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105|回复: 24

《慧灯之光》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8-12-12 18: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三个差别

三个差别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在这个开示里并没有你们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东西,都是以前讲过的:第一是佛教和外道的差别;第二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第三是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这三个问题说起来比较简单,但不一定人人都十分清楚。对一个想修持正法的人来说,就有必要先了解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因为,无论平时行善的时候也好、打坐的时候也好,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抉择就会带来差异悬殊的结果,所以有必要讲一讲。
  第一、外道和佛教的差别
  如果从广的角度来讲,外道和佛教的见解、修法、行为都不一样,最后获得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别。但最关键的差别,就是皈依三宝的称为佛教,不愿皈依三宝并具有其他信仰的称为外道。
  外道虽然也讲了一些空性,但是,他们讲不出缘起性空的空性。他们所讲的空性,只是一些很粗大的空性,不是显空无别的空性。比如说,有些外道也说,现在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那些东西是如幻如梦的。但是,他们讲的大部分空性,都是不承认现象的单空,这既非龙树菩萨等所讲的单空,也非无著菩萨等所讲的明空无别的空性。他们的空性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同人的头上没有角之类的空性,佛教并不认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外道讲的空性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正规的外道,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那些外道的见解。后来伊斯兰教侵入印度,那烂陀寺和木扎莫西拉(戒香寺)等佛教最重要的基地被毁坏,有些佛教的教证、理证逐渐被一些外道吸收利用,所以,现在的外道经典里也掺杂了很多佛教的东西。但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外道能够抉择人无我以上的空性。
  总之,佛教与外道最重要、最关键的差别就是:佛教是皈依三宝的,外道是不皈依三宝的。
  所以,想学佛首先就必须皈依三宝。佛教并不要求所有的众生都皈依三宝,但如果要学佛、要修佛法,就要皈依三宝,不皈依三宝就是在门外、道外,就不能称之为佛教徒。
  第二、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差别
  现在,无论是在汉地还是藏地,许多人都自诩为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经常放生、磕头、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不错,天天都在修法。但如果详细地观察他们为什么而修这些法,就会发现,有为数不少的人,其修法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现世的利益,如,健康、长寿等等,或为了消除一些寿障等现世的灾难。还有的是因惧怕三恶道(地狱、饿鬼、旁生道)的苦难,而希望自己下一世不堕恶趣,得到人天果报。凡具有以上这些发心的任何修法,都只能属于世间法。
  我们不能以为:烧香、磕头等是世间法,而听闻大中观或大圆满等就是出世间法。因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并不是依外相而区分的。
  比如向三宝供灯,在同样的供养对境、同样的供养物、同样的供养人的情况下,如果不具备出离心,供灯的发心是为了求得世间的圆满,为了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或者来世得到人天的福报,这样的供灯就是世间法;反之,如果具备了出离心,供灯的发心是为了求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健康长寿、升官发财,这样的供灯就是出世间法。衡量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就是以是否具备出离心为标准的。
  大圆满本身是出世间法,可是修大圆满或听大圆满的时候,由于发心的缘故,就有可能把它变成世间法。譬如说:仅仅为了得到一些现世或后世的利益而听大圆满或修大圆满,当此法进入我们的心相续时,它就不是出世间的法,更不是大乘的法。那是什么呢?就是世间法,这叫作“世间法的大圆满”。
  放生是什么法呢?那也要看你的发心。即便不是为了得到现世的健康、长寿等等,而是为了得到后世的人天果报,或是避免一些后世的灾难,如不堕地狱等三恶道而放生,这种放生也只能成为世间法;如果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而放生,这种放生就成了出世间的小乘法;如果是为了拔济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得到佛的果位而放生,这种放生就是大乘的出世间法;如果在此基础上有一些密宗的见解,这种放生就是密乘的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审慎思维,并反躬自问,我放生放了那么多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自利?如果是为了一切众生得到佛果而放生,那就可以成为大乘法。如果放生只是希望自己可以长寿,或者下一世转世为人并且健康长寿,或者自己往生净土的话,那这个放生看起来似乎是利益众生,实际上却是在利益自己。
  其他修法也应当这样观察。比如到学院或是到其他地方去领受灌顶、听闻佛法,这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呢?和刚才讲的一样,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或是为了逃避一些现世或后世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听闻修持的话,就同样是世间法。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目的没有离开世间的发心,所以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一切都是世间法。
  什么叫作出世间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在哪里?出世间法包括大乘和小乘。即使小乘的修行,也必须要有出离心。有了真正的出离心,并在此基础上行善,这种修法就叫作出世间法。
  “出离”这两个字的涵义是什么?“出”,就是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也就是说,要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恋,并很清楚地意识到三界六道轮回的痛苦本质,这叫作“出”;“离”就是希求解脱。“出家”中的“出”也是这层含义。“家”是指世间,并不是走出家门、穿上出家僧装就表示出家,而是要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厌离心。
  在家人学佛、修出离心也是一样,就是要对世间的事物没有任何贪图之心,这叫作“出”。这个“出”外道也有,很多外道的出家人也不愿意在六道中轮回,也希望解脱,但这不叫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见解是什么呢?就是首先要意识到轮回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恋轮回,并努力去寻求解脱、走向解脱。但是,与此同时必须要有解脱的智慧。如果只是一味盲目地、没有智慧地寻求解脱,并不是完整的出离心。出离心的解脱智慧包括小乘的四谛法门,精通四谛之后,才算具备了完整的出离心。
  具备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后,所修的一切善法都将成为出世间的法。《俱舍论》里讲,从有了出离心以后,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处“入道”的意思是指进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
  出离心很重要。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是苦、因果不虚这些外加行,对增上出离心有很大的帮助。但现在很多所谓的佛教徒,却不愿意修加行,特别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些外加行,直接就想修大圆满、大手印等法。这样的人,在藏地的出家人里也有,但在汉地的居士里更多。大圆满、大手印当然是很好的法,但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的根器呢?自己现在的心相续调整好了没有?如果没有调整好的话,那么大圆满、大手印是不可能修起来的。
  调整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就是修人身难得等修法。对这些修法,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阿底峡尊者及以前藏地很多专门修行的高僧大德,他们当中有些人一生只修人身难得和无常,最后还是同样获得了成就。前辈们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我们就应当追随他们的足迹。那些不愿修加行,第一步就妄想迈得很高的人,他们离解脱的目的地,也就如同被重重关山阻隔一般,永久难以抵达。
  曾经有一位大成就者,当他的一个弟子将要离开的时候,就到上师面前,祈请传一个更殊胜的窍诀。上师说:我并没有什么更殊胜的窍诀。弟子将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了以后,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师就握着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说:“你也将会死的!我也将会死的!这个问题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师给我讲的也是这个法,我修的也就是这个法,我的上师也没有再给我讲什么,我也没有修过其他什么,这就是窍诀,你回去认真修持吧!”
  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个不争的事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平时却似乎遗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深入细致地思维一下这个修法,否则,什么结果也修不出来。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肯定在修出世间法,修的是五加行,这怎么不是出世间法呢?五加行本来是出世间的法,而且是大乘的法,但是,在你修持的当下,自相续中是以何等见解来修持的呢?虽然为现世的健康长寿等而修五加行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为了后世不堕地狱而修五加行的可能还是有的。如果没有寻求解脱的发心,修五加行也是世间法,而根本不是出世间法。这样一来,修五加行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念咒、磕大头是很累的,但如果修出来的不是密法,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而成了世间法,就非常令人惋惜。
  我们都在法王如意宝前接受过灌顶,看过很多珍贵的书,这非常不容易。如果让它变成世间法,与解脱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以后即使会得到一些世间的福报,满足我们鼠目寸光的世间愿望,但与解脱却没有缘分,这岂不是很可惜吗?所以,一定要重视“人身难得”,不能白白地耗尽人生而不求解脱。欲求解脱,就一定要从出离心着手;如果没有出离心,修行也好、念咒也好,都不是获得解脱的出世间法,这个特别特别重要。在出离心的前提下才能讲菩提心,没有如理生起出离心,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第三、大乘和小乘的差别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并自诩为是大圆满的瑜伽士或密法的修行者,有些人也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时,有一次,他和他的弟子在用早餐的时候,尊者忽然说道:“今天,在印度的一个修喜金刚的修行者,已经堕入了声闻的灭定(灭定就是所有的粗分感受及思维都间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就是进入了一种很清净的状态,并在此状态中保持很长时间)。”尊者的弟子就说:“修喜金刚的行者,有可能落入声闻的灭定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尊者说:“喜金刚本来是无上密法,但他没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从而堕入此灭定。”所以,判断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发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们天天都在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很多人都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问他“为什么修五加行呢?”“不修五加行,大圆满的正行就修不起来”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听大圆满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回答是对的。但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修不成大圆满或听不到大圆满法,又会怎样呢?”“如果是这样,就不容易解脱了。”“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
  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里所讲的菩提心又在哪里呢?你修的所谓菩提心,只不过是一个十万遍的数量而已,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却没有真实生起。虽然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这样一来,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
  所以,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认真地观察自己的相续,并严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众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为了自己,其它的念咒、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简单地说,凡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的法本身多么殊胜,都只能成为小乘的修法。
  如果丝毫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此基础上去修行的话,哪怕念一句佛号、磕一个头,所修的都是大乘的法。我们听了很多法,在很多方面也都明白,今天如果让你讲你也能讲得头头是道,但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真正能做到的却寥若晨星。
  本来出家人修行的进步、收获应当远远超过在家人,因为相对来说(不是绝对的),出家人的烦恼要少一些,他们舍弃了很多容易生起烦恼的对境,不会被很多世间的事情所缠绕与侵扰,但出家人里面修行不尽人意的也不乏其数。
  很多人都认为,作为在家人,是很难突破世间重围而专心致志修行的,所以也很难获得解脱。但在如今这个社会里,我们是有办法修行、有办法成就、也有办法解脱的,关键就要看你发心是否真切、正见是否具足。
  虽然《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就是相违,本来就是矛盾的,因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间的事情去修行,这种机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它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处理这些事,当然是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难以做到。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里面同样也有很多成就者。不仅以前有,现在也有。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比如说,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
  比如说,吃一顿饭究竟是善?是恶?还是不善不恶的无记法呢?如果在不伤害众生生命的前提下,吃饭本身是无记法。但是在《俱舍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吃完这顿饭,将肚子填饱了以后是为了去杀生、去参战、去行骗等等,以这样的目的而吃饭,那吃这顿饭就是造作恶业;如果一个人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吃饱以后去听法、去放生、去行善,那这个吃饭就是行善;如果他能以菩提心摄持,那么吃这顿饭就成了大乘的修法;如果他吃饭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没有去想吃完饭以后去杀生、去放生等等,那这样的吃饭就是不善不恶,所以叫作无记。
  再比如说工作挣钱,为什么要挣钱?如果挣钱是为了利用在修行上,那工作就是出世间法。如果是要拿这些钱去干一些坏事,即使现在还没做,这样的上班天天都是在造恶业。如果没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为了吃饭、生存,这是不善不恶,是无记法。所以,虽然行为相同,却因为当前的发心不同而有善恶业之区别。
  如果自己愿意做的话,行持善法还是很容易的,怎么做都可以。自己不愿意做的话,即使天天给你讲大圆满等最最高深的法,你今天听,明天也听,永远都不去实修,是没有用的,讲了也没有太大意义。闻法很有意义,通过闻法可以明白道理,如果不明白就不知道如何修持,但是如果听了很多却不去实践,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得到一些闻法的功德而已,其它的功德是没有的,在法的实修上也没有什么收获,今年是这个样子,明年还是这样,乃至死亡的时候也是这样空手而去。如果你自己想做、能做的话,仅仅吃一顿饭,都能成为解脱之因。其他类似的修法都是一样。所以,务必要发菩提心。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为此必须要放弃两个东西,第一是对世间的贪著,也就是留恋轮回、生生世世想做人、天人的企图。为什么要放下呢?如果不放下,我们以后所有的修行都将变成世间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所以一定要放下。
  现在为了生存还是要做一些世间的事,尽管这些暂时没有办法放下,但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有从现在起逐渐走向解脱的想法,那就是已经有了出离心,这样,第一个需要放弃的基本上放下来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我们都是凡夫,贪着世间圆满的心要一下子全放下来,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正如上面所讲的那样,无论是修大乘还是小乘的法,只要目的都是为了解脱,有了这样的想法,真实的出离心就可以逐渐地生起来。
  第二个必须要放弃的,是只愿利益自己的想法。这种念头必须要放下来,如果放不下,做世间的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出世间的法,也是为了自己,那我们就永远无法跨进大乘的门,永远都在大乘的门外徘徊。自己认为是在修大乘法、修密法,如果还是抱着自利的发心,就根本没有趋入大乘的轨道,更谈不上是修密法了,所以,我们要放下仅仅利益自己的心。
  这样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从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直至今天,自利之心一直都与我们紧紧相随,现在让我们放下根深蒂固的积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你想修大乘佛法的话,即使是不容易的事情也一定要去做。不做也可以,但你就没有办法修密法,没有办法修大乘法,你就只能修小乘的法,这个非常重要。这些加行的修法,本来就是所有修法的基础。
  一说是基础,很多人就认为这不是很高的法,不是特别重要。这样就理解错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佛法中,所谓基础的法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也就是最高的法。
  现在很多藏地、汉地的修法者,包括出家人在内,五加行修完了一次就不再修了。五加行是永远都不能离开的修法,绝不是修完一次两次就不用再修了。现在很多人修加行仅仅是在强调数量,而不是强调质量,即使质量达到了要求也还是要修,永远不能停歇。这些修法名义上叫前行、加行,没有冠之以正行之名,实际上却都是正行。所以,愿意解脱,就一定要在前行上多下功夫;不愿意解脱,那又另当别论了。
  很多人都有这类问题,加行是用功修了,但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数量。所以,修密法也好、修五加行也好,做普通的工作也好,我们都必须仔细观察自己的发心是怎样的。
  现在到汉地来的活佛也多,今天这里有灌顶,就跑到这个地方去,明天那里有灌顶,又跑到那个地方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灌了顶以后马上就可以成佛了;还有的认为灌了顶以后肯定就很了不起,从而飘飘然起来。一方面灌顶是很了不起,但是当灌顶流入我们心田的时候,它又变成什么了呢?大多数都变成了世间法。这种情形在藏地有,但在汉地就更为严重。很多出世间的法,本来是非常好的,都当做世间法来修,真令人痛惜!我们每天修法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各方面又不那么圆满,如果所修的这点法也都变成世间法,又怎么能不让人哀叹呢?!
  以上所讲的,不能把它仅仅当做知识来对待。我不是在给你们介绍佛教里面的文化,而是在讲修行的要点——什么是修行,修行的时候该怎么做。不是介绍出离心是什么、菩提心是什么,这个你们已经听了很多。但是,在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做到了没有?做到的恐怕还是很少。如果对世间的贪着和自私之心放不下,即使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也好、有活佛的名号也好、堪布的名号也好,或者自称是居士也好,都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脖子上挂一串念珠是没有用的。如果具有这些正知、正见,那不管你的外表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无所谓。
  因为你有了非常好的发心,那就是如同刚才所讲的,连吃饭都可以成为大乘的修法,其它的更不用说了。所以一定要观察,现在我们是修世间法的人?还是修出世间法的人?现在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还是修小乘法的人?如果时刻提起正念、观照内心,才谈得上是居士、出家人、修行人。如果没有这样做,修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假如让我们必须按照佛经的要求全部做到,那包括我在内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还是要各尽所能地去做,只要能做还是有很大利益。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赡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怎样区分造作与不造作呢?比如说,你非常渴的时候想喝水,这是不造作的。在你不想喝水的时候,其他人却勉强你喝,你虽然喝了,但不是出于发自内心的愿望而喝的,这就叫作造作。
  如果现在不开始做,今生就这样荒废,等到下一世,谁都没有把握再能得到人身,没有把握再能听大乘的佛法,没有把握再遇到大乘的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不放,一定要去做。不能仅仅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而更要强调实际的、内心的修法,这不论对出家人或在家人都很重要。如果能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修大圆满、大手印等甚深密法,但修的至少应该是出世间的法、是大乘的法,这已经很不错了。
  你们当中很多人都已经修了五加行,那刚才讲的必须放弃的两点,放下了没有?放下也有很多层次,能多多少少放下一些还是不错的。以前没有修五加行的时候,总是以自利为主,自从修了五加行,利他之心开始增上,那就可以说有了收获。但是,如果修了五加行以后,内心还跟以前一模一样,那修五加行的利益又体现在哪里了呢?
  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有一种说法,如果认真修习,上等的修行者,每天有收获,一天比一天进步;中等的修行者,每个月有收获;下等的修行者,每年有收获。对照自己仔细地观察,在家人没有大的收获还能够理解,因为他们还要处理很多世间琐事,但我们是出家人,没有大的收获就应当自惭形秽了。
  如果好好修,经过长期的串习,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利益众生的念头。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知正见,刚才讲的要放弃的两点要逐渐地放弃,然后好好地去发菩提心。这是对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的基本要求。
发表于 2008-12-12 2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心很难发啊 还是古人说的实在一点“亲吾亲以及人之亲” 能善待目前,身边的人和事就很不错了
发表于 2008-12-12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这段开示像是为我作的,回答了目前所有疑问,不收藏也不行啦。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9: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用就好。

发心是佛法修行中每个法门都非常重视的,又是非常难做的。

我发现一个现象,当我感觉到退步时,一反思。一定是发心出了问题。我无法做到发圣义菩提心,即使是凡夫所发的那种利他之心也是暂时的,不长久的。这时就需要我们去造作,即使是装样子,也是会有一些好处的。装样子也会变成习惯。他也会在我们的阿来耶里成为种子。

有时读佛经我会流泪,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哪怕是所做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功德都会成为我们成就的资粮种子。佛恩难报呀。


强烈建议每位学佛师兄一定要看一遍《法华经》,看完之后就会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讲。
发表于 2008-12-14 16: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积木师傅的诚恳分享。

去年送孩子学画,遇到一位家长,台湾人,也是学佛,专学法华经。跟的老师是日本的铃木先生?(金庸学佛也跟过这位老师),等候的2小时,就听她讲法华经。不过,还是要读原著才好。读书单又多了一个。:(

关于发心,我的想法如下:
人自己的存在状态越靠近真性,就越圆满,对环境,对他人,对有情生命,会自然生起一种爱,这样的人,发出的行为与环境是和谐的。就好比太阳,发光发热,是自然行为,不是造作。

我们观察长期习太极拳的人,他们的生存状态与周围越来越和谐。不能想象这样的人,周末会拿猎枪去打猎,把杀害另一个生命作为周末的娱乐项目。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17: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庄兄,我不知道您所讲的真性是指什么,如果是说佛性的话。那么没有一个人离开过这个佛性。做善做恶都是佛性造作的。一个见性的人可能在做事情上和常人没有什么差别。做善做恶那是业力牵引,随业力转即落轮回。不随业力转既是智慧定力。

练拳和学佛是两码事,虽然在有些层次上有些相似之处。但没有一个练拳法门会强调发菩提心,发出离心。即使是儒道两家,在修行中这两项与佛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佛法有自己一个完整的体系,佛陀是真正的觉者,你会发现任何一种学问都可以用佛法的一些理论作为参照,但反过来是不行的。佛法既是终极。
发表于 2008-12-14 2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学佛学拳完全不同,如果有交集,就是在“定”上吧。

哈哈,我还是老实回去读经吧,别搞成外道障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2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如此,中国功夫中有很多是控制自己“心力”的训练,还有儒家的“养气”这些都是。这些东西确实对增加定力有帮助。不过这些定和佛法中的定还不能说是一回事。这些定是用一个东西把我们的识给系住,而并非佛法所讲的用智慧关照其本性为空。佛法中同样也有这种用一个东西把识系住的这种定的训练,比如安般受息,持咒,念佛,这些都是属于这种。
发表于 2008-12-15 22: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练定力,大概不用分佛家道家吧?(应该还有瑜伽)

这个定,开始以念真言,观想,数息这些有为法,渐渐进入“静",六识淡化,。。。。(后面是什么就不知道了,因为没有体会。)

其实太极,瑜伽也是在练定,虽然身体是动的,心只系在身体, 念头都止住了,但那些“识”没有完全止住,只是定的深度不够罢了,这样理解对吗?

定久了,可以关照本性的那个智慧就自然生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力在训练上各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但理论基础是不同的。六般若密中禅定属于佛法与其他学派的共法,只有般若是不共法。

心息身体不是念头止住而是一个念头代替了其他。

太极拳练定我了解不多,不过没有听说哪位拳家练太极达到佛法所讲的生起佛法所说智慧的。
发表于 2008-12-18 2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认为太极拳是个“向内观”,接近自性的方便法门之一,妙善居士说过:“佛的空无本性中可产生无量无边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本性,因此,不变的本性与变化的表象和作用也是一不是二。”我的理解,学佛入门的途径可能不同,最终的达成应该是一样的。
终于拿到一本《近乎佛教徒》,还是读有纸的书好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性是不用去接近的,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

从太极拳悟道当然可以,从什么地方都可以悟道。但是这要用佛法理论作为指导才可以。

感受到空性并非佛法的专利,但真正认清空性,佛陀说只有达到佛果才可以做到,即使是大菩萨也无法完全明了。

学佛的途径无论有多少,首先一点就是我们要有成为佛的这个目的,也就是发菩提心。没有这一点,是绝对无法成佛的。学佛一定要照着佛陀指引的道路走,佛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法门,禅宗,净土,天台,密宗。无论是那一种,都是依照佛陀所教授的三学戒定慧去修行。无论那一种都要皈依三宝,以三宝为依托。

太极拳和其他功夫,在某些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些问题,但如果没有佛法尤其是大乘了义佛法的指引,那么就和其他任何一种学问一样,只是世间的一门学问。

古德有看桃花悟道的,有挨棒子悟道的,有热茶烫手悟道的,有淹水悟道的,有夹脚悟道的。

怎样悟道只是因缘成就,修行到了,和做什么无关。当年有打坐修佛者,被问:磨砖不能作镜,打坐如何能成佛呢?

在佛性上我们和佛陀没有两样,但我们不是佛,不只是佛陀境界,凡夫境界依然是象那位居士所说本性与表象是一不是二。

坐庄兄,学佛一定要皈依三宝。 只有依靠三宝,我们才有解脱的机会。离开了三宝,修任何法门都不可能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8 2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宝歌   



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 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 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 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 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以此供养所有看到的朋友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8-12-21 21: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积木师傅的劝告。
自己感觉,皈依只是迟早的事,大概是过去世的因缘吧。
目前太理智,总觉得皈依仪式是“名相”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庄兄,皈依包含了佛法修行的一切功德,发菩提心,发出离心,戒定慧三学全在里面了。
三皈依从佛陀传承到今,一代一代,这是一种非常的力量。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如果你认为皈依只是名相,那么请反思一下,我们和佛陀除了这些名相还有别的什么差别没有?

虽然我劝你皈依,说实在话,真正做到三皈依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自己根本做不到。

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我只是在非常短暂的一些世间里做到一点点。完全做到,我想只有有成就的修行者才可以。你想,一生世间内完全遵照佛、法、僧的教导去做,决不是凡夫所能够的。
发表于 2008-12-23 2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积木师傅。已决定要尽快办这个“入学手续”(还不知如何办),正式做佛陀的学生。当了两年多的“旁听生”,东一点,西一点,听不全,影响理解,另外还有点时间上的紧迫感。
   
   接触佛法2年,感觉对人的改变是从内到外,彻底完整,受益太多。今年5月13日回国,落地重庆,近距离见证震灾惨状,对世事无常,众生一体,共业扭结,因缘和合这些概念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难以在此一一表述,回来后更多花了一些时间学习佛法。
  
   摸到这个论坛上来,初衷是因为学站桩,来查各位师傅的经验,实践下来,收获很大,长期的颈椎病几乎全好了。 又动员几个朋友开始实践,到现在,估计有8-9个朋友开始站桩(无极桩,浑圆桩,抱元桩都有),大家还常常通过网路交流。下面是两个朋友的体会:

   1.今天清晨提前二十分钟到单位,站桩,感觉到那深深的宁静,万籁俱寂的那种,仿佛又回到儿时(孩提时代在农村大自然的环境里成长是多么重要!!)可以听到远远有乌鸦的叫声,高跟鞋的声音……时空包围着我,有喜悦和感动从内心涌出。不过,什么时候能做到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有这 种宁静,才是功夫呢 (这是位三宝弟子,工作应酬多,失眠)

   2.[z]0/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z][z]0/23/台。本来无一物,何处[/z][z]0/23/惹尘埃[/z]。
   在BBS那里留言写到这个偈子,写着写着非常感动。这个偈广为流传,从小到大常看见,但只是头脑看了而不入心吧,从来没有过今天这种感动,说不清楚的感动、感动,广阔无垠,光明洞彻,好像回家,悲欣交集;那个悲,好像婴儿般的委屈。

    而神秀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像儒家,仍在规矩中,在“礼”中。“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迷失了自性/先天慧性/本性/灵性,无法做到“无为而无不为”,才会求诸礼。

    韩金英推荐熊春锦讲的《德道经》,最近在看。熊力推的诵经(德道经、周易、黄帝四经),也是一条复返自性之路。万法同宗。

(这是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女孩,身体不太好,站桩2月,写出这种东西,让我吃惊。)

    哈哈,引以上文字的原因,还是想说那个“交集”的问题,大概就是个定和静吧,咱不说“释道儒武医”在哪里汇合,正好今天读《近乎佛教徒》一书,作者说:“佛教精义超越文化,但佛法有许多不同文化的人修持,他们用了各自的传统,象杯子一般,来装载教法。”我的理解,中国文化的茶杯,也可以泡“四法印”这个茶。

   借此机会,祝各位朋友圣诞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09: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_^!

恭喜坐庄兄决定皈依。善哉善哉!

随喜功德。

皈依以后我们就是师兄弟了。该叫一声坐庄师兄.

以后别叫师傅,我不是教拳的,也不是厨师,无一技随身。 :P 说来惭愧。学佛练拳我都是小学生。

灵严山寺每年大年初一都有皈依法会,不知明年有没有,您可以打电话问一下。
发表于 2008-12-25 15: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积木提供的信息。该称师兄才对,因为你学佛年头比我长多了,称师傅是因为你指导过站桩。
还准备向我的佛学启蒙老师通告一声。原来是跟葛当派在温哥华佛学中心(温东victoria)的住持学《心经》,他是BCIT学机械毕业的,30多岁,出家十年。那个中心条件很简陋,但学习气氛很好。去听课也没有多的仪式,来一段英文唱诵的祷告词,坐下就开讲。还有位来自尼泊尔的老师讲金刚经和四瑜伽,口音难懂,所以最近没去了。
上网查到了灵严山寺的地址电话,谢谢。
发表于 2008-12-26 1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佛学,弄不明白的东西太多。现请教两点。

1。万法因缘生,这个因缘和合有没有自性,还是也是空的?
2。佛有没有自性,如果也是空,那咱们成佛干啥呢,不是说西
   方有个极乐世界么,如果极乐世界也是空的?那成佛不如
   成仙,咱就在天界混混就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7: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shui
对佛学,弄不明白的东西太多。现请教两点。

1。万法因缘生,这个因缘和合有没有自性,还是也是空的?
2。佛有没有自性,如果也是空,那咱们成佛干啥呢,不是说西
   方有个极乐世界么,如果极乐世界也是空的?那成佛不如
   成仙,咱就在天界混混就行了。


佛法所说的空不是没有不存在。极乐世界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如果是空的,那个也是,天界也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1 18:54 , Processed in 0.07433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