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562|回复: 24

[原创]关于太极拳的预备式 ---- 站桩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5-10 1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关于太极拳的预备式 ---- 站桩

站桩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太极拳的预备式就是站桩,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环节,都是一开始就抬手做起势。正确的练法是,通过预备式(站桩)让身心都进入状态后,才开始抬手做起势。这里的心,是指头脑完全的入静,无杂念;这里的身,是指身体完全的放松。预备式做对了,手指、手心会有胀麻的感觉,此时算是进入状态了,下面才接着开始做起势,而且是从起势到结束都应该保持有这种感觉。一旦感觉没了,说明此时身体某处紧张了,可以随时自我检查一下,放松地呼吸一次,找到感觉后再继续打下去。

现在大家就会明白了,打太极拳为什么要慢打,只有慢打才会有这种感觉。音乐带是比赛和表演用的,如果太慢的话,观众都跑光了。而练拳时就要慢练,慢练才会出功夫。但是,也不是为了慢而慢,或着是互相攀比谁更慢,而是跟着那种感觉(气感)走,感觉有就走,感觉没了,就找感觉,找到感觉了再走。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速度也就不一样,这样大家在一起集体练习时,就显的很乱,给旁观者的视觉不佳。所以,既然我们是在公众场合下练拳,那我们也要顾及一下观众的感觉。其实,只要大家用余光瞟一下你的左右,稍微调整一下你的速度,虽不说绝对的一致,差不多的一致就可以了,因为是慢打,大家调整速度也容易些。慢打还有个好处:有些套路还不很熟的拳友,就更有机会看的清清楚楚,更容易跟上了。

那种感觉(气感)来自于站桩,那什么是正确的站桩呢?

站桩的要领:

1)颈部放松,头部有向上顶之意;
2)沉肩,手自然下垂,且手有往下够之意,犹如往下伸手捡东西,但又不能弯腰。腋下的窝,越深越大越好。
3)手指自然微张,不要五指合拢,也不要特意用力叉开;
4)松小腹,掖腹股沟(小腹与大腿根部的交界处),收臀(小腹往前往上翻);
5)膝微曲,膝不过脚尖;
6)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或稍宽点也可以。脚与地面的着力点在脚的外侧边缘,重心在靠近脚后跟处;

知道了其一,我们也有必要知道其二,为什么要做这些要领呢?这些要领是为了让你做到真正的放松,它的原理是让全身体重放在骨架上,把肌肉解放出来,肌肉不受力了,自然就容易做到放松。到此,大家应该明白太极拳预备式(站桩)的重要性了吧?预备式没做好,就不可能真正放松,做不到放松,就失去了太极拳的真缔,沦为太极操了。

还有另外一个,贯穿整个拳架的很重要也是最难的要领;坐胯。经常,很多拳友在打拳的过程中,反应最困难的就是单腿支撑的问题。因为,太极拳讲虚实转换,整个拳架,除了预备式外,几乎都是单腿支撑站立,都是一个腿实,一个腿虚。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就是要懂得坐胯,把上身体重“坐”在胯关节上。很高兴,今天又有一位拳友找到了坐胯的位置。我总结了一个“坐胯”的四步曲:稍息,掖胯曲膝,转身,坐下。正确的坐胯,在腹股沟处能把一支铅笔夹住。

现在大多数拳友,套路都会了,下一步就要打出太极拳的内涵,就像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越打越有兴趣。
发表于 2008-5-10 2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原创。顶一下。

李兄看来遇到好老师了,松肩坐胯说的都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1: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鼓励原创。顶一下。

李兄看来遇到好老师了,松肩坐胯说的都不错。


在站桩行家面前谈站桩,原以为会有一顿痛批。谢谢鼓励!希望有机会向积木师傅请教站桩的体会。
发表于 2008-5-11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我帖子里说了不少,有一点提醒一下,打拳的感觉不是气感。气感放松气血流畅,很多人就会有,但打拳的感觉是比较特殊的,有气感不一定就是练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12 16: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体会我帖子里说了不少,有一点提醒一下,打拳的感觉不是气感。气感放松气血流畅,很多人就会有,但打拳的感觉是比较特殊的,有气感不一定就是练对了。


积木师傅说的对,有气感说明放松了。这是我们的初级目标,至于更高一层的感觉,因为还没练到,也不知是何境界,积木师傅能否说说?
发表于 2008-5-12 2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每个门的理论不一样,说法和练法都不一样。只听一点很容易出问题。

只简单说一下,本门所说松肩送的不仅仅是肩关节,而是一直要松到肩胛骨。肩胛骨会和常人有明显不同。南派的咏春在这方面有些相似,但中间的东西也还是有很大不同。

关于开胯,我不知道太极拳有李兄所说如夹一物的练法,我仅知道太极讲圆裆。如夹铅笔和我本门的练法一样。

本门是不压腿的,腿法只凭开胯。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6: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这个东西每个门的理论不一样,说法和练法都不一样。只听一点很容易出问题。

只简单说一下,本门所说松肩送的不仅仅是肩关节,而是一直要松到肩胛骨。肩胛骨会和常人有明显不同。南派的咏春在这方面有些相似,但中间的东西也还是有很大不同。

关于开胯,我不知道太极拳有李兄所说如夹一物的练法,我仅知道太极讲圆裆。如夹铅笔和我本门的练法一样。

本门是不压腿的,腿法只凭开胯。


所谓武术,就是利用人体的一些特有结构,开发出最大潜能。所以,尽管内家外家、各门各派的说法和练法不同,但最后的目标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各派之间的交流,只是作为印证,不会去强行附和,那只会拔苗助长或出偏差。

夹一只铅笔,不是练法,而是正确坐胯位置的检验。这个位置不需要练,只是找,找到了就上了一个台阶,打出的来拳才像个拳。

传统杨式也不需要压腿,靠松关节和开胯。我们每天练拳架,就是在松关节和开胯。

另有一问,手臂的棚劲,是不是来自于伸长手臂及松肩和松肩胛骨,还有拔背?
发表于 2008-5-13 17: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练开胯练了差不多十年了,师父从教我那天就告诉我夹铅笔。我的胯现在也开的不够。看来大家学的东西确实有很大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8: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我练开胯练了差不多十年了,师父从教我那天就告诉我夹铅笔。我的胯现在也开的不够。看来大家学的东西确实有很大差别。


夹铅笔是“坐胯”,不是“开胯”。我从前看过一些拳谱杂志,上面的拳架姿势,很奇怪、很难看,当时认为大概是夸张的画法。现在有了坐胯的感觉后,回想那些拳架姿势,一点不差,就是坐胯坐出来的。最近,在中心公园练拳活动时,来了一位老者,他说他从小练过少林拳,看我们练拳时,经常会给我们指点动作。当他做示范时,让我再一次看到了,拳谱里的那些坐胯姿势。

还有,您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手臂的棚劲,是不是来自于伸长手臂及松肩和松肩胛骨,还有拔背?”
发表于 2008-5-13 18: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棚劲是太极拳的叫法,我们门里没有这个词。

我练的不仅仅是放松,还有别的东西。

回头去见识一下那位少林前辈。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棚劲是太极拳的叫法,我们门里没有这个词。

我练的不仅仅是放松,还有别的东西。

回头去见识一下那位少林前辈。


不管它叫什么,棚劲也好,还是反弹力,或是惊乍力,对于武术来说,手臂必须有力,而且是棉裹铁的那种。

那位少林老者,不是每次都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2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我练的不仅仅是放松,还有别的东西。


当然不仅仅是放松,您说的还有别的东西,是不是包含有“伸长手臂、松肩、松肩胛骨、拔背”这些内容?不必担心,我只是引证而已。
发表于 2008-5-13 2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不是一点没劲,不是绷的太紧。好比调琴弦,太松太紧都无法奏出音乐。而音高音低,琴弦的松紧就有不同。
并且每个阶段要求也不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2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不是一点没劲,不是绷的太紧。好比调琴弦,太松太紧都无法奏出音乐。而音高音低,琴弦的松紧就有不同。
并且每个阶段要求也不一样。


跟我理解的本质差不多,只是说法、练法不同。我的理解:松的是肌肉,不懈靠的是筋骨(伸筋拔骨),肌肉一紧就僵硬。
发表于 2008-5-14 2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兄,我不是保守,从我来到温哥华,我一直希望和同好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几个练拳的朋友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网络认识的。大家在一起不仅仅是交流功夫,更多的是共同分享“中国功夫”这个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我们见面时我也曾讲过非常佩服并支持你所做的太极拳推广的活动。

但是功夫这个东西不是短时间可以速成的,学习任何一种拳术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每一个有传承的拳法中都是非常系统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掺杂其他的东西很容易走一些弯路。

当然博采众长是必须的。我感觉这需要先对本门拳法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的事情。

还有,跟老师学拳,我想在同一时间最好只跟一个老师,尽量有问题只问一个人,功夫不仅仅是练出来的。说句我的感受,“功夫是熏出来的。”为什么前辈带徒弟吃住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应为学拳不仅仅学的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理念一直在影响你。

以前跟师兄一起教大家练拳时,我曾想教一些简单而实用的东西,让大家马上就能掌握,可以用到防身上面,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直拳,没有一个人做的能让我满意。因为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我已经比别人多练了至少十几年。我自认功夫差的很多,因为我在高手面前就象一个小孩子一样被耍来耍去。

为什么要学功夫,能打只是一部分,甚至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想和人动手。功夫能够吸引我的,更多的其中的内涵。文化,神意,自我的不断完善,从精神到肉体。还有就是一种责任的托付与担当。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2: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李兄,我不是保守,从我来到温哥华,我一直希望和同好一起交流,互相学习。几个练拳的朋友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网络认识的。大家在一起不仅仅是交流功夫,更多的是共同分享“中国功夫”这个前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我们见面时我也曾讲过非常佩服并支持你所做的太极拳推广的活动。

但是功夫这个东西不是短时间可以速成的,学习任何一种拳术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在每一个有传承的拳法中都是非常系统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掺杂其他的东西很容易走一些弯路。

当然博采众长是必须的。我感觉这需要先对本门拳法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框架,然后再进行的事情。

还有,跟老师学拳,我想在同一时间最好只跟一个老师,尽量有问题只问一个人,功夫不仅仅是练出来的。说句我的感受,“功夫是熏出来的。”为什么前辈带徒弟吃住都在一起,形影不离?应为学拳不仅仅学的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理念一直在影响你。

以前跟师兄一起教大家练拳时,我曾想教一些简单而实用的东西,让大家马上就能掌握,可以用到防身上面,但是我发现我错了。因为即使是一个简单的直拳,没有一个人做的能让我满意。因为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我已经比别人多练了至少十几年。我自认功夫差的很多,因为我在高手面前就象一个小孩子一样被耍来耍去。

为什么要学功夫,能打只是一部分,甚至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不想和人动手。功夫能够吸引我的,更多的其中的内涵。文化,神意,自我的不断完善,从精神到肉体。还有就是一种责任的托付与担当。


不要说我在推广太极拳,还没有高尚到那个境界,只是找人一起练拳而已。现在我已明白您对武术交流的含义,以后我们仅限在理论层进行交流,不会涉及到具体的练法和感觉。
发表于 2008-5-15 1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是回避讨论具体技术,关于技术和个人感觉的帖子我发了很多。李兄你可以查一下。包括我恩师的,我师兄的,本门前辈的还有我自己的。

我来温哥华也教过一些朋友站桩,但我发现很少自己回去练的。因为只要练就会有问题,除了几个固定跟我学的以外,从来没有人问过手应该怎样摆,身上如何,腿上如何。应该注意什么。

而这个东西是有一定程序的,比如筋骨的支架,肌肉的放松与拉伸。运动的形势和细节。

并且这些东西都要一个练功时间的保证,然后才能反应到身上来,我发帖子说过,先要一次能站40分钟基本不动再来找我学拳。

我学拳虽然也有20年了,但我只是对我自己学习过的东西了解。对其他,门派的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如果是我教拳,我一般会告诉应该怎么站,为什么这么站。会有什么效果,哪里哪里是重点。身体会有什么反应。最重要的是,这个程序是不能乱的。而且,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吊肘和坠肘。软桩和硬桩。三连和六断。我如果说早了,他以前的功夫没有下到就找别的东西就会出现缺陷。

我想太极拳同样是如此的。放松,松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做什么。只有练太极的才懂。因为他师父是这样一步一步教的。如果掺杂别的东西我想也会出问题。

比如说我们讲松肩,肩胛,锁骨都要下降。肩颈部的大筋会挑起来。这个东西只有在练到了才能说清楚。

今天我说了点具体的东西,我不知道对李兄有没有用处。我想可能用处不大,毕竟这是一个成体系的东西,一部分的细节无法反应全部。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4: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我并不是回避讨论具体技术,关于技术和个人感觉的帖子我发了很多。李兄你可以查一下。包括我恩师的,我师兄的,本门前辈的还有我自己的。

我来温哥华也教过一些朋友站桩,但我发现很少自己回去练的。因为只要练就会有问题,除了几个固定跟我学的以外,从来没有人问过手应该怎样摆,身上如何,腿上如何。应该注意什么。

而这个东西是有一定程序的,比如筋骨的支架,肌肉的放松与拉伸。运动的形势和细节。

并且这些东西都要一个练功时间的保证,然后才能反应到身上来,我发帖子说过,先要一次能站40分钟基本不动再来找我学拳。

我学拳虽然也有20年了,但我只是对我自己学习过的东西了解。对其他,门派的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如果是我教拳,我一般会告诉应该怎么站,为什么这么站。会有什么效果,哪里哪里是重点。身体会有什么反应。最重要的是,这个程序是不能乱的。而且,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说,吊肘和坠肘。软桩和硬桩。三连和六断。我如果说早了,他以前的功夫没有下到就找别的东西就会出现缺陷。

我想太极拳同样是如此的。放松,松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做什么。只有练太极的才懂。因为他师父是这样一步一步教的。如果掺杂别的东西我想也会出问题。

比如说我们讲松肩,肩胛,锁骨都要下降。肩颈部的大筋会挑起来。这个东西只有在练到了才能说清楚。

今天我说了点具体的东西,我不知道对李兄有没有用处。我想可能用处不大,毕竟这是一个成体系的东西,一部分的细节无法反应全部。


有用!要的就是这句话:“我们讲松肩,肩胛,锁骨都要下降。肩颈部的大筋会挑起来”。其实,我能问到这个问题,就已说明我已练到这个地方,只是想找人求证而已,所以,不必担心。希望以后能多一点像这样的交流,华枫太极论坛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谢谢积木师傅。 :D
发表于 2008-5-15 14: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兄最好还是找自己的老师问,他比我更清楚应该是怎样的。毕竟大家练的东西体系不同。具体细节有很大差异。

如果你是按着我说的站,我会知道应该怎样。如果是别的方法练出来的,我就不清楚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

很多拳法如果只看拳论非常接近,但真正的东西却相差很远。同一个源流的东西由于传承不同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几家太极拳的拳论没有什么差别,但东西就有很大的不同。

说实在的,我说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随缘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5-15 16: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李兄最好还是找自己的老师问,他比我更清楚应该是怎样的。毕竟大家练的东西体系不同。具体细节有很大差异。

如果你是按着我说的站,我会知道应该怎样。如果是别的方法练出来的,我就不清楚你说的和我说的是不是一个意思。

很多拳法如果只看拳论非常接近,但真正的东西却相差很远。同一个源流的东西由于传承不同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几家太极拳的拳论没有什么差别,但东西就有很大的不同。

说实在的,我说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是帮了你还是害了你。随缘吧。


按照自己老师教的练,那是肯定的。但不同门派之间的交流也是需要的,交流只是印证,互相启发,不然,就没有武术交流这一说了。况且,武术本身就是相通的,如果,仅限于自己所学门派的话,怎能多些了解我们中国传统功夫。积木师傅多虑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1-23 00:23 , Processed in 0.06881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