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积木

小弟这里可以提供给大家借阅的佛学书籍目录。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8: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爬手所说的,老子在下面的章节中会讲到这个问题。老子的思想不是等天下大乱了我们才去治乱。而是根本不要他乱起来。孔子问礼于老子时,老子说:你那一套听起来不错,但离道差远了。他打了个比方,是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江河湖海中游泳,相忘于江湖好呢,还是一群鱼挤在一个小水坑里,相嚅以沫好呢,孔子之教育为相对法,以人有各种恶,而立“仁义礼智信”以教化人民,老子讲要合于道,于善恶不起处做事。后面的一些章节老子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

关于云水兄所提:“和谐,自然”

不要约束,也不要放任。参禅观心也一样,既不放纵也不约束。
这个不是一开始的方法,这是在禅宗见性后做“保任”中的“任”的功夫。就象内家拳的放松,内家拳强调放松,但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的放松只是依据自己的习惯而已。

释迦于菩提树下成道时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唯识”包括宇宙,时间、空间都是建立在我们虚妄不实的妄心之上的。正如本章老子所说: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有了分别这些就产生了。但在整篇《道德经》中对万法唯识的问题没有涉及,依然建立在人我对立的基础上。相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是差了一点,哈哈,个人观点。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8: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
是的,积木兄,你借给我的好书能否容我一些时日,最近较忙,阅读效率下降了,^_^。


书尽管看,我带来就是给大家看的。大家都看总比只放在我这里好的多。
发表于 2006-2-19 1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积木兄。

洛书河图只是符号,完全没有人,佛,神等等。善恶,好坏,优劣,高低都是相对的,佛家也说是分别心,若说道家差些是否背道而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19: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
谢谢积木兄。

洛书河图只是符号,完全没有人,佛,神等等。善恶,好坏,优劣,高低都是相对的,佛家也说是分别心,若说道家差些是否背道而驰了?

不错,河图洛书是符号,依然不脱名相。佛法把分别心怎么来的说的很清楚,道家小弟不知是如何说的。
发表于 2006-2-19 2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就好像一直吃西餐的人突然想:不知道中菜的汉堡包怎么煮?
但中菜根本没有汉堡包。

佛陀的拈花示众其实也是一种Signal,不知是否名相?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21: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道家不讲万法唯识。也不讲“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 虽然佛家与道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他们还是有所区别的,小弟以为佛法较道家更为根本而通透,这只是个人看法,不然也不会放下学道而转修佛法了。
云水兄以为其法平等,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小弟对道家之研究是在十几年前,所接触的只是老、庄、列子及一些内丹法,不知道家是否还有别的更为高深的理论,所以不敢苟同。
发表于 2006-2-19 22: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兄对道,佛的修为已经很深,但为人谦虚厚道,令人佩服。

和积木兄相反,本人接触佛学快有二十年,只是在大学时选修《周易》后,对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有感觉,也不是从佛入道,只是觉得易学博大精深,超出宗教,哲学,科学的范畴,引人入胜。
发表于 2006-2-19 2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辛苦积木了,老子千几年前都说过了:“道可(可以)道(用语言文字去解释),(但一旦解释了,就)非(不是)常(正常的完全意思的)道。” :lol:  :lol:  哈哈,这是我的理解。

关于佛和道,我觉得佛比道偏向于“出世”,而道偏向于“入世”。而在后人的发展后,佛给世人的感觉是“悲观”,道则比较“乐观”。

佛说人来自于天音天,因贪食而无法归天(真惨啊,原来我上N辈子是因为嘴馋才成为地球人的)要努力修练才能跳出尘世,不落轮回。这是“出世”。当然,佛也要求人“入世”的,但学佛的目的是成佛,所以归佛学为出世。
道,认为世界是由混沌而来,然后分化,而具体的规则运用在地球上,就形成了两极,所以有美丑前后等的区别。既然你现在都在地球上了,就专心研究地球的规律吧。所以是入世的。

我觉得佛与道是研究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已。佛说天有N层天(具体多少不记得了),它要讨论全部的天;道只是研究地球这一层(或这类型)而已。而地球,生长得较慢,只进化到三维空间,逻辑也只有两极,所以非此即彼。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继续看书......)
发表于 2006-2-19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是俗人,加入意见不多。从我本人的经验所得,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幻象,而很多事情都是注定的,又名宿命。

我相信有因缘,所以事事必求尽心,以己知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又相信缘份,所以我特别珍惜眼前的一切。“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世间多少热闹,转眼间就灰飞烟灭,没有什么所谓悲观或乐观的。得意时争分夺秒,不得意时笑看风云。人生匆匆几十年,常常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就没有了。

人活着,有许多现实的事情需要解决。谁也不能饿着肚子谈哲学、谈理想,一切闲情逸致都要在满足了基本生活要求后才能体会个中玩味。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我从来不空想。
发表于 2006-2-19 23: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越来越热闹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0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兄过奖了,小弟越学越觉得自己差的远,以前在国内时,身边有几个学佛的良师益友,对小弟帮助很大.如今有幸得遇云水兄,又是禅宗同门,真是幸甚.无奈还没有机会深谈,只是借此一版乘兴而谈.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多请教.
关于<易经>小弟以前也曾偶尔学习,因为当时对生命之究竟总有疑惑,所以接触很杂,哈哈,以前也有朋友找我问卦.后来学佛,这些都是玩玩,再后来,就不敢再玩这个了,因缘之事惟有佛陀可以明了,大菩萨都不能尽知.何况是用<易经>,当然除了算卦<易经>中的很多世间道理,不然也不会令孔子"韦篇三绝".其核心内容为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在佛法来看也是因缘法的范畴.

vitex所说道德经的开篇解释,目前有很多人以为是这样,但老子是春秋时人,当时的"道"字还没有"说"这个意思.

道家与佛家都不是悲观的,道家讲"我命由我不由天",佛家讲"常乐我静""求富贵者得富贵,求长寿者得长寿"关键是如何达到这一步.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第一句:"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而佛法中更是我们因何所感所受讲的清清除楚.
佛法之修行目的是离苦得乐,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这些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们,而脱离这些痛苦只有依靠佛陀的智慧,真正认清这些不过是我们妄心的幻化,在《心经》中佛陀很精辟的说明了这些。以前读经,总是以为佛陀是给我们讲道理,到后来才感受到,他是把真相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我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如此,就是如此。
发表于 2006-2-20 0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不只是用来占卜,善易者不占。因缘之事佛陀当然知道,但因缘本身也知道,佛陀与因缘有何区别?不要只从文字上去想。
发表于 2006-2-20 1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云水兄过奖了,小弟越学越觉得自己差的远,以前在国内时,身边有几个学佛的良师益友,对小弟帮助很大.如今有幸得遇云水兄,又是禅宗同门,真是幸甚.无奈还没有机会深谈,只是借此一版乘兴而谈.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多请教.
关于<易经>小弟以前也曾偶尔学习,因为当时对生命之究竟总有疑惑,所以接触很杂,哈哈,以前也有朋友找我问卦.后来学佛,这些都是玩玩,再后来,就不敢再玩这个了,因缘之事惟有佛陀可以明了,大菩萨都不能尽知.何况是用<易经>,当然除了算卦<易经>中的很多世间道理,不然也不会令孔子"韦篇三绝".其核心内容为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在佛法来看也是因缘法的范畴.

vitex所说道德经的开篇解释,目前有很多人以为是这样,但老子是春秋时人,当时的"道"字还没有"说"这个意思.

道家与佛家都不是悲观的,道家讲"我命由我不由天",佛家讲"常乐我静""求富贵者得富贵,求长寿者得长寿"关键是如何达到这一步.道家的<太上感应篇>第一句:"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而佛法中更是我们因何所感所受讲的清清除楚.
佛法之修行目的是离苦得乐,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这些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们,而脱离这些痛苦只有依靠佛陀的智慧,真正认清这些不过是我们妄心的幻化,在《心经》中佛陀很精辟的说明了这些。以前读经,总是以为佛陀是给我们讲道理,到后来才感受到,他是把真相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我们。“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如此,就是如此。


哈哈,我是瞎解释的 -- 这些东西如果自己不去实践,光是看书听别人讲是很难明白的。

我只是说世人对佛和道的感觉,并不是说佛道本身如此。
我身边就不只一个人说过:佛教禁止结婚;信佛就是烧香拜佛。还是天主/基督教好啊,如何如何...... 天啊,地啊,真是让人悲哀得无语伦之。末法时代,佛与道的自我宣传是不是应该改一下呢?还是任社会性的业积累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

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

使 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现在是第三章,这一章文字很好理解,但是很多人都不赞同,单是第一句,"不尚贤"不以贤人为贵,估计大家都以为有点不讲道理.老子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人权观点,(这是小弟胡批,大家一笑)贤人固然是好,但如果以此为贵,给予高于常人的待遇,必会导致大家效仿,而去争这个贤人的名分.便会出现矛盾.老子以为做人自然最好,当然这个自然不是放任纵欲,而是合于天地之道.本来没有什么圣贤,凡夫,恶人之分,只是因为人们的立场不同,才有了这些分别.统治者所崇尚为贵的贤人,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上有好者,下必效焉,上边喜欢什么,底下就会跟风,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只有不以所谓贤人为闲,世人才不会出现争执.
同样,不贵难得之货,人民吃饱穿暖了也就不会作什么盗贼了.
乱子都是因为过多的欲望而来的."骑者着驴骡想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当了皇帝又想着长生不老,减少了欲望,民心自然就不会乱了.
所以圣人治世,会使人民虚心,吃饱饭,而减少他们的妄想,增强其体质,(这和加拿大的政府多少有一点相似)使人民尽量减少对各种知见、欲望的困扰,这样那些想利用人民而成立自己雄才大略的所谓智者有想法也不敢去做,而正因为行无为之治,所有的事业都会按着其规律而运做,自然成就了。



老子追寻的是彻底的和谐,非是人为所能造就,人总是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希望来运做,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利益,方便,同时又带来了不尽的麻烦,可能这些问题会随着科技发展而得到解决,但新的麻烦也会产生出来,老子以为根本不让他出来这是最好的。


所有这些观点只是对《道德经》的解释,并不是小弟自己观点,哈哈,大家见笑。
 楼主| 发表于 2006-2-25 20: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现有少量白话《了凡四训》奉送,哪位需要可以和我联系。电话:604-716-6597
发表于 2006-2-26 15: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服了,真虔诚!不过像我这样的的就心在佛在足以了,研究太深了也没什么用,要知道这悟性可不是能从书上得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2-27 00: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我
服了,真虔诚!不过像我这样的的就心在佛在足以了,研究太深了也没什么用,要知道这悟性可不是能从书上得来的。

老兄对佛法是如何理解的?能否谈谈.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2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

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在其最原始时是无万物分别的,所以是不能用的,谈到用时已是有了相对的概念,其应用所用的的是他的阴阳相对的矛盾变化。道是没有增减的,所以不会出现过剩的情况。它深奥莫测,最难领会把握 。然而,它好像是万物形成的根本所在。因为他,所有的事物不会无尽的发展,所有的纷争矛盾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矛盾双方, 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洁净还是污垢都是以其为根本而存在。其微妙的似有似无,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产生的。应该是在造化初始就已经存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世间最大的是天地,天地是不会讲什么仁义的。因为他视万物如同草扎的狗一样。不会厚此薄彼。圣人同样如此,视所有的人如芻狗,没有远近亲疏。天地之间好象是个风箱。内里越是空虚,包含的就越多,越是动他,出来的越多。言语算计只能越搞越乱。不如安守于道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22: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续上

Jasmine
我想借:《刚波巴四法》、《夏玛仁波切开示录》、《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录》
   谢谢。

您可以给我打电话,604-716-659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5:38 , Processed in 0.06389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