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955|回复: 0

正宗内家拳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0-24 16: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宗内家拳

欲谈内家拳的正宗,必须先有内家拳在,当今或历史上不承认拳有内外家之分的大有人在,比如孙禄堂就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又说:“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势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孙禄堂和王新午的观点一样,就是虽承认练拳方法有刚柔之分,但练到登峰造极是没有差别的。可是对一般人来说,这登峰造极根本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就算大家最后都能练到刚柔并济的大师水准,如果所走的路经不一样,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人都有一死,但有的人喜欢活的轰轰烈烈,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其人生的过程还是不一样的。

那么既然拳有内外家之分,则怎样的拳才算正宗的内家拳?

这就要看它对待技击的态度和方式。拳本是末技,如果一味利用受之父母的先天之能来追求击杀效果,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所以还要看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内家拳既是秉承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武术,则正宗的内家拳,就要在最大程度上贯彻道家的思想。

道家思想起源于远古时的物资匮乏,是一种弱者的自我保全和以弱胜强的智慧,在那丛林法则起主导作用的时代,氏族部落里一些老弱病残或游手好闲的人,他们的食物便常常得不到保障。他们游离于主流人群之外,必须学会与疾病和饥饿作斗争。这就是道家的隐士传统。他们留给后人的遗产就是一套道家的养生、处世和延命的办法。

《列子。杨朱》有说:“人肖天地之类,怀五常之性,有生之最灵者,人也。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卫,肌肤不足以自捍御,趋走不足以逃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这就是隐士智慧的总结。杨朱是早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列子。杨朱》还记录了他的一个著名故事:““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这就是杨朱著名的一毛不拔的故事。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则说:“杨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

《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里之所以说道家出于史官,大概是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老子本人则是周的史官。《道德经》把杨朱类的安身立命之法作为动乱时君王的自我保全之道,将治国与治身相比拟,从而得到一种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政治思想,成为道家黄老学派的始祖。

内家拳既然是道家思想在武术上的应用,则判断内家拳的标准也应当以杨朱的话为准绳,即
看它是否能做到“必将资物以为养性。任智而不恃力,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太极拳论在论及内家拳的独特方法时说:“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耆能御众之形,快能何为?”

这才算是真正的正宗内家拳?所谓拔一毫而伤他人,我不为者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0-31 18:36 , Processed in 0.04988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