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464|回复: 2

猎人文档 中国 豹子 Leopard 之现状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2-7 1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豹Panthera pardus      英文名 Leopard

别名 铜钱花、金钱豹、银钱豹、文豹、打狗豹、豹子猫。

    豹广泛分布于东非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亚种达20多个左右。我国有3个亚种,即东北亚种P. P. orientalisv、华北亚种P. P. fontanierii和华南亚种P. P. fusca。其中东北亚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华北亚种主要分布于内蒙,甘肃,陕西等省区,华南亚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贵州有分布的是华南亚种(华南豹)。其特点是个体相对较小,棕黄色和黑色花纹清折,冬毛较短。

4.1 生态特征

    豹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能高度适应各种类型的栖息环境。在贵州主要栖息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的森林与灌木丛中,及少数草坡灌丛或裸露石山中。活动机警灵活,视觉、听觉、嗅觉都很灵敏,其嗅觉甚至比虎还要灵敏。多在树丛或有草所遮盖的岩洞内隐蔽。性情孤僻而凶猛,除繁殖期外,通常营独栖生活。

    豹虽然不喜与人接触,但并不很害怕人,因此,人为活动对豹的影响不如其它猫科动物大。在思南县的青冈坡镇四季顶曾有人见到豹息于一棵松树上,当时见到豹的人因惊吓而无法逃跑,只见树上的豹慢慢地从树上下来,并逃走。在石阡县包溪乡尧上村也发生过豹与人对峙并慢慢离开的事,还发生过白天豹到村庄来盗食家狗的事。

    豹的活动范围较大,每只成年豹或单独生活的亚成体豹都具有一定的占区领域。占区范围允许与其它猫科动物(如华南虎、云豹等)的领域范围重叠。占区的边界一般选择自然地形地貌(如河流、山脊、断崖、裸地等)的分界。占区范围不仅与生境指标有关,与豹自身个体大小以及性别也有关,一般雄性占区大于雌性,个体大的占区亦较大。1只成年雄豹(体重在50—60千克)在较理想的环境中,占区范围在13—15平方千米左右。
一年中的各个时期的占区也有区别,六月和七月份的占区范围最大,九月和十月占区范围最小,不到其它时期占区范围的一半。正常情况下每天的活动(移动)的距离也因季节不同而异,成年雄豹除九月和十月份平均每天移动不足1千米外,其它时期平每天活动(移动)距离在2—3千米。雌豹的活动范围边缘互相重叠,雄豹的活动范围互相不重叠,而雄豹的活动范围常与一头或几头雌豹的活动范围有部分重叠。雄性和雌性都以气味物质标记领域,或用爪抓树标记(挂爪)。气味物质常喷射在树干上或灌丛上。气味物质有双重作用,一是使同性个体互相回避,一是表达雌性发情状况。

    豹善于跳跃,爬树能力亦很强,还善于游泳。1976年4月,绥阳县宽阔水有3位猎人追赶一只被铗伤的豹时,见到该豹带着铁铗跳上2 米高的悬崖,爬到杉树上躲藏。在习水县与四川省的古蔺县交界地带的小鱼溪,曾发生过一只豹跃过3米高的围栏,到猪圈内咬死一头重约25千克的猪,并带着猎物跃出猎圈逃走的事。在石阡县的包溪乡尧上村有人见到一只重约30千克的豹从包溪河中游水而过。
   
   豹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白天潜伏在密集的植被中或岩石间休息,有时也伏居在树上休息,傍晚开始活动,晨昏活动尤为频繁。但在饥饿时,白天亦见有活动。捕食时多以树丛和草丛为掩护,逐渐靠近捕猎物,然后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猛扑过去咬住动物喉部,令动物窒息而死,然后迅速将猎物拖走,到一个较僻静的地方或洞中或树上取食,一般将吃剩的食物藏在树上或用树枝、草等隐埋起来,也有的豹在捕食时直接咬住动物的颈部,将其颈椎折断,处死后取食。
有些豹在野外捕食时,如果遇到有较易捕捉的集群动物,有将一群猎物中能捕到的所有个体都杀死后再取食的行为。如习水县程寨乡大白塘片区的小雷坡溪一带,曾发生两起豹捕食群众放养的山羊事件,豹都是同时杀死在一起的几只羊后才开始取食的。
豹的食性随栖息环境和分布地的不同变化很大,通常捕食10—45千克重的猎物主要以偶蹄类中的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Ogilby、斑羚 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苏门羚、小野猪和食肉类中的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 等为食,亦捕食鼬獾、豹猫、赤麂、毛冠鹿、林麝、鼠类、大野猪、穿山甲、野兔、猴类、雉类等。甚至还捕食鱼类和蛇类。在食物短缺时也潜入田野和村寨,盗食山羊和猪、狗等家畜,偶尔还伤人。

    豹主要为地栖动物,只在逃避敌害或隐蔽潜伏捕食时才上树活动,或偶尔上树休息,但豹的生境却对大树要求很严格,在没有乔木的灌丛地带,一般很少有豹活动。

    豹之所以能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中生存,主要在于它能捕食大、中、小型的猎物,食性广泛,且善于隐蔽,潜近猎物,并善于爬树,捕猎各种动物。

    豹在2—3年达到性成熟,交配期多在冬季,怀孕期约3个月,每胎多为1—4仔。几乎全年都能繁殖,一般每1—2年繁殖一次,如幼仔于当年死亡,雌豹能再次发情,发情周期为3—7周,平均为46天,动情期6—7天,在此期间频繁交配。妊娠期90—105天。每胎1—4仔,多为2—3仔。初生仔体重 400—700克。出生后9—10天睁眼。哺乳期3个月,幼仔于5—6个月后能自己捕捉小型动物,若在此期间幼豹死亡,母豹会很快发情,开始第二次繁殖。幼豹1岁龄开始独立生活,但通常仍与母豹在一起。18—24个月后与母豹分离。3岁左右性成熟,在自然条件下,豹的寿命一般为12年;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0—30年。

4.2 历史演变
    豹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东非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豹华南亚种则分布于中国的江南、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贵州各地,经常出没于山林、草坡、农地、村庄、河流等地,伤及人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捕食群众的牲畜事件,更是不胜牧举。解放前及解放初期,豹还曾是猎人们的主要狩猎对象之一。到了五、六十年代每年还有上百张豹皮出售,七十年代初期及中期,每年能收到的豹皮仅十几张至几十张。但到七十年代未,贵州的华南豹分布地严重退缩,仅分布于边远、偏僻山区。

    1987年,四川省酉阳县(今重庆市酉阳县)的李溪与沿河县的沙子镇交界处,抓到1只豹,后交到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1987年12月,在沿河的麻阳河保护区的核心区(锯齿山一带)发现一只已被毒死的豹。1972年,在思南县许家坝镇与亭子坝乡的交界处的张家沟附近,有一姓唐的农民通过铁铗抓到一只26千克重的豹,之后再无人打到过,只有足迹和粪便还时常能见到。1984年,1985年都曾有人在黔西的百里杜鹃林及附近地区内见到豹的活动痕迹(足迹及粪便)。1984年,从黔西县捕到3只豹,全部送到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其中一只当天死亡,有一只在饲喂几个月后死亡,最后一只到1997年才死亡。 1985年底有人再次在黔西猎获一只豹,之后黔西再无豹的影子和踪迹。估计豹在黔西已绝迹。1978年,在赫章县的独山公社一带打死一只重约50千克的豹,宣告该地豹的绝迹。1963年,威宁县龙场乡打死了该地的最后一只豹。1959年,黑石头打死了最后一只豹。1965年,在榕江捕到最后一只豹后,豹已在该地消声匿迹了。1976年4月,在绥阳抓到一只豹,后来还有人见到豹的活动。
    仅这些零星的资料,就可以看出历史上豹在贵州不但分布广,且还有一定的种群数量。

4.3 资源现状
    通过调查,豹在贵州的分布现在仍然较广,已处于濒危状态,若无更好的保护措施,只能眼看着逐渐走向灭绝。按环境评价法估计,得知贵州现有野生豹在121只左右。

    在利用环境评价法进行豹的资源调查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豹的家域范围(占区)。据艾伦在泰国和越南的热带雨林中作的研究表明,豹的占区与生境、年龄、雌雄、季节都有关,一般情况下,成年豹在理想环境中的占区范围在13—15平方千米左右,由于贵州已基本上没有豹的理想生境,且贵州的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与越南、泰国的情况有差别;用环境评估法换算后,每只成年豹的平均领域范围(占区)在15平方千米左右,因此,在对贵州省豹资源进行资源估计时,都将占区范围定为15平方千米。
   
现对贵州省各个豹分布区进行评价和资源估计如下: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片区:该片区主要由梵净山保护区组成,包括与保护区紧连的周边森林地带,处于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三县交界处。全区总面积约 46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有豹活动的区域在310平方千米左右。梵净山区山高坡陡,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相对高差在2000米左右;地表水源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河谷幽深,森林茂密,植被类型多样,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杜鹃矮林和高山灌草丛等。
林区的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较少,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特别是小麂、毛冠鹿、苏门羚、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Gray)、 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Gray)、雉鸡 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等可供豹取食的动物具有较多数量,该区是豹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曾经也多次在该地捕捉到过豹。

该地除豹以外还有华南虎、云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与其竞争生存空间和食源,对豹资源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近10年来豹在梵净山区活动的信息不多,仅在印江方向、松桃方向的梵净山周边地区听到一些有关发现豹活动痕迹的消息,这并不说明豹在该地减少了,而主要原因是保护区内居住的村民很少,且集中在一小片地区,加上保护区管理较严,不容闲人随便进入活动,即使是通过保护区批准的进山旅游观光,也有严格的活动路线,因此,保护区内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少,收集到信息的机会减少所至。用环境评价法来估计该地野生豹资源:
        K=(10+15+10+15+15)×310/(100×15)=13.4(只)
   
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荔波县的永康、洞塘、立化、水尧、佳荣(水维、岜藓)、水春和三都的九阡、杨拱、板甲、周覃交界一带:该片区包括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地区及周边地区,月亮山林区的西部的部分地区,蓝靛山林区,三都的板甲及杨拱林区等地。该片区范围较大,总面积约有1,500平方千米,其中有豹活动的区域仅210平方千米。
其中茂兰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喀斯特原生森林,虽生物物种丰富,生境多样,人为活动较少,可提供豹捕食的动物种类亦较多,如野猪、林麝、苏门羚、麂子、果子狸Paguma larvata Hamilton-Smith、猕猴Macaca mulatta Zimmermann、藏酋猴M.thibetana Milne-Edward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 rongjiangensis Tan et Wu等动物在该保护区不仅有分布,还有一定的数量,但由于茂兰保护区的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不很适合豹的生存,所以在该林区内虽有豹活动,但密度非常稀少;月亮山及蓝靛山林区及周边地区,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地貌混布,坡较缓而长,山体较大,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可提供给豹捕食的动物种类亦较多,如麂子、野猪等,在该地都有较多数量,但该地人为活动较多,采伐、耕作、狩猎等活动随处可见,豹的数量亦很少。近几年来,在这一带仍偶尔有人发现豹的足迹,如 1996年在荔波的永康乡尧古村,有豹足迹及粪便;
1997年11月,荔波县玉屏镇水春村发现豹的足迹及听到豹的叫声;
1999年4月,作者在野外考察时,     在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白鹇山的山坡东侧坡地上再次发现豹的足迹。
在三都板甲,1998年10月还有人发现足迹及晚上听到叫声。每次作者都到达现场调查,可以肯定有豹活动无凝,但都未见到实体,通过足迹的大小判断,估计在这一带有豹3—4只。若用环境评价法对该地的野生豹资源进行估计:
K=210×(10+5+5+5+5)/(100×15)=4(只)

    都匀、贵定、麻江交界的斗篷山到惠水县的抵季、
羡塘一带:该片的范围很大,约有2,000平方千米左右,但森林植被不连续,植被较完好的主要在斗篷山一带,面积不大,在抵季、羡塘一带的植被主要是次生的喀斯特灌木林,而在岗坡、云雾、昌明以及都匀的螺丝壳一带则主要为灌丛及灌木林,有零星的针叶林分布。其中有豹活动的地方面积在320平方千米左右。人为活动多,村庄、农地深入到林区内的各个位置,采伐、耕作、狩猎等活动频繁;可提供豹取食的动物种类较多,如野猪、猕猴、麂子等数量较丰富。
近几年来时有豹的踪迹被发现:
1991年一农民在黄河至青山厂的森林中发现一只长约80—90厘米的豹在一块大石头上卧息,晚上还听到了叫声。
1998年12月,有一农民在黄河以上向斗篷山山顶的林中路上见到一堆豹的粪便,内有麂子毛及野猪毛,还有少量血丝,很新。
1999 年2月在斗篷山区的茶园(村寨名)有人听到豹的叫声。
1999年4月,在斗篷山的狗爬岩发现豹的足迹与野猪足迹及猪拱地混杂在一起;
1998年初在惠水的抵季一带有见到豹的足迹及听到叫声;1997年在云雾发现豹的足迹。估计该片有豹5—7只。用环境评价法对该地的野生豹资源进行估计:
        K=320×(15+0+5+10+5)/(100×15)=7(只)

    赤、习水林区:该片包括习水县的三岔乡(望香台一带)、程寨乡(大白塘、小桥坪、大雷坡、小雷坡等)、长嵌乡、天鹅、土城、醒民(蔺江),赤水市的石固场、葫市镇(腰站沟、金沙沟等)、元厚镇(板桥沟)等地及与四川省(合江县、古蔺县)、重庆市(江津市等)交界地带。
总面积(贵州部分)约800平方千米,有豹活动的区域面积有450平方千米左右。整个区域森林植被保存较好,主要为由紫色砂页岩构成的丹霞地貌上发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较少,仅有少数采药及放牧等活动。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可供豹取食的动物种类较多,且都有一定的数量。在醒民镇集中村的小渔溪一带,每年冬天都有豹的足迹及粪便被发现,还听到豹的叫声。
1998年元月发现的粪便中有未消化的毛及长约10厘米的骨骼片。
1998年4月,在上窝凼(醒民镇澜江管理区)有一姓罗的农民捕到一只约15千克的幼豹,另有村民在距上窝凼不远处(约1千米)的圆洞山上半坡(近山顶)发现一个豹的窝,为一小岩洞,不很深,有豹的卧迹,有异味。
1998年2月,醒民镇蔺江管理区集中村一中年妇女到山上砍柴,在傍晚归家途中听到豹的叫声,后来有人在附近发现了豹的足迹。
1999年元月16日, 小桥林场工人在小桥林场附近见到很新鲜豹的足迹链, 且在小桥林场到转车坝一带经常有豹的足迹出现,还有人听到叫声,1999年4月30日,作者在小桥坪到大白塘之间的陡坡小路上,发现一堆豹的粪便,粪便由五节组成,呈圆筒状,每节都是未被消化的猴毛,每节长约5—8厘米,直径为2.5--2.8厘米,粪便呈灰色,没有庶盖物,刚下过大雨,估计粪便是在10天内所排。
1997年12月8日,程寨乡大白塘管理区新黔村袁顺利在九龙山放羊,在傍晚归途中,发现一只体长约100厘米的金钱豹在捕食他的羊群,有5只羊被当场咬断颈椎骨而死,另有一只羊受惊后想逃跑,豹从3米多远的石头上跳过来咬,没有咬住颈部,而是咬断背脊而死。袁顺利的妻子亲眼见到了全部过程,被惊呆了,约1分钟后,其手举柴刀,大声喝叱,豹才丢弃死羊逃走。在这一带还有其他人的羊被咬死及失踪的事件,也时常有人听到豹的叫声即见到足迹。
作者在1999年 5月1日到九龙山一带考察时,也发现了几处豹的足迹链,系两只豹所留下的。通过调查当地群众及猎民,估计在整个赤水片区有豹15—20只。若用环境评估法来对该片区内豹的资源量进行估计:
        K=(20+15+20+15+15)×450/(100×15)=25(只)

     金沙县冷水河保护区、青池与四川省古蔺县交界地带以及黔西、清镇、修文三县交界地的猫跳河沿岸一带:包括金沙县的湖水乡、平坝乡、冷水河保护区、青池镇与四川省古蔺县交界地带以及黔西县、清镇市、修文县交界处的猫跳河沿岸峡谷地带。总面积(仅贵州片)约350平方千米,现在有豹活动的范围面积约为210平方千米。
该片区面积大小较适中,且与四川省的古蔺县的林带相交,可以与赤、习水林区勾通,保证了豹的种群发展范围(地域)要求。整个片区森林都比较茂密,植被保存较完好,虽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受到了人为改造,但种植的人工松、杉林、经济林等的覆盖率已很高,整体森林景观受到的破坏不大。
北部的冷水河保护区基本上保存着常绿阔叶林植被,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人为活动很少,但面积不大;湖水、平坝一带主要森林植被为马尾松林,虽为人工林和飞播林,但森林郁闭度较高,林下灌木、草本层却也丰富,马尾松林中还杂以其它阔叶树种,且动物资源丰富,豹可以在其间栖息;青池一带的原生常绿阔叶林植被受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使森林呈片块状分布于陡峭山地,大部分地方基本上仅保留下来灌木林和草灌丛,但仍有大树散布于灌丛地中。南面的猫跳河谷地带则主要是次生阔叶林或灌木林,河谷的两边基本上没有什么森林植被,豹的活动路线狭窄,无法向两岸较宽阔地带延伸。林区内河流、溪沟丰富,沟谷地带切割很深,坡陡山大,隐蔽地质量优越。
活动于其间的野生动物种类也较丰富,特别是有蹄类动物(如野猪、赤麂、毛冠鹿等)有一定的数量,可以保证豹的食物来源。该林区大部分地段的人为活动较多,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深入林区各部位,特别是狩猎活动,对豹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片区是调查过程中收集到豹活动情况最多的地方之一,几乎到处都有豹活动的反映。
1998年在石场乡有一农民捉到二只幼豹( 后拿到遵义被卖给一贩子拿走)。
1997年,在高原营林生产合作社附近有人看到一只长约80厘米的豹活动。
1998年在西乐河水库有人见到豹的足迹及粪便,同时农民的羊被捕食。
1997年,在梯子岩有一只豹被毒死,约重50千克左右。因经常捕食群众所养的羊,总共咬死三十多只,后来有一羊被咬死后未吃完,被一农民发现,没有移动羊的尸体,而是将烈性毒药(鼠药)洒在了尸体的伤口上,后尸体被豹取食了,豹死在羊圈旁,被悄悄剥皮吃肉,骨骼也被分卖了。近来还能见到豹的足迹。通过对当地农民(猎民)的访问调查,估计该片区有豹5—7只。若用环境评价法来进行估计:
        K=(10+5+10+15+15)×210/(100×15)=7.7(只)

    瓮安、开阳、遵义、湄潭四县(市)交界地带及乌江河谷地带:该地森林植被不连成片,植被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林、灌丛等,还有少量松、柏为主的天然针叶林,且人口密度较大,人为活动频繁,但由于该地地表破碎,河流溪沟切割很深,地势高低不平,使部分地区(特别是河谷地带如江界河、鲤鱼塘等地)人为活动较少,隐蔽地质量较好,野生动物得以生存。
该区域野生动物比较丰富,能供豹取食的动物种类有野猪、猕猴、赤麂、豪猪Hystrix hodgsoni Gary、野鸡、野兔等,基本上可以维持该地豹的食物不源。该地面积不大,有豹分布的区域约130平方千米,沿河谷呈条带状,东北角沿乌江河谷可以与思南、凤岗分布区相联系。
1994年,江界河一农民在半坡灌木林中一石洞内发现一个豹的窝,有三只豹(一母二仔),母豹被打死,二只幼豹被送到贵阳黔灵公园(后全部死亡)。
1996年10月,有一农民在江界河见到一只长约70厘米的豹。作者在97年到江界河调查时,也发现了豹的足迹链。据农民称,在乌江边上经常可以见到豹的足迹。1996年有人在珠藏镇小院子村螃蟹井组的林子中发现一只长约70厘米的豹,不久又有许多人见到,其中一姓余的猎人打算用炸药去炸,后因使用不慎不幸将自己炸死。在此期间,有一姓张的农民家的狗被豹捕食。据当地猎民估计该片区有豹3—5只。若用环境估计法进行估计:
        K=(5+5+10+15+10)×130/(100×15)=3.9(只)

    瓮安朱家山与黄平、福泉三县交界地带:森林比较连续,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内溪沟较多,地势起伏较大,人为活动较少,野生动物丰富,有较多的野生动物可供豹取食,但面积不大,约80平方千米,且较孤立。1998年在朱家山林区的一处灌木茂密的小岩穴处曾有人见到一只长约80厘米的豹,并见到了足迹。估计该片区有豹1—2只。用环境估计法估计:
    K=(5+10+15+10+5)×80/(100×15)=2.4(只)

安龙县仙鹤坪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该地以仙鹤坪保护区为中心,涉及到与保护区紧连的一些次生林和灌木林地带,总面积约50平方千米。该地地形地貌复条,溶洞、岩穴丰富,具有很好的隐蔽场所,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杂以部分次生林和灌木林、灌丛,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基本上能保证活动于其间的食肉动物的食源,大部分地方人为活动不很多。

1992年2月,在安龙县仙鹤坪一带,有一农民放养在山上的羊被豹捕食,有人在附近发现了足迹,晚上听到了叫声,1999年5月,有人在仙鹤坪山顶发现豹的足迹。在龙头山一带也有人见到了豹的足迹,粪便。估计该片区有豹1—2只。若用环境评价法来对该地的豹资源进行估计:
        K=(0+10+10+15+10)×50/(100×15)=1.5(只)
    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该片区包括坡岗保护区及南盘江河谷地带,向东延伸可达安龙县的仙鹤坪一带,总面积约95平方千米。主要植被为喀斯特次生林、灌木林和灌丛。河谷切割深,地形地貌复杂,沟谷陡峭,多数地区人为活动困难,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但数量不多。1993年有人在坡岗发现豹的足迹,听到叫声。估计该片区有豹2—3只。若用环境估计法进行估计,
        K=(5+10+5+10+5)×95/(100×15)=2.2(只)

    思南县四野屯保护区片区:以四野屯保护区为中心,包括飞帽山、张家沟、黑石顶、岩头河及河坡电站一带。总面积约120平方千米。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林、以马尾松、麻栎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枫木、化香、光皮桦为主的次生林、灌木林、灌丛等。大部分地区植被连续,地形地貌复杂,能提供较好的隐蔽场所,有较多的可供豹取食的野生动物生存,基本上可以保证豹的野生食物来源,多数地区人为活动较多,主要为放牧、伐薪等,狩猎活动不太多,区内溪沟较为丰富。
1995年春,有农民在许家坝镇与合朋溪镇交界地带的河坡电站发现了豹活动。
1999年4月,在四野屯附近见到了一只豹,长约80—90厘米。1999年元月,作者在营盘头的环边田发现豹的粪便,粪便在一干涸的沟底,共四段,每段长约5厘米,粗(直径) 2.2—2.5厘米。有许多雉类的羽干碎片,及鼬獾的针毛及牙齿,骨骼碎片。估计在10天内所排。该片沿乌江与瓮安、开阳片连在一起,仅该片估计有豹3—5只。若用环境评估法来进行估计:
        K=(5+5+10+15+5)×120/(100×15)=3.2(只)

    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片区:包括沿河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思渠、洪渡、沙子、塘坝、石界、当门等地),主要在锯齿山、贵阳坝、塘坝一带。总面积70平方千米,有豹活动的区域约有60平方千米。植被不连续,人工植被较多,原生的自然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已很少成片存在,只在一些较边远的地方和河谷沿岸陡峭的地方成小块存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坡等。人为活动较多,农地农田穿插于其间。
生活于其中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些偶蹄类(如赤麂、野猪)数量较多,还有成群活动的现象,基本上能保证该地豹的食源。1997年冬天沿河思渠有一农民见到豹活动痕迹,锯齿山、贵阳坝一带的群众经常能听到豹的叫声。估计该片区有豹2—3只。若用环境评估法来进行估计:
K=(0+5+10+20+15)×60/(100×15)=2(只)
    普安县普白林场、兴仁县清水河保护区以及盘县的雷火坪与云南省交界地带片区:包括普安县的普白林场(青山、楼下)、兴仁县的清水河保护区(鲁础营乡)、盘县西南部与云南省交界地带(忠义、乐民、亦资孔)的林区,总面积约260平方千米。主要植被为松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疏林地、竹林、灌丛草坡等。森林植被不连续,多数地区为人工植被(农地、农田、人工林),有大面积的草坡和灌草丛,在草坡地带基本上没有大树存在。活动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但数量稀少,能供豹取食的大型偶蹄类基本上没有了,仅存在一些小型动物如野兔、鼬獾、果子狸、野鸡等。人为活动(特别是狩猎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大。
1998 年有林场工人在普白林场的杨其田一带见到豹的足迹及粪便,1997年也有人在该地听到叫声。1996年冬天(约2月份),有一农民在盘县的雷火坪发现二只豹,与家狗差不多大,估计重约25千克左右。估计该片区有豹3—5只。若用环境评估法进行估计:
K=(10+5+0+0+5)×260/(100×15)=3.5(只)
    石阡县、余庆县与思秉县三县交界处的佛顶山片区:该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较高,在一些偏僻地带及一些山涧峡谷地带,还保存着较完好的原生森林。植被连续性很强,大部分地区没有人工植被插入。总面积约200平方千米。生活于其中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能供豹取食的大中型偶蹄动物也有一定数量,基本上能维持豹的食源。区内河流溪沟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提供给豹的隐蔽地质量较优越。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较少,但在边缘地带狩猎活动和伐薪活动较多。
1997年7月,尧上有一农户夫妇俩傍晚劳动归家时,经过尧上河边,见到一只长约70—80厘米的豹在河边活动,被农民惊动后,并不显出惊慌,而是泰然自若地渡河离开,向山上走去。
1998年4月,尧上一农户家养有两只狗,其中一只大的(重约17千克)在房屋边上卧息,另一只与农民及邻居在一起,距房头那只狗大约10米,突然听到大狗怪叫一声,农民发现有一只豹将大狗的颈部咬住向山上拖,农民大声惊呼,但另一只狗却不敢追赶,后有农民手拿棍棒驱赶,在走了近300米后,狗被放下,颈部有两个很深的洞,被救回后,两小时后死亡。在这一带,经常有群众丢失羊羔的事情发生。另在石阡与印江交界地带的石固场一带,98年10月冷水农民发现豹的足迹,晚上听到叫声。
1997年10月,冷水农民刘某(猎人)在下泥塘发现豹足迹。估计该片区有豹 5—8只。若用环境评估法来进行估计,
K=(10+10+15+10+10)×200/(100×15)=7.3(只)

    桐梓县与仁怀县、遵义县、绥阳县、正安县以及重庆市交界地带:包括宽阔水林区、柏箐林区、娄山关、黄连、青冈塘等地,总面积约630平方千米。该片区范围较大,线路较长,都为各县的边远偏僻地区,人为活动相对较少。植被和地貌类型多样,有喀斯特地貌,也有高原山地地貌,植被有原生性较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喀斯特台原上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灌木林、灌草丛和农耕地。天然植被基本上连续,但呈网脉状,其间有不少大树、古树,也有不少洞穴(或崖穴),森林中林下植被茂密,杂竹丛生,豹在其中藏身不易被发现,可提供给豹一个较想理的隐蔽场所。活动于其间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能供豹取食的大中型偶蹄类(如苏门羚、小麂、毛冠鹿、野猪、斑羚等)丰富,基本上能保证豹的食物需要。
1997年曾有人在黄连见到豹的足迹,粪便等。同年还有人在柏枝坝见到一只幼豹。1996年冬天,晚上八点钟左右,天刚黑,绥阳宽阔水里头湾一姓田的农民家,看到一只约30千克左右的豹跑到他家猪圈,将一头重约10千克的小猪抓走。1996年、1997年都有群众在钢厂湾发现豹,体重在40千克左右,足迹也很大。 1997年有群众在早上放羊时在分水岭处看到一只豹。基本上每年冬天在宽阔水附近都可见到豹的足迹。据当地群众估计该片区有豹10—20只。若用环境评估法来进行估计:
        K=(20+10+10+15+10)×630/(100×15)=27.3(只)
  
  雷公山片区:主要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森林地带,总面积490平方千米。主要植被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部分高山杜鹃矮林、灌丛、箭竹林等,植被基本上能连续。区内人为活动较多,除山顶高寒地带外,村庄在林区内散布,耕作、伐薪、采集等活动不断,周边地区的狩猎活动也很频繁。区内野生动物种类较丰富,一些大型偶蹄类(如野猪、赤麂、毛冠鹿等)、灵长类、雉类等动物还存在有一定数量,基本上能维持豹的食源。林区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大树、老树散布各地,隐蔽地质量较好。该地原有豹活动,也曾有人在该区内猎捕到过豹,但近年来很少有人见到豹的踪迹,仅偶尔有人谈到晚上听到了豹的叫声,估计该地即使还有豹活动,也不会超过10只。若用环境评价法来评估,
        K=(15+5+10+10+10)×490/(100×15)=16.3(只)

4.4 人工饲养
    由于豹生活机警,较难饲养。近年来,贵阳黔灵公园动物园、安顺公园、都匀西山公园、遵义公园动物园等地都曾饲养过豹,但都未能进行人工饲养繁殖,并且所养的种豹都相继死亡,如黔灵公园动物园1997年最后一只豹死亡,现已无豹。


4.6 影响资源现状的因素
1. 猎捕活动
    通过调查得知,在七十年代前对野生豹的捕捉非常严重,时至八十年代,仍时有捕捉,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豹的捕捉仍未得到禁止,只是从公开转入了地下。因为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令许多不法之徒利欲熏心及家畜受到危害后得不到赔偿是造成捕猎的直接原因,而宣传不够及处罚不力、管理上的失误是造成豹被捕捉的间接原因。
2. 豹的生境破坏

    由于经济开发,许多原生林变成了次生林和人工林,原来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大量可以提供豹捕食的动物被捕捉和因生境破坏而数量严重下降,使豹食物短缺,不惜铤而走险,捕捉家畜,更引起了人们的仇恨,加大了被捕猎的危险性。另外,食物短缺和掩蔽地消失,使豹整天处于饥饿和恐慌状态,繁殖受到影响。生境被人为地分成块状后,阻断了种群之间的联系,造成近亲繁殖的可能性增加,影响种群发展。

4.7 保护途经
   
豹是一种珍贵动物,斑纹美观,色泽鲜艳,行动机警,是良好的观赏动物。由于数量十分稀少,1978年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定为“V” 级,即难保护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入附录Ⅰ中;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定为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加强法制力度
    中国已制定《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贵州省也出台了各法律法规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些法律法规条文是实施豹及其生境保护的执法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执法力度不够,一方面体现在对违法者的查处不力,另一方面体现在保护管理不够。如豹伤害群众牲畜后,群众找到了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圆满解决和答复,群从则上山实施捕猎行为。按《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在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虽实施了防范措施,由于为了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受伤害而造成群众损失的,应由当地政府给予赔偿或补偿,据调查在贵州除少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关拿出部分资金来补偿保护区内因保护动物而造成群众的损失外,没有哪一个地方政府拿出资金来补偿,群众生活贫困,而在因保护野生动物遭受损失后又得不到补偿,故对豹产生敌对情绪,继而发生偷猎现象。这种错误不仅仅应归就于群众身上,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也应负有责任。


    贵州野生豹的分布地已呈岛屿化、各种群之间联系困难、自然繁殖逐渐趋于近亲繁殖,保护好各分布地之间的通道,对豹的种群联系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豹能长期生存的前提条件。豹的分布地生境的保存与否,直接关系到豹的存亡。生境破坏后,不但失去了掩蔽地,最重要的是可供取食的动物减少或缺乏了生存于其中的豹只能迁移到可生存的地区,而在此过程中最容易造成豹的灭亡。
4. 加强科学研究

    对豹的活动规律、取食方式、食物丰度、繁殖情况、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限制豹发展或生存的因子,尽量避免或改善那些不良因子的作用。人工帮助豹度过难关,同时,加强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为作野化训练研究提供种源。
1.jpg
.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2: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猎人文档 中国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之现状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英文名 Clouded leopard

    别名 龟纹豹、乌云豹、荷叶豹、狼箕豹。
    云豹共有3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N.n.nedulosa 和台湾亚种N.n.brachyurus,前者分布于我国大陆南方各省区及东南亚, 后者分布于我国台湾。贵州的云豹属于指名亚种。

5.1 生态特征
    云豹在贵州主要生活于中山或中低山的山地常绿林和灌木丛中或沟谷地带的次生林、灌丛和沟谷季雨林中,但也见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带。行动敏捷,跳跃能力强,能从树上跃至地面,也能从地面跃到横置的两、三米高的树枝上。善于爬树,能在垂直的树干上如履平地地向上爬,也能头朝下沿树干垂直爬下,还能在横伸的树枝上背朝地攀爬,甚至能用后肢的爪倒挂在树上,前肢自由活动或摇荡。多在树上隐蔽休息和捕食,也时常下地面活动。属于林栖动物。

    云豹具有较强的占区领域行为,其领域的大小与生境好坏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食物丰富,隐蔽地质量优越,环境植被好,则占区面积相对较小,与人为活动的影响关系不是很大。一般情况下在理想生境中领域范围约10—12平方千米。

    云豹主要在夜间活动,有时亦在晨昏活动,主要以树栖的野禽、猴类及松鼠等为食。1974年12月在梵净山调查期间,盘溪的一位猎人在同一路径一捕得三只云豹,其胃内均有鸟羽和猴毛。云豹有时也下至地面,常沿山梁脊岭或人行小道行走,捕食苏门羚、小麂、赤麂以及兔类、鼠类等。偶有进入村寨盗食家禽和猪、狗、山羊、牛犊等家畜。
   
云豹性凶猛,不易饲养,但一般不伤人。
每年三至八月产仔,妊娠期86—92天,每胎1—5仔。初生仔体重140—1,700克,出生后12天睁眼,19—20天后母兽可带仔离巢活动,2个半月后开始食固体食物,12周左右开始学习捕杀猎物,4个半月时能自己捕杀猎物,哺乳期5个月。6月龄后生长迅速,至32个月时雄性幼体明显大于雌性幼体。在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16—17年。

5.2 云豹历史变迁
    云豹属典型的林栖动物,在贵州的森林植被破坏之前,曾广泛分布于贵州的大部分地区的森林环境中,在五十、六十年代,每年可收到云豹皮100— 200张左右。到了七十年代,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云豹的适生环境严重减少,残存的森林环境中人为活动增强,使云豹的发展受阻,加之过度的猎捕等原因,使云豹在贵州的数量严重减少,分布区域也日趋变小。有许多地方云豹资源随着森林的变迁而消失,如黔东南大部分地区,由于人工造林改变了原生植被,在新营造的林地上大树很少,几乎没有可供云豹栖息的大树,在统计区域内使云豹消亡。在此期间,贵州每年仍能收到云豹皮100张左右。

    到七十年代未期,许多原来有云豹生存的地方再也见不到云豹的影子了(如黔东南州的广大地区及雷公山地区、黔西南州、六盘水特区等)。云豹的分布地退缩到一些边远、偏僻、人为活动较少、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山区。云豹资源消亡的速度得到部分缓解。

5.3 云豹资源现状
    目前云豹在贵州仅分布于赤水、习水、桐梓、正安、绥阳、遵义、务川、沿河、江口、印江、思南、凤岗、金沙、都匀、贵定、龙里、平塘、荔波、三都等县的边远山区(县与县或省与省交界地带),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多与豹的分布地重叠,但不如豹的分布地广。各分布地呈片块状,互不联系。

    通过用环境评估法估计,贵州的云豹资源总量在85只左右,访问调查的结果与用环境评价法得到的结果相近(访问调查为74—100只),最大种群不超过25只。

    在用环境评价法进行资源量估计时,首先要知道云豹的平均领域范围(活动小区),据资料记载,一般情况下云豹在理想生境中的活动范围为10—12平方千米,为了证实所取的环境评价因子合理与否,作者在平塘县和都匀斗篷山进行了云豹活动小区调查,通过环境评价因子换算,得到云豹的领域平均为13.1平方千米。在实际操作中统一采用13平方千米作为云豹的活动小区。

    以下是贵州省云豹各分布区的资源估计。
    思南县片区:该片区主要是思南与凤岗交界处的杨家坳、陇水、四野屯保护区一带还见有云豹足迹及粪便,与豹的分布地重叠,但比豹的分布地要窄,面积仅为75平方千米左右。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林以及以马尾松、麻栎、枫木、化香、光皮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大部分地段植被能连续,大树、老树散布其间,加上地形地貌复杂,能为云豹提供较好的隐蔽场所;一半以上的地区人为活动较少,活动于其间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特别是野兔、野猪、雉类等动物具有一定数量,基本上能维持云豹的生存需要。
1998年元月,有人在何家岩(属四野屯保护区)见到一只云豹在松树上,与成年家狗差不多大,后被惊走。1998年 12月,张志坤在四野屯斗枪顶松林中见到一只长(不包括尾长)约60厘米,重约25千克的云豹,后被惊走。据当地群众估计,该片区有云豹3—5只。用环境评估法进行估计:
        K=(10+10+10+10+15)×75/(100×13)=3.2(只)

    金沙县片区:包括金沙县的湖水乡、平坝乡、青池镇及冷水河保护区。有云豹活动的区域约150平方千米,该片区森林植被较好,部分地段保存有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其它地段也生长着茂密的次生阔叶林、人工松杉林等;区内人为活动较多,野生动物资源也较丰富,基本上可以维持云豹的生存需要。隐蔽地质量较好,有较多的溪沟、断崖和大树。1999年2月,平坝乡金大村后王坡林场的工人庞某在他的苗圃地(山上)旁亲眼见到了云豹的活动。1997年在西乐乡的松林寨有一农民捕到二只云豹,后悄悄出卖。1995年在西乐乡大丫村也有人捉到过一只云豹。据当地群众(猎民)估计该片区有云豹5—6只。用环境评价法估计:
        K=(15+5+10+10+15)×150/(100×13)=6.3(只)

    三都县的九阡、周覃与荔波县的隹荣、水尧、茂兰交界地带以及茂兰自然保护区片区:该片区包括茂兰自然保护区东北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月亮山林区西部的蓝靛山、太阳山林区,三都县东南部的九阡(板甲、杨拱)林区,荔波县东部地区的大部分林区。该片区云豹的分布地与豹的分布地大体上重叠,但云豹的分布比豹要狭窄一些,云豹对森林植被的要求比豹还要严格。该片区范围较大,总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有云豹活动的区域约155平方千米。
除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外,其它地区的森林植被或多或少受到过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即使是受破坏的地区,仍有不少大树散布于灌丛、灌木林或次生林中,可以为云豹提供树栖隐蔽所。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较多,采伐、耕作、狩猎活动不断。可供云豹取食的动物种类较多,猕猴、白鹇、雉鸡、白颈长尾雉等动物尚有一定数量,基本上可以维持云豹的生存食源。
1993年,有人从岜鲜抓来一只,约10千克重。拿到荔波市场上悄悄出卖。1997年12月及1998年9月,在坝街到杨拱之间的森林中都发现了云豹的足迹和粪便。据当地群众(猎民)估计在该片有云豹4—5只。用环境评价法进行估计:
    K=(15+5+5+5+5)×155/(13×100)=4.2(只)

    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地带的梵净山片区:该片区即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但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地带没有云豹活动,有云豹活动的区域约280平方千米。主要森林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林区内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很丰富,可以满足云豹的生存需要,人为活动稀少,隐蔽地质量优越,大多数地段是云豹较理想的生存环境。
但该地同时还生存着华南虎、豹这两种与云豹竞争生存空间和食物的大型猫科动物,使云豹的数量受到自然抑制。每年都有人见到粪便,听到叫声。1997年有人见到一只重约20千克的云豹在林中活动。估计该片有云豹15—20只。用环境评价法来进行云豹资源估计:
    K=(20+15+15+15+15)×280/(13×100)=17.2(只)

    桐梓、正安、道真、绥阳交界地的大娄山区:该片区包括宽阔水林区、柏箐木区、娄山关、黄连林区、青冈塘林区等地,南抵仁怀与遵义交界地带,有云豹活动的区域约500平方千米,完全包含在豹的分布区内。该片区范围较大,路线较长,主要分布于各县交界地带的边远偏僻地区,人为活动相对较少。植被和地貌类型多样,有原生性较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喀斯特台原上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马尾松、柏木为主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次生灌木林、灌草丛和农耕地等。
天然植被基本上连续,生活于其间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可供云豹取食的对象多,是云豹较理想的分布地。该地同时分布着豹,与云豹在生存空间和食物上肢有一些竞争,对云豹的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1998年6月,曾祥会(当地农民)在长槽的小河桥边见到一只云豹,约20—30千克重。
1989年,在柏枝坝曾有一农民铗到一只云豹,之后送到重庆市的万胜动物园,因管理不善而死亡。近年还有云豹活动。
1998年,余发平(当地农民)在钢厂湾见到一只云豹成体,同时,不少人在煤厂湾一带见到云豹足迹。
1998年春节期间,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李筑眉同志在宽阔水保护区考察时,发现云豹足迹链,在新下的雪地上,很清晰,与许多偶蹄类(估计是苏门羚和赤麂)的足迹混在一起,可能是在追逐猎物时留下的。据当地群众(猎民)估计在这片区有云豹20—30只。用环境评价法进行资源估计:
        K=(20+10+10+15+10)×500/(100×13)=25(只)
   
    赤、习水林区及其与四川交界地带:该片区森林植被保存较好,主要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面的森林中杂有大片的楠竹林。大多数地方人为活动较少。可供云豹取食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但因该地同时分布有华南虎和豹,与云豹竞争生存空间和食物,云豹的活动范围受到影响,有340平方千米的地区有云豹活动。在葫市沟、金沙沟、长嵌沟、大雷坡溪、小雷坡溪都曾有人见到过云豹活动,也曾见到云豹的足迹。据当地群众估计该片区有云豹20—25只。用环境评价法估计:
     K=(15+15+20+15+15)×340/(13×100)=20.9(只)

    平塘县的鼠场、四寨、甲清一带:云豹主要分布于该片区的河谷地带,活动范围约110平方千米。该片区森林植被呈岛屿状分布,不连成片,但每一块森林相隔的距离都不远,植被类型多样,有部分原生常绿阔叶林,也有次生阔叶林和马尾松林,还有大面积的灌木林和灌丛地。
该片区大多数地段属喀斯特地貌,具有较多的岩洞和陡崖,散布的大树也较多,隐蔽地质量较好。人为活动较多,除有耕作、伐薪等活动外,还常有狩猎活动。可供云豹取食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其中野猪、赤麂、猕猴、雉类具有一定的数量,基本上可以保证云豹的食源。近年有人见到云豹活动,据称还有人偷猎到,拿到了广西去卖。估计该片区有云豹2—3只。用环境评价法估计:
    K=(15+0+5+15+10)×110/(13×100)=3.8(只)

5.4 影响云豹现状的因素:
    过度猎捕,是导致云豹数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生境的破坏则是云豹濒临灭绝的间接原因。云豹是较典型的树栖动物,适栖环境是各种原生性较强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经济活动,将幸存的森林分成条块状,严重影响了云豹的生存、即使残存下来一些种群,也被人为隔绝了,各种群间的联系,造成生殖困难和遗传漂变,使种群消失。

5.5 云豹资源的保护管理途经:
    云豹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珍贵猫科动物。花纹艳丽,毛绒比例恰当,皮板厚溥适中,是重要的毛皮兽。另外,云豹的肉、骨都可入药,是重要的药用动物。近年来由于过度的猎捕及生境不断受到破坏,其数量已很少,分布区也缩小了。《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将其定为“V”级,即难保护级;《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已将其列入附录Ⅰ中;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为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引自 http://www1.cfsdc.org/wwwroot/dongwu/11.htm
2.jpg
.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12: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四川卧龙屡拍野生雪豹 估计已有种群规模

四川卧龙屡拍野生雪豹 估计已有种群规模

引自:
http://estate.chinanews.com.cn/tp/news/2009/05-22/1703715.shtml
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0522/105257.shtml


  新闻导入:2008年3月9日,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彭基泰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雪豹生存策略研讨会上,首次展示了一段拍摄于甘孜州石渠县的雪豹视频,这段拍摄于2007年10月的录像一经展出,立即轰动全国,也得到全球上百位专家认可。

  昨日,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公开了一组雪豹照片,这组分别用红外相机拍摄于今年上半年的照片成为卧龙地区雪豹第一份珍贵资料,也填补了我国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记录空白。

  看照片野生雪豹身体健康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悬崖边,一头全身布满黑斑、威猛的雪豹瞪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身子一样长的粗壮尾巴高高翘起……昨日公开的照片上,雪豹或在乱石滩上跳跃,展现着矫健身姿,或瞪着一对大眼从悬崖背后露出身影。
卧龙方面表示,这些照片 均是在今年上半年在海拔4400米以上的梯子沟木香坡高山流石滩上 利用触发式红外相机陷阱技术拍摄到的,其中3月22日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 是在相近时间在不同的位点拍摄到的。

  “从照片看,这些雪豹应该至少是两只。”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副局长 徐海斌特别兴奋,据他说,从照片上看,拍摄的应是成年雪豹,且体型健美,毛色发亮,做掌握方向“舵”的尾巴灵敏,特别是眼睛凶猛异常,证明其身体健康状况十分不错。

据了解,今年卧龙同北京大学合作的监测项目中,他们首次在海拔4400米以上安装了两台700万像素的红外线相机,也是专门加强对雪豹等珍稀野生大型肉食性动物的专项监测,没想到未满半年就有了收获。

  岩羊多雪豹在卧龙已成种群

  “卧龙近年来生态越来越好,岩羊成群,随时都能见200多只岩羊集体行动。”徐海斌分析介绍,作为雪豹食物的岩羊不断增多,使得雪豹在卧龙“ 安居乐业”,而据他们从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的数量和时间、地点的变化上推断,卧龙保护区内的野生雪豹已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
    “雪豹1年1胎,生态环境好、无人为捕猎它将健康繁衍。”而由于雪豹是卧龙保护区内食物链的终端,它的健康也说明卧龙生物链完整,野外生存条件良好。

  最东南卧龙雪豹填补空白

  从1965年直到现在一直在甘孜州进行野生动物调查研究的原四川省甘孜州林业局局长 彭基泰是目前国内研究雪豹最“资深”的专家了,昨日他表示,这些卧龙地区拍摄到的雪豹照片 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刷新了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地带的记录。

由于雪豹只生活在雪线以上,是中亚高原特有物种,因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地区,越往东南方走越是稀少。据彭基泰介绍,“四姑娘山曾被证实有雪豹分布,它位于卧龙的西北方。”而梯子沟正好是位于卧龙保护区的东南方向,因此这组照片是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首次记录。

  在去年四川汶川地震后,雪豹的生存会不会受影响?据彭基泰介绍,雪豹适应极端条件的能力远比人类想像的高,且地震带并未涉及雪豹主要分布区,因此在四川境内的雪豹受地震影响极小。

  小资料:雪豹

  雪豹周身长着细软厚密的白毛,上面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圆环,外形似虎,尾巴甚至比身子还长。它生活在雪线以上,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猫科动物。由于行踪诡秘,专家只能粗略地根据大致的栖息地范围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全世界大概有3500只-7000只野生雪豹。是中亚高原特有物种,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IUCN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EN),和大熊猫一样珍贵。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雪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和新疆地区。另外,各地动物园共有圈养雪豹600只-700只。(华西都市报徐洁莹)


我吾等猎人 乃大自然 生态平衡的 勇敢捍卫者也!!

本图 填补了祖国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记录空白啊。

本图 填补了祖国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记录空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3 07:27 , Processed in 0.07306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