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10 2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培训课程的安排是:第一天是理论课,第二天--第四天为学员的户外实际操作及点评,第五天是大总结及课程评价。
培训课程的主讲老师----迈克先生,一位满脸金色络腮胡、非常和蔼、有着丰富户外经验的中年人,此外还有三名助教。来培训的学员共有12人,来自5个国家,分别是:2名中国人、2名英国人、1名德国人、1名丹麦人(女孩),6名新西兰人,可谓是来自五湖四海,最远的是来自丹麦的女孩-蒂娜,坐了26小时的飞机来到新西兰,绕了地球大半圈,比我们多了一倍的时间,看来OPC学校还蛮有吸引力。作为第一个到新西兰OPC学校学习的中国人,和十位老外在一起学习,培训的意义本身远大于学习的内容,这是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密不可分。况且这十位老外学员和四名老师均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的户外发展水平,不能让老外小瞧了咱们,按重庆话讲就是要"雄起",不过重要的是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向别人学习。
五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还是有很多收获,重要的对户外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OPC学校有一套完整的户外培训体系,帮助人们提高对户外安全的认识、提高从事各个户外项目的技能,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在安全的前提下,普通百姓也能充分享受参加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突破和提高。主要来自于第一天的理论课,学习材料是根据迈克老师参与编写的一本书《户外安全管理教程》精选出来的。受到启发的内容是:一是对风险的定义,英语中对风险有多种解释,但相互之间有区别,需要学员加以区分,并能准确的把握;迈克老师不时把大家分成几组,组织讨论,又提一些风险的问题,让同学们决定应该站在哪一边,并把关于风险的卡片贴在墙上,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同学们感受到户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安全的认识意识。二是通过风险管理表格方式从各个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寻找产生风险的源点,有可能的接触方式,将导致的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内容包括户外运动的目的、地点、团队能力、风险程度、任务的布置分工、操作要求、操作流程、装备的准备、项目结束后的感受及相应的应急措施;活动完后要求及时总结,包括需改进的地方和做得好的地方及对自己的评价小结等等。并举了例子:一个男孩到有废旧汽车的垃圾场踢球,就可以从生理上、心理上、性别上、天气环境、足球本身等几方面对风险进行分析,尽可能全面,无漏点。由此看来新西兰的户外运动在风险分析上很注意细节,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要做很多事情,特别是对团队及个人能力的评价,风险程度的评估等等,如果有一个环节或一个人出问题,就会立即停止,哪怕是前期准备花费了很多心血,说明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珍惜。而国内更多时间花在了:装备,路线,天气,食品,向导等等,对团队及个人风险的判断,评估很少,甚至没有,更别说做什么风险管理分析表了,太麻烦了。特别是时下流行的网上邀约驴行,很多人彼此都不认识,不了解,就出发了,有些新驴出去了几次,自我感觉很好,于是自己也发贴,带队驴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大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从2000年开始,每年都有户外的安全事故发生,血的教训和代价让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高度的重视户外的安全,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伙伴还有哪些风险隐患。
特别是目前户外风险管理理论在国内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户外运动安全标准和救援措施,也没有专业的救援机构,更多的是事故发生后,依靠当地政府或一些民间救援组织。主要原因是国情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新西兰户外运动的普及,从70年代逐渐开始兴起,OPC学校完整培训体系的建立与此密切相关。而国内从90年代末期随着自助游的启蒙而逐步延伸开来,特别是近3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了飞速发展,驴行,登山,自驾车的队伍不断扩大,但与此相关的培训机构寥寥无几,只有中国登山协会针对攀岩教练或户外指导员这样的官方职业培训,面对目前庞大的户外队伍,显得力不从心。而地方政府所属的体委或体育局似乎又跟户外运动没有什么联系,他们关心的是竞技体育项目,是政治任务,对群众性的户外运动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当然这是由国情和体制决定了的,目前还无法改变。
其次是感觉OPC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实效,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总结、再上升到理论,使学员能学到非常实用的本领和能力。
三天的户外带队操作培训流程是:按照老师指定的顺序进行演练,同时将填写的风险管理分析表格交给迈克老师,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观察你本人的实际操作表现,在项目操作结束后,首先对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进行总结,再由其他五位队友轮流进行点评,最后由助教和迈克老师进行归纳;然后再接着由本人谈谈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仍然是其他五位队友轮流点评, 接着还是由助教和迈克老师进行归纳,写成书面意见后最后交给学员本人。这样做的目的使学员自己在项目带队过程中对风险控制点有较为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发现自己在哪些风险管理方面没有考虑周全,需要提高。
如本人对第一次户外带队操作的拓展项目---电网,就有很深的感触。在项目操作完回顾点评阶段,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在风险控制方面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有:一是不能允许队员在超过1.2米高的位置跳跃,二是围栏外的地面是否平整没有告诉大家,三是观察木板上是否光滑,有无扎手的地方。说明在事前的风险管理分析上考虑还不够全面,这些因素都有引发事故发生的可能;看来风险发生源点是无处不在,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
第二次本人带队的项目是:带领五位老外学员原始树林徒步穿越,考验在自然环境下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经验的判断、面对困难的勇气及对一个团队的领导力。过后通过大家的点评,也发现了自身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如:遇到方向选择发生分歧的时候,应告知每位队员,而不是只同向导进行沟通;同时不应长时间选择一位向导,而应把队里对地图、指南针非常熟悉的队员也安排相应的角色;再有应事前与每位队员沟通(当然这其中有语言问题),了解他们的实际户外经验、抵御风险能力,如安排任务时,选择了Jerry照顾Nick,就不太妥当,实际上Nick户外经验丰富,不需要别人照顾,而应安排合适的角色,犯了国内带队的经验错误;再有就是安排了Ben和Shuan去探路的时候,约定好5分钟返回,就应原地等待,而不是等了2分钟后沿着他们走的路线去追他们,万一他们不是按原路返回,就有可能造成队伍失散,产生风险。
所以事后感觉,户外运动的实践性非常强,即使理论学得再多,没有实际的操作和大家的点评帮助,没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很难得到质的提高。
特别是第三天户外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的演习非常实用。演习的四个项目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和户外运动中很有可能遇到的事件,考验一个人和一个团队在危机关头处理风险的能力。
12名学员分成2个组,即受伤组和救援组,受伤人员均由受伤组中的学员扮演,由救援组进行抢救。4个演练项目分别是:一是在森林和沼泽地混合地带寻找一男一女失踪人员;二是抢救落入森林土路中间的大坑内,右大腿骨折的骑车人和右肩膀骨折的跑步者;三是一起交通事故,下坡途中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卡车相撞,并伤及一位骑车人,人员失散,语言不通,需要抢救;四是一对夫妇出外打猎,丈夫不幸误伤妻子,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拿枪威胁靠近他身边的人,很危险。
演习结束后,12位学员和老师们围成一圈,讨论一天下来每个人的亲身感受。我也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组织抢救者要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和周边环境进行判断;二是根据判断结果和反馈信息,做出决定是否自己处理或是寻求外援,如果自己来处理,就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组织、分工并实施,行动要快,对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后要立即送往医院。特别是在对伤员实施抢救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好伤员心理上的安慰工作,否则会适得其反,病情加重。如第二个案例中对伤员骨折的处理时间过长,抢救顺序不当,拖出洞口时,生拉活扯,痛得伤员哇哇大叫,加重了病情。第四个案例中对受到严重精神刺激的持枪者,为避免队员受到不必要伤害,此类事件救援队应立即寻求外界专业救援机构的帮助,如警察的支援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