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2-18 22: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开始讲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
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 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喜欢美好,这是由于我们有不喜欢的丑恶;都以善为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概念。只有有了有的概念,才能谈到无,说到难,才有易.长短是比较出来的,高下也是如此,声音的不同,前后的分别这些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圣人采取无为的方式来看待当前的事业,推行不用说教的教育。万物生长不会逆向发展,随顺他们的生长而不去占有他们 。有所作为而又不自以为是,有功劳而不居功,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有被削弱的可能.
老子以为,我们的所有相对的判断,喜好,取舍,都是不合于道的.比如对好坏,美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而圣人应该采用的是超越这些相对的无为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推行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多管,让万物自然的生长,这和孔子的教育完全的不同,孔子推行以礼治国,讲仁义.而老子以为讲仁义是因为有不仁义存在,强调人民应该如何如何,更容易适得其反,后面的章节还会提到这个问题,以后在谈.
说到这里,想到一个问题,老子的观点同佛陀和基督教的很有一些相似之处,这也是云水师兄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读<圣经>神造世界,一切都是好的.而亚当夏娃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知道了善恶,麻烦就从此开始了.哈哈.神看一切都是好的,人却有了好坏的标准,人和神哪个更高明一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