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853|回复: 0

永不消逝的驴--中国古代的户外运动 --网易体育频道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6-3-18 0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不消逝的驴--中国古代的户外运动
     网易体育频道

  


  户外运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类新兴运动,目前在我国开展的主要户外休闲运动有登山、攀岩、蹦极、漂流、定向、滑雪、潜水、越野、溯溪、拓展等等。这些运动多数带有探险性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户外的兴起,使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走向荒野,纵情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寻求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

  现代人玩得不亦乐乎,古人自不会让我们专美。其实,数千年前的户外运动就已然丰富多彩、璀灿夺目了。我们知道,户外运动重娱乐,重参与,在竞技方面稍显不足。同样,古人的户外运动强调更多的也是娱乐性与技巧性,既享受休闲的快乐又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中国古代的户外运动无论是形式、技法均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流露出先民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这些古代户外运动有些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逐渐演变、消亡,而有些项目则与时俱进,历经千年而不衰,直到现在仍然被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在健身与娱乐方面起到它独特的作用。

  战争的文明从生产活动和军事战斗中转化出来的一系列活动项目。

  这里面最显著的要属御术、骑术和射箭了。生产生活需要便捷的交通工具,军事战争需要更加机动灵活的运输工具和强力的武器,马匹和马车开始走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拥有马车的多寡,甚至一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千乘之国,万乘之君,这里的"乘"就是马车,春秋时期的马车大会战,其壮观场面应该不下于二战的坦克大会战。

  马车成为战争武器,马车的驾驶技术自然也就被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御便是驾驶技术。战争频繁地发生,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马车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骑术渐渐代替了御术,而马车也从战斗一线退了下来,成了只负责后勤保障的交通工具。

  马镫的发明使骑术突飞猛进,骑兵的作用日益显著,由此发展出速度赛马、马戏等多种运动项目。田忌赛马的典故脍炙人口。而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中就为我们描述了"百马同辔,骋足并驰"的赛马场面。直到现在,赛马与赛车仍深受喜爱,F1和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不过是历史的延续。

  无论是战争还是狩猎都需要一种远距离投掷武器,弓箭横空出世。射箭项目可谓古代户外的鼻祖了,它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周代,射箭是一种礼仪,射箭活动要喝酒,还要奏乐。战国时,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技术引入内地,与内地传统的射箭结合,把射箭运动推向一个高潮。魏晋时期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奖杯"赛。唐代女皇武则天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

  在中国历史上,与射箭有关的典故故事不胜枚举,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射石没羽",北齐斛律光的"射落大雕",北周长孙晟的"一箭双雕",唐朝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南宋岳飞"左右手射"等等。清代将"木兰秋狝"定为恒制,把承德作为涉猎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当时,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中后期西方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从军事领域退出,成为纯粹的户外运动。

  祭祀的影子从宗教祭祀和民俗活动中转化形成了一批运动项目。

  这里面属龙舟竞渡影响最久远,传播最广泛。考古学家曾在浙江发现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钺,表面纹饰就是龙舟竞渡,而且人戴着羽饰,动作整齐划一,把竞渡的场面描画得比较形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龙舟竞渡就已经出现。拯救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更是为龙舟竞渡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实际上,竞渡的起源是宗教祭祀。人们用龙的形象装饰小舟,一路敲锣打鼓热闹非凡,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发现了乐趣,任何事物,但凡有趣,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喜爱,于是从娱神变成了娱己。龙舟竞渡就带着宗教的身影,带着对忠臣的怀念,走过了千年的时光,走出了南方的泽乡,走出了中国,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共同的运动休闲。

  诞生于民俗的户外运动可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拔河、荡秋千、踢毽子、放风筝、击壤这些项目有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有的不再局限于民俗,成为日常健身活动。

  击壤运动历史悠久,起源甚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尧帝时,有老人在路上玩击壤,观众看得兴起,说好啊好啊,这是尧帝治国有方。老人烦了,说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打井自己喝,耕田自己吃,干尧帝鸟事。击壤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远处找个目标,拿根长一尺四,宽三寸,前广后锐的木棍投掷过去,砸中算赢。

  发展到明代,演变为打尜,尜者,两头小中间大,两寸多长,形如枣核。很形象的一个字。玩时,将尜放地上,拿一长木棍敲其一端,使之飞起,再用力击出,看飞行的远近,远胜近负。尤其适合老人小孩健身之用。虽然这项运动逐渐消失,但说它是棒球的中国老祖先,也不为过吧。五千年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使得任何运动都能在中国找到影子。火炬接力也不过是汉代驱傩的现代变种而已。

  古代的"三大球"纯粹娱乐的是球类项目。

  和今天人们对足球、篮球、橄榄球的疯狂一样,古人对"球"也是情有独钟,像什么蹴鞠、击鞠、捶丸等等(其实也就是足球、马球、高尔夫啦)。还不止这些,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种类丰富,比如十五柱球、步打球什么的,它们类似于现代的保龄球和曲棍球。

  蹴鞠被认为是古代的足球。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民间普及了。主张合纵的政治家苏秦,在向魏王介绍齐国首都临淄的繁荣时说,临淄居民富裕欢乐,经常斗鸡、走狗、蹴鞠,所以说蹴鞠在市民当中是一项典型的游戏活动。汉代的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踢技巧,踢出动作来,还有一种是带球门的蹴鞠比赛。带球门的形式是一种竞技性的比赛,当时的蹴鞠设有六个球门,六个守门员,还有正副裁判。封狼居胥的大将霍去病征战塞外时,就以蹴鞠来训练士兵。

  唐代,蹴鞠由实心发展到了充气球,这可比英国人的现代足球牛多了。球门也做了改进,当时也是两种形式的球门,一种是两个球门的形式,在场地两端,竖两根竹竿,上面扎网作为球门,是一种非常讲究对抗性的竞技比赛。另一种是在场地中间竖一个球门,在竹竿上扎上网子留一个球门洞,直接对抗性不太强烈,讲究的是技巧,把球踢进了球门洞里,就算胜了,这是另一种形式。这也是中国古代户外运动的一个特点,技巧至上,竞技性比起西方体育则稍微逊色一点。

  宋代,蹴鞠基本上延续着前代的形式,主要的还是单球门的形式。宋代蹴鞠除了球门的形式,还有一种是"白打"。"白打"就是花式足球,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十个人一块踢,尤其强调技巧性,相当于现代足球当中的颠球吧。《水浒传》的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提拔做了高官,这是蹴鞠盛行的一个标志。从宋元一直到明清,流行了千年的蹴鞠,逐渐走向衰落,虽然娱乐性增强了,但竞技性却不断衰退,存在的能力、影响逐渐变小。

(友情提醒: 北美户外网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参考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2 02:34 , Processed in 0.05292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