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479|回复: 0

三载夫妻一世情 蒋介石爱将张灵甫遗孀一生----中国新闻网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7-11-9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载夫妻一世情 蒋介石爱将张灵甫遗孀一生(图)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于 2007-11-09 00:56:51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三载夫妻一世情 蒋介石爱将张灵甫遗孀一生(图)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8日电 1947年5月,解放军以伤亡12000人的惨重代价,将国民党74师3万余人全部歼灭。有常胜将军之称的74师指挥官张灵甫被当场击毙。作为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军长,张灵甫在死后被封为"民国第一烈士",一艘军舰被命名为"灵甫号"。在60年后,孟良崮的这一幕,在一个年过8旬的老妇人脑海当中再度上演。这个人,就是张灵甫的最后一任妻子王玉龄。日前,王玉龄在接受凤凰卫视《冷暖人生》节目主持人陈晓楠采访时,回忆了和张灵甫仅仅持续了三年的婚姻,然而这段短暂的婚姻,却成为王玉龄一生的回忆。

节目内容摘录如下:

  1947年3月底,国民党以24个整编师,45万人开始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5月16日凌晨1点,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的孟良崮山麓上,华东野战军以5个纵队,10万兵力从正面向据守山间的国民党整编74师实施围攻。

  士兵几乎是吃自己,喝自己的尿,机关枪打得不能再打了,红了嘛,没有水啊,就拿那个马尿泼上去。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解放军以伤亡12000人的惨重代价,将74师3万余人全部歼灭。有常胜将军之称的74师指挥官张灵甫被当场击毙。作为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军长,张灵甫在死后被封为"民国第一烈士",一艘军舰被命名为"灵甫号"。



  熟悉历史的人应当都知道孟良崮战役,它是解放战争当中一场著名的标志性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局势向共产党一方扭转的开始。那一役,蒋介石嫡系精锐主力军第一个美械装备师,整编第74师,在三天三夜的激战当中全军覆没了。而赫赫有名的第74师中将师长张灵甫亡命沙场。

  据说,得知这个消息,蒋介石痛心疾首,老泪纵横。他再三哀叹:"此乃余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和以往战死沙场的将军不同,有"抗日名将"之称的张灵甫受到了解放军的"厚葬"。他们给他做了棺材,给他洗脸,修饰伤口,看到他身上的军服破旧不堪,还给他换上了一套新的解放军军装。而俘虏当中的一个少将旅长8个上校,要求见他们的师长最后一面。于是,掩埋的时候,9个国民党将校走到担架旁边围成一个半月形,向张灵甫的遗体下跪,痛哭不止。在60年后,在孟良崮,这样的一幕,在一个年过8旬的老妇人脑海当中再度上演。这个人,就是张灵甫的最后一任妻子,王玉龄。

  记者:你那么多年之后到这个地方,第一次到孟良崮爬上那个山,应该心情很复杂吧?

  王玉龄:我一直耿耿于怀的,就觉得他在最痛苦的时候,在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个山洞的时候,我是心里感慨很多。

  王玉龄和张灵甫的婚姻持续了三年,两个人相聚的日子也就一年多,然而这段短暂的婚姻,却成为王玉龄一生的回忆。

  王玉龄:我们在一起不像现在这些男孩女孩在一起,怎么好像那么亲热,爱不爱的。我从来没有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所以后来他死了以后,我倒挺后悔的。

  1903年,张灵甫出生在陕西一户农家,1923年,他考入北大历史系。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修补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参加了著名的"八一三"凇沪保卫战,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关枪跳出战壕,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而远在湖南长沙,为了躲避战火,9岁的王玉龄随家人离开故土,四处迁移。

  王玉龄:只是到一个地方,我们就包一层旅馆,因为我们还带了厨子,带了家庭教师浩浩荡荡的一大家子,佣人都带上了,所以对我们小孩来讲,那是很高兴的事情,就在,好像在旅行。

  当时,年幼的王玉龄还无法体会到战争的残酷,随着日军步步紧逼,王家从湖南迁到贵阳,王玉龄也在颠沛流离中渐渐长大。

  王玉龄:日本人轰炸过的地方,有时候手啊,腿啊掉在电线干上面,那是很凄凉的。就觉得对日本人的仇恨是很深很深的,我就觉得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为中国出一点力。我妈说,你能做什么,什么都不会,她说你不是跟人家去添麻烦嘛。

  就在王玉龄想要参军的念头被母亲阻止时,她并不知道,有一位名叫张灵甫的军人正在前方,对日寇南征北战。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张灵甫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的重大战役,因为表现突出,他几乎年年晋级受奖,又获得"模范军人""常胜将军"的称号。

  关于张灵甫在对日战场上激战的故事其实有很多,据说曾经有一次,外国记者采访张灵甫,问他说:"您认为中国一定会胜利吗?"他说:"一定会!"那记者又问他说:"胜利之后,您认为您会做什么呢?"张灵甫回答:"那时候,我已经死了!"这位在战场上的拼命三郎其实并没有死在抗日的炮火之下。不过,他曾经在南昌会战的一役当中受过重伤,当时他的右腿中弹负了重伤,蒋介石马上派飞机送他到香港去治疗,让英国著名外科专家给他诊治。手术之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说有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规定,所以他不顾医生劝阻,伤未愈就提前归队,从此留下了残疾,人家送他一个外号,叫他"跛腿将军"。就是这样一个战场上的硬汉,在抗战刚刚胜利之后,却马上展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在接下来的一段人生岁月当中,他演出了一幕让很多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爱情传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王玉龄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经过战火洗刷的家园早已没了当初的模样,而当初的小姑娘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天,王玉龄在理发店里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陌生男子。

  王玉龄:我在洗头发,他就站在我椅子背后,就死盯着那个镜子里面看看我,你知道,这个人看人怎么这样看的了,把头尖就挺到那个镜子里面看,我就盯他一眼。

  记者:你后来问过他看到你这第一眼是什么感觉吗?

  王玉龄:他就讲,幸亏你瞪我一眼,他说,不然的话,你要对我笑一笑的话,我就没兴趣了,他讲我说你臭美。

  这个盯着王玉龄的陌生男子正是张灵甫,这个在抗日战场骁勇善战,颇为蒋介石赏识的少将军官,此时正在陆军大学深造,当他无意中听说长沙王家有位才貌双全的小姐王玉龄待字闺中,便决定前来一睹芳容,理发店一面让张灵甫对王玉龄颇为满意,于是他请朋友代为邀请设宴款待王家。

  王玉龄:他说,嗯,问我伯母多大了?我伯母说她32岁了,他们就讲,哎,副军长你也有三十二岁啊,你们俩个同年的,干一杯吧。那个张灵甫就扯谎了嘛,一下冒掉十岁了,实际上他当时已经40多岁了。

  他们就讲,他说我们副军长还没有结婚啊,王太太你在长沙,老长沙了,你认识什么好的小姐跟我们副军长介绍。我伯母讲那当然,有一个人就讲,他说你们家那么多小姐,也可以介绍啊,我伯母讲,大的呢,都名花有主了,

  小的都太小了。所以后来他讲那就找那个不大不小的嘛,那我坐在那里当然不大不小就剩我了,我就生气了,我就把脸一板。

  王玉龄的情绪被张灵甫看在眼里,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颇有性情的姑娘,回到家中,能写一手好字的张灵甫铺陈笔墨,写下一个大大的"忍"字,挂在卧房里。随后,他对王玉龄展开了爱情攻势。

 王玉龄:他虽然心里很急切,但是表现的还很绅士风度。

  他非常绅士风度,在不断的接触中,王玉龄消除了对张灵甫的戒心,开始对这个比他大25岁的男人产生了好感。然而,张灵甫的登门求婚却遭到了王玉龄母亲的反对

 王玉龄:她说她自己是守寡的,她不喜欢她的女儿嫁一个军人,她说军人的生命是不可靠的,所以她不想,所以我们的婚礼她也不参加。

  记者:当时,你对嫁一个军人是什么感觉?

  王玉龄:我只觉得他会很可靠,老实跟你讲吧,他也像,像我爸爸一样。

  张灵甫的"忍"字没白写,终于,他获得了17岁的少女王玉玲的芳心,而就在两人决定结婚的时候,张灵甫又接到了升迁令,他被提升为74军的军长和南京卫戍区的司令,即刻前往南京报到。两个人当时把婚礼的地点定在了上海,所以时间很紧迫,王玉龄穿着大一号的鞋子,张灵甫穿着借来的西装结了婚,婚礼结束的当天晚上,他们就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一个在上铺,一个在下铺,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国共"双方开始会谈,10月10日,"国共"代表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两党矛盾暂时得以缓解,而在南京,张灵甫和新婚妻子王玉龄也度过了一段平静快乐的时光。

  王玉龄:我们结婚以后,没有那种,好像是隔阂什么。他也从来不讲什么很肉麻的话,但是他有时候讲些话就会让你很感动,他说我讨了个好老婆,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他也不讲他怎么想念我。

  在王玉龄的记忆里,南京的生活甜蜜温馨,但偶尔也会有波澜阵阵的小插曲,在外出差的张灵甫,接到了一封匿名信。

  王玉龄:他说,听说你的太太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他说你在天子脚下,你应该注意一下,他就在他那个信上批了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我看了就越想越生气,我就写了封信给他,我说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好朋友,能够为你着想。我说,但是我不能原谅我的丈夫对我不信任,我要跟他离婚,他吓坏了。他就讲,他说假设我要真的离开他的话,他就宁可老死于山沟。回来就给我站在那里,跟我敬礼,我说我又不是你上司敬什么礼,我不理他。

  《双十协定》的公布后,蒋介石暗自筹划。1946年初,国民党紧锣密鼓的一系列动作,使内战一触即发。驻扎在南京郊外的74军充当着守卫首都的"御林军"的角色,军长张灵甫在国军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记者:他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么?

  王玉龄:他跟我大概都差不多,不喊他他不去,喊他他没办法,他一定要去,每个做了军长就要跟"总统"照一张照片,他对这些我想他已经看的很开。

  记者:那个时候能看得出来周围的人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王玉龄:人家对他挺好的,可以讲他的部下对他也是非常尊敬,因为你想他当连长,当排长的时候打了胜仗,他会把他的薪水拿下来添菜给大家吃。

  记者:当时军中的一些,比如说有一些猜忌啊,或者有一些人争一些职位,这些对他的心情会造成影响吗?

  王玉龄:他无所谓。

  1946年6月,蒋介石在完成内战的军事部署之后,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从此开始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张灵甫和王玉龄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王玉龄:他不喜欢交际,很不喜欢做军官,这个请,那个请他很讨厌,所以要他去打仗他很高兴,他觉得好像他解放了,我也被他感染了,就觉得没什么。他在日本人那样的,上面有飞机,底下有日本的炮火,再加上毒气他都没死,人那么容易死吗?

  记者:而且你觉得他是很神勇的,不太可能要死的。当时一点都不担心吗?

  王玉龄:我觉得就好像他出去旅行一样,我就在跟他收拾东西,但是我就注意,好像是他从来不知道什么吃维他命啊,或许是保养啊什么。有时候你饭菜吃的不好的时候,维他命还是需要补充的,我就写了个条子,带了些什么衣服什么东西,就这样就很平常的心,他让我一点没有紧张,也没有觉得难过。

  8月初,张灵甫率部队从南京投入华东战场,10月中下旬,他指挥部队和粟裕的野战军对垒,华东野战军退入山东后,张灵甫继续跟踪北进。

  上了战场,张灵甫无法回家探望心中却时常惦念着怀着身孕的妻子。

  王玉龄:他在打仗的时候他还给我画了一个图样,就是讲我们家的那个院子里边的花要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种什么花,他都写给我。他从来没有说好像把它当一回很大的事情,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也没这种,好像恐惧呀,或许是,这种感受。

  1947年春天,怀着9个月身孕的王玉龄前往前线探望丈夫,由于战场的迁移,每一次探望,她都要走更远的路,这一次,王玉龄舟车劳顿颠簸了十七个小时。

  王玉龄:他脚上面长了一个脓包,还没有长熟的时候就很痛,他躺在床上。我到底毕竟是年轻,九个月,就带了那么一个大球跑了那么远,所以也很累。

  记者:那个时候你自己觉得要一个人好像迎接这个小孩的到来,不觉得心里有一点,希望他能陪在你身边的感觉吗?

  王玉龄:没有,那个时候都还傻傻的,什么都不太懂,也不会去想那么多,生小孩是我的事情,是应该的,那他做了军人,那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你不能要求他什么。

  19岁的王玉龄没有想到,这会是她最后一次和丈夫见面,一个月后,王玉龄生下一个男婴,她打电话给前方的丈夫,通报了这个喜讯。

  王玉龄:他很高兴,就问儿子声音响不响亮,他说我好像是心地善良什么的,他说将来一定多子多孙。

  放下电话,王玉龄将儿子的照片寄给了丈夫,但她决不会想到,丈夫此生都无缘见到他们的儿子。

  和解放军交手大半年虽然国民党军队多占上风,可是张灵甫对解放军的战斗力并不敢太过轻视,同时他对"国共"的战局也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曾经在致一些将领的电报当中说:匪军无论战略战术战斗皆优于国军。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他也曾经上书蒋介石,痛陈国军的积弊。他说:"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彼此多存观望,难得合作,各自为谋,同床异梦,所言所虑,都在孟良崮一语成谶。"

  1947年5月11日,张灵甫带领的整编74师被华东野战军9个主力纵队围困,在孟良崮焦急地等待增援。然而援军最终没有及时赶到。5月16日凌晨一点,华东野战军向孟良崮的张灵甫残部发起总攻,拥有全副美式装备号称"国军模范"、"常胜铁军"的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张灵甫殒命于山洞中。此时,在南京的家中,王玉龄刚刚产下儿子不过十多天。

  王玉龄:我们家里他也派了两个卫士回来,就告诉他们所有的报纸都收掉,不给我看,而且跟人家来看我的人都跟他们讲,这个坏的消息不能告诉我,所以我一直都是好像模模糊糊的。

记者:那你自己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王玉龄:信也没有,电话也没有,我是很奇怪,但是他们那些太太们也是嘱咐了的,所以就讲,我们从前跟日本人打仗的时候,都是一两个月没什么消息,说没事。

记者:你也听听就觉得好象真的没事?

  王玉龄:我一听,好像大家都这样讲,我就觉得应该没有事情。

  几个月后的一天,张灵甫生前的部下杨参谋来到王玉龄家中,一下子跪倒在王玉龄面前。

  他就在孟良崮,打到最后没有办法了,他就知道是死,他打了这么一辈子的仗,知道是撑不下去了,友军根本不来,打了电报给蒋"总统",告诉他就说他决战至最后,以报国家与领袖。

  记者:张灵甫好像在给蒋介石最后的电报里特别提到说请照顾我的家人?

  王玉龄:对,杨参谋说,他一想到自己要死,他就提到要特别照顾我的家人。

  在孟良崮的时候,副军长蔡仁杰就跟我先生讲,他说你带些人在人少的地方冲下去,冲出围还是可能的。他说,到了南京以后你就跟"总统"报告我们作战的情形,友军的不合作,讲完了以后你就在总统面前自杀。他说,我回南京去了,看到我老婆我就不会想死了。

  他死的时候,就把这封信交给那个参谋,他讲,你无论如何要交给太太手里,说不管太太想做什么,你们都不要违反她的意志,你们爱戴我的话,你们也一定要服从她。

  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月16日,孟良崮。

  王玉龄:很长时间相信不是真的,每一天到我们从前去过的地方,去坐一坐,去回忆。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展开,彼时的南京城,气氛异常紧张,张灵甫死后没有给王玉龄留下多少家产,而作为"国军"烈士遗孀的王玉龄,也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特殊照顾。

  王玉龄:宋美龄要接见我们,都是些寡妇,结果,我根本就懒得去,但是人家就讲,好像是应该去去。大家都去,一定劝我去,那我就去了。去了结果到了"总统府",我们都坐在外面,坐在外面等很久,我都等得不耐烦了,结果有一个海军武官跑出来讲,今天夫人身体不太舒服,所以你们请回吧,就这样。那一刻你是觉得心里有一种很凉的感觉是吧?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强渡长江,蒋介石政权土崩瓦解,王玉龄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之后又远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

  那个时候挺苦的,因为第一没有钱,第二还要靠自己做工,那真是日夜的都在做事情,有时候太累了,我一看到太阳的时候,好舒服。我说我这一次回去,

  回到台湾我要睡一个月。

  19岁是王玉玲生命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这位富家千金小姐完全不知忧愁为何物,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她不得不迅速的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毫无积蓄,必须要独自抚养幼子的女人。王玉龄说,人的潜能和变化,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难以相信。在美国奋斗了几年,王玉龄把妈妈和儿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而在1973年的时候,身在美国的她收到一个好友带来的口信,说,有一个人想请她去北京看一看,这个人,就是周恩来。据说,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只有两位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中国,一个是杨振宁,另外一个就是这位国民党名将的遗孀王玉玲。

  王玉龄在航空公司服务了20年,直到退休,2005年,王玉龄随儿子来到上海,颇为意外地接到了当年华野指挥官粟裕大将之子粟刚兵的邀请。

  王玉龄现在跟随儿子在上海定居,从19岁守寡到现在,她一直没有再婚,60年过去,当年19岁的少女如今已经是耄耋老人,在上海的玫瑰园,王玉龄给丈夫做了一个衣冠冢,每到清明节的时候都会去祭奠。但是在她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在那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叫做孟良崮的地方,终有一天,她可以找到丈夫的遗骨。

  2007年4月,王玉龄受到邀请,前往孟良崮,在丈夫殒命的山洞里,王玉龄放上了一束花环,张先生就埋在里头,他们就要把那个洞上面做一个墓,弄好了以后再把这个骨头(放进去)。我就跟他们开玩笑,我说留一个位置给我吧,

  他说你还早了,我说放在那里等着吧,也快了。

  我从来没有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所以后来他死了以后,我倒挺后悔的,我就觉得我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一句话都不肯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7 11:06 , Processed in 0.07631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