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漂 我每天身子暖洋洋的,酣畅无比,如果哪天看我无精打采了那一定是偷懒或者干坏事了,哈哈,开个玩笑。 支持,说得对。俗话说“百练走为先”,转掌是我感觉最好的练功方法,也难怪董海川祖师爷那么牛B。八卦掌一定要转到“劲力周全”以后才可以学八大母掌,云水兄把转掌叫“少八掌”,我叫“老八掌”,呵呵。 八卦掌谱里面要求太多容易让人糊涂,不知道哪个要领关键,云水兄保留了点没有说完,补充一下。除了“提肛溜臀,扣膝掩裆”以外,还有“拔顶竖项、舌抵上腭、空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这几点必须做到,否则达不到练功效果,只能像走路一样是出不了功夫的。 “气沉丹田”不是初学者所要求的,它是在有一定基础以后练习呼吸吐纳时候才会要求的内容,不能刻意追求,只要呼吸自然就行。
taijifan 我估计跟胯有关,溜臀是不是松胯、沉胯或坐胯之类的?
积木 有机会也学学走圈,然后找个结实点的地方练练。这个不能在家练,十趾抓地,再把家里地板抓坏了。
云水 [quote]积木 有机会也学学走圈,然后找个结实点的地方练练。这个不能在家练,十趾抓地,再把家里地板抓坏了。
漂 [quote]taijifan 我估计跟胯有关,溜臀是不是松胯、沉胯或坐胯之类的?
taijifan [quote]漂 我每天身子暖洋洋的,酣畅无比,如果哪天看我无精打采了那一定是偷懒或者干坏事了,哈哈,开个玩笑。 支持,说得对。俗话说“百练走为先”,转掌是我感觉最好的练功方法,也难怪董海川祖师爷那么牛B。八卦掌一定要转到“劲力周全”以后才可以学八大母掌,云水兄把转掌叫“少八掌”,我叫“老八掌”,呵呵。 八卦掌谱里面要求太多容易让人糊涂,不知道哪个要领关键,云水兄保留了点没有说完,补充一下。除了“提肛溜臀,扣膝掩裆”以外,还有“拔顶竖项、舌抵上腭、空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这几点必须做到,否则达不到练功效果,只能像走路一样是出不了功夫的。 “气沉丹田”不是初学者所要求的,它是在有一定基础以后练习呼吸吐纳时候才会要求的内容,不能刻意追求,只要呼吸自然就行。
云水 [quote]taijifan [quote]漂 我每天身子暖洋洋的,酣畅无比,如果哪天看我无精打采了那一定是偷懒或者干坏事了,哈哈,开个玩笑。 支持,说得对。俗话说“百练走为先”,转掌是我感觉最好的练功方法,也难怪董海川祖师爷那么牛B。八卦掌一定要转到“劲力周全”以后才可以学八大母掌,云水兄把转掌叫“少八掌”,我叫“老八掌”,呵呵。 八卦掌谱里面要求太多容易让人糊涂,不知道哪个要领关键,云水兄保留了点没有说完,补充一下。除了“提肛溜臀,扣膝掩裆”以外,还有“拔顶竖项、舌抵上腭、空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这几点必须做到,否则达不到练功效果,只能像走路一样是出不了功夫的。 “气沉丹田”不是初学者所要求的,它是在有一定基础以后练习呼吸吐纳时候才会要求的内容,不能刻意追求,只要呼吸自然就行。
云水 很多人练习杨式简化二十四式的时候,都会把长拳的虚步,弓步直接替换到套路中,因而会造成误会,传统太极的弓步,后腿是不能蹬直的,要微屈,不然胯部就不能松下来,转动不灵,而虚步,则要坐腰,开胯,与长拳的不同。
Dishui 说起功夫,刚出国的时候,我还是练得挺不错的,那时也年轻一些。 最好的时候,夏天走路,校园里有一些蜻蜓在身子周围飞来飞去, 一出手就能抓住一个,不说十拿九稳,十次出手抓住六七个是没有问题的。 那时做金鸡独立,无论从哪方向用力推,身子都能站稳。 走路时不小心被跘一下,身子能条件反射地调整站稳。主要是 腿是放松的,有一羽不能加的感觉。 当时要求是按四平步打的,也就是两胯和两膝要接近同一平面上 运动。如果打得慢,虽很累,但虚实重心确实掌握的好。 出国以后,先是忙,后来又生病,直到去年,基本上没打, 去年回去又重新找到组织。发现套路也记不住了。 身子蹲不下去,做金鸡独立,没人推都站不稳。唯一可以安慰的是, 说现在再练还能捡回来,再不练以前练的也等于白费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身形方面注重的多一些,身形丢了,功夫就丢了。 圆裆啥的不是不重要,太注重了,就成外家了。 个人觉得,骨肉,气,意都重要,三者不可偏废。可能一开始 重骨肉,其次是气,再其次是意。也可以交替练习。
taijifan [quote]Dishui 说起功夫,刚出国的时候,我还是练得挺不错的,那时也年轻一些。 最好的时候,夏天走路,校园里有一些蜻蜓在身子周围飞来飞去, 一出手就能抓住一个,不说十拿九稳,十次出手抓住六七个是没有问题的。 那时做金鸡独立,无论从哪方向用力推,身子都能站稳。 走路时不小心被跘一下,身子能条件反射地调整站稳。主要是 腿是放松的,有一羽不能加的感觉。 当时要求是按四平步打的,也就是两胯和两膝要接近同一平面上 运动。如果打得慢,虽很累,但虚实重心确实掌握的好。 出国以后,先是忙,后来又生病,直到去年,基本上没打, 去年回去又重新找到组织。发现套路也记不住了。 身子蹲不下去,做金鸡独立,没人推都站不稳。唯一可以安慰的是, 说现在再练还能捡回来,再不练以前练的也等于白费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身形方面注重的多一些,身形丢了,功夫就丢了。 圆裆啥的不是不重要,太注重了,就成外家了。 个人觉得,骨肉,气,意都重要,三者不可偏废。可能一开始 重骨肉,其次是气,再其次是意。也可以交替练习。
云水 [quote]taijifan [quote]Dishui 说起功夫,刚出国的时候,我还是练得挺不错的,那时也年轻一些。 最好的时候,夏天走路,校园里有一些蜻蜓在身子周围飞来飞去, 一出手就能抓住一个,不说十拿九稳,十次出手抓住六七个是没有问题的。 那时做金鸡独立,无论从哪方向用力推,身子都能站稳。 走路时不小心被跘一下,身子能条件反射地调整站稳。主要是 腿是放松的,有一羽不能加的感觉。 当时要求是按四平步打的,也就是两胯和两膝要接近同一平面上 运动。如果打得慢,虽很累,但虚实重心确实掌握的好。 出国以后,先是忙,后来又生病,直到去年,基本上没打, 去年回去又重新找到组织。发现套路也记不住了。 身子蹲不下去,做金鸡独立,没人推都站不稳。唯一可以安慰的是, 说现在再练还能捡回来,再不练以前练的也等于白费了。 现在回头看,当时身形方面注重的多一些,身形丢了,功夫就丢了。 圆裆啥的不是不重要,太注重了,就成外家了。 个人觉得,骨肉,气,意都重要,三者不可偏废。可能一开始 重骨肉,其次是气,再其次是意。也可以交替练习。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2-23 04:11 , Processed in 0.08506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