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1497|回复: 7

阿空加瓜峰初探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8-3-22 09: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攀登路线的选择

阿空加瓜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及南半球最高峰,也是除亚洲外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受其高度、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它被许多人称为是一座“轻量级”的8000米级山峰。一些欧美国家的商业探险公司也把它作为判断队员是否有能力去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一个评判标准。阿空加瓜的攀登路线有很多,绝大多数针对的是自由攀登者,有着相当的技术难度,而商业团队组织的攀登选择余地则很少。我曾经考虑过用技术攀登的方式尝试去攀登阿空加瓜,为此在2011年初我还专门到苏格兰参加了几天技术登山方面的培训。但是由于几乎没有商业团队组织专门的技术路线攀登(有些登山公司虽然提到可以选择技术路线,但最终是走技术路线还是改走非技术路线则是要到山上后通过队员的集体表决来决定。对于这种组织安排,我感到并不靠谱),加上我的体能一般且没有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技术操作的实际经验,最终出于安全的考虑我还是放弃了技术攀登阿空加瓜的想法,转为了非技术攀登。

阿空加瓜的进山路线主要有2条,一条是从海拔2950米的阿空加瓜省立公园(Pargue Provincial Aconcagua)正门进山,沿Horcones山谷徒步大约30-35公里到达阿空加瓜山体西侧的穆拉斯广场(Plazade Mulas)大本营。这是阿空加瓜传统攀登路线上的登山大本营,海拔4350米,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处营地。根据官方的数据统计,每年大约会有75%的攀登者选择从这条路线进山。国内的商业团队(比如极度体验和爱巅峰)以及近年来国内有过报道的中国人的攀登(比如2007年的金飞豹与2008年王秋杨、孙斌、十一郎等人)无一例外也都是选择的这条进山路线并由传统路线向上继续攀登(探路者的王静在2014年1月底的攀登除外,她选择的路线与我类似但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商业团队走这条路线抵达穆拉斯广场大本营需要3天的时间。第一天从阿空加瓜省立公园出发徒步大约3-4个小时到达海拔3390米的Confluencia Camp营地;第二天往返阿空加瓜南侧海拔4200米的Plaza Flancia大本营以适应海拔;最后第三天徒步8个小时抵达海拔4350米的穆拉斯广场登山大本营。作为一个不喜欢拘泥于寻常路线的人,阿空加瓜的传统攀登路线显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早在计划之初,我便把目光注意在了阿空加瓜的另外一条进山路线上。

阿空加瓜的第二条进山路线是从山体东南方向上更远处海拔2400米的Vacas山谷入口进山,徒步大约40公里抵达位于阿空加瓜山体东侧海拔4200米的阿根廷广场(Plaza Argentina)登山大本营。与传统路线一侧相同,这条进山路线同样需要3天的时间。第一天是从Vacas山谷入口徒步约5个半小时抵达2800米的Pampa de Lenas营地;第二天继续徒步约7个小时到达3200米的casa de piedra营地;然后最后一天再行进约7个小时抵达4200米的阿根廷广场登山大本营。阿根廷广场大本营的规模不如穆拉斯广场大本营,因为这里是阿空加瓜几条经典技术路线的起点,所以可以看到一些自由攀登者的身影。而对于非技术攀登,Vacas山谷比较精彩的一条路线可能就要数“360”路线了。这是近几年新开发出的一条非技术攀登路线,它结合了Vacas山谷一侧多条经典攀登线路,并在海拔约6200米的地方与Horcones山谷一侧的传统路线会合,最后沿传统路线冲顶。当然,这条路线最吸引人的地方还不是这些。它最大的魅力在于登顶后的下撤并不是原路返回,而是会沿传统路线下撤到穆拉斯广场大本营,最后从Horcones山谷徒步出山。也就是说,整条路线全程几乎不走回头路,而是围着阿空加瓜的庞大山体整整转了一圈。在此期间,你可以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看到阿空加瓜的雄姿,“360”的名字也因此而来。

正是因为360路线的这个特点,在这里我想我有资格可以谈论下传统攀登路线和Vacas山谷一侧的攀登路线。在我眼中,选择Horcones山谷一侧的传统路线,很多人是为了登顶而去登山。这是一条非常枯燥的攀登路线,从进山到登顶中途几乎没有太多景色可言,除了走路还是走路。人们选择这条路线大多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阿空加瓜的顶点。同时,这又是一条非常“拥挤”的路线,75%的攀登者选择这条路线使得这里的每一处营地都非常热闹,少了一份登山的孤独感而多了一份旅游感。相反,Vacas山谷一侧的攀登者则相对较少,我们所经过的营地大多只有1-2只队伍。除此之外,这条路线上景色相比Horcones山谷一侧也要丰富不少,可以让你在攀登过程中减少相当的枯燥感并有一种真正高海拔登山的感觉。 当然选择Vacas山谷一侧的攀登路线,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需要更强的体能和更好的身体状态。因为这里不仅路线更长,垂直攀登高度也要比Horcones山谷一侧高出不少,达到了4500米以上(2400米到6962米),而传统路线则只有约4000米(2950米到6962米)。这次攀登阿空加瓜,虽然我携带了GPS想记录下全程的数据,但种种原因导致最终的结果并不完整,有些遗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我目前所有户外经历当中最艰难的一次旅程,可我想一切都是值得的。

摘自穷游网论坛,作者 Johnlubao

注:作者在阿姆斯特丹转机,在机场的胶囊酒店过夜,我们去的时候都没发现有胶囊酒店。
“飞机起飞,一小时后降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Schiphol机场,今晚我将在这里度过。为了保证身体状态,我选择了在机场航站楼内的Yotel胶囊旅馆过夜。这个连锁胶囊酒店之前我曾在伦敦的希思罗机场住过,”
3299521109_b64beb8de6_z.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4: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美最高峰 – 七頂峰之一
Aconcagua是南美印地安Quechua族語音譯,意指「石頭堆成的崗哨」。
阿空加瓜峰海拔標高6959M,同時是西半球也是南半球的最高峰,位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阿根廷與智利邊境。阿峰實際上並不在安地斯山主脈上,而在主脈略微偏東的前稜上;阿峰南面是是非常陡峭的破碎岩石山面,北面則是緩和的冰河雪坡-巨大的”Polish”冰河;當攀登「七大洲七頂峰」的風氣成形後,阿空加瓜因此成為一座熱門的山峰,每年登山季皆吸引眾多人潮。

阿峰由南北兩座山峰組成,較高的北峰海拔6959M,南峰海拔6930M,中間是將近1公里長的稜線。從峰頂有多條支稜向四周分佈出去,而整座阿空加瓜峰巨大的山體並未與其他山峰相連,只有在西北方有一雪稜連接到周圍其他山脈。攀登阿峰的傳統路線由南面上,通常要到西稜圍繞下的Quebrada de los Horcones河谷,海拔4230M的Plaza de Mulas基地營,此營醫療站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民間登山公司則提供嚮導、裝備、食物、電力、通訊、住宿、熱水等服務,堪稱豪華級的登山基地營。這個基地營共有三條路線可登阿峰,傳統路線經由”Horcones”冰河走北稜;另外還有西稜與西南稜路線。最佳的登山季節是每年11月中至三月,傳統路線上5850M與6480M兩處還設有避難山屋。

阿空加瓜峰的歷史可追溯至安地斯山上的古文明,古印加人認為阿峰是眾神的宮殿,在安地斯山發現許多如木乃伊之類的文物,都證明早在石器時代,安地斯高海拔地區就有人定居。這些古代人在安地斯山走出了一條被稱為安迪諾走廊(Andino Corridor)的路線,後來成為西方太平洋海岸村落與東方草原民族的貿易路線。1897年,瑞士人首登阿峰,台灣登山界部分:1988年中華山協7人首登,2001年李美涼、林乙華女性首登阿峰。攀登阿峰傳統路線雖然技術難度不高,但每年仍有數名山友會因高山症或是暴風雪而命喪阿峰,山友仍須審慎以對。

阿空加瓜峰因為壯麗的景色而劃歸於阿根廷國家公園範圍內,位於中部大省門多薩省Mendoza境內,門多薩省境內所有的水源,都仰賴阿空加瓜峰。有百萬居民的門多薩市,是該省省會,也是所有阿峰登山者的出入門戶。登山者必須在此獲得攀登許可或健行許可,方能入山。門多薩市距離阿峰尚有110英里的距離,這裡有國際機場、許多旅館、餐廳以及各種都市休閒活動。美國有直飛MENDOZA的飛機,但與台北航線不銜接,故一般還是先飛美國或紐西蘭、澳洲,轉機飛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愛麗斯,再轉阿國國內班機。

登山界攀登七頂峰的風氣盛行,使的阿空加瓜峰地位大增;冰雪不多、技術要求低、路線不長而高度頗高的傳統路線提供遠征初學者一個不錯的磨練,如果你希望擠身世界登山家之林,希望朝喜馬拉雅8000米等級巨峰前進,阿空加瓜是個不錯的起點。現在每年有超過千人以上的旅者造訪阿峰,只為了目睹它「美洲第一、南半球第一」的風采,無論您是為了什麼目的,阿空加瓜峰多樣的風貌一定滿足您的需求。

摘自《冒险精灵》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4: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攀登路線:傳統路線
途中營地:Confluencia 3360公尺
BC Plaza de Mulas:4350公尺
C1 Plaza Canada:5050公尺
C2 Nido de Cóndores:5400公尺
C3 Cólera (high camp):6000公尺

參加隊員的要求:
1. 有五千公尺以上的登山經驗。
2.有雪地經驗,知道如何使用冰斧冰爪。
3. 體能佳, 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忍受力。
4. 參加登山活動的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心肺腦疾病、慢性病等以及其他不宜進行高海拔活動的疾病(請諮詢醫生)。
5.參加活動者必須參加行前說明會。
6.出發前簽定《阿空加瓜峰登山活動協議書》。

摘自《冒险精灵》, 台湾。由首登瓜峰的其中一位女性领队,2019年底出发摘瓜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英国某商业探险公司给出的难度级别,厄尔布鲁士峰的难度技术等级为2B,与阿空加瓜“360”路线相当;麦金利峰常规技术路线的等级为3C;阿空加瓜Polish Direct路线的等级为4B;珠峰为4D; 令人闻风丧胆的K2则为6D

节选<<行走在缺氧与醉氧地带---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与探访伊瓜苏瀑布>>, JohnLuBao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难

说到这起山难,Andy在大本营时曾经跟我们描述过事件的大致经过,加上后来我通过网络解到的消息,整个事情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三名来自美国的自由攀登者(DavidReinhart、Eric Nourse和 GregNourse,后二者是兄弟,三人均不是职业登山者)于2012年12月28日凌晨4点出发,从5850米的营地沿阿空加瓜著名的技术攀登路线Polish Direct开始冲顶。在此之前,他们曾两次登顶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以及其它很多山峰,有着一定的技术经验。可也许是低估了阿空加瓜的天气以及PolishDirect路线的难度(根据英国某商业探险公司给出的难度级别,厄尔布鲁士峰的难度技术等级为2B,与阿空加瓜“360”路线相当;麦金利峰常规技术路线的等级为3C;阿空加瓜Polish Direct路线的等级为4B;珠峰为4D; 令人闻风丧胆的K2则为6D),三人经过一整天的攀登,在当日天黑时也才仅到达6700米左右的高度。此时Dave的状态已经变得很差(他在不到5000米时就已经出现身体不适,为此队伍还休整了几日),很难再继续行走。几人只好决定放弃冲顶,由Greg负责在原地照看Dave,而Eric则借着月光继续向上登顶后沿传统非技术路线下山去寻找救援。然而命运弄人,Eric在月光环境下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攀登路线,最后只好沿更为陡峭的山体北壁下撤,这使得他的下撤变得异常困难。12月29日清晨,在原地已经等待了近10个小时的Greg无奈之下只好将Dave固定在一个冰壁处,然后同样出发去寻找救援。他在接近顶峰的地方等待了近两个半小时,终于见到了当天第一支冲顶的队伍。Greg用卫星电话打给Dave的妻子,让她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随后,Greg又用了六个半小时的时间回到了5850米处的营地,而他的兄弟Eric在此之后90分钟才回到这里。Eric回到营地时已经筋疲力尽,此时他血液中的氧含量已经非常低了。阿根廷紧急医疗救援人员建议Eric应立即下撤而不要在5850米的营地继续休息,他们的全部物资随后将会由背夫负责运下山去。然而,Eric却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他认为这些装备既然是他们自己背上来的,那就应该要自己再背下去,否则就等于承认被阿空加瓜所击败。Eric认为自己小睡一会儿便可背负物资下山,可他却没有意识到死亡正在一点一点的逼近。就在Eric在帐内睡着的几分钟后,救援人员开始试图唤醒他,但为时已晚,Eric的心脏逐渐停止了跳动。虽然救援人员马上采取了紧急的心脏复苏术,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他的生命。与Eric的命运一样,Dave的遗体于2天后在一处冰川上被人发现。相关痕迹显示他是坠崖身亡,而在此之前他曾从自己被固定的地方又向上攀登了约45米的高度。就这样,两条生命就此交待在了安迪斯山脉的深处。虽然阿空加瓜并不是一座攀登难度很大的山峰(尤其是对非技术攀登路线),但资料显示每年这里仍然会有几起山难发生,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攀登者错误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山难的幸存者Greg说他们曾经是想从Polish Traverse非技术路线冲顶,但最终还是决定去挑战PolishDirect技术路线。然而,后者的攀登难度大大超过了几人的预期,技术登山所需要的雪锥和雪桩都出现了短缺,他们也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更为严重的是,登顶的欲望让几个人把冲顶时的基本原则(即关门时间与冰/雪况)抛在了脑后,这使得他们在下午冰雪状况变差且关门时间已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继续向上攀登,最终导致了Dave在6700米处遇险。而原本有可能逃过一劫Eric,因为自己“人定胜山”的“无知”拒绝背夫的帮助,最终一睡不醒。Greg曾评价他的兄弟Eric是一个爱冒险的人,这次山难Eric便为自己的冒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14:30,我们在4700米处结束路餐,开始向5000米的C1营地发起最后的冲击。队伍刚一出发,大家便遇到了阿空加瓜的高山救援队。4名救援队员此时正拖着一具包裹得非常严实的尸体向大本营方向下撤,从时间上判断这应该是Eric Nourse的遗体。Andy上前与救援队员交谈了几句,而此时我的心里则在犹豫是否该拿起相机。这是我与死亡距离最近的一次接触,Eric的遗体最近时离我也就三米的距离。我知道此时用镜头对准逝者可能并不合适,但最终还是用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的场景。如今,每当我看到这几张照片时我都会提醒自己:登山有风险,要认清自己的实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背夫

回到这次登山,阿空加瓜这里背夫的的穿着和打扮让我吃惊。如果不说,我可能会把他们当作是一名向导或者职业登山者。他们的户外装备是如此的专业与完善,与我在乞力马扎罗时看到的背夫完全是两个概念,我甚至还在他们当中看到了女性背夫的身影。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特此说明:

本帖引用英国旅游达人John Lu Bao的文章, 行走在缺氧与醉氧地带---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与探访伊瓜苏瀑布, 在此之前本人和John 建立了微信联络并且获得作者许可引用他的文章和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1 23:58 , Processed in 0.06138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