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07|回复: 2

[转帖]王芗斋与柏乡牡丹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3-23 10: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芗斋与柏乡牡丹(转贴)



泱泱华胄,山水钟灵,毓秀天然。自桥山龙驭,启造中华,各民族人民冯勤劳睿智,共同缔造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历史,用辛勤的双手描绘出如画的锦绣江山。而神州大地的灵山秀水又孕育出无数的珍卉稀蕊,奇香异葩,火红的杜鹃,洁白的雪莲,春兰,秋菊,夏榴,冬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我们伟大的祖国装点得更加姹紫嫣红,壮丽娇娆。

炎黄子孙们对百花园中的一草一木珍惜非常,更有不少贤哲志士,文人墨客钟情于花,陶渊明举樽邀菊,陆放翁踏雪寻梅;心之所钟,兴之所至,留下了无数吟花颂花、惜花护花的名篇妙句和趣闻佳话。

爱花者因志趣有别,操守不同,所爱之花也不尽相同;但自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问世,不少人一改“李唐以来,甚爱牡丹”的传统,自称爱莲花、爱菊花的人就多了起来,因为“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而牡丹呢?“花之富贵者也”。周本身确也洁身自好,情闲志雅,后来读者之中也不乏“出淤泥而不染”之士,如清初生于权倾朝野贵族家庭的杰出词人纳兰性德,就曾命人将院内的花中双艳牡丹、芍药移去,在室内专养花中的四雅兰、菊、水仙、菖蒲,并声称“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以独立独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以才华和辛酸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瑰品,为宏篇巨著《红楼梦》的创作留下了珍贵的宝鉴。但是,在声称“不喜牡丹贵,偏爱莲花洁”的人中,贪图富贵、唯利是图的伪君子有之,自命清高和无病呻吟者亦有之;近代大书法家郑孝胥就是一代表人物,其人辊手书《爱连说》悬于室内,但后来却跑到了潘阳当了儿皇帝溥仪的总理。

爱花人因偏爱之花而生情,情因花生,从而激发了爱花人的无限幽情遐想,以空明虚静的心灵借花咏人,咏花喻人。一枝一叶可引起爱花者情意绵绵,花依情  ,情思潮泳,境入微醺。“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技仙桂一时芳”是晚唐大诗人杜牧吟咏桂花的诗句,但实际上是代表他在二十六岁时一年两次登科高中的科意心情。清代“杨州八怪”的领袖郑板桥,“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深山处士家”,到晚年后“今日画梅兼画竹,”因是他“岁寒心事满烟霞”。王芗斋一生视荣会华富贵如粪士,但却无限钟情牡丹。

牡丹本是一种落叶小灌木,技多而粗壮,叶多为复叶,分裂甚深,花生于技顶,有重瓣,单瓣之别,色呈红、白、紫等数种,花大且艳,素有花中之王之称,乃著名的观赏植物。其叶可作染料,花可提供香精,根皮可入药。我国牡丹,以洛阳牡丹和荷泽黑牡丹最为著名,而芗老所爱的是其燕赵故乡的柏乡牡丹。1989年4月下旬,笔者带领几名弟子去探望授业恩师马骥良先生,交谈之际,有弟子谈及当前社会风气和武术界现状时颇多感慨,马先生沈吟良久,便带我们来到邢台地区柏乡县北郝村一所学校中,观赏了柏乡牡丹,其时,正值牡丹盛开,其花分两业,技高三、四尺,玫瑰红的花朵为千层菊型,花大如碗,被翠绿的叶子相称其间,令人心醉,还有几只勤劳的蜜蜂在花间飞舞,红绿相间,花艳蝶忙,相映成趣。八十六岁的马先生庄重地注视着牡丹,侃侃而谈,细述前因,笔者仅将其笔录于下,以期炎黄子孙们及芗斋先生的后学能在我国进入历史新时期的今天受到某些启示。

柏乡牡丹乃天生国色,其出生年代已无从考查,只是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在约距今两千年左右,在柏乡北郝村有一所寺庙,内有几个和尚每天吃斋念经,积德行善,接济穷人,故常有穷宕人来此夜宿避寒。一日黎明时分,几位睡在庙门里的老人被一股奇妙无经的香气所惊醒,朦胧中看见一个秀丽的少女和一个英俊的少年飘然入庙。老人位好奇地抓起追进庙内,但除了香气未散外,什么也没有见到。几天后,庙里却长出了两株艳丽的牡丹。后至公元21年时,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兵马追赶,“砍到石人问柏乡”,来到此处,躲过追兵,他见到周围满目荒凉断,断壁残垣,甚为凄凉,又因屡次战事失败,推倒王莽暴政的雄心顿时冷了下来,正欲自尽之时,忽然见到庙中正在开放的两株牡丹,似向他含笔鼓励,当即振作精神。刘秀登基后,追忆往事,赋诗一首,颂咏牡丹之德,“小王避难过荒庄,并庙俱无意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汉牡丹之名便由此而来。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历史进入了1989年,其时芗斋先生为访名家巨子而负  南游,回乡祭祖为郭老扫墓后踏上征途,路过柏乡时被武友范登科恳留小往,教其子范同先习拳。一日,范向芗斋先生提及牡丹之事,芗斋先生后甚感兴趣,当即要求一观。范氏父子遂同他前往,当时正值风紧雨急,三人撑余而行,到了北郝村时,雨下甚急,当芗斋先生看风雨中的两株牡丹时,频频点头赞叹,不由浮想联翩,当即赋诗一首,可惜登科先生早已谢世,其子同先当时年仅九岁,故如今同先只能追忆起其中一句“迎风沐雨香益远”。后人可以从此诗句中管窥些许芗斋先生当时喜爱牡丹的遭遇。

1940年4月芗斋先生拦弟子张恩彤、赵道新二人往冀西探望在张荫梧部抗战的弟子马骥良,途经柏乡时在范同先家小歇,当芗斋先生又欲观赏牡丹时,同先却悲愤泪下。原来,日本鬼子在此横行霸道,驻县城翻译官龟田正新,发现了这两株牡丹,奇异美丽的天香国色使这个侵略者垂涎三尺,遂生歹念,意欲将这两株牡丹掠夺移到日本横滨。龟田率领特务全副武装来到此地,命令深挖七尺,宽挖三尺连土带花一起装上大车,准备先接到城,再亲自用船运到日本,岂料大车来到县城,牡丹使开始技枯叶焉,到了县城后,龟田亲率手下日夜看护,但仅隔一夜,这两株牡丹便“性本洁来还洁去了”。龟田气的顿足捶胸怪叫连声,但他贼心不死,还是把已经香消玉损的牡丹运回了日本,植于沃士之中,梦想着牡丹还能复生,但冰清玉洁的中国花王早已魂归故土。

芗斋先生听罢同先叙述,带弟子来到牡丹故地,他凝视着深陷荒凉的遗坑,悲愤的握紧了双拳,久久未发一言。回北京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者于1940年6月6日在东京举办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南京伪政府汪精卫组织代表团参加,由首倡套路招法,反对实战应用,大力推行所谓“新武术”的山东权贵马良带队。代表团中有很多各门各派代表人物,这些名家到了日本后,跪拜日本天皇,高呼天皇万岁,极尽奴颜婢膝之能事。当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专请芗斋先生出席此会时,芗斋先生却托病严加拒绝。

同年十月日本空手道高手渡边一郎,从大阪赶到北京专程寻芗斋先生比武,芗斋先生在西城区跨东胡同十四号院当众应战。渡边身高力大,貌似凶神,出手就要致芗斋先生列死地,芗斋先生庄严肃穆,从容迎上前去,二人欲接未触之时,芗斋先生突然目射寒光,虎吼一声,整体混元一事,接点处小臂向上一挥,声力迸发,渡边头朝下脚朝上,早已倒起栽于空中,从后啪的一声,像一堆烂泥重重栽在了地上。久经大阵,很少伤人的芗斋先生将渡边一郎摔得当即昏死过去,以后又连着大败日本驻京1240部队柔道六段教官田野,日本空手道、剑道及柔道高手泽井健一,斋藤、宇佐美、八田、安冈雅彦┉┉

1945年重阳节前后,伉日名将贺龙、卫立煌、聂荣臻专程去观看牡丹,原来日本投降后,在牡丹的旧地又奇迹般的冒出了两颗新芽。当贺、卫、聂等人见到牡丹时,牡丹已成长技挺叶茂了,人们激动的奔走相告:“柏芗牡丹又活了”。自此人们称牡丹为“志气花”。

1946年初夏,得知牡丹复活消息的芗斋先生携弟子姚宗勋、李永宗、杨德茂、王斌奎四人激动地赶到北郝村,当芗斋先生见到牡丹时,正在盛开的爱国花婷婷玉立,其色更艳,其香更浓,在微风中不住地向芗老点头微笑。铁骨铮铮的芗斋先生捧起牡丹,然后,向牡丹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自此以后,芗斋先生每年都要率领弟子们去探望牡丹,并经常向弟子们讲述牡丹的动人故事,老人家最后一次与牡丹相会,是在病重前的1961年4月20日。

1963年7月17日,为中华崛起,开学振兴,鞠躬尽瘁夺斗了六十余年的芗斋先生于天津仙逝,老人家生前曾多次拒绝许多国家的重金邀请而未出国门半步。他的门下,大多是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什么鬼神和灵魂的存在,但在1964年人们却发现,柏芗牡丹开出一朵素雅的白花,观者均不知其故,但芗斋先生门下及知情者都认为,这大概是牡丹的灵圣之气在沉痛悼念芗斋先生这位民族赤子吧。
发表于 2009-3-23 19: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战狼兄弟贴文,又读恩师之作,不胜感慨。

转贴文字有些时间有误,我手头没有原始资料,无法改正。

一直找不到恩师撰写的几个先贤小传电子版,如果能帖出来就更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0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原发表在某武术杂志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细读其中时间我也觉得有误,毕竟我没读过原文,所以只好“将错就错”转帖。让有确切资料的朋友给予补正。

几个小贤以前曾经发表在我的论坛上,只可惜现在已经关闭没有存档。当时录入这几篇文章着实费了不少劲。杨先生的国学功底是在深厚,文言的录入花了好几天时间。待有时间我再重新录入本论坛。

虽然我国学底子差,对文言很是头疼。可是奇怪杨先生的文言让我读后却是白话文般简洁干练又不失文采。我那可怜的国学底子让杨先生无形中给我补了一课。任何溢美之词都不足以表达杨先生对我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 06:42 , Processed in 0.05277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