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202|回复: 0

转帖 《俄罗斯民族狩猎的特点》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2-8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民族狩猎的特点》
-----------
引自 http://www.russianet.cn/Article/pinglun/200809/308.html

Peculiarities of the National Hunting(英文字幕)1995

    应该是先看这一部,却先看了《俄罗斯民族垂钓的特点》,弄反了。结果虽然还有不少观感,但已不如前一个片子新鲜,没有达到这部片子应该得到的观看效果。据介绍,本片在1995年一放映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认为是苏俄以来最棒的喜剧。片子中表现的享乐精神,观众心领神会,笑声连连。不仅票房飘红,所有演员全体大热,而且片子还获得了Nika 和 Kinotavr两个奖项,并随之诞生了“特点”三部曲中的另两部电影。《俄罗斯民族垂钓的特点》(1998)即是它的后续之一。最后一部是《冬季狩猎的特点》(2000)。

    俄罗斯人把自己彻底地放松了。再也看不到伟大的卫国战争里的俄罗斯人,高昂的民族自豪感和激荡的情怀。1995年,苏联解体不久,社会面貌、民众情绪如何,《小薇拉》、《安娜》、《高加索的俘虏》里可窥一斑。米哈尔科夫的《蒙古精神》甚至到东方的草原去寻民族文化的根源。这片子也有意无意地表现一些现状:随地乱扔的烟头、到处的空酒瓶子;流浪汉见了外国人就要外币;警察受贿、飞行员渎职等等,但这片子里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于80年代梁赞诺夫电影里的那些人,不包着、裹着、藏着、掖着,不绷着,而是自觉从高高的地方溜下来,里里外外大大方方地袒露。谁也不是高尚君子,谁也不是猥琐小人,自说自话、自言自语,大呼小叫、大惊小怪,没心没肠、没肝没肺,混不吝了,幽了自己一大默。

    那他们究竟是谁?又有什么特征呢?仔细一琢磨,也没那么好笑。俄罗斯人的深沉不是盖的。

    想更清楚地审视自己,他们请来了一个芬兰人。芬兰小伙子Raivo想写一本关于俄罗斯宫廷狩猎的书,到这国家来搜集资料,受邀参加一次狩猎。同行的人有总是叼着雪茄的将军、一个大发感慨的警察、一个成天穿着破长风衣的地方护林员,还有几个是从圣彼得堡来的作家、年轻的知识分子。Raivo最想看到的是自己梦中的俄罗斯皇家狩猎:显赫华丽的家族倾巢出动,阳光照耀在雪地上,骁勇的俄罗斯波尔瑞猎狼犬、威武的骑士、漂亮的贵族服饰,惊心动魄的追猎……但他很快就明白,根本看不到这些,俄罗斯有许多不寻常的一面……

    90年代的俄罗斯电影总喜欢拿军队开涮(比如《高加索的俘虏》就带着比较明显的批判色彩),这部电影里的将军,人都称其大名米哈尔维奇,和Raivo一见面,就用过去学过的一点芬兰语命令:“如果你不想死,就带我们去安装火箭的地方!”Raivo则回应:“我们国家没有火箭。哈!我知道了,你是在军事学校学的芬兰语!”对听得一头雾水的旁观者,将军一本正经地调侃:“我没泄露军事秘密,我是在告诉他,列宁博物馆怎么走!” 似乎没有什么人关心打猎。守林员库兹米奇一心一意想送给自己姐夫一头奶牛,伙同大家用伏特加贿赂军队机场官员,把奶牛送上了现代波音飞机,留下一路牛粪便溺,溅得长官招架不住。

    或许是唱主角的伏特加把观众们逗乐了。俄罗斯民族嗜好伏特加世人皆知,他们自己也就不辩解了。它是宣泄生活的重要工具;打猎前的虔诚祷告,“不喝就坏了规矩”(打猎的规矩还在,但“打猎”二字早已不辨踪影了);或者,喝一口,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比如,警察在船上,望着湖水,“我来了好多次了,可仍觉得惊奇,太美了……你只到处看看,你知道为什么人们有那么多怨恨吗?他们住在城市里,从来不接触大自然,恶意怨恨就在他们的灵魂中聚集。而犯罪就成了出口。如果他们能来这哪怕一次,稍稍溜达一下,放松放松,……我想,他们就会活得更容易。……” 让芬兰小伙子Raivo惊讶的是话没落音儿,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享受与憧憬中人事不知了。“他累了,在警察局犯罪调查科工作,让他睡吧……”谁不同意,90 年代,在俄罗斯,警察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放松一下呢?电影里有一只喜欢喝伏特加的小醉熊,喝了总是叫唤,这是喝饱了唱歌呢。芬兰人头一次听说,惊呆了:“ 是驯养的?”俄罗斯式的幽默随处可见。

    Raivo渴望看到真正的传统狩猎。他也在一点点认识俄罗斯人。在桑拿房里蒸得浑身冒汗,人们赤条条疯狂地跳入清凉的湖水里,大家都好好的,只有他这个外国人难以适应这冰火两重天的刺激:“我要崩溃了,我的胳膊、腿,我的心、灵魂全都碎裂了。” 小熊的威胁由于醉酒暂时结束,可怎么处置这野兽呢?问了一圈,将军又把问题问给了提问者。解决的办法就是,让小熊作为到此一游的背景,特此留念:将军气派坐在椅子上,嘴里叼着雪茄,怀里抱着肉乎乎的小醉熊。而谢辽沙就太搞笑了,因为抓阄决定他从桑拿房赤条条跑去对面房屋里取枪来解围,结果拿了枪第一件事就是去倒杯酒,结果不小心把充气船弄膨胀了,一手是枪一手是酒杯的他被紧紧地挤压在木板上,几乎不能呼吸,等被解放出来时,已经浑身僵硬,不能动弹。照相的时候,只好单腿跪地,保持着被充气垫挤压的姿势,被人强行扳正了脸,留下了端着枪与酒的胜利笑容。

    Raivo总是在追问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去打猎?真正的俄罗斯狩猎是什么样子?热尼亚的回答心不在焉, “我要知道就好了……我要戒烟、戒酒”。把库兹米奇惹急了,他说,“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狩猎。……这儿根本就没有野兽。对我们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每个过程,而不是野兽。你四处逛逛、看看,你也可以除了逛什么都不做。”

    “那没有伏特加还成吗?”

    “哦,我们喜欢这个。”

    小熊追谢辽沙几个人,逼得他们爬上树,但小熊依旧不依不舍地爬树咬谢辽沙。直到把他装小酒瓶子的袋子咬下来才算罢休。Raivo目瞪口呆地看着野兽被“人性化”地“喂养”——喝饱了伏特加,晃晃悠悠地走开——才终于明白,伏特加在这里很有必要。确实是民族传统。

    俄罗斯电影导演也真没把好莱坞当回事。好莱坞的商业制片人看了这样的电影估计会以头撞墙。这慢悠悠的画面简直是钝刀子,那个锈、涩、厚重的劲儿看得人绝望。可是又被吸引着,欲罢不能,因为那真的是俄罗斯的风格、做派,有余味、有力量。这不,都觉得野兽在二十里远的边境线上,可直升飞机上传来的声音表明,野兽就在两里远的地方,可谁都无动于衷。大家坐下来,喝酒、吵架、喝酒、沉默。卷毛头过来怒不可遏:“你们在喝,哈?喝、喝、喝、喝!用酒交换一切。你,认为俄罗斯完了吧,对不对?你,害怕着什么吧,对不对?你在寻找生活的救助,对不对?那么你找到了什么?”然后一口酒吞下去,给了自己一个答案——“纯粹的热情。”

    俄罗斯人对自己的文化、民族的脾气秉性了解得够明白。以前的文学家早就研究透了这一点,比如丹钦科就描绘出由资产者、小窗帘、花朵、灵魂的深处、空中楼阁的动荡、无政府主义、污秽的俄罗斯乡村所汇成的松散无序的俄国文化。契珂夫对俄国人的懒惰无趣、消沉堕落、未老先衰的精神面貌也不曾客气,肖斯塔科维奇更是很尖刻地批判过这一点,“俄国是贪心和懒惰人的国土,这些人吃得多喝得多,喜欢白天睡大觉,睡着了还要打呼噜。……俄国人的心理状态像狗——挨了打就呜呜地哼着,往角落里躲,给它挠挠耳根,它便躺在地上打滚。……俄国男人30岁后才开始真正生活,年轻时我们迫不及待,认为一切都在前面,我们急匆匆地看见什么便抓什么。我们的心灵里充满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但是30岁后,我们的心灵里又塞满了灰色的无聊的东西……”(《俄罗斯艺术家随笔》332-333 页)

    刚刚经历过一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还没从动荡中安静下来,《民族狩猎的特征》导演采取了一种超脱的态度,把这种沉痛的民族反思埋得很深,戏谑而不斗贫,微讽而不冷漠,触动而不疼痛。另外,从艺术角度上讲,导演调度场面、安排情节、调侃掌控方面很有讲究,有很强的控制力,把观众拉下水而绝不跟观众一起下去,点到为止,体现了俄罗斯喜剧亦庄亦谐的优良传统。在20世纪的苏俄电影史上,即使是完全娱乐化的喜剧,也有很经典的表现,如60年代,喜剧大家Leonid Gaidai 的代表作Operation "Y" and Other Shurik's Adventures ,有很好的创意,第一段《工友》(workmate)简直是真人版的《兔子,等着瞧》,第三段则在无厘头中穿插着点感伤色彩,使得它和低俗的闹剧划清了界限。《民族狩猎的特征》尽管令人捧腹的小幽默随处可见,但片中如此之多的痛饮之后的低唱、飘在水面上拌着吉他的模糊歌声、高悬在夜空的一轮安静的圆月…… 不也是浓得化不开的时代愁绪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4 08:24 , Processed in 0.05527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