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679|回复: 1

猎人须知 候鸟之迁徙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1-29 11: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鸟类的迁徙(migration of birds)
----------引自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这些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种即为候鸟,或称迁徙鸟(migrator)。候鸟的迁徙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方向性、路线性和地域性。

研究鸟类的迁徙行为,了解候鸟的迁徙时间和路线、迁徙数量、种群关系、归巢能力、死亡率、存活率、寿命,以及与繁殖地、越冬地环境的关系等生态规律,对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种、利用候鸟保护农林生产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航空安全、计划利用经济候鸟、防止流行病的传播、制定法律等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鸟类根据其迁移或迁徙的居留习性的分类
鸟类根据是否迁徙以及迁徙方式的不同,分为留鸟、候鸟、漂鸟和迷鸟等。

(一)留鸟(resident)
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统称为留鸟。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的短距离迁移现象。

(二)候鸟(migrant)
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migration route),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春季的迁徒,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但是几乎没有一种鸟是从它的繁殖地区笔直地飞往越冬地区的,而且中途还要多次在合适的驿站作停留。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是很少变动的。迁飞的途径也都是常年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许多种鸟类,南迁和北徙,是经过同一条途径。各种鸟类迁徙的途径,是不相同的。雁类、鹤类等大型鸟类在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结成群,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而家燕等体形较小的鸟类,则组成稀疏的鸟群;猛禽类的迁徙却常常是单独飞行,个体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绝大多数鸟类在夜间迁飞,以躲避天敌的袭击,特别是食虫鸟类,而猛禽大多在白天迁飞。

1:夏候鸟(summer resident)
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较温暖地区过冬,翌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夏候鸟。

2:冬候鸟( winter resident)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到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冬候鸟。

3:旅鸟(traveler 或 migrant)候鸟迁徙时,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这些种类就称为该地区的旅鸟。

因此,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三)迷鸟(straggler bird)
在迁徙过程中,由于狂风或其他气候条件巨变,使其漂离通常的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偶然到异地的鸟。

(四)漫游鸟(wander bird)
漫游亦称“游荡或游猎”,是一种无规律的活动。游荡似乎主要是由于外部食物条件的波动所造成的。游猎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些猛禽和海洋鸟类。



鸟类迁徙的节律性


(一) 鸟类迁徙的生理节律
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有危险的旅程,长期自然历史的变迁形成了迁徙鸟每年呈现周期性的生理变化,神经调节和能量的存储均具节律性变动。

1、 鸟类迁徙前的能量存储变动节律
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完全依赖于体内以脂肪形式储存的能量,所以,鸟类在迁徙之前要积聚脂肪,以保证迁徙时的能量消耗。飞越沙漠和海洋的迁徙鸟类,由于途中无法获取食物,必须不停歇的一次完成整个迁徙,故而需要存储的脂肪更多。而其它大多数迁徙鸟类则可以中途降落到适宜的地点取食,并以很快的速度重新积聚已经耗损掉的脂肪,以便继续他们的旅程。

2、 鸟类迁徙前的神经内分泌变动节律
鸟类迁徙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的。随着日照的延长,通过松果腺的作用,由脑下垂体分泌两种激素,即皮质酮和催乳素。这两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使鸟类完成了一系列的生理准备,包括生殖腺发育、脂肪积累以及定向能力的增强等。

(二) 鸟类迁徙的时间规律
1、 鸟类迁徙的年节律

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其迁徙日期因种而异,同时也受环境因子(营养等)的制约。迁到营巢地的日期与良好的生态条件来临的日期有关,每种鸟迁来和迁去的日期也有一定出入,一般来说,春季迁来营巢地较早的鸟,迁离的时间较早,迁来晚的鸟,迁离的时间也较晚。

2、 鸟类迁徙的日节律
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不同种鸟类不仅在年节律上有变化,在一日之间也有变化。一般有昼间迁徙和夜间迁徙以及昼夜迁徙等不同类型。各类型迁徙都有起始时间、高潮时间、结束时间的变化规律。食虫鸟类迁徙的时间大多是在夜晚,而大多数猛禽则是在白天进行迁徙。

(三) 鸟类迁徙的性别、年龄节律
鸟类不仅不同种间有不同的迁徙节律,即使在同一种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鸟中相互也有不同。鸟类迁徙时,并非同一种鸟同时飞回或飞离出生地。首先是“先头部队”先飞,经过一段时间后,主群(基本群)开始迁飞,最后为迟到者(或掉队者)。这三群鸟的数量分配,随着种类和年份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年份大部分鸟都紧跟着“先头部队”到来,有的则在其后很长时间到达。

(四) 鸟类迁徙节律与迁徙距离和气候的关系
由于鸟类体形大小、食物特点和迁徙距离有所不同,各种鸟类迁徙的次序是不同的。观察表明,在春季北迁中各种鸟迁徙的顺序不明显,而在秋季南迁中,一般小型鸟先行南迁,大型鸟最后迁往南方。迁徙旅途较远的鸟,春季开始迁飞的时间早,而秋季返回的时间却较晚。鸟类何时开始迁徙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其内部的生理准备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日照长度、温度、降雨等)的影响。一般来说,天气因素作用较强。



鸟类迁徙路线和迁徙形式以及迁徙的距离、速度和高度
(一) 鸟类迁徙的路线
鸟类的迁徙路线是指由越冬地到营巢地所经过的地方。鸟类的迁徙路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主要是鸟类对自然气候、地理障碍和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选择而成形的。在迁徙图上一般都将环志地点和收回环志的地点用直线连接,此线就成为理论的或理想的迁徙路线。其实没有一种鸟是直线迁飞,主要是由于受地面构造、景观类型、植被、食物及天气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 鸟类迁徙的形式
鸟类迁徙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若依在两个地区之间迁飞的鸟,在飞行途中的途径宽窄可分为宽面迁徙和窄面迁徙两种形式。不论哪种鸟只要住在一个较广阔的地区,但迁飞时很长一段距离中路线很接近,同这个地区的面积相比,迁飞途径好似一条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的迁徙叫窄面迁徙。反之,如果迁徙路径跟栖居面积相比不像一条道路,这种迁徙形式叫宽面迁徙。
如以迁徙群中的鸟种而论则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据观察,春季成混合群或单种群北迁者,秋季南迁时也多呈原类型群。

就迁徙地段而论,在同一种群中除群体按同一方向作平行形式迁徙(即A群体迁往A1越冬地,B群体迁往B1越冬地)以外,还存在交叉形式迁徙(即A 群体迁往B1越冬地,B群体迁往A1越冬地)和跳跃形式迁徙(即A和B群体均自同一繁殖地迁出,但A群体迁至B1越冬地,而B群体越过B1地区远达C1地区越冬)的现象。

(三) 鸟类迁徙的距离、速度和高度
迁徙鸟类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的距离可从几百千米直至上万千米。

鸟类迁徙速度是指候鸟在整个迁徙过程中的平均速度。陆地迁徙鸟速度大多在每小时30~70km,鸟类在迁徙中每天飞行6~8小时,每小时飞行 30~40km,每天平均200~280km。通过观察发现,候鸟的迁徙速度受风(气流)的影响,顺风快,逆风慢,同时也受气温(冷慢;热块)和季节(春快;秋慢)的影响。故而不少鸟类迁徙多在白天(因为白天大陆上升气流活动强烈)或季风时节,乘风(气流)而迁徙。这点在猛禽迁徙中表现尤为明显,它们在迁徙时经常成群结队以盘旋滑翔方式向前方作滚动式迁徙。

鸟类迁徙高度一般低于1000m,小型鸣禽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m,大型鸟可达3000~6300m,个别种类可以飞越9000m,鸟类夜间迁徙的高度往往低于白天。候鸟迁徙的高度亦与天气有关。天晴时,鸟飞行较高;在有云雾或强劲的逆风时,则降至低空飞行。



鸟类的迁徙通道和定向(导航)
候鸟的迁徙路线虽然不同,但大多呈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季节性迁徙(也有些指种类迁徙的距离较近,仅限于北半球,或有的种类可能作东西方向或东偏北、东偏南方向的迁徙)。在全球有三大鸟类迁徙区(landbridges),或称“南北大陆桥”。这三大陆桥为: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一)鸟类的迁徙通道
纵观全球鸟类的迁徙路线会发现,大多数鸟类的迁徙路线有着许多共性的地方。比如地面上有些区域是许多鸟类都会经过的地方,有些区域则是许多鸟类都会绕避的地方。人们根据某甲地区繁殖的鸟大都迁往某乙地区越冬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大多数鸟途经的路线,称之为鸟类迁徙“通道”。

对欧、亚、非三大洲鸟类迁徙的历史资料的研究表明,这三大洲鸟类的迁徙有五大“通道”。这五大“通道”之间有着一些相互重叠、交叉的现象,实际上每个“通道”中包含着不同种或同一种不同家族、群体的许许多多大致平行或交错的、复杂的迁徙路线。中国属于西伯利亚东部—西藏/恒河、黑龙江—中国这两条通道的一部分。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巴基斯坦/印度通道的一部分。

(二)鸟类迁徙的定向(导航)
候鸟年复一年地在特定的路线上迁飞,每年均准确地回到各自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这表明它们具有精确的导航定位机能。鸟类的导航机制始终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鸟类迁徙的机制从理论上仍然没有一种完善的解释。

鸟类从千里之外定向识途的本领,一直是神奇的大自然的奥秘之一。它们靠什么来决定航向?北极星?太阳?月亮?风?气候?还是地磁?它们的方向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这始终是自然界中一个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
科学家通过环志、雷达、飞行跟踪和遥感技术等方法观测到,鸟类在飞行时,往往主要依靠视觉,通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来确定飞行方向。此外,地形、河流、雷暴、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都是鸟类飞越千里不迷航的依据。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鸟嘴的皮层上有能够辨别磁场的神经细胞,被称之为松果体的神经细胞就像脊椎动物对光的感觉器官一样起着重要作用。对哺乳动物和信鸽进行的多次电生理学试验表明,部分松果体细胞能对磁场强弱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

人们根据观测和试验结果将鸟类定向机制归纳为:视觉定向和非视觉定向两大类。

1、视觉定向(visual orientation)

(1) 太阳定向(sun orientation)

(2) 星辰定向 (stellar orientation)

(3) 地标定向 (landmark orientation)

2、非视觉定向(non-visual orientation)

(1) 地磁场定向 (geomagnetic orientation)

(2) 听觉定向 (acoustic orientation)


============

候鸟迁徙怎么导航 (引自 http://www.dongtan.cn

  英语里有一个单词“birdbrain”,直译就是鸟的脑袋,用来形容人像鸟一样愚蠢。但是,如果造词者了解了有关候鸟的知识后,他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

    例如北极燕鸥,可以在秋天的时候,离开自己位于北极圈内的繁殖地,飞越大约17600公里,到达南极浮冰区过冬。它们经常喜欢在芬迪湾做短暂停留,然后连续飞行三天,飞过北大西洋,穿越非洲西海岸,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等到春天来了,它们就会飞回北极圈的老家,只不过路线改变了一下,穿过的是南北美洲的东海岸。

  瑞典隆德大学的生态学家托马斯·阿勒斯坦姆说:“这种鸟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动物迁徙。”


  鸟有卓越的导航能力

  不管是候鸟还是留鸟,都有着非常卓越的导航能力。然而,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在鸟类的大脑中发现,是什么构造让鸟儿有如此独特的本领。鸟类飞行时确定方向的依据,并不是单一的。例如人类经常是用地理的线索——坐标,来进行导航。但是鸽子,即便是在出行的时候被麻痹,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它清醒之后依然可以准确飞回自己的家。

  对于候鸟来说,要想完成这种季节性的迁移,必须有准确把握方向的能力(研究者称之为罗盘),以及对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认识能力(就像有一张地图)。然而,鸟儿似乎生下来就带有“罗盘”,但没有“地图”。刚刚会飞的幼鸟只知道往某一特定的方向飞一段特定的时间,但是它们的这种飞行,与其说是事先设计好的,倒不如说是出于本能。

  鸟类这种飞行“地图”的培养,多半都依靠飞行经验得到。例如,幼年的北极燕鸥在第一次飞往南极的过程中,只有不到一半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在南极过了一个冬天后,这些长大了的燕鸥在回家的路途中,则表现出了精确的定位能力。正常情况下,北极燕鸥一生中会有20多次的北极-南极往返飞行。“这种往返飞行需要真正的导航系统,不是只有良好的方向感就可以完成的。”纽约大学的鸟类学家肯·艾伯这样说。


  地球磁场是鸟的导航系统

  鸟类可以通过本地的地球磁场,来确定自己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从地球的两个磁极发出的磁力线,在两极地区是垂直的,到了南北回归线以内的地区,转为平行。在高纬度地区,地球磁力非常强;而在赤道地区,就会弱一些。这种磁力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形成了一个个地磁路标。有大量的证据表明,鸟类可以依据这种地磁路标作为自己的导航系统。

  在每年的迁徙时刻,被关在鸟笼里的候鸟,会对着它应该飞往的方向跳跃、振翅。德国歌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沃尔夫冈和罗斯维萨·维茨克进行的实验表明,可以通过虚假的地磁路标信号,让笼中候鸟的跳跃方向发生改变。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们在赤道附近模拟了一个地球磁场,田园莺在迁徙途中路过此地时,竟然也依据虚假的磁力线,改变了自己的飞行方向。

  鸟类可能是通过眼部视网膜内的色素感知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的。此外,在嘴部上腭处,结晶状的类似磁铁矿的组织,也可能感应到地球磁场。

  科学家们说,这还不是鸟类的全部本领。

  太阳也是鸟确定方向的罗盘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鸟类学家就已经认识到,鸟类将太阳作为罗盘确定方向。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一般来说大约每小时运行15度,最后在西方落下。对于这个问题,鸟类绝对是专家。普朗克海洋生物学院的德国鸟类学家古斯塔夫·克拉玛第一次证明了这一说法。

  古斯塔夫·克拉玛将鸽子关在一个可以旋转的笼子里,这个笼子与很多盛有食物的杯子相连。鸽子已经受过训练,可以到特定的一个杯子里去寻食物,比如说,位于西北方的那个。

研究发现,即便是笼子旋转,或者是换到另外一个地方,鸽子也可以找到放置食物的杯子。在晴朗的天气里,鸽子几乎可以沿着直线飞行直接到达那里;但是在阴天,这些受过训练的鸽子只能随机地寻找自己的食物了。

在另外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受过同样训练的八哥关在一个室内的笼子中,在室内设有一个固定的光源。他们发现,这只八哥整个白天都机械而有规律地从不同角度放置的杯子中进食,大约每小时转15度——就好像那光源发出的光划出了一个由东向西变换控制着那鸟儿的方向感的圆弧。


  鸟类确定方向是综合多种线索和感觉的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鸟类无法利用太阳光作为自己飞行时的地图。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鸟类确定方向是综合多种线索和感觉的。更为有趣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鸟类可以非常适宜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决策系统。例如,鸽子在晴天会用太阳作为罗盘,但是当太阳不可见时,它们就主要参考感应到的地磁信号了。那些在黎明和黄昏时分行动的候鸟,例如知更鸟,很有可能是通过日出和日落时的偏振光来确定方向,从北向南飞的。

  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生态学家佛罗里奥诺·帕比几十年来一直坚持认为,鸽子是通过把握主风向,建立一个以气味为基础的嗅觉地图,进行定向和定位的。风向确实可以作为鸟类把握方向的线索。此外,很多在夜间迁徙的鸟类,是依靠星图来确定方向的。鸟类甚至可以记得住一些星星。

  “鸟类,就像人们一样,会使用多种线索寻找它们的路。”科内尔大学的生物神经学家查尔斯·沃尔科特这样说,他已经通过研究鸽子的行为得到了很多确定性的结论。“它们通常使用在当时环境下最有用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定向。”

  托马斯·阿勒斯坦姆最近以北极海鸟为对象的研究揭示了鸟类这种灵活导航系统的优点。在矶鹞和凤头麦鸡离开北极圈到南方过冬的时候,他用雷达进行了跟踪。他发现这些鸟的迁徙很明显是以太阳作为罗盘的:在北极圈内磁力线是垂直的,提供的线索并不可信;而且在北极圈的夏天,由于极昼的存在根本看不到星星,因此也无法用星图作为定向工具。

但是,阿勒斯坦姆同时发现,这些鸟的飞行路线和地球大圆轨道(与地球赤道平行的轨道)非常吻合。在高纬度地区,进行东西向飞行的喷气式飞机就是沿着这样的轨道进行飞行的,因为这样的实际飞行距离最短。阿勒斯坦姆说,这些鸟飞行线路的弯曲,是由不断地东西向飞行导致的飞行时差反应所产生的。

因为这些候鸟在一天或者两天的时间内,就能飞越四个时区。而它们的生物钟根本来不及调整,不能与太阳同步,所以它们的飞行方向也会发生弯曲。“这就产生了四个小时的方向错误,也就是60度。”阿勒斯坦姆说,“实际上,鸟类将太阳导航系统的缺点转化成了优势。”

  这些北极海鸟在经过北美东海岸的时候,导航系统又换成了其他的方法。阿勒斯坦姆说,因为在南北向的飞行中,是不存在捷径的,而且在赤道地区,太阳始终是垂直照射,几乎无法读出太阳角。


===========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

  候鸟,指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地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到目前为止,已经知道全世界鸟类有9000多种,其中有4000种或稍多一点的鸟类是候鸟。

  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春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途径多是不变的。

  鸟类的迁徙路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主要是鸟类对自然气候、地理障碍和自然环境的适宜程度选择而成形的。目前,人类一般都将环志地点和收回环志的地点用直线连接,此线就成为理论的或理想的迁徙路线。但几乎没有一种鸟是直线迁飞,而是中途多次在合适的驿站作停留,主要是受地面构造、景观类型、植被、食物及天气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目前世界上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主要有3条路线,一个是西太平洋通道,主要是从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第二条路线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到澳洲,经过我国中部省份。第三条路线是中亚到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实际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过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经过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

  从中国过境迁徙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世界20%和25%左右。

全球鸟迁徙路线图

全球鸟迁徙路线图
发表于 2013-9-2 23: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应该比北美还要丰富" --华尔街日报

"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应该比北美还要丰富" --华尔街日报

《一名英国人在中国的观鸟经历》
By 《华尔街日报 2013年 09月 03日》
http://cn.wsj.com/gb/20130903/lux073833.asp
Debra Bruno

特里•汤曾德(Terry Townshend)是环境立法促进组织──地球环境国际议员联盟(Globe International)驻北京负责政策事务的副秘书长。在北京,他把大部分闲暇时间都花在了观鸟上。他说,大多数人在得知在北京郊区可观赏到多达450种鸟时都很惊讶。
今年42岁的汤曾德来自英国,是Birding Beijing网站的创建人,也是一份即将面世的观鸟在线指南的作者。此次他接受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采访,谈论了他在中国见到熊猫粪便、遇见响尾蛇的经历以及在中国观鸟面临的困难。

《华尔街日报》:您多久旅行一次?

汤曾德:平均每两周一次。

《华尔街日报》:您觉得哪个机场最好?

汤曾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华尔街日报》:您最喜欢中国哪家航空公司?

汤曾德:港龙航空。他们的服务很好,飞机也不错,食物也好吃,当然这些都是相对而言,不过它确实要比中国国航或南航好得多。

《华尔街日报》:您最喜欢的酒店是哪家?

汤曾德:我非常喜欢广西桂林阳朔的胜地度假酒店。它是一个真正的天堂,位处中国风景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华尔街日报》:哪个城市的出租车最好?

汤曾德:中国的出租车价格便宜,但是它们也出了名得差,我只能说香港的出租车最好。如果可以让我把选择范围扩大到中国以外的话,我会推选新加坡,它的出租车司机很友善,收费合理,车辆也充足。

《华尔街日报》:您使用什么行李包?

汤曾德:我用Think Tank的StreetWalker HardDrive背包来存放摄影设备和笔记本电脑,再用一个乐斯菲斯(North Face)的大旅行包装衣服。

《华尔街日报》:为什么北京适合观鸟?

汤曾德:北京处于一条非常广阔的候鸟迁徙路线上,大多数鸟儿都不在这儿繁殖,但是每年春季和秋季它们会从这儿经过。北京以北有一大片大陆,也就是西伯利亚和蒙古,有许多鸟儿在那儿繁殖。但由于那儿冬季气候严寒,它们会迁到南方,有的迁往印尼,有的甚至还远迁至澳大利亚。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有无数的鸟儿经过,其中有许多会在北京停留休息。

《华尔街日报》:您通常去哪儿旅行?

汤曾德:我主要在中国旅行。既然我待在这儿,我就想尽可能多地去游历这个国家。我在5月份去了趟四川,它真是个令人惊叹的地方,它的生物多样性应该比北美还要丰富。它风景迷人,山峦壮阔,它还有许多种类的鸟儿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那儿可能还有一些种类的鸟儿有待我们去发现。

《华尔街日报》:有什么旅行让您觉得特别有趣?

汤曾德:我去过内蒙古,去那儿是为了拯救中国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栗斑腹口。它是一种褐色的体型小巧的鸟儿,已知存世量不到100只。它一贯喜欢栖息在内蒙古草原,但是那些栖息地由于过度放牧和农业发展而逐渐减少,所以现在只能在几个小地方找到它们。我在那儿找到了三个新栖息地,但每个地方只栖息了10只鸟儿。

《华尔街日报》:您一般在什么时候去旅行?

汤曾德:时间都不固定。在春季和秋季,你哪儿都想去。春季是鸟儿迁徙的季节,那时它们羽翼丰满,试图去吸引配偶。你大概需要再克隆个自己才能看得过来。

《华尔街日报》:您旅行时会带上什么样的装备?

汤曾德:我会带上相机、双筒望远镜和观鸟望远镜。通常我还会带上一部小型摄像机,它的录音效果不错。哦,我还会带上一本笔记本。

《华尔街日报》:您在中国一定有过一些有趣的经历吧?

汤曾德:在四川时,我曾经遇到过一只羚牛,它是一种体型庞大、既像野山羊又像口牛的动物。如果受到惊吓,它会变得很危险。它没有攻击我,而是发出巨大的声响跑上山。我也曾接近过大熊猫,非常接近它们。我发现了许多大熊猫的粪便和竹子上的咬痕。

《华尔街日报》:但是您一只熊猫都没看到吗?

汤曾德:看到熊猫的概率实际上非常小,不过发现熊猫粪便和嚼碎的竹根很平常。

《华尔街日报》:还有其他什么与野生动物的近距离接触吗?

汤曾德:最恐怖的一次经历发生在辽宁,我在那儿差点儿踩上一条可致人性命的蝮蛇。如果被它咬到又没得到立即治疗的话,你很可能会因此丧命。

《华尔街日报》:中国什么地方是您最喜欢的?

汤曾德:四川和陕西都令人赞叹。我在陕西看到了黑喉歌鸲。直到两年前,人们只能通过几件标本来了解它,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繁殖或过冬。我认识的一个瑞典人发现它在陕西繁殖,而且那儿也只有10或15只左右。今年春季我去陕西观赏了这种鸟儿。

《华尔街日报》:有什么地方是您想去还没去的?

汤曾德:新疆和青海。这两个地方的景色都让人陶醉,那儿还有珍奇的野生动物,那儿的居民也很特别。它们与工业化的中国东部对比鲜明。

《华尔街日报》:您最糟糕的旅行经历是什么?

汤曾德:我在大连去了一个垃圾场,它臭气熏人,但吸引了很多海鸥。我们在那儿看到了一些不错的鸟儿,但那儿的环境非常可怕。谢天谢地,还好当时是冬天。你真的是要穿过一堆又一堆的垃圾,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激,那个地方确实不太好。那儿还有一条发臭的河,它从来都不结冰,即使温度到了零下20度也不结冰。我们非常担心在那儿吃食的鸟儿,还看到了几只死鹳。

《华尔街日报》:您还去过亚洲其他地方观鸟吗?

汤曾德:我还去过日本、香港、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以及中韩边境,不过我觉得中国是我最喜欢观鸟的国家。它非常辽阔,即使环境污染和破坏很严重,它还是拥有一大批极棒的栖息地,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一点。

Terry Townshend说:大多数人在得知 在北京郊区 可观赏到多达450种鸟时 都很惊讶

Terry Townshend说:大多数人在得知 在北京郊区 可观赏到多达450种鸟时 都很惊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1 23:47 , Processed in 0.06279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