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144|回复: 25

《百年孤独》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1-6-1 03: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著,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10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3: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孤独读后感zt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孤独读后感zt


百年孤独。

  当我决定要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一定会中途放下,想要放弃继续阅读。幸好,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七代人,这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过程,太多人的一生在这本书中终结,终结他们孤独的一生。

  孤独,人们都说诗人是孤独的,他沉浸在自身的世界里。孤独与寂寞是不一样的,孤独的人有一颗充盈的心,他的世界充盈得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他的世界有他一个人已足够丰富。而寂寞的人有的是一颗空虚的心,他急切渴望有人在身边,他害怕一个人。纪伯伦说过:孤独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布恩地亚家族的成员,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孤独的堡垒中,不需要别人的关注,构建起密不透风的围墙,进行着自己的精神活动。

  不过《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似乎正如前言中所说,是一种因为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疏远感。在这个家族之间,我无法感受到亲人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每个人都习惯了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隔离了外面的一切。没有信任和了解,亲密和沟通的世界注定是孤独的。

  奥雷良诺上校周而复始地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塔为自己织裹尸布,日织夜拆;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时整小时地消磨时间……我觉得最奇怪的是雷蓓卡,一位吃泥土和墙上石灰的寡妇。一个吃泥土来排遣自己的孤独的人,这是她寻找的摆脱命运的办法吗?

  书中有很多无法正常想象的情节,就比如奥雷良诺上校一次又一次面对死亡,但是每一次他都还是活了下来,一种幸运让生命继续。还有他的十七个模样、不同类型、肤色各异的儿子,但他们都取了奥雷良诺这个名字,并且都带着落落寡合的孤独神情,“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

  作者的内心或许是希望人们能团结起来,用一种和谐、温情的气氛去感染自身,将孤独的心释放,不要再被自认为在自己世界就会安全的孤独想法束缚。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

  最后,作者没有为马贡多和布恩地亚家族规划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相反却让他们在一阵狂暴的飓风中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没什么执著,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就用这句《百年孤独》中的话结局,这种孤独真是悲哀的沉默,无言的冷漠。

  但愿我们不孤独。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3: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zt

百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讲了这么多,还算不上谈读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当年看完此书的感受到今天还清晰如昨,每一个人问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种孤独,我怕自己爱上它而无法自拔,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记得当时,我一边看书,一边胸中涌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干涩,一滴泪也出不来,但那悲哀比流泪更甚!
书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来宣泄自己的孤独,表面上他们是漠不关心的,实际上内心深处,他们渴望被人爱,被人认可,被人同化,可惜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也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逃避孤独,但实则上却陷进了更深的孤独吗?我们的爱,我们最温柔的部分,都被各种物质上东西遮得严严实实,再也出不来了!
看完书后,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自己调整过来,然后,我马上去书店买了一本精装本放在家珍藏,作为自己对平生最难以言表的一本书的纪念,但从买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没有再动过它一下,只是将它好好地放在书柜的最高层,那是我无法触摸,没有勇气再看的禁区啊。
算不上读后感,只是你的提问让我又回到了过去岁月,籍方寸之地聊抒情怀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4: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拉美版的红楼梦?

在书中,中国人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我同时也能感到自己从儿时到现在及前几辈人生存环境的变迁。
发表于 2011-6-1 05: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坚持到一半!就坚持不了! 也许应该重新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08: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xhunter
这本书,我坚持到一半!就坚持不了! 也许应该重新阅读



可以下载下来或在线听书,这样省些力气。

http://jiachangdushu.com/forum.p ... ad&tid=282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1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是一本反映拉美近100年來歷史變遷和人文生活的世界名著,當之無愧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對了解拉美的歷史和人文很有代表性,也代表了自給自足的經濟被資本主義衝擊後,及拉美被西班牙殖民後的變化。資本主義和殖民帶給人們的是被物質重重包圍的深深的孤獨感。

我們的peru之行就要開始了,這次不但是一次高山與自然美景的體驗,也是一次感受異域人文歷史之旅,所以,先聽聽這本小說,為拉美知識背景做一下舖墊,也是好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百度百科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



作品概述
    
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   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独》就是展现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之作,因此,以此书为标志,魔幻现实主义流派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程度。读过他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极善用绚丽而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仿佛神话的世界。《百年孤独》因为他独到的艺术成就而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而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
100years.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背景

--摘自百度百科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的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溶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者表达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来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特点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贡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印第安传说、东方神话以及《圣经》典故的运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书的神秘气氛。如写普罗登肖的鬼魂日夜纠缠布恩地亚一家,便取材于印第安传说中冤鬼自己不得安宁也不让仇人安宁的说法;有关飞毯以及俏姑娘雷梅苔丝抓住床单升天的描写是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的引伸;而马贡多一连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中有关洪水浩劫及诺亚方舟等故事的移植。拉丁美洲的民间传说往往带有迷信色彩,作家在采用这些民间传说时,有时把它们作为现实来描写;如好汉弗朗西斯科“曾和魔鬼对歌,击败了对手”;阿玛兰塔在长廊里绣花时与死神交谈等等。有时则反其意而用之,如写尼卡诺尔神父喝了一杯巧克力后居然能离地12厘米,以证明“上帝有无限神力”等等,显然是对宗教迷信的讽刺和嘲笑。

  本书中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得比较成功且有意义的,应首推关于不眠症的描写。马贡多全体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传染上一种不眠症。严重的是,得了这种病,人们会失去记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在物品上贴上标签。例如他们在牛身上贴标签道:“这是牛,每天要挤它的奶;要把奶煮开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这类例子书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另外,作家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例如小说一开头,作家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贡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凝重的历史内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庞大的神话隐喻体系是由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神秘语言贯串始终的。有的评家认为这部小说出自8岁儿童之口,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说颇感欣慰。这是很深刻的评判目光。因为这种直观的、简约的语言确实有效地反映了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落后民族(人类儿童)的自我意识。当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观者的眼泪,“愚者”自我表达的切肤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与分析,更能收到唤起被愚弄者群体深刻反省的客观效果。

  《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拉美世界只有博尔赫斯等少数作家可以媲美。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学风。魔幻现实主义也被认为是具有创意的写作手法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简介

霍·阿·布恩蒂亚 第一代   
乌苏娜 霍·阿·布恩蒂亚之妻 第一代   
霍·阿卡蒂奥 霍·阿·布恩蒂亚之长子 第二代   
雷贝卡 霍·阿卡蒂奥之妻 第二代   
奥雷连诺上校 霍·阿·布恩蒂亚之次子 第二代   
雷麦黛丝·摩斯柯特 奥雷连诺上校之妻 第二代   
阿玛兰塔 霍·阿·布恩蒂亚之小女儿 第二代   
皮拉·苔列娜 霍·阿卡蒂奥之情妇 第二代   
阿卡蒂奥 霍·阿卡蒂奥之子 第三代   
圣索菲娅·德拉佩德 阿卡蒂奥之妻 第三代   
奥雷连诺·霍塞 奥雷连诺上校之子 第三代   
十七个奥雷连诺 奥雷连诺上校之子 第三代   
俏姑娘雷麦黛丝 阿卡蒂奥之长女 第四代   
霍·阿卡蒂奥第二 阿卡蒂奥之次子 第四代   
奥雷连诺第二 阿卡蒂奥之小儿子 第四代   
菲兰达·德卡皮奥 奥雷连诺第二之妻 第四代   
佩特娜·柯特 奥雷连诺第二之情妇 第四代   
霍·阿卡蒂奥(神学院学生) 奥雷连诺第二之长子 第五代   
梅梅(雷纳塔) 奥雷连诺第二之次女 第五代   
巴比洛尼亚 梅梅之夫 第五代   
阿玛兰塔·乌苏娜 奥雷连诺第二之小女儿 第五代   
加斯东 阿玛兰塔·乌苏娜之夫 第五代   
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破译手稿者)梅梅之子 第六代   
有尾巴的婴儿 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之后代 第七代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梗概

  《百年孤独》中描绘的场景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遭到邻居阿吉拉尔的耻笑,霍塞杀死了阿吉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贡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贡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霍塞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他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贫穷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

  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115至120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有两男一女。老大霍塞·阿卡迪奥是在来马贡多的路上出生的。他在路上长大,像他父亲一样固执,但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想象力。和一个叫皮拉苔列娜的女人私通,有了孩子。但在一次吉普赛人来马贡多表演时又与一名吉普赛女郎相爱,于是他选择了出走。后来他回来了,但是性情琢磨不定。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与雷贝卡结婚,但被赶出家门。

  老二奥雷良诺生于马贡多,在娘肚里就会哭,睁着眼睛出世,从小就赋有预见事物的本领,少年时就像父亲一样沉默寡言,整天埋头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做首饰。长大后爱上镇长千金雷梅苔丝,在此之前,他与哥哥的情人生有一子,名叫奥雷良诺·霍塞。他美丽的妻子被阿马兰塔意外毒死后,他参加了内战,当上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贡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奥雷良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老三是女儿阿马兰塔,爱上了意大利技师,因爱情的不如意,她故意烧伤一只手,终生用黑色绷带缠起来,决心永不嫁人。但她内心感到异常孤独、苦闷,甚至和刚刚成年的侄儿厮混,想用此作为“治疗病的临时药剂”。然而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她把自己终日关在房中缝制殓衣,缝了拆,拆了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三代人只有霍塞·阿卡迪奥的儿子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的儿子奥雷良诺·霍塞。前者不知生母为谁,竟狂热地爱上自己的生母,几乎酿成大错,后来成为马贡多的从未有过的暴君,贪赃枉法,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后者过早成熟,热恋着自己的姑母阿马兰塔,因无法得到满足而陷入孤独之中,于是参军。进入军队之后仍然无法排遣对姑母的恋情,便去找妓女寻求安慰,借以摆脱孤独,最终也死于乱军之中。

  第四代即是阿卡迪奥与人私通生下的一女两男。女儿俏姑娘雪梅苔丝楚楚动人,散发着引人不安的气味,这种气味曾将几个男人置于死地。她全身不穿衣服,套着一个布袋,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服上。这个独特的姑娘世事洞明,超然于外,最后神奇地抓着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永远消失在空中。

  她的两个弟弟阿卡迪奥第二和奥雷良诺第二是孪生子。阿卡迪奥第二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当监工,鼓动工人罢工,成为劳工领袖。后来,他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遭到军警的镇压,三千多人只他一人幸免。他目击政府用火车把工人们的尸体运往海边丢到大海,又通过电台宣布工人们暂时调到别处工作。阿卡迪奥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智不清。他无比恐惧失望,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潜心研究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手稿,一直到死他都呆在这个房间里。

  奥雷良诺第二没有正当的职业,终日纵情酒色,弃妻子于不顾,在情妇家中厮混。奇怪的是每当他与情妇同居时,他家的牲畜迅速地繁殖,给他带来了财富,一旦回到妻子身边,便家业破败。他与妻子生有二女一男,最后在病痛中与阿卡迪奥一同死去,从生到死,人们一直没有认清他们兄弟俩儿谁是谁。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五代是奥雷良诺第二的二女一男,长子霍赛·阿卡迪奥儿时便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去学习,母亲希望他日后能当主教,但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为了那假想中的遗产,才欺骗母亲说他在神学院学习。母亲死后,他回家靠变卖家业为生。后发现乌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着更加放荡的生活,不久便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大女儿梅·雷梅苔丝爱上了香蕉公司汽车库的机修工毛里西奥·巴比洛尼亚,母亲禁止他们来往,他们只好暗中在浴室相会,母亲发现后禁止女儿外出,并请了保镖守在家里。毛里西奥·巴比洛尼亚爬上梅家的屋顶,结果被保镖打中背部,后来死掉了。梅万念俱灰。她母亲为家丑不外扬,将怀着身孕的她送往修道院。

  小女儿阿马兰塔·乌苏拉早年在布鲁塞尔上学,在那里与飞行员加斯东结婚,婚后二人回到马贡多,见到一片凋敝,决心重整家园。她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仅在三个月就使家园焕然一新。她的到来,使马贡多出现了一个最特别的人,她的情绪比这家族的人都好,她想把一切陈规陋习打入十八层地狱。她决定定居下来,拯救这个灾难深重的村镇。

  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出生后一直在孤独中长大。他唯一的嗜好是躲在吉卜赛梅尔加德斯的房间里研究各种神秘的书籍和手稿。他甚至能与死去多年的老吉卜赛人对话,并受到指示学习梵文。他一直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但对中世纪的学问却了如指掌。他和布恩迪亚拒绝收留奥雷良诺17个儿子中唯一幸存的老大,导致其被追杀的人用枪打死。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塔·乌苏拉,并发生了乱伦关系,尽管他们受到了孤独与爱情的折磨,但他们认为他们毕竟是人世间唯一最幸福的人。后来阿玛兰塔·乌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阿玛兰塔·乌苏拉也因产后大出血而死。

  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当奥雷良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小块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贡多镇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永远地消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推荐
  《百年孤独》编辑推荐:缔造文坛传奇与文学奇迹;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杰作!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征服全球读者、作家、出版社、版权经纪人、书店、媒体的鸿篇巨制;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中国读者等待了近半个世纪的殿堂级经典——《百年孤独》中文版全球首次授权;主要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凭借《百年孤独》在全球引发的狂飙,加西亚·马尔克斯赢得“塞万提斯再世”美誉;作品中将现实主义场面和虚构情境巧妙融合,展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想象世界,反映反映了一个大陆的风云变幻和百年沧桑;《百年孤独》融神话故事、《圣经》典故、民间传说于一体,采用打乱时间次序的独特叙述手法,产生出令全球读者无比沉醉的巨大魔力,被誉为“自《创世记》后值得全人类阅读的经典巨著”。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推荐

  创世记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纽约时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百年孤独乃是过去五十年来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杰作。

  ——萨尔曼·拉什迪

  一部唯一的美洲《圣经》。

  ——卡洛斯·富恩特斯

  《百年孤独》在马尔克斯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达到了顶峰。这部小说整合并且超越了他以前的所有虚构,从而缔造了一个极其丰饶的双重世界。它穷尽了世界,同时自我穷尽。

  ——巴尔加斯?略萨

  他是所有语言中最伟大的作家。

  ——比尔·克林顿

  他是个强有力的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他继承了欧洲政治小说的伟大传统,其结果是历史剧与个人戏剧合二为一。

  ——欧文·肖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唯一没有争议的一位。   
     ——韩素音

  在那些刚出版就畅销的文学作品里,有些与世长存,比如《百年孤独》;另一些则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比如了。

  ——余华

  《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莫言

  我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这样的作品会不停地卖,一代一代的人都会读,是长销书。我没有办法预测如果重新出版的话是否会轰动,当年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

  ——苏童

  ……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范晔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等。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酝酿达十数年之久,1965年开始创作,1967年出版,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社会历史图景的鸿篇巨著”、“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发表于 2011-6-8 2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百年经典!

曾经几次试着把这本书读完,每次都不到10页就放弃了,可能是我太浅薄了吧。 :oops:
发表于 2011-6-8 2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 不过以前有朋友推荐过---在和红楼梦,毛诗注疏,聊斋,未央歌,汉书,The Eighth Day of Creation,The Elements of Style等等一起的list里。看来我也要找时间读一遍 :wink:
发表于 2011-6-8 2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推荐的好书,列入读物之一 :D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把人名搞的重复是有寓意的,就是说100年是循环的,几代之间是循环的。 循环论不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吗,所以,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水满则溢,月圆则亏,水亏则满,月亏则园。

人名重复,所以很乱,不易读懂。我是把7代家族之间人名打印下来,一边读一边查,前一半听音频,后一半看小说,所以,坚持下来了。

但到最后回味无穷,感觉这本书中的象征意义是很多的,很有琢磨的,就像揣迷,自己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了,所以,读上就爱不释手了。

这本书还揭示了一个事实:人生其实归根结底是一场悲剧,从出生开始就是走向死亡。人们发明宗教、儒学等来安慰自己,但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有生物都是这样,只是进化链条中的一环而已。

这种悲剧产生了孤独,这种孤独是任何东西无法消解的。亲情、友情、事业成功、艺术创造,都只是暂时的缓解,孤独仍不时袭来。

动物可能没有孤独,因为没有自我意识吧。这可能是老天跟人开的玩笑,给你高的智商,同时也给你孤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20:00 , Processed in 0.08536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