地应该建立在远离山脊的地方,可以避开雪崩区。但日方认为,为了登顶节省体力,三号营地应该尽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号营地,如果往后靠,离二号营地太近,就失去了三号营地的意义。双方各持一端,最后,井上队长的东方式思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号营地选择在双方争论的中间地点。

  四号营地建立在5900米高度的一个大冰壁前,登山队以此为基地曾经攀登到了6210米的高度,并观察了最后冲顶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登山队摆酒庆祝,因为,6210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1990年1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击队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到达6200米的高度。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转坏,云量变多,风也开始刮起来了。在到达6470米时,宋志义感觉东南方向好像有云层向他们压过来。这时,峰顶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240米。然而,就在三号营地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呼的时候,乌云遮没了山顶。


随着乌云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五位突击队员被冻得浑身颤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坚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人们的脸上。突击队迫不得已拉起了简易帐蓬,以避风寒。下午四点,风雪肆虐,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井上只能痛苦地命令:取消行动,返回三号营地。但此时,突击队下撤已经很困难了,山顶被黑云笼罩着,队员们几次试图冲出黑暗,都因无法辨别方向而被迫放弃。最后,井上队长只得让他们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顶过夜的准备。

  直到晚上10点15分,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11点13分,突击队安全地回到三号营地。这次突击顶峰功败垂成,5名队员大难不死,但他们不知道卡瓦格博神山还有什么等待着他们。
 楼主| 发表于 2006-4-8 22: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28日冲顶的经验,中日双方决定,登顶日期改为1991年1月1日。然而,1991年元旦第一天,暴雪突至,天地一片迷茫,把三号营地被死死封住。登顶日期不得不再往后延。

  张俊是中方的组织者,每隔三天,他都会在三号营地和大本营之间往返一次。1991年元旦,张俊下山后就被满天大雪困在了大本营。就是这场大雪改变了他的命运。接连几天大雪不断,1月3日晚上大本营和三号营地之间仍然像往常一样通过对讲机聊天。10点30分的通话中,山上的队员还在抱怨:这雪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1月4号一早,张俊醒来后,感到四周有一种出奇的安静,他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对讲机。半个小时过去了,对讲机的那头仍然异常安静。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拿着一部对讲机不停地呼叫着。9点钟很快就到了,和营地的队员失去联系这么长时间,是出发以来的四十多天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正在这时,大本营附近的一次雪崩让焦急中等待中队员又凭添了一丝恐惧。

  此时,千里之外的队员家属也感到了一种不安。对于生死未卜的登山队员,藏民们有他们的解释。救援和搜索开始了。

  一夜之间,17名队员和3号营地奇迹般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们的下落成为了世界登山界的一个不解之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7年之后,他们竟然陆续重新出现在卡瓦格博下的明永冰川。

  斯那次里是17位遇难者中唯一的藏族队员,出发的那天,他曾面向盼望已久的卡瓦格博峰,他禁不住喊了出来:“啊,怎么美,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山,我都不想回去了”。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神山,那年他26岁。多少年过去了,年过七旬的母亲常坐在门口,远远的望着卡瓦格博,嘴里重复着一句话:“他从来没有不听我的话,只是那次登山我叫他不要去,他没有听,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毫无疑问,高山探险是勇敢者的事业。在登山者的眼中,只要卡瓦格博还高昂着头颅,那就是一种莫大的挑战。正如多次深入梅里雪山考察的中国第一代登山家周正所言:“我深信,再难、再险的卡瓦格博,总有一天会被勇敢的高山探险家踩在脚下。”不过,德钦县的藏民们可不这么想。他们笃信,那场悲剧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神秘而又神圣的卡瓦格博,是绝不容凡人来侵犯亵渎的。

  后记:

  公元2000年的时候,在德钦县由德钦县政府出面,邀请了中国相当多的专家一起开了一个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就一座山、就如何保护一座山的文化传统开的一次大会。在这次会上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论很激烈,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所有人一致通过了,而且签署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就是说“我们要保护这座山”。其中提到永远不让人再来攀登卡瓦格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并且参与,而且公开地向社会宣布,不允许再攀登一座因为文化而被尊敬的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7 11:36 , Processed in 0.05197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