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积木

养生小窍门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2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Dishui兄对佛法 稍有误会,和道家说的性命之说是不同的。不好用性命来说。
两家有很多东西相似,但从指导思想来说却不相同。佛法以为万法唯识,诸法无我,不求长生,只求解脱。

如果仁兄对佛法感兴趣我们可以交流一下,道家的东西是很早以前接触的,学佛之后就没有再深入。
发表于 2007-11-9 2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孔子讲“慎独”,讲“仁义礼智信”,讲“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讲“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讲“养浩然之气。”
司马迁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

这些都是儒家的养气方法。儒家要从自身修养做起,从而达到平天下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作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与佛道两家的出世不同,其立意在一个“正”字。

下面是宋文丞相的《正气歌》讲的正是儒家修身,养气的东西。

  正 气 歌 并 序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
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有意思,道家讲永生,佛家讲解脱,儒家讲齐家治国,它们都能养生,异曲同工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2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儒释道各有千秋,因其立意不同,其外在表现也不尽相同。说到精神的修炼,本门芗斋祖师谈到五字诀“恭慎意切和”。

下面是《拳道中枢》中的一段。

论信条与规守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心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质,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诀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动则如龙虎 静尤古佛心 举心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恭则神不散 慎如深渊临 假借无穷意 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实切 不失中和均 力感如透电 所学与日深
运声由内转 音韵似龙吟 恭慎意切和 五字秘诀分
见性明理后 反向身外寻 莫被法理拘 更勿终学人
发表于 2007-11-12 2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儒释道各有千秋,因其立意不同,其外在表现也不尽相同。说到精神的修炼,本门芗斋祖师谈到五字诀“恭慎意切和”。

下面是《拳道中枢》中的一段。

论信条与规守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心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质,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诀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动则如龙虎 静尤古佛心 举心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恭则神不散 慎如深渊临 假借无穷意 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实切 不失中和均 力感如透电 所学与日深
运声由内转 音韵似龙吟 恭慎意切和 五字秘诀分
见性明理后 反向身外寻 莫被法理拘 更勿终学人


很久以前,有位好朋友送我一本《论语》,叫我好好看看,他说学好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开始我读了一些,好是好,可惜之乎者也太多,看的是懂非懂,后来搬几次家,这本书也不知去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4: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拳谱都是文言写的,包括很多太极拳的东西,也是文言文写的。taijifan老兄不看吗?
发表于 2007-11-14 17: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老拳谱都是文言写的,包括很多太极拳的东西,也是文言文写的。taijifan老兄不看吗?


没拳谱,没时间,就算有拳谱有时间,也看不懂,你说苦不苦?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师父学到东西再拿拳谱对照。
跟一个好老师比看千万本拳谱都要好。
发表于 2007-11-14 1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跟师父学到东西再拿拳谱对照。
跟一个好老师比看千万本拳谱都要好。


是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9: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法虽是小道,却能反映思想内涵。中国的传统功夫,更是如此,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随处可见。佛家的慈悲为怀,道家的浑圆阴阳,自然清虚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仁者无敌。

我们练拳是为了什么?其根本并非战胜对手,而是要战胜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发表于 2007-11-14 21: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拳法虽是小道,却能反映思想内涵。中国的传统功夫,更是如此,佛道儒三家的思想随处可见。佛家的慈悲为怀,道家的浑圆阴阳,自然清虚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仁者无敌。

我们练拳是为了什么?其根本并非战胜对手,而是要战胜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还没有升华到那个层次,目前只是健健身,过过拳瘾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5 1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产生了独特的传统功夫。

太极拳正是基于道家思想而创立的。以柔克刚,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中很多言辞可以作为太极拳的指导。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发表于 2007-11-16 01: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老子功夫一定不错,
或是说如果老子要是练功夫,一定不得了。
句句真言! 不服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14: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可以说是我国本土思想文化的最高代表。后人言先秦文化,道家老庄并提。以我看,庄子要比老子差很多。老子的深广博大庄子是无法比的。虽然老子给后人留下的只是五千多字。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发出“老子其犹龙呼!”之叹。
发表于 2007-11-16 1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
总觉得老子功夫一定不错,
或是说如果老子要是练功夫,一定不得了。
句句真言! 不服不行!


嘻嘻,如果不看其他帖子,一位Bruce在说自己呢!四川人说老子是自称。哈哈
开个玩笑,谢谢你的茶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20: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国传统功夫,如果没有中国文化的基础,很难深入下去。相对于拳谱,老子讲的可能更容易让人理解。

有些老拳谱能让人如入五里雾中,因为这种东西写出来时就不是为了推广用的,一是写给自己看,二是写给弟子看。三是写给同道看。功夫到了才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不同的层次,对拳谱的理解也不相同。

下面是陈鑫前辈所写《太极拳经谱》,这个比老子还难懂。



太极两仪, 天地阴阳,
阖辟动静,柔之与刚。
屈伸往来,进退存亡,
一开一合,有变有常。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健顺参半,引进精详。
或收或放,忽弛忽张,
错综变化,欲抑先扬。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
真积力久,质而弥光。
盈虚有象,出入无方,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经权互用,补短截长。
神龙变化,储测汪洋?
沿路缠绵,静运无慌。
肌肤骨节,处处开张,
不先不後,迎送相当。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
转接灵敏,绕急相将。
高擎低取,如愿相偿。
不滞於迹,不涉於虚。
至诚运动,擒纵由余,
天机活泼,浩气流行。
佯输诈败,制胜权衡,
顺来逆往,令彼莫测。
因时制宜,中藏妙诀,
上行下打,断不可偏。
声东击西,左右威宣。
寒往暑来,谁识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循环,
上下相随,不可空谈。
循序渐进,仔细研究,
人能受苦,终跻浑然。
至疾至迅,缠绕回旋,
离形得似,何非月圆。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日中则反,月满则亏。
敌如诈诱,不可紧追,
若逾界限,势难转回。
况一失势,虽悔何追?
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肠,不可稍让;
如让他人,人立我跌,
急与争锋,能上莫下;
多占一分,我据形胜,
一夫当关,万人失勇。
沾连粘随,会神聚精,
运我虚灵,弥加整重。
细腻熨帖,中权後劲,
虚笼诈诱,只为一转;
来脉得势,转关何难?
宜中有虚,人己相参;
虚中有实,孰测机关?
不遮不架,不顶不延,
不软不硬,不脱不沾,
突如其来,人莫知其所以然,
只觉如风, 摧倒跌翻,
绝妙灵境, 难以言传。
试一形容:手中有权,
宜轻则轻,斟酌无偏;
宜重则重,如虎下山。
引视彼来,进由我去;
来宜听真,去贵神速。
一窥其势,一觇其隙,
有隙可乘,不敢不入,
失此机会,恐难再得!
一点灵境,为君指出。
至於身法,原无一定,
无定有定,在人自用。
横竖颠倒,立坐卧挺,
前俯後仰,奇正相生。
迥旋倚侧,攒跃皆中.
千变万化,难绘其形。
气不离理,一言可罄,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
日新不已,自臻神圣。
浑然无迹,妙手空空,
若有鬼神,助我虚灵,
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注意最后一句,“岂知我心,只守一敬。”这和芗斋祖师所讲“恭慎意切和”中的恭是同一个意思。

练功夫,尤其是内家拳,要有恭敬心,对老师,对拳道,对别人,对事情,芗斋祖师说“拳拳服膺”并非单是讲“拳”。
发表于 2007-11-16 22: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服了积木师傅,不知你从哪里弄来这一篇又一篇的拳谱经论,莫非你也在学太极拳?怎没听你提起。可惜这些文言文,整的我头痛的要死,我还是投降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6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我没有正式拜师学,不过跟人比划过,我的老师,有的学过太极。我现在所学的东西在历史上也受太极影响。 太极拳的身具五弓同样也是我所学拳法的理论,我师兄杨俭曾对太极缠丝劲做过专门论述。

云水兄说的好,我们练的是功夫不是练门派。所有门派的好东西我们都要吸收。

内家拳练到后来我想都是一样的,劲力周全。俭哥说,功夫好坏要看最薄弱的地方,就象一个木板箍的水桶,盛水的多少不看最长的木板,而决定于最短的那块。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14: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其它]

游客
走路可否腹肌发力?


这个问题有点不明确,走路时腹肌都会用力的,如果是说有意识的用腹肌,我自己练的不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2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寿 (心密二祖王骧陆)

  人生寿命,约有两种,一为身寿,属于肉体报身。上古长寿之人固多,即近世一二百岁之人,亦可常见。惟身寿终属生灭,比较长短,遂别夭寿。然寿无定义,九十岁死,世称为寿。但一百二十老人视之,又叹为夭矣。二为心寿,乃灵台心性,不生不灭之法身,永远存在,坚如金刚,故曰金刚寿,此实为主。以肉体报身夭寿生杀之权,操之于心。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瞋,贪瞋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药石仅救于一时,若不从根本治疗,则一时虽愈,病根潜伏在内,再发则抵抗无力而殆矣。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调心之法,虽可传授,必经面示。故从略。然根本总以少气恼为主,余之伯母潘太夫人,今年寿一百岁,身尚康健,平生不知有气恼事,此即调心之功也。近世病人太多,短命自杀之风,日见增多。仅靠医药,得救者不过百分之一二耳。
  世界一切进化,犹寿命与康健,无不退化,且怪病百出。求因求果,两皆不顾。人徒知衣食住之贪得满足,欲念增高为因,寿命短促为果,得不偿失,已属可笑。再加不明死后不灭之理,造诸恶业,人杀自杀,相习成风,颠倒狂魔,日见其多,良堪哀悯。故说金刚寿,使无病者可以延年,有病者可以去病。家居者可以少恼,旅行者可以无布。再进而引入参究佛乘,开大智能。明不生不灭之理,证得金刚长寿,宁非快事。故欲救种救国救世,先由救己救病救心做起,亦本会同仁宏法利生之本愿也。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草木药石,有寒凉温热平之五气,乃五行气之偏者也,尚能却病,何况人身本有之真气,得五行气之全者乎。又草木药石,性有寒热不同,用之不当,立可杀人,故不如自用其气耳。用气之法,又在乎心。心又为气之帅也。人身藏气之处,在心下肾上,属于脐,脐心属脾土,为五脏八脉之祖。内有八窍,能通诸络,凡保守此处,固中宫之气,必去其病,必得其寿。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犹思惊怒,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故起有麻木疼痛者,风湿也。口眼歪邪者,风中经络也。左身不遂,手足瘫痪者,血虚血死也。右身不遂,手足瘫痪者,气虚与痰湿也。两旁皆如是者,气血大亏也。手瘫痪口渴语涩者,血虚火旺也。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为嗽为痰,为喘为热,为吐血,为衄血,为盗汗遗精。上盛下虚,手脚心热皮焦,午后怕寒,夜间发热,或日间不退,或憎难证忡,呕哕烦燥,胸腹作痛,饱闷作泻,痞块虚惊,面白唇红,头目晕眩,腰背酸痛,四肢困倦无力,小水赤涩,皆属阴虚火动,水不上行,火不下济,故有种种疾患,此皆气不流通之故。
  治病有二,一攻其客邪,二补其不足。攻邪先定正气,是以心定为主,运气以敌之。补不足则先养心,亦运气以补之。
  治五脏之病,首先于补气。肾犹亟焉,气能运血生液,液如财源,各经赖之以济。第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余尝以心喻扇,扇动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当以诸法调心,使心勿动,则贪瞋痴无由起发,虽发亦易制。内而肝风,外而八风,皆不动摇,四大自调,延年益寿之法,无过于此。
  治病切不可全赖医生,医生只能替病人去病,不能替病人养病,只能替病人去风邪,实不能替病人养元气。病万无死理,不养气者,无有不死。纵不死,亦不能除根,不久必发,再发必死。养病补气,所以保持心脏,此为治病根本条件。德国某名医,谓凡人病死,不是死于本病,实死于心脏突然虚脱,旨哉此言。
  医之方法无量,主要者不外药石针灸按摩割治密咒六种。派别有中西,治法有今古,其中以密咒为最灵验。惜失传已久,所得不全,密咒似近乎神秘,而实非迷信,用之每得奇效,于病体有益无碍,且可与药石并行者也。惟病人不信,则功效为少,否则神速不可思议。其次为灸,再次为针,为按摩,同一效用,以药石之偏与流弊,而有开穴通窍之功。更其次为割治为药石,近世最为流通,剖割之法,中国失传久矣。科学进步,大称便利,如救急注射剖割解毒,及审查有形状病等等,当以西医为第一。如调治湿温,营养元气,以及病后调理等,当以中医为最宜。如治除病根,气机运化,开通八脉,当以针灸为上。如平肝理气,肃清肠胃,速得汗吐泻之效,以及小儿不能说病,不肯吃药等法,则以按摩为最便。至密咒则在施法者,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其实无论针灸按摩等法,百病皆可治疗,以所学未精,用未得全,遂偏执而生误。
  自中西医并行而后,互相冰炭,各树门庭,偏执新旧,大非病人之福。然主见不定,中西杂投,亦非病人之福。是在病家先定主张,如病之属于有形,而病人元气尚充足者,自以西医为宜。而病关气化温湿,属于无形者,以保元气为主,自以中医为妥。若中西医力所不及者,则急病宜针灸,长病宜按摩。若针灸按摩力所不及者,则以密咒治之,必可救之于万一。倘能善用之,则先西后中,或先针灸而后按摩。是在医家打破习气,慈悲为心,勿执我是,此即病人之福也。
  处于现在环境之下,人有安得而不病,病又安得而不死。但人一面怕死,一面却加工造病,更可怜到死还不曾明白我究竟何因而病,何病而死。
  身病有多种,一遗传病,二已成病,此属于果地。非可逃免者也。三未来病,又分甲传染,乙因病转病,丙新造病,此属于因地,可免而不肯免者也,佛所谓四大不调之病是也。四夙世业报病,五魔鬼乘便病,此二种可以解除之,但世人执为迷信而不信也。又心病如愤怒忧怖疯狂,以及自杀等等,均称为病,此最重要,极易丧失,世人反忽之何也。世人诸病,不论男女,在中年人中,每百人内,几乎有八九十人得肝胃病。四五十人得心脏病或血压太高病,八九人得怔忡颠狂病。在老年人中,过五十者,多半心脏或半身不遂病。在青年人中,每百人中,有六七人得肝肾病虚弱病。在幼童中,则每百人中,有七八十人得胃病,富厚之家,尤难逃免。中年已弱,未老先衰,若单靠医生或一个运动法门,谓可强身保种,思想又末免太简单耳。
  幼童之胃病,系不明事理之父母与保姆所养成,父母终日出门游戏,一切不管。保姆又无知识,饥饱寒暖,绝不关心。有钱之家,小吃零食,冷热生熟,已伤其脾,任性骄惯,又害其肝,故无有不虫不病以致于死,即不死而虫病胃病已成,潜伏根内。倘遇痧痘等症时,必中虚不可抵抗。富厚之家,子女尤为危险,青年子弟,或受父母先天之不足,身体已极薄弱,种种环境,又复不良。如同学中贫富不均,引其恼怨,男女少艾思慕,引其颠倒。社会不良,国衰民弱,引其愤恨。恶友之利诱威迫,引其贪得与恐怖。毕业后无生计可谋,引其忧思。若在学校,则功课烦杂,精力已感不足,神思颠倒,更逼其运动尚武,是引其痨伤。故用功者每易致病,我家青年子,已有多人病死矣。十年前着有自性长寿法一论,正为此也。
  中年人生活艰难,忧思伤脾,愤怒伤肝,郁闷伤胄,惊恐伤胆,劳累伤筋肾。诸病汇集,遂病心脏。肝属木,木克土则胃不和,运化不灵,是以夜不安。肾属水,水涸则火旺,心属火,所以心脏过度衰弱,凡人生一切营养精液,统归于心脏,由心脏分派各部。脾胃若病,则收入顿少,心脏不足,各部同此衰弱。火愈旺,血液消耗益多,心脏衰弱至极,则突然虚脱。中风脑冲血,皆由心脏衰弱,血气停顿所致,势若土崩,不可挽救。故人身,只有晴天可以修理,万无大雨渗漏时再修之理。人何不略分一二分之劳,移作养身修性之用,以延此一命哉。汝莫谓现在精神好,年少年盛,有恃无恐,一经大风浪,即不够用。人命若有常者,死期当可核定,世间应无少年夭折矣。况近代青年,十有九病,根本即靠不住,至可虑耳。致病原因,约有多种,兹别之如下﹕
  心神不安,为第一线因。(如自杀或恼怒卒中气闭者属之。) 起居不常。(奔驰露宿等属之。) 饮食不节。(鸦片白面或误食不洁等亦属之。) 劳动过度。(学生在运动后,更犯手淫,必病必死,又长途奔驰劳者属之。) 风邪所感。 小心太过。(骄奢习染不惯等病属之。) 忽受惊恐刺激。(先世冤报等属之。) 鬼神乘便。(颠狂等属之。) 坐禅失调。(又道家死守窍门,或绝不起念之打坐法属之,久久皆可致病而颠狂也。) 车马飞机流弹等意外伤害。 致死之原因,亦有多种,兹别之如下﹕
  信医太过。误于医药。(麻醉过度而死者属之。) 病后失调而复病。(有食复劳气复房复及风邪复等,手淫及房复者必死。)   防病太过。(凡本来不病,预先割治,体弱不任而死者属之。)   夙世冤业。(不可逃免。)   医药乱投。(有钱与性急之误。)   不识病症,延误时日,不及救治。   无力医治,或无此药。   病人任性燥急,不能制伏忍耐。   不懂自治法门,并不信医外治法而自误。   因罪而死,或自杀,及被杀害。 总之病无致死之理,凡轻病转重,重病致死者,又有原因多种,兹别之如下﹕   
  心神不安而病人燥急。 有钱人医药乱投。 病后失调复病。 药不见效,不知更改治法。 无力医治,或无此药。 有夙冤而不知解释。 不懂医外治法。 居今之世,富人犯一二条者居多,穷人犯四五条者居多,青年则犯一三六诸条者居多。有一于此,已属不救,况多乎哉。至第七条则知者甚少,无怪其然也。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现在之卫生,实是卫身。但求衣食住满足,仅知身上安适,不知心上自在。生指生命而言,生命之权,操之于心,人之生命,为精气神之流转。衣食住,仅补助肉体,加以保卫,不能主精气神也。惟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健复者,恢复至精足神旺之地位也。药者,可以助精气神之力,以抵抗病也。然而药有流弊,过量或不及,或转他病,不可不慎,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保卫力不能自由携带,每受强夺,抵抗力则处处可以方便自在。保卫力只是舒适,足以丧志败家,亡国灭种;抵抗力可以耐劳忍苦,负担大任,得失不可以道理计算。逸豫可以亡身,愿富有之家,慎勿毒害其子弟也。    
  金刚寿乃人人所喜,处处是力求与自己过不去,抑又何也。我今以金刚寿法,告授同仁,有三要二诀。云何三要,一要未病前勤于防,使其勿病﹕二要已病后心有主宰,勿乱医药;三要病愈后耐心调养,勿使复病。云何二诀,一曰注意病内之病,二曰留心医外之医。
  未病前之防卫,此救于因地,为最重要者也:
  第一勿动肝郁忧思,第二勿纵贪欲,第三勿多疑,第四勿起居不时,饮食无节,或食非时之品,第五宜宽量,多习布施,可造未来福寿。 谨于寒暖,勤于易衣,勿自恃力壮,懒于调伏。 每日至少定心二十分钟,一心不染,静坐观空,或密咒养气,必可延年。 用手运法,及自己按摩。(此法必面授。) 勿使过饱即睡,睡前勿食水果,勿食荤厚之物。 勿恼怨忧思,睡时勿思索等等。 勿杀生,免种恶因,并可灭夙业冤害诸债。 勿懒,亦勿运动过劳。 已病之主宰,此救于果地者也:
  不许自认为病人,不许怕死,要忘却其病,若无事人者。定心勿恐怖,则邪不入脏,宜放下一切事务。 切忌性急,勿乱医药,切不可一日请两医三医,中西杂投,必死之道。 见机宜速,凡药三剂而病不减者,当改方针。 少食,尤忌荤腥,能饿则更妙。 不可全赖医生,但用手运自按法,必可减病速愈。 持咒、养心、戒杀,可以延年。 病愈后之调养,乃因果同时并重者也:
  戒劳,尤戒房劳,并戒多食与气恼。 宜食清淡,少吃多顿。戒杀,忌大荤为最妙。 每早听音乐十分钟。 宜放下一切杂缘,专心持咒养心。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等。 不可常药,如服长方,中间可停止一二日,以防伤胃等病。 切忌性急,如病后应养十日者,当预定二十日。则不十日已愈矣,以心定也。否则十日必不愈,以心乱也,关系之巨如此。 不可不小心,不可过小心,在自己之支配。 注意病内之病云何:
  凡病之现于外者,果病也,根不在此。如头痛,其根病在肝,肝病又在气恼,气恼亦病也。气恼病根,又在心量偏执,不能放宽观空,求其因而治之,所谓病内之病也。
  留心医外之医云何:
  凡病人无不求医,不知昏迷不省人事者,只可赖医。但自有主事者,医外亦可自医。自行手运按摩,及持咒静坐等法,此即医外之医。有此二诀,必得除病,必得其寿,又如怪病必有夙业冤害等等,移另行解之,亦医病之法。至于符箓等,切不可认为迷信,以确可治病。余已治愈多人,人不自信又奈何。    
  总之身病无不起于风邪侵入,情欲内伤,乘虚而入,居十分之七八,起于夙冤者究少,不过十之一二耳。凡人血肉之身,由夙世造因,情爱所染,借父母为缘,分其精气神以生者,此为报身,又名色身,终属朽灭。前所云保卫诸法,仅能维持此肉身现状,使比较驻世畏久,遂名曰寿。至人之性灵识心,名曰法身,一切法之所自出。此灵虚之体,以不可见而非无,故名真空。以虽空而妙用恒沙,故曰妙有。是物为精气神之主,为六根与六尘相接而起念之工具,故名曰心王。凡情欲诸病,亦由彼而起。例加气恼,不可凭空而起,先由根尘相对,识其是非,遂名谓心。由是非而起种种比量分别,定遂顺逆,爱定喜怒,因喜怒震荡而及脏腑。不胜其恼乱者,即伤气耗血,眠食俱减,心更恐怖恼怨,身尤软弱虚损,外邪乘入,益不能支,此病死之由,所谓心病死也。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瞋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心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然非呆坐死守,可得究竟,故必依止于师,求授密法。密法妙用,大之可以明心见性,开大智能成佛。小之可以得定强身,减除烦恼夙业,此又金刚寿根本中之根本,亦即本会救世传法之前方便。故本会引度初学,传授诸法,皆无定法。第一考察其身,先除病苦。第二考察根器,再会以法,或密或禅或净,因人而施。第三时时考问修持意境,免入歧途,身心所得之利益,不可胜数。倘能老实修持,不存我见,必得各种证明。各种利益受用,不可尽说,不明其义者,或生疑怖,讥为狂妄。然非实修人不知,此乃身心并寿之法,自问可以寿世而不误者。我言若妄,愿入阿鼻,惟所说太简,未尽万一,在人自己领悟,法则非传不可。总之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再配上衣食住,福更无量。敬祝世间一切求进步者,愿其证得金刚寿,为一切之保障,我寿人寿,一切众生皆寿。若求不寿者,则我杀人杀,一切众生互杀,杀之因在贪瞋痴。一人如是,社会如是,国际亦如是,世界恐怖乃如是。祸福无门,准人自造,不信我言,则一任颠倒横流,俟种种恐怖到来可耳。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回头,只要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说金刚寿见。
  ◎养生之道
  凡使身体失去健康的总原因,在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凡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时工作时,不感兴趣,或工作紧张,这八小时吃力,过于十二小时,所以心难维持,日多思虑,夜梦多惊,失眠开始,胃纳不良,便秘肝旺,肺气不宣,于是诸病引起,正气日耗。所以要恢复健康,根本先要使思想正常,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这是气功疗养法的本意。
  血气本来可以自然流通,却不可作意去使它流通。当排除其阻碍物,使得天然发展。而那阻碍者,正是自己的妄念颠倒作祟,所以要静坐法,先放下了身,暂停动作一小时。坐的姿势另条说明。坐稳了,再调气,使呼吸平匀,再次调心,这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调心,先须要识心,认识心是什么。心有了主宰,方可以心制心,能以心制心,则妄念自息。人有了眼耳鼻舌身,就有了工具,眼对于色,耳对于声等等,遂启发下一个影子,把那影子转辗分别,影上立影,妄上加妄,是名识心,即是妄心。那妄心作用,在好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人事进化,靠它建立;坏的方面,一切烦恼颠倒,损人不利己的种种恶事,也由它造作。所以人在世上,总以自觉为第一。真觉悟的人,决不贪瞋颠倒,妄作妄为,也不消极断灭,做个冷血动物,视社会事业与我无关,归根害了自己。
  又那妄心对于身体上呢?好的方面可以调和血气,益寿延年;坏的方面,心可以生火,肝可以引风,火克金,肺即受伤。所以心过劳的人,心虚肝旺,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充补,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关于心的道理,各有其说,儒家说正心,道家说清心,宋儒要把心放在腔子里。管子内守于静,外守于敬。孟子所谓「收其放心」,且问如何收法?若云以心收心,心既放去矣,又叫谁去收回?若未放去,就在眼前,又何必多此一举?又心既收回了,试问又放在何处为妥?又心不似物,可以来去,只是个隐显问题,究其实,不过是个幻化的影子。但放心、收心、制心、摄心等法,都是幻心,幻上加幻,越幻越多,不是究竟。
  要识心的真相,须明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譬如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不必定分水波为二,亦不可执之为一。但愚人定分为二,智者知之为一,而究竟非一非二。又言非一非二者,仍是幻心作用,非真心也。
  兹假定心未动时为真心,要了了分明,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已动了,六识分别纷扰,立许多知见,是为识心,是妄心也。
  因此,一、集起者为心,言眼与色相集而幻影起也。
  二、攀缘为心,言色本不来诱我,是我自己去攀缘而成识心也。朱子云:「不为外物所诱。」似归咎于外物来诱,非通论也。
  三、悬想为心,以过去习气,转辗幻想,入于非非,而多巧见也。
  四、取舍为心,由个别而立,法见情见,正见邪见,乃至善见恶见,彼执取有个道理在,便是妄心,即欲舍去那妄心之心,也是妄心。总之有所求,即是妄,而无所求,也还是妄,以皆波也。然则如何而可?
  以上所说,还是个理,不得不明。若要实做到息心功夫,只要在空档处参究。以人既有心,不能无念,念只可止,不能灭,前念过去了,后念未来时,有个了了分明。寂然无念的,便是那空档处,正那个时侯,非但息妄,并亦无妄可息,无心可心,亦无空档可取。不要管他时间长短,只要绵绵密密地,常常凛觉到这样,不是无知如木石,也不是纷乱若猿猴。于静坐时,杂念忽起忽落,我只不理它,一不理,即同时止息,又到那空档时,任他一万次起灭,我只如是。亦莫作何种道理,去计较是非。 每日坐一小时勿间断,坐得安定,不要欢喜,坐得心乱,也莫烦恼,久之空力自强,功效自见。
  壹、起居
  (一) 睡眠宜早,勿过十时,凡交十一时,为阳生时,属肾,此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二) 睡时宜一切不思,鼻息调匀,自己静听其气,由粗而细,由细而微细而息。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三) 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四) 如在午时,即上午十一点至一点,为阴生之时,属心,此时如不能睡,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凡有心脏病者切宜注意,每日于此二时注意,则元气日强,无心跳腹泄或小便频速之病。
  (五)夏日起宜早,冬日起宜迟。居北方宜防寒气,如在粤桂等省,早起防山岚瘴气中病。食后勿仰天睡,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贰、静坐
  静坐的方法甚多,有儒家、道家、佛家诸门,又有密宗、禅宗之分,今取简易稳妥静坐法,打一根基。
  (一) 兼可治病,但不必因病而坐,即不病亦应静坐,用以防病、治病、养病,三法兼全,一生受用不尽也。静坐法于有工作人较难,因无时间也,然每日四十分钟当可抽出。在表面似乎不急,而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二) 健康、寿命、德性,并关系后代子嗣的品德健康,也事关改良种族,社会福利,岂不伟大。现在大家忙于生产,看重物质,不知这个肉体,正是物,首先要维持它。人生以健康为第一,应当特别注意。
  现在流行气功疗养法,我于此道,素无经验,盖各有长处,并非全无效果,只是运气作功夫,有些人贪求速效者,未免走错路。虽不可归咎于法,要非可以普传而慎始之难也。应先说病,病有两种医法:一是外力,如医药、针炙、按摩等是;二是自力。即静坐法是。外力宜于急症,自力宜于长病。凡药石所不治者,惟有静坐法,功稳而妥。若两法兼施,则更妙矣。
  ◎养身要诀
  人寿至百岁并非难事,惟保持此身之为难,能保持则少病,自然长寿。而保持之法,实在平时,如保持室内清洁,必日日勤于打扫,器具亦必日日洗涤,而物自经久。此身亦物也。
  人可以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断水,或可以一日断水,不可一刻断空气。所以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心何以难化,则因看事太真,我见太重,器量太小,疑忌太固,所以养身须有学问道德,对一般人难以求全责备,只勉其退让克己,少恼自少病,此根本法也;第二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药石之外,施以小术,即今所言推拿之法,一无费用,二省时间,三无流弊,四有实效,五勿他求,六为预防。但行之非难,须有先决条件如下:
  第一恒心,不可一日间断,行过百日,停止反觉不适,当如每日吃饭一样。
  第二求功不可速,性急即可助火,火以助气,反而不美。
  第三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劳而无功。以此法乃经常性,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养身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其余起居、服装等皆是辅助。三事中睡眠第一。然胃纳不和者,夜眠不安,故以通便利为第二。而饮食无节,饥饱过度者,肠胃必受伤,而营养日减。睡以安神为主,神以心安为主,应配合年龄,壮年至多七小时至八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童年必睡足八小时,或过九小时勿碍,老或病人至多六小时已足。应注意者﹕
  (一)夜勿过十点半,老年人以八点为正,勿过九点。(二)枕上切忌思索计算未来事。(三)勿以安眠药片助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5:44 , Processed in 0.13529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