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6087|回复: 19

[转帖]摘自张源侠专著 《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6-4-11 0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摘自张源侠专著 《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

心意六合拳的保守传统



作者 张源侠, 发表时间,8/21/04



在中国所有的古传拳法中,心意六合拳可谓最保守的拳法。此拳一直在穆斯林中延传,被誉为护教神拳。三十年代卢嵩高在上海开席传授时,也是只教回族不教汉族的。当时解兴邦冒充回族,其实是向卢嵩高偷艺。据说解兴邦每月都将自己工资的一半送给卢嵩高,而解兴邦学艺认真,武功渐渐出类拔萃。卢嵩高后来知道解兴邦的汉人身份,感慨此拳传回不传汉的传统应该废止,从此以后,心意六合拳在上海传开,到了文革年间,据说造反派人人练习此拳,一时崴嵬壮观。



但即使是卢嵩高先生将此拳公开了,他是否将内在的心法都公开了呢?可以肯定地说,卢嵩高先生没有将心法完全公开。卢嵩高众弟子中真正得到心法并不多。



王雷华老师送给大侠一本油墨印版"河南派正宗形意拳(心意六合拳)",是裴锡荣先生所著。其中有卢嵩高先生1949年的序言:"我在沪教拳数十年,从我学拳之人甚多,不能一一记忆。今举其主要者有:李尊贤、孙少甫、解兴邦、裴锡荣以及我子卢波......等人。"



在这段卢嵩高先生的序言中,裴锡荣先生被排在第四位。如果按照辈分来讲,这是相当高的了,但有趣的是,裴锡荣先生后来却担任了上海董海川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大侠在上海的时候就一直听说十大形门人最看不起八卦掌,原因就是王壮飞自称"八卦拳王"引起的。现在裴锡荣先生怎么会去做什么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呢?当然裴锡荣先生师从黄柏年先生习龙形八卦掌。这么一来,从外表看起来,裴锡荣先生对八卦更情有独钟,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裴锡荣先生到底是得到了八卦的真传还是心意六合拳的真传呢?



大侠在网上查到顾坚先生的一文,其中写道:"卢嵩高在上海传拳多年,门生弟子众多,然而得其传者仅解兴榜、于化龙、李尊贤、张兆元、王蓝田、凌汉兴、马小凯、孙少甫、马义芳、王守贤等。以上诸师多已过世,现存者唯于化龙先生尚能传拳授技。" 这里面居然把裴锡荣先生给漏了。说明了什么呢?那就是上海卢嵩高一派不承认裴锡荣得到卢嵩高的真传。



大侠也没有见识过裴锡荣先生,不知道裴先生的真实功夫如何,在此讨论这个问题只是想说,连得到卢嵩高先生亲自认可的裴锡荣先生在上海诸多心意六合拳门人的眼里也可能是没有得到真传的,这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吗?



守孚老师是铁国成先生的单传弟子。从辈分来讲,铁国成先生是比卢嵩高先生低一辈, 但就功夫来讲,守孚老师认为铁国成先生的武功成就要在卢嵩高先生绝大多数弟子的功夫之上。守孚老师在铁国成先生过世以后,主要跟李虎成先生,而李先生常邀请孙少甫先生来指导守孚老师。



守孚老师认为孙少甫先生招法漂亮,功底纯厚,当是得到真传的。但就孙少甫先生的功底和铁国成先生想比,守孚老师认为毫无疑问铁国成先生还要高出一头。现在孙少甫先生和铁国成先生都已作古。上海心意六合拳界年轻一辈知道铁国成先生不多,但孙少甫先生的武功是有口皆碑的,由此可以推想铁国成先生的武功境界之高。



守孚老师在铁国成和李虎成两位大师都仙逝以后,开始拜访卢嵩高先生这一派。每当他提及自己是铁国成先生的弟子时,对方立即肃然起敬。常问:"你真是老铁的徒弟?"即使是卢嵩高亲传弟子,也马上和守孚老师促膝谈心,希望能了解铁国成先生的传承。守孚老师见过于化龙、李尊思先生,两老都对守孚老师的传承感兴趣。



这样的见面就很有意思,守孚老师真心想了解卢嵩高一派的秘诀,而于化龙和李尊思两位老先生却也想从守孚老师这位晚辈身上了解解铁国成先生传承的雪泥鸿爪。在这种像太极推手的交流之中,双方都不发劲,只是想听听劲而已,结果大家都没有听出什么名堂来。



守孚老师说有时他提及一个拳式,看对方没有反应,立即意识到这是铁国成先生独有的东西,他也就打马虎眼隐去了。而那两位老先生也打哈哈,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所以,守孚老师说搞了老半天,他也没有从两位老先生那里得到什么。



有一天,大侠在练踩鸡步、摇闪把,提到刚从网上看到马胜利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马胜利认为这招"踩鸡步、摇闪把"是心意拳母拳,又提到"打遍天下老鸡形"。



守孚老师笑道:"马胜利是将踩鸡步、摇闪把误为老鸡形了。我们这里是真的有老鸡形的。" 守孚老师当即演示给大侠看,果然活脱活像一只老鸡。下面就是马胜利的文章。



如果我们把话说回来,被世俗拳师误认为裹拳、践拳、躜拳的"踩鸡步、摇闪把"的拳势,实际上是先贤为练习"裹、践、躜"而设计的针对性的练功方法。在这一把拳势中,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裹、践、躜"的运动方法与过程,长期练习以达到使 "裹、践、躜"在身上动力定型的目的。刚开始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必须反复练习与体会这把拳势,所以它有"母拳"之称,并非过誉与虚妄之言。而且,过去人们说心意六合拳是"打遍天下老鸡形",也并不是说练习了心意六合拳的鸡形就可以打遍天下,而是说"踩鸡步"的练习包含了"裹、践、躜"的根本之法,练好了它,才能得到心意六合拳的高深功夫,才能借此打遍天下。



这很有意思吧。传说"打遍天下老鸡形",但练心意六合拳的却不知道老鸡形怎么练。马胜利先生是于化龙先生的弟子,那么是不是连于化龙先生也不知道老鸡形的练法呢?



守孚老师认为卢嵩高一定知道老鸡形的练法,但看样子他没有教出来,既然这老鸡形如此要紧,卢嵩高先生却不教,这不是很说明问题吗?守孚老师在从学铁国成先生的时候,有时发现和卢嵩高流派的不一样,铁国成先生的一个拳架在卢嵩高流派那里变成了三个拳架。



心意六合拳原来只有一个四把拳,但在卢嵩高流派那里变成了上、中、下三个四把拳。虽然架式比原来多了,但内在的心法却往往被隐去了。卢嵩高先生的保守可谓"开放式的保守",把东西教一半出来,另一半则悄悄隐去,只有最亲近的弟子才有可能知道实相。



铁国成先生则是传统的保守。上海心意六合拳圈子内,大家都知道老铁的功夫好,但老铁却从来不教。守孚老师说铁国成先生喜欢在两边布满灌木的公园小道上教拳,看到有人来了,立即收手。如果有人在远方眺望,这里也不教。所以铁国成先生虽然也教了一些学生,但真正得到真传的却只有守孚老师一人而已。



守孚老师感慨自己学拳也是缘分,第一次见到铁国成先生时,自己只有小学两年级。守孚老师的父亲和铁国成先生是老友,当时铁国成先生已有七十多岁了。铁老先生摸摸守孚老师的手道:"好、好,我就收下这个徒弟了。"



守孚老师回忆自己在开始的时候其实不喜欢这种简单的拳法,看到别人练漂亮的少林还眼馋。但等到了初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武功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因为有了武功,守孚老师成了学校里名人。学校里有一个小霸王安排了五个学生袭击守孚老师,被守孚老师打得抱头鼠窜。回到学校,守孚老师怒发冲冠,抓住对方,一掌下去,那个小霸王的手臂被打得皮开肉绽,居然缝了十四针。医生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是一掌打出来的。所幸那是文革期间,只是陪了一点医药费了事,但守孚老师一直不敢让铁国成先生知道。



守孚老师还回忆李虎成先生常对铁国成先生道:"老铁啊,你的东西就不要保守了,赶快教出来吧。"



铁国成先生往往会眉头一皱道:"我没有保守啊。"



大侠听到这里便问守孚老师:"李虎成先生这么说,是否意味着铁国成先生的功夫还在李先生之上呢?"



守孚老师答道:"应该是这样的。李老师的东西和卢老师的很像,但铁老师的东西却是另成一派,铁老师的四把拳是非常独特的,现在上海几乎没有人会打铁老师的四把拳,那是完全用内气来打的。"



守孚老师当即演示铁老师的四把拳,果然韵味无穷,和外面流传的四把拳不一样。铁老师的四把拳有多处用柔劲。守孚老师道这四把拳甚至可以像打太极拳一样来打,当然内在的劲路和太极是完全不同的。



铁国成先生的四把拳只传给了守孚老师,这就是心意六合拳的保守传统。守孚老师感慨道:"看看今日的太极拳,很明显内在的精华失传了。我们心意六合拳被很多人打成运动型的蛮练拳法,如果不把内在的心法公开出来,心意六合拳再过几代也就差不多失传了。"



大侠联想自己学的螳螂拳和六合八法,学了老半天,只学到外在的招法,其内在的心法却无法得知。大侠因此知道现代人学到的功夫大都只是皮毛而已,内在的精华都在这代代保守中失传了。大侠在网上看到李紫剑先生的高论:



至于大成拳靠什么放人,我建议你考虑一下放人的大师和被放的凡人双方的实力和技术的差别。实力出众的大师把大群的人往放松站桩上引,不是有意的误导就是无意误导。对于这种反常的学术现象,赵道新先生的建议是:去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什么东西!如果大师教人练的和自己秘练的功夫一样,赵道新先生还会这样说吗?



守孚老师对目前流传的大成拳七妙法门,认为里面缺了最要紧的功力训练。这种缺失是有意的确实还是无意的缺失,外人无法说,但王芗斋先生将要紧的东西保守了,那是毫无疑问的。



守孚老师二十多岁的时候,铁国成和李虎成两位大师先后过世。当时,守孚老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师从的两位大师的顶级水平,以为中国之大,象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一定会有很多的。于是开始四处拜访名师,先是在上海拜访名师,结果找不到如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



守孚老师偶尔读到一片介绍王芗斋意拳的文章,知道王芗斋拳法是在遇到湖南衡阳谢铁夫和福建方恰庄以后才有突破的。于是,守孚老师借出差的机会,到了湖南衡阳和福建各地,希望能够找到真正的高人。他通过当地体委和私下打听,结果是见到了许多当地著名的拳师,但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不要说铁李两位先生,就是守孚老师随意做一个热身动作,对方马上看出差距来了。



全国走了不少地方,再也没有见到铁李两位先生那样的功夫, 守孚老师这才感慨起来,难道中国功夫真的失传了。说到保守,守孚老师承认自己也是很保守的。在上海的时候,他不知和多少人有过交手的经验,每每对方被他神奇的劲法折服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到:"这没有什么?只要好好练就会有的。"但事实上,守孚老师知道,如果不知诀窍,再怎么好好练也不可能练出绝世武功的。



守孚老师常自言自语道:"我这点东西难道要带进棺材?"有时他又自我解嘲道:"我又算什么呢?这些东西也不是我的呀,是祖宗的智慧结晶啊。"



大侠于是说道:"这真是一件大好事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在大侠的眼里,这是一件文化上的壮举。中国的武学在当代更多是文字上的游戏(武侠小说),打着艺术为幌子的舞学(武术竞技套路),和打着健身为幌子的弱武学(太极拳)。



守孚老师常感慨自己只学到铁李两位先生的皮毛,可现在就这点皮毛也是价值连城了。如果不传,再过几代,中国传统武学的精髓真的只能到武侠小说里去找了。



大侠不才,语言表达能力却是人间一绝,此次定当奋力用足十寸不烂之舌将心意六合拳的内在精髓仔仔细细地表达出来,以解决中华武学历来啰嗦不清、玄妙难懂的毛病



传统武功如何面对现代散打



作者 张源侠, 发表时间,8/21/04



这是目前武坛上争论最火的问题。最有趣的就是北京散打队的教练梅惠志先生和大成拳王选杰先生的过节。网上流传梅惠志一个迎击就把王选杰打晕了。大成拳门人当然火气大了,但奇怪的是没有听说有人找上门去和梅惠志干一把的。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上海就不一样了。如果上海散打队的教练胆敢说自己一个迎击就把十大形某某名师打晕, 那十大形的徒子徒孙们一定会杀气腾腾上门干架的。



王壮飞先生自称"八卦拳王",又说当年将王芗斋先生打败, 结果也没有听说北京练意拳或大成拳的杀到上海来比武的。倒是十大形念及王芗斋也是沐恩心意拳的传承,立马有人杀出找王壮飞的麻烦。



守孚老师在上海的时候对王壮飞的诸多骄傲言论也多有不满。 有一天请示铁国成先生是否可以去冲冲王壮飞的场子,铁国成先生一向与世无争, 这回居然沉默不语。守孚老师知道铁国成先生的态度了,于是和几个师兄弟一起杀奔王壮飞的场子。



在王壮飞场子上练八卦的学生有很多。守孚老师那时年轻气盛,到了场子就说:"王老师,听说你们八卦很厉害, 我们想切磋一下。" 王壮飞的学生自然只好出来应战。



守孚老师一出手,将那些学生打得魂飞魄散,但王壮飞却始终没有下场出手。守孚老师道:"王壮飞到这个份上了还不出手,不是很说明问题了吗?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此事到底还是不妥啊。 人家练拳也是玩个有趣,我到去把人家搞个鸡飞狗跳的, 现在我是不会这么做的了。"



大侠在网上看到介绍于化龙先生的文章, 说于化龙先生对某一自称"八卦拳王"的武师不满, 直接杀到对方府上, 把对方的那块拳王匾砸碎了。这个"八卦拳王"除了王壮飞还会有谁呢?但那篇文章却没有点出"八卦拳王"的名来。



大侠对守孚老师道:"八卦是一个大门派,你不怕人家找你麻烦吗?"



守孚老师笑道:"我铁李两先生过世以后, 一直在寻找名师, 还想再学一点。如果有人拿出真本事来令我信服,我还要拜他为师呢。"



守孚老师多次说起在上海的一次武林盛会遗憾错过面见万澜声先生的机会。他说:"那些传奇的名师手里总有一点东西的吧, 见面讨教一下,对自己的功夫一定会有长进的。"



大侠对守孚老师说起意拳、大成拳的传奇,守孚老师说上海没有什么很出色的练家,以后有机会遇到高手,当然是要讨教一下的。大侠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有趣的话"北京人懒,在公园里尽是凑在一起说拳的,上海人讲究实际,在公园里练的多说的少。"前面,梅惠志和王选杰的过节搞不清楚,大侠在网上居然有看到这么一篇东西:



姚先生一生都在拳学中探寻,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恢复了散打,意拳在异军突起的散打运动中,受到了犀利的挑战,在几次自己的弟子与北京市和河南省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后,姚先生更是加强了这方面对于国内外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的研究。



这段东西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姚宗勋先生作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在自己的弟子和散打运动员的比赛中失利以后,对其他的外家拳法(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进行研究。这其实就是说姚宗勋先生已经认为王芗斋先生传给他的拳法不够用了。如果够用,你根本没有必要去研究人家的拳法么。



这就是一个矛盾的论题。王芗斋先生认为它的拳法已是最高拳法,其他的拳法都不值一看,怎么到了姚宗勋先生就不够用了呢?姚宗勋先生研究那些现代拳法,到底有什么研究心得呢?看得出来的就是把拳击加了进去。



意拳拳击好像就是姚宗勋先生的创造,但这个意拳拳击是否就比单纯的意拳好用呢?守孚老师看了意拳拳击的录相,表示不敢苟同。拳击的打法和传说中的内家拳的一触即发在拳理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拳理。



拳击的打法是通过肌肉的伸缩产生打击力,和肌肉群的大小成正比关系。重量级的拳击手和轻量级的拳击手是不可能在一起较量的。



中国传统内功拳法是用内劲攻击对方的。这内劲在绝对的意义上和肌肉的伸缩无关,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力量,是通过肌肉的原位缩涨产生的一种奇特的力量。前面所录的孙禄堂不动手就将对手打飞,那种攻击力是和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完全不同的一种打击力。



姚宗勋先生应该是知道这种内劲之力的。而他研究的那些现代拳法都是讲究通过肌肉伸缩产生的打击力。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姚宗勋先生的弟子输给散手,他是否开始怀疑内劲的真正攻击力了呢?他把拳击和意拳结合在一起,在拳理上讲是将两种不同拳理的东西搅在一起了。



守孚老师强烈反对意拳拳击这一类的东西。他认为中国武功的奥秘不在于肌肉伸缩力,而在于肌肉的缩涨力。心意六合拳中的秘诀就在于"缩涨两字一命亡"但即使这个秘诀其实也被很多人误解成身体上下伸缩之力。



当然,身体上下伸缩之力并没有错,这也是心意六合拳招法中的基本, 但心意六合拳更高层次的肌肉的缩涨力,一直是一个门内的秘诀。历来只有很少人知道真正的练法。



从各个方面来看,没有理由认为姚宗勋先生不懂这个秘诀,但他显然对这个秘诀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信心。这也就是争论的焦点所在。现在散打界对传统武术不屑一顾,原因在哪里?目前练传统武术的只有极少数知道这个秘诀。



守孚老师常说:"按照现在市面上传统武术的练法,有几个能练出传说的一触即发的功夫呢?"



大侠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武术流派, 的确没有学到一触即发的功夫, 当然赞同守孚老师的观点, 但对心意六合拳究竟是如何对付现代武术散打,大侠希望守孚老师讲得明白一点。



守孚老师笑道:"什么拳击、散打、摔跤,我都交过手。"



"你赢是肯定的,我只是关心你的具体打法。"大侠也是一个讲实际的人。



"很简单,对方进攻过来,如果是低位进攻, 用鹰爪塌意,发内劲将对手压垮。如果对方是高位进攻, 用捧意一震,震散对手的拳架,然后进身用贴身靠打。如果对方是中位进攻, 用虎摆尾加十字裹横。"说罢,守孚老师当场示范给大侠看。



大侠又问:" 如果对方用腿法,如何应对。"



"鹞子入林。" 守孚老师的回答很简单。



"为什么鹞子入林就够了。"大侠问道。



"鹞子入林是快速身法进攻。对方起腿, 支撑腿必不稳。用鹞子入林身法攻击, 对方的危险更大。" 守孚老师解释时充满自信。



世人都说心意六合拳的身法绝妙,但却没有几个人学到真正的鹞子入林。守孚老师练鹞子入林,是真的在一片树林中如鹞子穿梭,每一棵树都是打击目标, 而每一次打击都用足内劲。守孚老师笑道:"这鹞子入林法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正因为心意六合拳在每次出招时都用足内劲,在实战中就能自如应用。大侠这么一说,有聪明的人大概会自己到树林子里去摸索鹞子入林法。守孚老师道:"这鹞子入林法不是在树林里走迷魂阵, 而是以内功为基础的运动型攻击法,进步退步都用丹田气催动。"



守孚老师有一次讲到兴头上, 提起自己当年往事。说他每次到中山公园练拳, 从进门开始, 就对着梧桐树一棵一棵用鹞子入林法打过去。 在打的过程中随意用各种招法, 施足内劲直打到练拳的场子。每次打过去都会博得游客的掌声。



所谓教拳不教步,守孚老师感叹市面上的传统武术大多不知道步伐如何训练。结果在和散打较量时就手忙脚乱了。在网上有一篇介绍曹晏海斗刘高升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在1929年浙省国术游艺大赛上,曹晏海首轮即遇铁砂掌大师刘高升。刘实战少,应变能力远不如曹,故虽有骇人之掌力却难得其用,刘打不着曹,于是不免有些急躁,对曹喊到:"不许你跑,再跑算你输。"曹闻此言故作犹豫状,诱刘赶来,趁刘抢进中,闪走外门,用低脚将刘勾倒。按大会比赛规则,倒地为负,刘即速爬起来,对主持评判的李景林说:是自己滑倒的。李说:"就算你自己搬倒自己,也算输。"这时曹晏海大度地对刘说:"刘老师,这次不算,咱们接着比吧!"于是李才允许刘继续比。台下观众见状,齐呼:"曹晏海好汉!"这一下,刘的气势顿时去了一半。再战时,刘完全陷于被动,一直被曹逼到擂台边。但曹因惧刘之掌力,一时也未敢轻进,仍是以低腿闪击。这时正好有服务人员为李景林倒茶,李指着洒在桌子上的水一语双关地说:"把它抹下去!"曹闻此言,好像来了灵感,攻击稍停,诱使刘急于转守为攻,并趁刘出手露出空档之际,用上了新学的腿法,侧身抹踢将刘击倒在地。



这位刘高升先生显然不懂拳法中的步法,只仗着一招铁砂掌称霸江湖。这铁砂掌也是傻练的功夫,碰上懂步伐的曹晏海,他就惨了。散打界看不起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也得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守孚老师是纯粹的传统武术派,他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奥妙无穷,像现在散打的那种打法,如果推向国际以后,很快中国人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上面牛气冲天的北京散打队,大侠有幸在纽约看到。那次是北京散打队和纽约散打队在纽约的中国总领馆招待所比赛。好像是各出五名,结果是北京散打队三比二获胜。纽约队获胜的有一位原来是国内的散打冠军,还有一位是黑人。那个黑人拳手在比赛中居然多次用上花哨的招法,被击败的北京散打队的队员看起来就有点迟钝了。



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讲,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杂烩而已,想用着这种散打来获得世界的尊敬,方向是不对的。当年中国人热血沸腾的中美散打对抗赛, 到了美国,居然被美国安排在一个偏远的小镇。那就是美国人并不认同中国散打这种东西。



中国散打打败了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但在美国学空手道和跆拳道的还是主流。为什么?空手道和跆拳道作为这两国的国粹,带有很浓厚的文化意味。麦当劳和肯德鸡真有那么好吃吗?这两种美国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而看看现在的中国散打,说是拳打脚踢摔样样在行,实际上里面的中国味没有了, 所以在世界上中国散打激不起一点涟漪。



大侠好奇地问守孚老师,当年铁国成先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招式。守孚老师笑着做了一个李连杰在黄飞鸿电影中最喜欢做的亮相动作,即一手指天, 一手前伸,下面是侧向半弓半马步。



大侠道:"真是有意思,这不是李连杰电影中的亮相动作吗。"



守孚老师道:"打拳要有大将风度, 那种缩头裹脑的样子,即使功夫再好,我们心意拳都不认可。"



"我明白大将风度的意思,但这个漂亮动作究竟如何用呢?"大侠追根究底。



"所谓动作漂亮其实都对应六合原则。当一个姿势符合六合原则,其攻击点就不是外在的一拳一脚可以比拟的。比如这个前手,如果你将此手想象成毒蛇的头, 你就知道这看似引诱的前手既是诱手又是杀手, 而后手可以想象成巨蟒的身体,如果后手一上, 对方顿无逃生之路。"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此动作,果然神气逼人。



守孚老师又道:"技击是一门艺术,将对方击倒要做到漂亮干脆,技击法和平时的练拳法是完全一致的。目前,绝大多数的拳家都无法将练拳时的漂亮动作转化到实战技击上去, 因为那些漂亮动作都没有内劲支持, 所以在实战的剧烈碰撞中就无法发挥出来。"



"漂亮动作如何与内劲挂钩呢?"



"拳谱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你有没有做到呢。这所谓的一动无有不动,其要点是内劲之动。外在的动是不稀奇的,即使你在走路不也是一动无有不动吗,要将内劲发动起来才是真动。"



"如何发动内劲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来练,你要问我其他拳法如何发动内劲, 我实在是不懂。心意六合拳是完完全全按照内劲练法设计的,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的拳法中唯一的一种拳法。我一直感叹我们的老祖宗怎么会如此聪明。" 守孚老师每讲到兴处就会发这样的感慨。



大侠跟守孚老师学拳, 注意到心意六合拳中很少出现对拳头的直接运用。在形意拳的劈、崩、钻、横、炮五行拳中,只有劈拳用掌,其他都用拳,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却很少看到拳形。



守孚老师一听就笑了:"你这个问题提的有水平。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不是称为心意把吗。我们这个拳里的确很少有拳,大多是把。铁老师的传承讲究‘二十四把,把把不离丹田。' 铁老师平时也的确很少讲拳,更多的是讲把。因为讲拳,事实上就很容易破坏对整体劲的强调。所谓沾衣十八跌,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攻,单纯讲拳头攻击的拳就违背了心意六合拳的真义。"



大侠看散打比赛和拳击比赛,常有两人抱在一起的镜头。大侠问守孚老师如何对付。守孚老师道:"你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相连的。如果只用拳头攻击,抱在一起就没有办法了,顶多用摔跤,但在心意六合拳中,可以自然发出整体爆炸劲来,让抱你的对手五脏震动而败。所谓用丹田打人就是此理。"



守孚老师当即示范给大侠看。守孚老师做一个静止的虎扑之势,大侠用双手封住守孚老师的双前臂,没想到守孚老师呈虎扑之势的双前臂突然前后错开,右前臂发出一股震劲,将大侠震飞。此劲发得十分古怪,因为通常的肘劲是通过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打击的,而守孚老师打出的这把劲却是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的一股劲。



这两种劲的差别就在于,以肩为轴的转动来实施肘击需要一点转动的准备时间,而以脊椎为轴身体左右转动打出肘劲却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时间,转即是发,令对手没有时间反应。大侠原以为自己对肘击的要点掌握的很好了,实在没想到还有守孚老师这种纯粹身法带动的肘击。这实实在在是没有间隙时间的持续攻击啊。



守孚老师笑道:"这身体的左右一转,可谓花样百出,刚才的肘击过后,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肩胯就对准对方,而这肩胯的同时发力对对手的打击是摧毁性的。有一次我用这种劲示范给一个打少林拳的朋友看,没想到一发劲就将他打得蹲在地上起不来了。以后我就很少发这种劲了,因为那次把我给吓坏了,害怕真的打出什么事来。"



大侠追根究底问道:"你的身体如果继续转动,转到背对对方,你还能发劲吗?"



"当然可以,我用熊形后单把,或用虎蹬山都可以将背后的人打飞。" 守孚老师胸有成竹道:"心意六合拳的劲是浑圆整体劲,不管哪个方向,要发就发,随心所欲。刚才那么一招一招对你讲是拳理上的拆招,让你明白这劲是势势相连,有名有姓,明明白白的。但真的到实战的时候,往往一出劲,对方就吃不消了,很少有这样连环出劲的。而对方也是活人,如果对方逃过我的第一次攻击,我的第二攻击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在实战的那一瞬间,我的直觉指引我下一个劲的攻击模式。"



大侠听守孚老师的精彩讲解,知道内家武功的技击法在理论上和现代散打是不同的。现代散打大都讲究的是身体肢节的惯性用力,而内家武功讲究的身体整体的合动。肢节的惯性用力一定是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肢节的顶点,如拳、足、膝、肘,而身体整体的合动讲究力不出尖,所谓浑圆运动。大侠读王芗斋先生晚年写的"意拳断手述要",看到如下精彩段落: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这段精彩的论述在大侠没有跟守孚老师心意六合拳时,可以说看得似懂非懂,现在经守孚老师耳提面命,知道了内家武学的真正诀窍就在这里。如果你做不到力不出尖,你还是在打外家拳。



守孚老师经常说,现在很多打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将拳打得过头,发劲发到爆破的程度。虽然对付一般的人绰绰有余,但在至高拳理上却是错了。力不出尖正是内家拳浑圆境界的要诀啊。这也是心意六合拳大多讲把,很少讲拳的原因。而拳击、散打的很多技法都是力发出尖的技法。由此可见,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在劲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劲法。



大侠问:"有没有可能将力不出尖的内家拳和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结合在一起的可能呢?"



守孚老师道:"力不出尖的内家拳相当于武学的研究生水平,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相当于武学的大学水平。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读研究生,事业上也可能很成功,但就整体来讲,大学毕业生当然是不如研究生的。读研究生的意义就在于承认武学是有更高境界的。内家拳法可以打一辈子,越老越有味道;现代散打就不行了,到了七八十岁时不可能再上擂台的了。"



大侠道:"是不是说,学了力发出尖的现代散打再学力不出尖的内家拳会更上一层楼?"



守孚老师道:"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一定是要在真正的内家高手的指导下才行。现在国内真正的内家高手越来越少了。我将我的这一点点东西传出来,其实也是希望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内家高手将他们的宝贝公开出来。"



大侠看童旭东先生介绍孙存周先生的文章,看到有一段精彩的东西: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首届国术国考,通过国考录取教师和学员。孙存周作为特邀佳宾前往观看,孙存周感到绝大多数参赛者,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这次国考是先进行套路比赛,再进行摔交、散手和器械等对抗比赛。所以这个问题表现的很明显。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这次比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拳击对抗练习的朱氏三兄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都进入了最优等。因此不久中央国术馆就添加了搏击(既拳击)课。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当时闻名武林的朱氏三兄弟(指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兄弟三人,老四朱国祥那时还小,还不能与他的三位兄长相提并论),都曾得到孙存周的具体指导,常在一起研究,在参加国考前还进行了多次实战练习,当时他们的实战能力已经是相当突出的了,但是与孙存周的要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在身体的感应、节奏的把握和劲性上,都相差较远。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后来经过3个来月对三体式和劈拳的深化练习,使朱氏三兄弟的实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朱国禄在1929年的杭州国术大赛上获得冠军,有人认为是得益于拳击,但他的老师孙存周却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关键就在于这真传两字上。那么这真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童旭东先生文中又道: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是一切技击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外来的西洋拳击还是被当时一些文人神化了的太极拳,都不能代替形意拳在技击训练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要想使技击的境界不断升华,太极拳和八卦拳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近代国术大赛上,获技击比赛冠军最多当数形意拳, 而心意六合拳作为形意拳的母拳,其意义是很值得深究的。大侠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就会读给守孚老师听。



守孚老师道:"孙存周如此传奇的武功究竟是怎么练的,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呢?"大侠听了也的确是如此感慨。大侠在前面就提到,即使如姚宗勋的武功造诣也要向拳击低头,现在守孚老师出来大声呼吁,传统内家武功远胜于拳击,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呢?童旭东先生此文的记载在一般的拳家眼里无非也就是一段往事而已,但在大侠的眼里却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力证。



守孚老师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往事的缅怀,而是要在当下实实在在地将这往事的传奇显现出来。这才是最有意思的事啊。"



大侠感慨,守孚老师此举在中国文化复兴上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侠要在此声嘶力竭地介绍心意六合拳的内在动力。这不是简单介绍一门稀有拳法的事,而是对中国武术内在精华的一次革命性展示
发表于 2006-4-11 1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的文笔好,拳理讲的也不错,不过对一些前辈的评论很多是建立在猜测上的.关于姚师爷对拳击的方面,能否请小晃师兄说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4-11 2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大侠对一些前辈的评论仅代表其个人的意见,里面很定有很多不当之处,但对一些内家拳拳理的分析却很有些见地,也是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份子。
发表于 2006-4-12 19: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云水兄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06-4-13 09: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己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动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发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义也。”

从此段话可知王芗斋先辈对内家拳学体悟的层次相当的高,非一般拳师可比。
发表于 2006-4-14 14: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ZT:姚老的拳学思想

姚老对西洋体育优点的借鉴,其传人林肇伦先生早有论述。实际上姚老年轻时随洪连顺先生练习弹腿和形意拳的同时,篮球和中长跑等现代体育项目也很擅长。林先生原文附后。

姚宗勋拳学思想研究
©功夫天下 -- 功夫天下,汇集天下功夫  
                                  林肇仑
  姚宗勋先生(1917-1985)当代著名武学家,原任北京市武协顾问,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是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的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得芗斋先生的拳道真髓,积数十年实践经验,搏采众长。参以科学研究,使意拳不断创新,日臻完善,在意拳发展史和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恩师诞辰85周年和逝世17周年之际,为缅怀先生,谨以此文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古为今用,去芜存箐
   意拳的魅力来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意拳也由此具备传统文化中"广博"、"精微"、"包容"、"实效"和永不满足现状等特点。姚宗勋先生的一生继承和发展了王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对意拳的传统文化内涵始终赋予了极大的关注。他对旧的拳学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剖析、研究、改革并和芗斋先生一起创立了拳学的全新体系。姚先生始终把握着传统文化的主脉--传统浑元思想,即"一"的思想。前人曾有:"夫一者,乃道之根,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一也"之论。他认为意拳的精神实质就是"一",而宇宙间万物变化(包括拳术各种变化)都是"一"衍生出来的,正如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也"。道即是宇宙间的总规律,"-"是浑元之气,"="是阴阳,"三"即是阴阳的和谐与转化,而当两种对立的矛盾因素处于一种十分和谐的动态平衡时,便会相摩相荡,生生不己,产生出无穷尽的变化。姚宗勋先生认为,只有在"一"的思想指导下,才会衍生出拳术中的"二",即"阴阳"与"松紧""虚实"矛盾的建立。他还认为"松紧"和"虚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灵活、协调、耐力等运动素质,无不受到人体意识和肌肉"松紧"的制约。因而就意拳全部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问题,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松紧,,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因为任何肌肉活动都是靠神经支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就站桩而言,其关键点也在于"松紧"的矛盾建立和转换。站桩功在技击和养生两方面的运用中,好似完全不同的两类问题,但从整体和系统的观点看,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仅是松紧矛盾相互转换方向和程度不同的技术问题。这里要指出的是:松紧矛盾的"转换"就是所谓的"三",而拳术中的各种变化都脱离不开"松紧"矛盾的转换。即"三生万物也"。不管是实战技击中所需的力量、速度、反应、耐力等基本运动素质,还是养生保健中的身心调节,疲劳恢复、微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的调整等,其运作的基本单元仍然为"松紧"矛盾,而松紧矛盾的建立和转换的"钥匙"就在于精神的假借和意念的诱导,因此对精神和意念的控制是首要的,从而又归于"一"即传统的浑元思想。因此姚先生在意拳的实践中,始终突出一个"-"字。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姚宗勋先生在拳学实践中,始终把握着"去芜存箐""去粗取精"这一精神内涵;此外,他还十分关注"文化传统扬弃"的精神实质,强调对于传统拳术中不合理的部分必须大胆丢弃,才能建立合理正确的拳学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他又十分谨慎,在实践和教学中反复验证后,才会以更为合理精到的方法去取代原有的技术,逐渐建立起更为简捷、实用、科学的拳学技术体系。及至今日,意拳的核心思想-传统浑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已扩展到几乎所有领域,随着的时代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科学理论融入浑圆思想之中,它会更好的指导意拳的实践活动。
   在芗斋先生和姚先生的共同努力下,意拳从传统套路的训练铚栲中解脱出来,找到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即站桩、试力、发力等一系列合理的训练内容,并且始终贯穿着"意"字,使之在不动、微动、大动等系统运动轨迹中,均能随时发出"无点不弹簧"的爆炸力量。由于认识清楚,目的明确,方法合理,意拳已成为一门远胜于套路和招式传统训练效果的新兴的拳学。
(二)洋为中用,发展创新
    姚宗勋先生在拳学实践中,不断吸收现代拳法的优点,特别是还进行现代体育科学的研究以充实自己的学识,将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科学相结合。姚先生在三十年代受到系统的高等教育,除了学习研究传统拳术及拳理和佛、儒、道、医之理外,还在大学和基督教青年会中系统的研习田径、球类和拳击等现代体育项目,同时又在实践过程中,刻苦钻研现代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力学、神经医学、运动训练等相关理论。姚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一生中与众多国内外拳术高手进行了多次较量,并在实战搏击中实地考察研讨外来民族的拳术优劣,对其中优秀科学的部分,采取兼收并蓄。在意拳训练时,通过引进、吸收,借鉴其中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充实和补充自己。他毕生都是抱着这样科学的态度看待外来民族的搏击术和现代体育项目。在继承形意、八卦、太极以及长拳等优秀传统拳术的基础上,恰当地借鉴优秀拳种的精华和吸收其营养,使意拳兼备了中国传统武术及世界上其他民族优秀拳术先进、科学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与东西方搏击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又相得益彰的中西合壁的典型风范。姚先生提出:在拳术训练中,要务必使训练手段、训练护具、用具更接近实战状态,尽可能地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感。强调:要提高对练与用统一的把握,和提高练、用与自养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认识。为此,他在原有的基础上,长期的致力于练、用、养自然统一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更大范围的空间和时间中推广与发挥,走出了一条更为实用、创新的道路。他勇敢的抛弃一些被视为"正宗"的传统训练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实效性,大胆地引进现代搏击训练中的工具、用具、护具和先进手段,较好地与意拳中先进合理的方法相融合。当年,姚先生在先农坛体育场训练学生时,就曾要求学生在进行中长跑训练中,围绕体育场外的环形马路一边跑步一边作类似汽车刹车的传统惯性发力等动作。对于佩戴护具和拳套,武林界中历来有些微词。然而早在三、四十年代,姚先生就将防护用具和手靶、脚靶等器材科学合理的运用于意拳训练之中,至今这一有效性已为国外搏击大量实践和近些年中国武术散打训练成果所证实。同时在意拳站桩、试力、发力、试声、走步、推手、散手等系统训练方法的功能分类上,他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归纳、总结与提高。在技击实战交流中,姚先生经常允许对手不戴拳套,而自己却佩带拳套,以便保护对方,但交流过后对手无不畏威而怀德。kWg|_G
姚先生还从实践的角度不断充实、提高意拳训练中的手段和方法,并同时完善理论内容。提出:在浑元力的训练中,体内能量的集聚、储备和能量分配,综合运用以及物质能量与精神、意感之间关系等系列问题,是拳术训练最关键的内容。他大力阐发了对精神意念的支配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在能量和潜力的研究见解。还提出:意念的诱导及假借和精神的激发是物质能量得以开发、调整、调动、运作的根本,同时他们之间又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研究精神和肢体的松紧转换问题时,他强调:松紧转换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体在力量、速度、灵敏、协调,耐力等方面的运动体能和素质。又提出:要通过意念诱导与假借的独特手段,来贯彻松紧相互转换的全部内容,以达到促进身体的各项体能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看法。并要求对于精神、意感与形体之间要有准确客观的把握。同时提醒习拳者既要注意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运动中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统一。强调拳学水平的高低,就在于对拳术中的"火候"的理解和把握。在实际运作中,他十分关注如何缩小传统浑元力训练与现代体育体能和运动素质训练的距离,并积极主动地采纳相应的具体有效措施和方法,极大丰富意拳训练方法的内容,增大运动训练学的深度和适用面,弥补传统训练和现代体育训练体系中固有的不足,并在中西方训练思想的融合与交叉中,得到相互补充和提高。姚先生曾与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系统地研究和整理了意拳的构架及意拳的训练方法体系,促进意拳的推广和提高。姚先生还与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体委携手,将意拳训练方法中的独特内容,具体、巧妙、恰当地运用到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足球等现代体育运动的训练之中,获得良好的成效。如在训练射击运动员时,运用意拳的"精神杠杆放大"的训练原理,在意念上将运动员手中的枪杆与靶心直接连索,提高了命中率,使几名运动员成绩大幅度提高,在一次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姚先生是在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基础上,对其所创立的学说进行大量的补充和完善,使之更趋于成熟和科学。意拳体系由于几代人的不懈的努力,正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三)执着进取, 永不满足
     对于前人论述的拳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姚宗勋先生终身都在实践和探索着,并且仔细体认,用心思考,反复验证,参照现代科学理论提出更为先进合理的拳学理论体系,以取代旧有的体系,指导拳学的具体实践。姚先生是用毕生心血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研究拳学的,从不满足现状。正如他生前所讲:"审视拳学一生,我从未对自己满意过"。姚先生拳学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取的一生,并且身体力行的引导自己的学生,殷切的希望学生务必努力以继续他的未竟事业。他多次对学生讲:"我希望你们做拳学家,不要当打手;你们超过我,才是我所希望的"。对于意拳和大成拳的称谓,他也曾多次谈到:学无止境,何来大成。从学术角度上看,他对芗斋先生后称之为"拳学"更为赞同。
   姚先生对拳学技术体系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的求索,对于每一个微小动作的"火候"把握都力争做到完美、恰到好处。同时,对于拳学理论体系也十分重视,孜孜求证,细致把握。努力探索, 对 《拳论》中所说"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姚宗勋先生也是通过大量实践并参照现代理论认识到"运动的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是建立在正确的条件反射上,而条件反射首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条件反射,最终达到自动化阶段,才算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他还认为《拳论》中所说的高级化境阶段,其实质就是自动化阶段。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不能只凭肌肉运动,而更应注意神经意念的支配,从而达到与肢体运动的高度协调,即拳术上的"整"。而化境的实质就是精神、意念、肢体内外运动的高度协调,使之在拳术运动中随心所欲,即是所谓"拳拳服膺",科学地阐述了拳术化境的形成机制。对于拳学中的核心问题-爆发力的形成机制,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构架,即"通过意境的再现,使得自身精神的激发,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浑圆爆炸力。"
姚宗勋先生的拳学的一生是理解消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融合国外优秀文化并不断创新的一生,是不断进步,永不停顿的一生。
发表于 2006-4-14 2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晃的这篇文章,所谓“现代”和“传统”没有不可交融的矛盾,练功者当根据实际情况,求同存异。我记得朱国福就是在跟拳击高手对打后,虽然取胜,但深觉耐力训练的重要,所以后来在他训练学生时,刻意将长跑加到训练项目里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4-14 23: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宗勋先生这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诠释并突破传统的精神,确实值得当今练武者去学习。

当然,传统的很多方法还有待我们继续去研究,继承,发扬与改革。
早在几百年前,福建鹤拳的训练方法已很特别:站桩--三战--摔手,骏胛与抖杆--步法--搭手--实作等等。很多人以为三战与一般的招式公式化无异,其实三战与后期的咏春小念头一样,着重练意,(“小念头”为粤语,解为很小的意念),以体会呼吸与身劲的配合,即“呼吸身劲无所不通,吞吐沉浮无所不晓”,也即是通过意念来控制松紧的变化等等。

对于耐力的训练,其实八卦掌的走圈最有帮助,如果每天走上一百多圈(本人现在大概用15分钟),即相当于长跑的运动量,而且对心脏的负荷没有跑步那么大,对全身各部位的运动更全面(当然,要按照趟泥步的要求),是养,练,打结合的上佳方法。本人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广州市的长跑比赛,故有此对比。
发表于 2006-4-15 0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传拳法的继承与发扬

中国拳法的主要问题就是在传承过程中过于保守,以至于很多很好的,经过前人实证的心得和训练方法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更谈不到发扬光大了。在理论的归纳总结方面和西洋体育相比更有差距,加上前人诠释理论使用语言之晦涩,更增加了后人学习的难度。

举个例子,吴图南在1937年出版的国术概论中对三大内家拳都做了评述。对于形意拳他认为:站功和盘根为形意的秘宝,只是失传已久了。此时距李洛能传拳还不过百年。

再举一例,当代关于形意拳的书籍可以车载斗量了,李仲轩老人的系列文章一出,使人耳目一新,对于尚云祥先生的造诣以至于形意拳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设想没有这些文章,相当一批爱好者恐怕仍然孜孜于形意的各种套路而不能自拔。现在距尚云祥辞世也不过70年左右。
 楼主| 发表于 2006-4-15 17: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言甚是。

功劲与技法向来是练武者所追求的两个核心,缺一不可。有技法而无功劲,则浮华不实,有功劲而无技法,则笨拙不灵。就像远古战争,持铁器者对持木器者,后者不堪一击。若双方都持一样的利器,则技法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斗智取巧的问题。

但从最根本,最长远的眼光出发,我们还是应该从功劲练起,就像一个富人,本身有钱,再去投资,就轻松多了。现在的人,多有急功近利者,忽略功法的训练,一味追求招式的繁多,使得传统的精华不彰。难怪很多形意传人要往心意六合中求些失去的东西。
发表于 2006-4-15 17: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家拳最具优势的就是其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劲力",其练法关系到人体的所有系统.练养同时,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发表于 2006-4-15 21: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笑傲江湖的领悟

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笑傲江湖,不是书就是电影或者电视剧。如果让你拜入华山派门下,大家选剑宗还是气宗?功力是本,技法为枝,本固枝荣。只求技法的繁复在三十岁之前本力强壮之时还有可为,之后没有功力为本,武技就会逐渐衰退,这就是许多光练套路老了之后身体还不如光练养生的缘故。心意和形意都是不太讲究招法,而十分讲究劲力的。其中基本的五拳定式为桩,动式为拳,融功力招法训练为一体,是为功力拳。在庚子之变后李存义/孙禄堂去山西求艺之前,河北形意强调的只是五行拳,十二形只有半数,而且可练可不练,练也就是挑和自己脾性的练一两形,反正都是从五行拳化出来了。就是这样,郭/刘两位前辈也调教出多位出类拔萃的弟子,使得形意拳在清末民初放出异彩,为日后形意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01: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形意拳往心意六合中求的,并不是招式上,而应该是劲力训练方法上。比如,心意六合的打起落,对翻浪劲的获得有更好的帮助;心意六合的丹田缩涨,身架缩涨的练法在形意拳中几乎找不到;心意六合的龙调膀,对肩膀跨的放松练习很有助益,等等。
发表于 2006-4-16 1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云水兄,心意六合中的缩涨与形意中的束展有何不同呢?龙掉膀形意拳也讲,我听我表哥说过.不知是否也是不同的.小弟随杨先生学拳,他对缩涨讲的不少,是不是受心意的影响小弟不知道,王芗斋曾与心意交流很多,我想有很多心意的东西在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1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字上看,“缩涨”是三维的,“束展”是二维的,前者的意境更高。从练法上看,前者劲路呈波形,而后者呈线性,前者的张力更强,运动位移更大,劲力更不易出尖。当然,很多形意好手到最后也把“缩涨”功夫练上身,只是他们说成是“束展”而已。

现今的形意拳,多有打成长拳的模样,劈拳变成推掌,身法僵硬,没有了心意敦,缩,涨,放的精华,练与打的距离不断拉大,练挫手(与推手,搭手类同)的人也不多,相反,练心意的还是比较古朴的。

尚式形意的龙调膀与心意的基本一样。
发表于 2006-4-16 2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云水兄的解释,小弟理解的缩涨应该是与意拳(大成)的混元爆发是基本相同的,不是单向的拔长,而是浑身整体的涨,无点不弹簧.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2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与意拳(大成)的混元爆发基本相同就不是太清楚,但与鹤拳的宗劲是不同的,虽然感觉上差不多。鹤拳的宗劲是以丹田为震源,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辐射而出,着手处有如触电。而久练心意的缩涨,即使一呼一吸,也能体认丹田与身体框架整体的一涨一缩,与敌交手,对方应有如巨浪扑面的感觉。
发表于 2006-4-17 16: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化龙的视频

我一直想搞清楚,用山西话讲心意,河北人听了会不会理解为形意,山西话讲缩涨,河北人会不会听成束展?陈氏太极的揽扎衣到了杨氏怎么就成了揽雀尾(最后一个字的发yi的三声音,而非wei的三声音)。口音的不同,加上过去武人多不能文,媒体的短缺,传承中的保守,师徒之间的单向交流,往往导致了精华的流失。学院派武术对武学传承带来的伤害更是不言而喻了。

闲话说完了,请大家欣赏一下名家风范-上海心意拳大家于化龙先生作拳视频。于先生乃卢嵩高前辈的高足。目前心意界的活跃人物马胜利和顾坚都受教于于化龙老先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eBx0deV2s&search=xinyi

各位看了之后,不妨点评一番。
发表于 2006-4-17 21: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2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意拳向来以站桩与单操为主,打练合一,古朴而实用。我看过于化龙弟子徐谷鸣的录像,其功夫已达随心所欲,潇洒自然的地步,他曾在美国打到十几个黑人流氓,并上了当地的《世界日报》。可惜,他的录像是日本人拍下的,国内好像还没有。

本人习练的心意属于河南体系,其中四把捶与于化龙体系的有较大差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5:55 , Processed in 0.08229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