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道新前辈
使用道具 举报
积木 兄弟,还是别叫老师,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呢。 :oops: 老一辈的师爷我只见过一个,受益匪浅。 听俭哥说,赵师爷比较讲打,务秋师兄的师父说他见过张占魁祖师的弟子里,赵师爷是最能打的。当年杭州大比武好象是第十三还是第十五我记不清了。当时是不分级别的。得第三名的章殿卿,上面文章开头提到的,当时报的也是芗老的弟子,不过这位前辈后来我就不清楚了,看了你贴的文章我才知道他老人家也在天津。 俭哥曾给我讲过马骥良师爷的事,当年几个老师兄去辛集拜望马老,老人家已经90多岁,文革时还受过迫害被打残过。平常就自己躺在炕上歇着。 到了马老家,恩师先进门给老爷子收拾整齐,上衣最上面的扣子都扣好了。师兄们进去拜见,站在屋里跟老人聊天,老爷子正襟危坐,时间长了,师兄们怕老爷子累,就说:师爷,没有外人,您老靠着被子,别累着。 马老说:你们这么远来看我,是尊重我,我同样要尊重你们。 马老年轻时参加抗日队伍曾与日寇浴血奋战,80多岁还出手惩戒过调戏妇女的流氓,辛集市体委为此颁发锦旗一面。
积木 这些老前辈,每一个都是宝贝。我们能见到就不容易,就别说能学到老前辈的东西了。
Hello!
人生一乐 [转帖] 现代拳术启示录-----赵道新 当喜马拉雅山的朝圣者花费两年时间爬向印度贝拿靳斯神奇的卡里。加特时,它的每一次匍匐都是趋进女神虔诚的苦行。无独有偶,在今天晨曦中的公园,广场和水边,那千万名习武者,每一次踢腿击拳都是朝着自我中心的神,一种由神秘和伟大编织起来的拳术最高境界,勇敢地跨进和膜拜。该“神”何物?真实或者虚幻。这历来是拳术界敏感的问题。有些拳迷抱怨因深悔因未辩明这个“神”而误入歧途,有些拳迷抱怨因认清了这个“神”而心理失衡。但我还是奉告那些已经醉心于拳术,可尚未投身拳坛的年轻人,假若你对武术的实质的终极进行一番无成见的斟酌之后,仍就对其保留着热情与美感,那你才可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 康泰尔效应 1918年8月至9月,京津新闻机构“盖世报”“顺天时报”“晨曦报”等以极大的兴趣为一位身材伟岸俄罗斯艺人康泰尔大贴广告,并冠以“世界第一力士”“名震环球”,“周游六十四国,获金牌诗十一块”等语。原想别出心裁以扭转康氏在沪,汉,津等地献技时所受到的冷淡,却不料刺激了中国拳界脆弱的神经。中华武士会的掌门和青年门徒怀着愤怒及宿命的心情赴京,并在当年的中央公园五色土与东效(郊)民巷六国饭店后经历了一番围攻式的喧闹后,康泰尔便偃旗息鼓,消身匿迹了。 但是,意味深长的是没,当康泰尔在京叫阵时,武士会以及各地的许多名家,拳士采取了躲避、沉默的方式拒应战,而在康某遁逃之后,“胜利者”们便情不自禁地去报喜,庆功,抢夺金牌。时之今日,报刊影视仍杜撰情节,并以“为国争光”或“弘扬国粹”的名义进行宣传。甚至许多当今颇有影响的老拳师竟然声称,当初他们也曾击败过康,并拿出了种种“证明”,这就是所谓的康泰尔效应。 试问,康泰尔是一个云游世界的杂技,马戏艺人,而不是正式提出挑战的职业拳手或拳术团体。迎战他,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紧张?战胜他,我们又何必那样的自豪和欣喜若狂呢?再者,拳界及有关机构的组织令人不敢恭维,部分武师赛前的怯懦和赛后的贪婪难道不同于对康泰尔的实力和历史缺乏信息,没能建立起来公平的比赛次序,新闻媒介的“透光系数”的限制吗?同此推知,你我津津乐道的那些为国争光的民族英雄,他们慑服或打败洋人的轶闻有些很可能是另一些“康泰尔效应”。 不客气的说没,我们这个使成千上万的可怜崇敬向往的武坛,近百年已逐渐蜕变为一座辉煌而又空虚的圣殿。通过传说和夸张文学,“康泰尔效应”的神秘与虚幻已经引诱相当数量的人,放弃自我,甘为拳术的奴仆。他们深信“祖先留下了最深奥,最富有威力的拳术,只是我辈无能继承罢了。但是某些鲜为人知的地方仍有奇人异士存在,他们才是真正的格斗之王。所以,我真怀疑,我们这“超级拳国”是走出国门,向世界拳坛宣战,还是稳坐“康泰尔效应”自娱。 费厄泼赖的悖论 问:拳术有什么用途? 答:强身益寿,抗暴自卫,增进友谊。 问:仅有这些用途,拳术就能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吗? 答:......? 尽管解答富于费厄泼赖精神,但我对重复这类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已经感到厌倦了.拳术真是依赖其防身健体的功能来维修生命吗?拳术真能强身益寿、抗暴自卫、增进友谊吗?人的寿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拳术对寿命的影响还尚未定论。但在一定程度上,拳术对健康是有益的。那么为什么人们仍迷恋这些“野蛮的”打人动作而不采用更“文明的”方式来强健身心呢?对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业余爱好者,为了保卫自尊心免受有意无意的轻视,为人处事需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压抑,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只靠拳术套路舒展一下手脚是得不偿失的。而以经济为目的的、具有“真功夫”的职业拳手更糟,他们拼命发展的某些专有素质和技术都是以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为代价的,其著名选手的平均寿命均低于常人。他们需要的是名次,身体只是本钱和牺牲品。 抗暴自卫,是拳术在冷兵器时代帮助人们攻击野兽和敌人的手段。而今,在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中,虽然格斗作为一种极端手段仍被普遍使用,但很难相信一个人练拳毕生只是为了应付意外的袭击,一位不十分喜欢惹事生非的人,一生最多会遭到几次袭击?倘若果真遭到袭击,面对突发事件,面对成群结队手持枪械、刀剑棒砖的狂徒,你是否对拳术仍具有信心和把握?值得注意的是,惯于斗殴的青年人似乎对拳术并无热心。特种部队也不把拳术列为最重要的训练课程。一个拳王在比赛期间,还需要大批的军警保护其人身安全。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拳术的核心是对抗性的,它的最高目标就是在较量中获胜。然而,双方交手只限于师徒间传授技艺或朋友间友善的切磋,还可能存在着友谊和交流。但是一旦事关声誉,假如你的失败会使你个人、你师傅、你的门派或你的国家丢面子时,代替友好的将是最残酷的本能发泄和仇恨。那么,人们为什么还没有放弃拳术?我们所赞美的尚武精神何在?拳术的价值何在呢? 人,这个野兽! 拳术似乎没有必要存在,而今拳术的存在又恰恰证明了拳术存在的必要。在砍倒了强身、抗暴、友谊这三面旗帜后,我想把拳术存在的基础建立在这样一块“顽石”之上。再随便说一句,不是没有人受传说和轶事的诱骗步入武林的。可是他们在幻想与现实强烈的反差冲击下,最终会失望地不辞而别。 拳种大爆炸 当我第一次获悉“我国有上千个拳种”确曾得意了一阵,但直觉又告诉我这又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回顾任何一种拳术的“妊娠过程”了。 竞技比赛就是为了保障安全而对选手的行为加以约束的搏斗。例如,把拳打、脚踢、搓跌、推挽互相隔离开来。每一次交锋只允许使用一种技巧,与是便产生了拳击、跆拳道、摔跤、相扑等拳种。拳术间招数、劲道和心法的巨大差异皆取决于较量时护具的束缚与规则的限制。对于同一性质的比赛,由于选手们的生理心理条件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进攻风格,但绝不会产生另一种拳术。即使让多种拳术在某个规则下混斗,更适应规则的拳术会迅速淘汰掉其他拳术,最后也只会有一种幸存的拳术唯我独尊(自我陶醉),总之,拳术体系与比赛系统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是否我国上千个拳种也对应着上千种比赛方式呢?这不可能。除了那个朝令夕改的散打试行规则外,我国至今仍未确立大家公认的竞赛程序(和制度),因此我们的大多数拳种是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检验、没有淘汰优选的情况下“近亲繁殖”的产物。他们只是拳师们精心雕琢、色彩斑斓但经不起磕碰的工艺品。传统拳家喜欢把追求“高、难、美”的新派斥为“花架子”,而传统拳术能保留着多少“真功夫”呢?如今,中国拳术中发泄攻击性的功能已经退化,我真想知道:那些温文尔雅的散打、推手、套路表演究竟能唤起观众多大的热情呢? 拳术的危机 拳术虽为一种安全泄欲的手段,但至今没有一种拳术能使人在绝对安全的保证下充分泄欲,因为安全与泄欲两者尖锐对立,泄欲就意味着伤害对方,拳术中一切技术都不外乎以破坏对手的安全为目的,这种要么“血肉横飞”要么“不过瘾”的局面始终困扰着世界拳坛。这是拳术要摆脱危机,走向未来所面临的中心课题。 其次,很多人因惧怕挨打而学习拳术的,然没有一个人不是在饱尝老拳之后而成为优秀拳手的。拳王阿里曾挨过约18000拳的重击。一个人应怎样逃避挨打呢?这仿佛也是一个矛盾。另外,许多人还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超凡脱俗的侠客,这一夙愿的实现,就意味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轻而易举的战胜所有对手,然而,一头大象决不因为他踩死一只蚂蚁而感到骄傲。水平悬殊的战斗是不会满足攻击欲念的,而水平相当的苦战又会使选手对拳术丧失信心,这又是一个矛盾...... 面对种种不可逾越或回避的困难,人们只能寄希望与未来了。或许未来的物理学家能制成斗士们的全息模拟,用形象化的声光效果来代替真实的搏斗;或许未来的材料学家能推出一套毫不妨碍人体动作又能保护人体免受外力损伤的护具;或许未来的生物学和化学家能适当的改变人类的基因,增强格斗能力或抵御和修复伤害的能力;还可以想象造出其他用于搏斗的生物;或者把“野兽的精神”从人体中枢彻底清除出去。 一旦这些理想变为现实,我们所颂扬的奥林匹克精神、人类的进取心和创造性都将不复存在。到那时,一切值得敬畏的拳术也该自然而然的寿终正寝了。 几十年前的文章 但依然有可读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3 09:40 , Processed in 0.06981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