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6187|回复: 2

关于涉水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6-9-29 20: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有句老话:欺山不欺水。意思就是说水(火)无情,某种程度上要比山林更危险。我因为喜欢飞钓,经常和水打交道,涉水徒步钓鱼是我最主要的活动。对于涉水的危险有一定认识,有些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hiking的朋友,在遇到溪水的时候有所帮助。

首先要说的是BC地处冷水系,即使是夏天,气温再高,水温始终保持很低的水平,海水是这样,山里的溪流温度更低,大多低于10度。所以不管你水性再好,除非穿专门的wet/dry suit,游泳、泅水渡河,基本上不要考虑,很短的时间就会失温。光脚渡河也要慎重,因为冰冷的溪水很快使腿脚麻木紧缩,加上水底的碎石,光脚走不了多远。我试过夏天在很缓的溪水里游泳,玩了也就不到10分钟,浑身哆嗦,腿脚不受控制,在沙石上行走困难,几乎无法自己走上岸,四肢紧忙活才爬上来。

另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部分事故发生在溪流和河边的石滩上,而不是涉水过程。在光滑的石头滩上行走,滑倒摔伤的比例,远远高于落水。溪水常年不冻,溪流附近潮湿度比较大,夏天有层薄薄的湿气或青苔,肉眼不一定看到;冬天溪流的湿气凝结在石头表面,就是黑冰和霜花。这些使得溪边的石头极滑,我们穿着专门的防滑涉水靴,在上面行走一不小心也会摔倒,而且一摔就是狠的!这10几年溪流飞钓,周围摔伤的事故实在太多,最严重的摔到头部,失忆10分钟。所以爬山时遇到溪流,除非很干燥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溪流边上的光滑石头上行走,要走也必须特别小心,不要在那些大石头上跳来跳去。同样的道理,溪流之上的倒树、沉木,在我的经验中比鹅卵石更滑,应该避免“走独木桥”式的过河过溪,因为滑下水的几率实在太高。当然看到有山友用骑马式通过独木桥,在树干比较粗,过程比较短的情况下,这样看起来应该安全不少。

BC的溪流来自山上融化的雪水,水很清澈。所以人们往往在水深和流速上判断失误。看水分析大约膝盖深,走下去就到了屁股;觉得流速很缓,走到河中央发现水流力量很大,很难保持平衡。。。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流速和水深的搭配,使得判断更加困难。如果万不得已需要涉水,在这两点的判断上一定要保守,不能激进或者赌一把的想法,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就不要涉水,沿河继续观察,找到合适的地点再涉水。涉水过程中只要有一点感觉水深水流过大,就要及时停止原路返回。我个人在穿着水裤涉水靴全副武装的情况下涉水(不是站水里钓鱼),静水不会超过腰部,流水的情况下,到屁股就算是极限了,有时只到膝盖,看流速和水底状况而定。个人觉得Hiking过程中,有背负,无防水防滑装备,流水水深超过膝盖到大腿,就已经很危险了。

涉水地点的选择,水底石头越少越好,越小越好。在BC,淤泥的情况比较少见,大多是沙石底。当水底鹅卵石大都大于拳头大小时,涉水就可能很滑了!能看到水底有不少很大个鹅卵石的河段,特别是颜色较深的石头,就不要选择了。这个走起来跟在冰上差不多,水下流速变化也大,很容易滑倒。看不清水底的地方不要尝试,而且要尽量观察到整个渡河路线。有些泛白浪的河滩感觉极浅,但实际下面可能是复杂的乱石堆,水流也急。

尽量不要单人涉水!过河时,2、3人组成一个队伍,胳膊相互挎起来,外面的人另一只手也最好有登山杖或者树枝支撑。2、3人的挎臂组合,即可保持平衡,又可相互借力,比一个人要稳固很多。但我个人觉得人再多,比如4、5人组合反倒不好了,相互牵制的影响太大,东倒西歪,反倒不如2、3人组合稳当。涉水时个人身体和多人组合的队列不要正面对着水流,侧面水流可以大大减少冲击力;避免迈大步,用小碎步集体挪动的方式慢慢走。重心要滞后迈步,小步踏实后重心再前移(这点在迫不得已单人涉水时尤其重要)。

最后要说的就是hiking中的涉水,感觉和钓鱼还是不太一样。比如hiking穿过水很浅但石头很大的小溪,这类情况更多一些。这种情况应该主要是防滑防摔。所以这里罗列的一些涉水经验,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6-9-30 07: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多年经验倾囊相授啊,仔细学习了,想起来上次Blance  Lake 过溪,好几个人扑通扑通掉进水里。加上小来事件,水确实更需要小心,勿谓化大言之不预也。
发表于 2017-2-16 14: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1 08:24 , Processed in 0.05209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