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omite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白云石”,意大利东北的多洛米蒂属于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主要由白色石灰岩构成。意大利在地图上的形状宛若一支长筒靴,Dolomites位于靴口部位,接壤奥地利。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多洛米蒂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上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地质运动使它隆起并形成如今这片独特的山脉,矗立着18座超过3000米的山峰,拥有壮丽的高山景观,包括垂直的山壁、陡峭的悬崖、锯齿形山脊、深邃的山谷,可谓奇峰林立。
乘坐8月31日周五晚上10:30的航班,前往向往已久Dolomites,9月9日周日下午回到家里。穿越Dolomites的徒步线路有多条,选择了Alta via 1,这条线路通常需要徒步10天完成全程,由于只有一周假期,除去坐飞机和巴士以及威尼斯停留的时间,用6天走了大部分路段,跳过了结尾部分,每天上升及下降的高度经常在千米左右。以下3张图片来自网络,作为参照。
Day 2: Lago di Braies -> Rifugio Biella -> Rifugio Senes -> Rifugio Fordara
环湖半圈后, 看到Alta Via 1的标识,中午12点左右从起点出发,第一个目标Rifugio Biella,需要一路向上持续爬升3.5小时,5公里,上升900多米。起初一直下雨,于是穿上雨衣,可是爬山出汗太多,过一会又要脱绒衣,雨停了又脱雨衣,经常要卸下背包调整一番,行进速度较慢,有两个韩国大叔超过我俩,他们是我们此行见过的仅有的亚洲徒步者。
由于假期有限,只好每天多赶路,开始2天走了别人用3天走完的路。徒步第二天是路程最长的一天,原来估计要走16公里,大概6个小时,实际上我们太想当然了,路线比我们想得要复杂,而且又多绕了些路,徒步超过了20公里,算上午饭和休息的时间,共用10个小时。总结教训:一定要认真研究地图。
之前刚到Cortina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地图(Tabacco Maps),但是我俩只是把它当成像买保险一样,以备万一,然后束之高阁,起先从未打开看过。第一天徒步没有太多岔路,路上标识很清楚,遇到人再打听一下,就没遇到问题。第二天才领教了Alta via 1和以往的徒步路线的不同之处,Alta via 1并不是一条固定的路,它贯穿了Dolomites的一些美景,实际上是由许多具体的路段组成,山区人民用脚走出了有如公交网一样的山路,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线路。
早上离开Rif Fodara(海拔1980米),远处山谷间白雾笼罩,沿着7号线行进,一段较为平坦的路之后,变成陡坡,下降400多米,徒步3公里后,到达海拔1548米的Rif Pederü。下坡时,一位德国人赶上我,和我边走边聊,我说你来这徒步还挺方便的?他说也挺远的,要开车7个小时。随后几天徒步遇到的人一大半都是德国人。
吃饱后,踩着像梅花桩一样的白石头,走到800米外的Rif Lavarella,打听怎么去Scotoni?才发现还要回到Fanes,沿着刚才急救车的去向爬山,白白多走了1.6公里,多花了半小时。顺着11号线走了2公里后,遇到岔路,站在10A和11的交叉口,不知选哪个。恰巧来了几个人,赶紧打听,得知应该奔着Capanna alpina方向,继续走11。临别时人家问我:你没有地图吗?我说:有地图,但我根本找不到我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折叠的地图,打开后就变成1米宽,1.1米长,偌大的地图,蚂蚁大的小字,都是意大利地名,眼都看花了,而且还下着雨,就放弃看地图了。后来路上遇到一对法国情侣,再次确认去Scotoni的路对不对,小伙子说:没错。好心地提醒我们:you have a long way to go。从Fanes到Capanna,走了大约3小时,9公里,爬升约200米,下降500多米。尤其最后1.5公里的下坡,陡然下降300多米,异常难走,坡非常陡,而且都是松动的石头,不时需要双手抓着悬崖侧的木栏杆或内侧岩壁。之前有3位骑自行车的人超过我们,我实在想象不出他们是怎么扛着自行车走下去的。David平衡能力不太好,每步都非常小心翼翼,跟我说:此刻我再也不羡慕骑自行车的了。
这里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对抗的战场。在1963年之前,Lagazuoi山顶上只有一个世界大战的遗址,如今这里游人如织,Rif Lagazuoi凝聚了三代人的努力。客栈主人的父亲曾多次冬天和夏天在此爬山,在1965年有了个疯狂的想法:修一条缆车和山顶客栈,可以把滑雪者带到当时最长的雪道上。现在这里成为Dolomite最著名景点之一,我提前3个多月试图订这里的住处,根本就没有空床,冬天时会更抢手,而且住宿价格还要上涨。在这里人们夏天徒步,冬天滑雪。
Dolomiti Superski是一种滑雪pass,包括了在意大利东北部和奥地利交界的12个雪场,这里是滑雪爱好者的粉雪天堂。Stunning landscapes, eternally snow-covered ski slopes, breathtaking heights: these are the reasons that make the Lagazuoi ski area really special。山南边的Lagazuoi slope 3.5公里长,600米落差。山北边Armentarola ski run 8.5 公里长,1100米落差。Armentarola is without doubt the most famous slope in the Dolomites and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ki runs in the world。下面这张照片来自网络。
一路走得很顺利,全靠地图,心里特别感谢许多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刚到Cortina的住处check in时,就打听哪有地图卖,旅馆里的小伙子告诉我们去超市,到了超市跟店员打听,这位大姐又找到一位大哥,大哥一听我们冲着Alta via 1慕名而来,领着我俩坐电梯,上三楼,来到户外用品店,在买地图的柜台,跟店里的小伙子帮我俩选地图,他们非常热心和耐心,因为Dolomites地区按区域划分,有几十张不同的地图,有各自的map#,根据我们的线路最后找出最合适的几张地图。徒步路上有很清晰的trail#,但从不标距离,所以地图的用处很大,不仅可以帮助找到最优的线路,还可根据比例尺估计一下准确距离,靠等高线算出落差,旅行结束回家后我依旧会不时翻看,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纪念品了。
下午3点多来到住处,心想这天总该能抢到下铺了吧。David说:要是有下铺,今晚就可以喝酒了,要是上铺就算了,别掉下来。等我办理完入住手续,告诉David:恭喜你,抢到下铺了,今天是个单间,一张上下铺。
Day 5: Rif Scoiattoli(2255米) -> Rif Averau(2413米) -> Rif Nuvolau(2575米)
Alta via 1并不是一条固定的路线,在这里开始分叉,徒步第四天我们要先向东再向南去Corda dal lago,而另一条线路要向南经过Passo Giau,徒步1-2天之后,再汇合成一条线路。我们已经领略过许多山色,这天想要看看湖光,这段行程比较轻松,就不急着赶路,因为还有其它安排。早早起来收拾好背包,7点吃早饭,饭后立刻轻装出发,向西沿着439去Rif Averau,单程半小时,爬升190米,清晨的阳光拉长了人影,迎面一辆越野车,转眼驶下山坡不见了踪影。山区里的客栈几乎大都可以靠越野车或缆车到达。
又看到公路,横穿到对面,找到路牌,旁边有个长凳和树立着的一幅地图,看了看地图,坐下来休息。来了3个德国人手持登山杖,1男2女,应该都已经退休了,他们在找路标,David告诉他们这里有地图,那位男士看了看,指在434起始那段,和2位女士分析,我其实不懂他们的语言,但知道他们是行家,因为他们一下子就能看到关键处,那段最陡,半公里要向上穿过8-9条登高线。我们继续赶路,一会他们就追上我们,他们休息时,我们超过他们,爬坡时很快又被人家超过,远远地把我们甩下,直到来到住处才见到他们,吃晚饭时和我们邻桌,点菜时我听到服务员问:你们是登山协会的会员吗?原来3位里有2位是会员。会员有优惠,每人每晚便宜约12-15欧元。千万不要小瞧年纪大的徒步者,往往很厉害。
快到Rif Corda dal lago,看到对岸湖边有一队小毛驴。这里不通公路,只能徒步、骑山地自行车、滑雪到达,我猜小毛驴是用来给客栈运货的。
Day 6: Rif P. so Staulahza(1785米)-> Rif Sonino al Coldai(2135米)
离开Pass Staulahza,沿着568公路,走在路边白线和矮墙之间。
约2公里后,接561,穿过树林走过草地,在旷野中看到一处人家,他们特意在房子墙根下设了椅子,方便过客在此休息。随后一段在绿山坡上急剧上升约150米,之后的路变得平坦。我们迎面遇到几位老人,跟一位白发苍苍的女士确认Coldai的方向,老人指着对面的山,要绕到山脚下,再一直往上就到了。我们继续赶路,又陆陆续续遇到20-30位老人,年纪都在70岁左右,起初我以为是旅游大巴载了一车老人到这,后来发现他们是从山上下来的,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是坐缆车到山顶,再走下来的。山路相当陡,都是大石头块,约2公里,上升约350米,我俩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山顶才知道根本没有缆车,只有一个运货的cart悬在空中,原来老人们和我俩一样,都是靠自己的双腿上山下山。200多米外是山峰上的小屋Rif Sonino al Coldai,这里雾气缭绕,让我想起华山顶峰的险峻,我想不出来当初人家在这怎么修建的房子。
Listolade是一个很小的镇子,有几十户人家,也是通往Alta via 1的门户之一。穿过镇子,看到家家户户都收拾得整齐干净,栽种着许多花草,甚至柴房外都摆着开满鲜花的大花盆,当时下着大雨,又急急忙忙地找汽车站,不及细看,匆匆一瞥中这个unspoiled place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David发现了汽车站牌,附近有一个店Albergo monte civetta,不是花店,胜似花店。我进来打听去Agordo的bus,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可能几小时才有公交车路过,之前我俩已经做好准备,如果等车太久,我们就徒步去Agordo,约5公里。店里的小伙子能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大体能明白我的意思,翻出个印满汽车时刻表的小本,发现刚巧10分钟后就有一班。小伙子非常友好,还提醒我们"ticket",我本来也想问是上车买票,还是要在附近买好票再上车呢?我拿出2个5欧元,小伙子看我们有零钱,点头说"ok"。明白了上车买票。因为下着大雨,我们出去站在屋檐下等车,小伙子又出来跟我们比划,指指站牌,说"nobody",我们立刻领会要待在站牌下,否则公交车看不到人就不停车了。
周六下午2点开始游览威尼斯,这座独一无二的水城,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由118个小岛组成,有170多条水道,约400座桥。威尼斯大运河(Grand Canal)呈反S型把城市分为两部分,有几座桥横跨大运河,第一座是通往美术馆的木桥,第二座是里亚托桥(Ponte Rialto),还有一座在火车站附近。
威尼斯没有大街,只有小巷和纵横交错的水道。初来乍到我俩便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到处是摩肩接踵的游人,David用手机导航,指错路后,我把手机抢过来,发现自己一样,原来是错怪了David,干脆放弃导航,跟着路标指引,穿过Ponte Rialto,来到圣马可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看到一个队伍,就排在队尾,到了门口才发现这是快速通道,只有在网上预付过3欧元的人,才可进入。于是又去排队,等了半小时进入教堂。教堂内部穹顶和装饰模仿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伊斯坦布尔,被尊为拜占庭式建筑的鼻祖,但是我觉得远不及圣索菲亚大教堂。随着历史的变迁,圣马可大教堂又不断把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融合于一体。出于个人观点,我并不欣赏这么过于热闹的造型。圣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的遗骸被威尼斯商人从埃及偷运到威尼斯后,大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名气与地位。大教堂五个拱门的上方,金碧辉煌地装饰着不同主题的镶嵌画,第二幅便是"遗骸到达威尼斯"。教堂里的珍宝馆需要每人付费3欧,进去的人很少,里面很小,展品以黄金器物居多,当年十字军东征洗劫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获得了大量财宝,从而造就了这座"金色大教堂"。馆中所藏,David和我最爱一个巴掌大的黑色石头小圆罐,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的作品。出了珍宝馆,见到教堂里又在排队,不知所以然,跟着排了20多分钟,再每人3欧,里面是黄金祭坛,金灿灿的围屏上镶嵌着耶稣、圣母、圣马可和各路圣人的像,装饰着几千颗钻石、红宝石、珍珠、祖母绿和紫水晶等。我俩待了几分钟就出来了,反正也看不懂。如果想上楼,需要再付费5欧。我俩觉得这个教堂有些见钱眼开,想起中世纪时的赎罪券,教皇宣称购买者的灵魂可以从地狱升到天堂。
5点回到住处附近吃饭休息后,又走路到艺术桥,眺望晚霞中的安康圣母教堂(Chiesa della Salute)和运河里往来的船只,桥上支着许多三脚架,摄影师们不断按快门线,桥边就是美术馆,挂着巨大条幅写着艾未未的名字,我对他的创作一向不感冒。在桥上吹了许久海风,夜色弥漫,华灯初上,渐觉疲惫,晚上睡觉前发现真的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