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73|回复: 0

Facebook成功的秘密zt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3-1 2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acebook成功的秘密 by 孙骁骥

脸谱网能否让人们不再感到孤独,我并不确定,我确信的是,如果没有脸谱网,我们现在肯定会更加孤独。

柯克帕特里克的《facebook效应》让我联想到多年前看过一幅漫画。画中,一位喝得微醺的中年男人独坐在酒吧台前,手端一瓶啤酒自言自语:“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脸谱网(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可是,现实中的他却是孤家寡人,独自饮着闷酒,和网络世界的“高朋满座”简直判若两人。

当年,脸谱网还只是个新生事物,流布于年轻人和电脑极客之间,远不像现在这般火爆。因此,脸谱网上的虚拟好友难免与现实中的朋友有些“脱节”,这也是漫画家着笔讥刺之处。但才过了几年光景,一不小心成了世界上访问量第二大网站的脸谱网,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的程度。每个月,脸谱网的用户会上传 10亿张照片和 1000万个视频;每周,超过 10亿条关于网站链接、新闻报道、博客文章以及照片的内容被全世界的人分享;迄今有超过 4500万个用户小组活跃在这个网站上;每个月有 250万个以上的事件或活动通过脸谱网,成为了现实。

现实与互联网日益的融合,逐渐抹去了那幅漫画在我头脑中的印象,同时也让我对于社交类web2.0网站愈加感到好奇,作为我的同龄人,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打造出他的脸谱网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在今天,一个网民如果从没听说过扎克伯格和脸谱网,这就好比一位士兵没有听说过拿破仑,一个乐手没听说过贝多芬,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不过,柯克帕特里克在他的书里告诫读者们,其实对于马克•扎克伯格本人我们并不需要过分崇拜。和普通创业者一样,扎克伯格在创业伊始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并且经历了诸多波折,最后阴差阳错地,居然得以把脸谱网的火种传承下去。

在扎克伯格“摸”过的众多“石头”当中,有一块名叫“分享模式”。什么是分享模式?印第安人部落的“夸富宴”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在这种流行于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各个印第安人部落的宴会上,主人将会向应邀前来的客人馈赠礼品,每个客人都会得到与其社会地位相称的礼物。而下一次“夸富宴”的主人,他们不仅要回请这次宴会的主人,而且要回赠更多的财物,否则就被视作有失礼数。

2003年9月,当哈佛大学的大二学生扎克伯格在他宿舍楼寝室的黑板上写写画画时,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正运用网络效应从技术上把古老的“夸富宴”的可能性转变为网络上的现实,所不同的是,供人们分享的东西从实物变成了网上的信息。当时,扎克伯格正拿着笔,在黑板上把他称为“课程搭配”(Course Match)的网络项目的草图画了下来。这个项目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学生们根据别人的选课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表。只要用户在网页上点击一门课程,就能发现谁报名选学这门课;点击任意一个注册的学生姓名,就能看到他选择了哪些课程。很快,有数百名学生开始使用“课程搭配”这个项目。至少,通过它能够知道邻桌的美女同学这学期都选了哪些课。但“课程搭配”的使用者和扎克伯格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激发一场被柯克帕特里克称为“facebook效应”的互联网风暴。

正如石头投进水中激起的道道涟漪,“分享模式”这块石头被扎克伯格和他的朋友们投进网络这个池塘里,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课程搭配”的小获成功,让扎克伯格不久之后与他的两位同窗好友莫斯科维茨和休斯共同开发了名叫Facemash的网络社交项目,并开始把学生的照片贴在网页里,Facemash网站上的相片来自哈佛大学每间本科生宿舍都保留着的“花名册”(facebook),都是新生入学时拍摄的标准照,但通常这些照片容易把人拍得难看,于是扎克伯格允许学生自己上载照片,让自己看起来更迷人一些。就这样,facebook(脸谱网)正式诞生了。

到2004年2月底,整个哈佛3/4的在校生都在脸谱网注册了账户。随后,注册扩展至所有的常春藤名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被邀请加入进来,最终,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都可以注册。脸谱网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化网络,“facebook效应”也随之被推向最大化。从脸谱网正式朝全社会开放,到其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分享站点,再到今天意欲进军互联网搜索领域和中国市场,扎克伯格和脸谱网这一路发展下来,始终坚持着自由分享和交流的精神,这让人际关系中的那条“长尾”,在脸谱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扎克伯格的理想是,通过脸谱网的透明性,建立一个大规模的馈赠型经济,而脸谱网的社交网络将会无限延伸与拓展,成为支撑这个经济体的巨大空间。事实上,扎克伯格早就希望这种新的传播方式能够改变整个世界的形态,因此,这让他拒绝了包括雅虎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对脸谱网提出的天价收购,也从来不涉及实体产品。

这让脸谱网能够更加专注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设上。但是,作者依然担心网络的虚拟性会给这个人际关系网带来诸多不确定。这方面,他大致同意作家格拉德维尔的观点。在一本美国杂志的文章中,格拉德维尔认为由于网络的松散性,脸谱网连自己内部的契约性也很难保证,因此社交类媒体在改变社会中毫无用处。比如,脸谱网的用户上限是 5000个好友,但是谁又可能达到?即使达到,所谓的好友们又能对现实的生活产生多大影响?柯克帕特里克写道,“对于有些人来说,Facebook会产生一种友谊的错觉,时间长了以后会产生孤独感”,就像漫画里那位有不少脸谱好友却在现实中独自饮酒的中年男人。脸谱网能否让人们不再感到孤独,我并不确定,我确信的是,如果没有脸谱网,我们现在肯定会更加孤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3 05:56 , Processed in 0.05466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