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165|回复: 1

中国传统武术特有的技击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6-1-24 10: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武术特有的技击训练方法

我们知道,太极有推手,福建鹤拳有搭手,咏春有黐手,其它拳艺也有类似的训练方法。它们在提高触觉反应速度,掌握劲力变化,察知对方重心变换,巧妙利用时间与空间等方面均有独到和科学的地方,体现了中华武术先辈们非凡的智能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武术所特有的技击训练方法之一。


太极拳推手的练习法,分单推,双推,和定步,活步,主要是通过棚、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八法,利用身法的变换,重心的变化与对方沾、黏、连在一起,要做到舍己从人,不丢不顶,在引化对方的力量的同时,透过“听劲”察知对方之重心,利用对方瞬间形成的架构,把着力点和对方重心联成一线,联合起自身与对方的力量把对方连根拔起。推手过程中的每一着,都是一个圈,半圈走化,半圈攻发,防守与进攻在一个圈内完成。这是一个科学有效的技击概念,明朝名将戚继光所言“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即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经云:“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易经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明”即明智。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所以,练者要在盘架的锻炼中达到招熟和知己,而在推手的过程中,掌握虚实变化,体会“四两拔千斤”的借力方法,最后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阶段。


鹤拳的搭手也分单搭,双搭,和定步,活步等练法。双搭手即双方正面双手交搭作环状的攻防,遵从圆形切线原理,强调子午中正,一动即取中门,只认其身,不认其手,一心一意把对方放发出去,在搭手绕圈的过程中,利用触觉反应,体会劲力的运用与变化,做到“接人力头,化人力尾”,这也就是戚继光所言的“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体现了拳谚:“有力力中能借力”的深刻道理。同时,鹤拳还十分注重刚柔互变和刚柔相济,在搭手的过程中,要做到“内节硬如铁,外节软如棉”和“运手务柔,着手须刚”。


由于历史传承发展的原因,咏春的黐手与鹤拳搭手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自身发展创新的地方。比如,咏春黐手中的圈手,分单圈,双圈,定步,活步,这些都保留了鹤拳搭手固有的风格,而咏春黐手中的“碌桥”(广州方言,“碌”即滚动,“桥”即手臂),则主要通过摊,膀,伏等等手法,寻找最佳着力点和感知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以阻碍对方的进攻,利用弧形切线,三角形,自然反弹等原理,以“拳打不知”的速度争取时机,以“见空而入”的意识获取空间来进攻对方,体现拳谚:“守中用中”,“以横破直,以直带横”,“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等等道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它们形虽异,理则一,无论推手,搭手,还是黐手,都要求双方双手沾在一起,通过触觉来感知对方的虚实变化。所以太极拳用一个“听”字来表示,体现了一种无音之音的境界。在实战中,单靠视觉反应作出判断是比较慢的,一些咏春拳师说“眼睛应该像长在拳头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但另一方面,这些训练方法并不等同于实战,只是通向实战的一个坚实的台阶,可以为实战提供必须的条件。这是因为实战是千变万化的,双方不一定是沾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分开的。戚继光所言“既得艺,必试敌”,这些传统武术所特有的训练方法无疑是初步试敌的好方法。
发表于 2006-1-24 13: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兄着一个帖子好,列举几大门派推手的不同。

太极推手和福建鹤拳的推手有所不同。在太极推手中,摸到对方前胸还可走化,但鹤拳推手中,被摸前胸着就算输了(这点在咏春里也一样,咏春据说是女人创的拳,MM的胸是不可以随便摸地)。相比之下,我觉得咏春和鹤拳更接近实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5:41 , Processed in 0.05672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