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积木 丹道可以说是一门学问,并且自成系统,其中牵扯到很多东西,我想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练。并且如果没有好的老师教,还很容易出危险。 练内家拳会感觉到身体内部一些气机的变化,我自己的经验就是不要管他。如果过度注意反倒不是好事,会出现想什么来什么的现象。比如想小周天,就会感觉小周天转起来了。而真正的小周天是自然的,不是强引出来的。
积木 这是道家丹道奉为经典的《吕祖百字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养气忘言守 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 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积木 很多人对丹道有误解。以为只是练气功,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气,在古代所指要比现在气功说的气范围大的多。 孟子说:吾善养浩然之气。 调身,调息,调心。三个方面同时下手。 道家以无为为宗旨。《百字铭》所表现也是这个意思。 大意是说,使心不为外物所动,气机自然注于丹田,而结丹。 这个最好和老子的《道德经》参照。
积木 不是说先天或多或少,而是所有的人先天都是气沉丹田的。因为直立行走,所以改为胸式呼吸了。 taijifan兄还没清楚我说的意思。丹道的炼丹不仅仅是气功的炼丹。气功的炼丹可以说是丹道的一小部分。 这个最好和佛经对着看。可如果真看通了佛经,我想也就不会去学丹道了。 百字铭下手功夫和佛法修行有些想象,其实很多修行的法门拿出来比较都很相似。佛法中讲六度,持戒,忍辱,精进,布施,禅定,智慧。除了智慧(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佛法特有的,其他都是 除佛法以外别的修行法门也有的。 功夫的气沉丹田又和丹道有所不同,但是同样有相通的地方,大小周天作为身体内部的反应,和拳法的关系不大,而所谓的整劲和经络运行关系也不大。 从中医经络学来讲,人的任督二脉本身就是通的,不通的只有死人。两脉都是起于胞中,位置大概就是女子子宫这个区域。只不过运行路线同小周天不同。而周天的运行所依据的是“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其实这句话也不是单指内气运行而言。这同样把丹道看小了。 我之所以把《百字铭》发出来也就是为了提醒朋友不要盲目的修习导引,把自己身体搞乱了,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调节系统。而道家的清净无为也算是最好的养生法之一。 道家修行法有“神不外泄”之说,也就是思想不为外物所牵,凡人都是有事来,思想马上会有反应,随之而转,思考对策,这在道法而言就是“顺”,而《百字铭》所言,“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这相对于常人就是“逆”只有逆着凡夫所想才能成仙。
积木 taijifan 老兄,您说的东西我一点也不懂。
积木 丹道中很多隐语,比如一阳生。很多人都在身体里找 ,以为只凭着气功就可以练成丹道,我想这又把丹道看小了,如果只是在自己身体里打转转,道家如何可以和佛家、儒家并称“三教”呢。 从《百字铭》中很容易看出老子《道德经》的影子,心不外逸,这才是丹道的正路子。在国内时曾遇到一个道家龙门派的出家道士,(这个龙门派来头不小,就是我们熟知的全真七子邱处机所创。)和他论及修行方法,他说:“只管眼前三尺。” 阳气的发动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感觉,举个例子,一般人在帮助人之后,别人感谢,这时心中会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这就是一阳生。让自己尽量的多处于这种状态,对养生有很大的好处。 很多人信了宗教后会感觉身体好了,也是这个道理,这个人会比以前想不好的事情少了,想好的事情多了,这就影响到了生理。 佛法中对这个问题解释的更深,这里就不多说了。
积木 这是道家丹道奉为经典的《吕祖百字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1] 养气忘言守 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 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 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2] 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 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 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2-23 04:20 , Processed in 0.08492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