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
山下道人(山令誉) 2007-09-26 21:57
查看 (325) 回复 (2) 1楼
原生态太极拳概况介绍
话讲太极拳;现在是人人皆知,个个会练。问一下什么是太极拳?他们都会讲,杨式、陈式等五式时尚太极拳,指的就是缓动、慢打的拳套路。其实这些仅仅是拳操吧了。他们拿了古传的外家拳招术编成程式套路,並以此为載体,缓动、慢打的搞健身活动,号称太极拳。这是历史的认识错位。仅管官方现在仍然在极力推崇为传统武术,但任何理论和宣传都改变不了它们拳操的本质。但它也是一种创造,是带拳术元素的视觉艺术。武术衍生产品。用它健身既不必受皮肉痛苦,又能玩味武术。健身之外多了一项精神享受。所以还是吸引一些爱好者。
原生态太极拳是真正意义上的拳术。不同于多如牛毛的健身太极拳操。在拳术大类分列上,是少林为代表的外家拳以外的另类拳术。俗称内家拳。内、外两家拳的拳性不同,拳理相反,不能拳比,只能类分。外家拳是攻击性拳种,打、踢、推、摔、拿可有各种各样手段,风格。这就产生许多门户、派别。区别不同拳派往往是看他们训练的拳架、招术、套路的特征差异。所以外家拳有几百种门派是很正常。它们的实际搏击形态都是一样的无规则“散打”。轻则致人伤痛,重则致人死亡。内家拳是独指太极拳。(社会流传称内家拳的,多是借名而已)原生态太极拳是指始于明朝,创于武当道教道士张三丰之手,是专为道士、文人度身定制的文人正当防卫拳术。拳法、拳理、技击效果以明朝张三丰、王宗岳总结的,并得以遗留今世的“太极拳论”为教课范本。它的搏击形态是非力量型的柔手粘贴,非脱手搏击。与外家拳搏击形态正相反。由于是柔手粘贴,随曲就伸无过不及,非脱手搏击。所以它没有招法招术,没有必要用拳套路去训练技击技术。也不能主动攻击他人,只能被动防御,正当防卫。由于是柔手粘贴非脱手搏击,它又是具有高功夫特性;小力御大力,四两拨千斤,可对付推手、摔跤、相扑、擒拿等力量型非脱手攻击。它也有反击功能,也就是“放人”技法,也属于四两拨千斤的另一种技法,手上不用力,用全身筋骨合力,将来犯者“放”倒地,但手到之处不会致人伤害或疼痛。所以是不会构成直接伤害的拳术。可以比较容易列入现代体育对抗搏击竟技项目。也是技击、娱乐、健身三位一体的武术。是一项至今还未得到人们重视,待开发的项目。目前专心研究推崇的机构在全国范围讲,独此本网一家。
太极拳是指独特的搏击形态而已,不是指拳套路式样,所以它是无门无派的。它的定义是以先民太极哲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柔手粘贴,非力量型的非脱手搏击形式,研究小力御大力,弱胜强,柔克刚的防暴自卫拳术称太极拳。明朝著名太极拳家有张三丰、王宗岳、张松溪等。笔者在全国的太极拳界里,发现太极拳在民间仍有流传,人数极少,较有著名度的,西安有郑悟清,上海有丁德山等但都已过世。在上海民间的“上海推手”爱好者的群体之中,现在尚有少教太极拳高手存在,虽然是凤毛麟角,但相对比较集中。在这些高手中,大多数性格内敛,不愿张扬。身怀绝技但因缺少理论研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承传较困难。处以自生自灭之中。本版主研究学习原生态太极拳多年,从人体运动力学、经络气功学等原理上,基本上揭开了太极拳所谓“内功”的原理。也找到训练方法的捷径。决心改变过去用三、四十年也练不出的功夫。功到自然成都在耄耋之年的常规,为青年人提供学习经验,让他们在年青时期就学习掌握。
原生态太极拳功法用外家拳眼光看待是很神秘的。没有过分的外形动作和造型。交手时旁观者无法从外形动作看懂技法所在。其实它包含三层功夫。一,四两拨千斤。这是指小力者与强者交手,运用太极拳技法,可以让对手非脱手攻击处处落空。无论是运用推、拉、摔、拿等手段,都会失去强者威力。从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相反采用以力对力,小力必败无异。现在的“推手”就是以力见长,大力胜小力。双方实力相当,就会产生顶牛僵持。二,即拨即放。四两拨千斤技法使对手用力大者即刻扑地。用力适当控制者,瞬间失空。拳手利用这个对手重心不稳定瞬间作“放”人动作,“放”也是四两拨千斤技法之一,其“四两力”的方向控制不再是被动的随对方延长,而是主动控制,瞬间出其不意,致使对手不及招架反应,失去重心,倒下或者跳退。三,触手惊弹。此功法是从张三丰拳论发展起来更深层次的太极拳功法。在史书上有记載;明朝张松溪能以静待动,犯者应手即扑。三层功夫,一层高于一层,顺序升级最高功夫是第三层。史书上讲;“得其一.二者足胜少林。(指被动防卫)原生态太极拳功夫虽高,但只能用于正当防卫,竞技比赛。因为没有攻击力,杀伤力。所以不能被軍、警采用。作为对抗搏击竞技体育项目是最合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