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我们对自己体力估计过高,远远无法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美国人的体质平均起来确实比中国人好。这点我们知道,但由于我们在北大的时候都是体力很好的人,在美国hiking的时候,一般也只用美国人一半的时间,所以出发之前就估计我们应该跟美国人速度至少差不多来定计划。实际上,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候训练都很猛,但离开山鹰以后运动量都没法保证,又很少负重攀登了,体力下降。再加上美国人几乎是全民hiking的,人家hiking拖家带口,一路看看风景聊聊天,不像我们走得比较赶.只用别人一半时间并不能说明我们体力有多么牛,只能说明我们平时hiking的方式与average American hiker目的和方式都不大一样。而跟"average American climber“来比,我们就没有任何体力优势了。现在看来,客观一点讲,我们单说体力在”average American climber"算中下。加上我们现在不是经常backpaking,走起雪坡来速度跟人家比算很慢的。也难怪人家平均5小时完成的,我们走了10个小时;人家6-8个小时登顶,我们花了11个小时,而且出发的营地还比别人海拔高1000ft。一些危险和不确定是跟速度慢,体力消耗过大有关的。以前在北大登山之前系统的体能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我们几个现在都觉得体能不在状态。
Ingram Flat上的营地果然被偶们错过了,一点扎营的痕迹都没看到嘛,美国人却告诉我们“You can't miss it..."。最后扎在上面200ft的一个地方。当时陈光也说了我们营地上方就是一个典型的雪崩地形。刚开始烧水,就有ranger过来说,我们的营地在一个冰崩区,几乎每天都崩。讨论一会决定take the risk,不挪营。理由是没有看到冰崩堆积物,而且夜间冰崩的危险比较低。挪营要花两个小时,我们没有时间了。睡觉的时候我真担心晚上会睡不着,吃了一片感冒药以后却睡得像死猪。多亏晚上休息得好,虽然只睡了三个小时,我的体力完全恢复了。
横切之后就是一个30度左右长长的大雪坡,中间有几个大的冰裂缝需要绕。路线很明显,滑坠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雪都被晒成锥形表面起伏不平估计不大可能真的滑下去。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些没有结组单独攀登的人。我们走得很慢一路被人超。不过美国人还是很 nice的,说slowly and steadily, you'll make it! 当时心里感动了但后来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小叶子反应了胃不舒服,队伍走得很慢。后来我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埋怨队伍慢。后来想想特别对不起小叶子。即使小叶子没反应,大家也快不了多少,而且埋怨队友真的很不好。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举动。
中午12点到达雪坡尽头,火山口边的一个假顶。Rainier是座活火山,顶峰是火山口一圈山包中的一个。对于是否登顶,当时进行了一番争论。我们定的折返时间是12点,如果要登顶还需要一个半小时。当时对下撤的难度和危险估计不足,选择了登顶。至于这个选择是否正确,我现在也很难说。当时所有登顶的队伍都已经下撤了,我们落到了最后。"average American climber" 6-8小时完成的登顶路线,我们花了11个小时。
半夜12点以后,从camp muir出发登顶的人陆续经过我们蜷缩的地方。幸好我们就在路线旁边,不停有人经过,万一出事不至于找不到帮助。而且路线附近毕竟还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搞笑的是,一路经过我们的绳队看到我们反应各不相同。第一个人很nice的过来说:do you need help? 第二个人在我们跟他打招呼之后,说,我只是路过,迅速离开了。后来有人说,it's not a good idea to stay here...更搞的是,有人走过来说,啊,那是什么?是帐篷吗?不,难道是垃圾袋?还过来用冰镐捅了捅,可怜的刘强,就这样无辜被捅了几下...
天亮了。刘强和小叶子一爬出帐篷就被吓了一跳,我们居然睡在这么陡的冰坡上!如果是白天我们断然不敢在这种地方扎营的。怪不得昨晚路过的人说It's not a good idea。多云天气,风依然很大,Camp Muir以下被云层笼罩。日出前后,收拾东西下撤。临近Camp Muir的时候远远看到峭姐向我们招手。终于安全了,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