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19 1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信人: pinkeverlast (pink),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9:33:22 2011, 美东)
不光是技术上,而是心态上的。01年穷母岗日的时候经历过一次小型的雪崩,后果是有惊
无险,但并没有总结教训,而是当谈资。
李兰的实力和经验一直是没有质疑的,这跟玩水不一样。
02年的选山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实力的。当时的社团赞助压力很大,有人提出再登一次
八千米,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八千米里面第二容易的希夏邦马主峰,也就是李兰他们
第二次去登的。因为98年成功登过八千米里面难度相对较低的卓奥友了。于是打算02年
登西峰作为侦查。
这里面要澄清一点,巅峰记忆里面混淆了西峰和主峰。02 北大登山队登的是7209米的
西峰,而不是主峰。 发信人: pinkeverlast (pink),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9:37:08 2011, 美东)
后来,大家发现希夏邦马主峰确实是超过我们学生社团实力的,就放弃了登主峰的计划
,但登西峰的计划却就一直没被质疑。这就为危险埋下了第一步
后来社团内部02年关于社团的走向有过很多争论。总地来说在赞助压力下大家的头脑不
清醒,处于一种不成熟的自我膨胀状态。
02年的训练也是超负荷,超强度的,后来大家的膝盖全都伤了,训练的最后阶段伤的人
越来越多,只好改游泳 发信人: pinkeverlast (pink),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9:40:16 2011, 美东)
02年在山上的时候,碰到了喜马拉雅雨季少有的好天气,连续9天的晴天。A组在上面架
路线绳,一直就没有休息,处在非常疲惫的状态。
雪崩的地方是一个典型的雪崩槽地形,漏斗状,一过必崩。后来李兰自己也说,再登,
肯定不能走这条路,这是个早晚要崩的地方。
但这个雪崩槽在本营用望远镜是看不到的,在山的另一侧,只有A组自己能看到。
我们一直没明白,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雪崩地形,他们没有选择撤退。很有可能的是,前
面赞助的压力,9天的顺利前进,长时间高海拔,大家已经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要知道,在高海拔,人的智力,可以低到让人难以置信。而队长和接应队伍在下面,无
法清楚地了解上面的情况的。只有A组有可能自救。 发信人: pinkeverlast (pink),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19:44:09 2011, 美东)
8月7日天气很诡异,记忆里山谷里阴森森的。大太阳,山谷里弥漫着很诡异的云。希夏
邦马顶峰覆盖着非常大的lenticle,说明上面风很大。那是一个非常巨大的lenticle,
我从来没有见过整片山覆盖那么诡异的一大片云,而其它地方晴空万里。
我以为那天A组没有上山。
后来的后来,我就不想回忆了。
喜马拉雅式的登山,相对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低,对团队协作要求比较高,是比较适合
学生社团的。02年回来以后,社团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是以“登山训练”为主
导,而不是挑战难度。
去年冬天回北京,还偷偷跑到山鹰的新年晚会看了看小朋友们,给他们带了American
Alpine Journal和ANAM。 发信人: pinkeverlast (pink), 信区: Outdoors
标 题: Re: 《巅峰记忆》,生死之间——献给北大山鹰社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7 20:14:21 2011, 美东)
山鹰社的一些老队员后来办了一个向导公司http://summitxp.com/shownews.asp?ID=91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称为专业向导,为在校生提供技术支持。这也部分受日本高
校山岳会的启发。
一个新的运动,一个社团,需要时间积累,成长。现在很多高校也有登山团体了。清华
登山队就曾经被学校取缔过。后来还是慢慢恢复了,越做越好。02年03年在我对山鹰最
迷茫的时候,经常跑到清华登山队去跟他们混,学到了很多东西。高校登山社团的发展
是大势所趋的,不过需要时间。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1/Outdoors/31353407_0_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