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云水

太极拳推手训练系统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7-12-12 0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兄好功夫,有机会回中国一定去拜访学习一下。


务秋兄你好,有机会回国,能和你见上一面,是很荣幸的一件事,至于学习谈不上,咱们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发表于 2007-12-12 09: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刘
[quote]对于传统功夫要深入了解一个是要有真正有传承的好老师,一个是多和不同门派交流,多见识。

感谢刘兄的照片,真是个大家伙。


回积木兄,是的,对于传统武术要深入了解。
一定要有正宗传承的老师,因为武术是一个传统文化,很注重这一点,一个连传承都说不清的人怎么可能说清它的内涵呢?只有有了正宗的传承,才能登堂入室,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然后再和各派前辈好友交流切磋,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这样才能完善和继承并发扬光大这种传统文化。以后有机会我们在一起多交流多探讨。谢谢大家。[/quote]

呵呵,得找个明师。
发表于 2007-12-12 14: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习武都花了不少心血,得点东西不容易,明师指点,自己用功,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穷文富武,老话在理。
发表于 2007-12-12 20: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是不是指有拜师仪式的那种?在武馆里学的,还有跟朋友学的,算不算有师承?
发表于 2007-12-12 23: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师承,细讲起来要讲很多。

中国传统功夫,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学文还是学武,对师承都很重视,因为他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思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首先传的是“道”,然后才是“业”。这里的“道”包涵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信仰,追求,政治理念,处世哲学,以及对所学学问的精神升华。这里的“业”是指这门学问里的技术。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师”非常重视,“天地君亲师”这是每个人首要尊重的对象。

从武学角度来说,传统功夫代代传承,每一点都凝聚着前辈的心血。我们要怀着知恩感恩的心情去学。学拳要有恭敬心,“恭慎意切和”这样才容易和老师契合,更容易理解老师所授。

老师教功夫,有很多形式,针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这不一定是老师保守,而是老师对从前辈处学来的功夫同样有恭敬心。不可能谁来都教,一定要看是不是可堪传授。如果从学者只是为了健身,活动活动身体,作为爱好,打发平时的时间,那么也就不会教他很深的东西。毕竟教学生是件很费神的事情。其次还要看从学者的人品,因为毕竟教授的是一种搏击技术,误传匪人会后患无穷。第三还要看从学者悟性,很多功夫学习需要很好的悟性,如果悟性好,老师可以省很大的事。第四要看从学者是不是能吃苦,练拳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吃苦是练不出功夫的。第五要看机缘,学功夫要耗时耗神耗钱,因缘具足才好。

各门规矩都不一样,一般对从学者分为:学生、弟子、入室弟子、衣钵弟子等等。
各门各派规矩不一样,一般来说,对学生、弟子、入室弟子、衣钵弟子传授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其中弟子也有挂名的,只是拜师而不学艺。

弟子拜师,不仅仅是表示入门,可以得到老师的传授,同时也就有了责任, 首先就是要把老师教的东西认真对待。练出来练不出来有很多条件限制,但对老师教的东西一定要有恭敬心。另外维护师门声誉, 不能做有损师门声誉之事。

在武馆学功夫,是不是有传承这要看那个师父是怎样做的。一般是和弟子有区别。

另外跟朋友学,这就要看是怎么学,怎么教。如果是朋友交流,那就不算师承,如果是认真系统的教真东西,跟着学的还以为大家是朋友,那么这个学生不教也罢。我知道有人跟着一个老前辈学了三年拳,出去跟别人提起老师就说“那是我朋友。”如此之人实在是没有良心。

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不过如今讲老礼的不多了。有些人开口讲我跟过谁,得过谁的真传,可问他老师家门冲那他都不知道。

经常听俭哥讲老前辈的故事,很多老前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60年,马骥良师爷自己吃糠咽菜,把粮食省下来给芗斋祖师吃。芗斋祖师诞辰120周年纪念,很多二代的前辈到会,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提起芗老都掉泪。

尊师不单是指尊拜的老师,跟过的老师都要尊敬。有可能到后来以前的老师功夫不如自己了,这都有可能。但同样要持弟子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要时刻在心。

我学过的东西不少,如今心中时常感念老师恩德。年轻时不懂事,总以为叫一声“师父 ”就应该教我。大学时学“内八卦五行拳”,以后学“五子”再后来跟杨先生。岁数越大,阅历越深,越感到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容易。以前在国内还能经常见到,如今到了国外,想见一面也难。

我大学时“内八卦五行拳”的师父,大不了我几岁。后来失去联系,前一阵才通过网上同学录找他的同学打听到电话。终于又联系上了。当时真的很高兴。

说了一大堆,总的一句话,老祖宗传下点东西不容易,别在我们手里断了。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技术。
发表于 2007-12-12 2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taijifan
师承是不是指有拜师仪式的那种?在武馆里学的,还有跟朋友学的,算不算有师承?


严格说来传统武术师承指的是需要拜师仪式的那种,可算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大特色了,拜师仪式至今仍然保留。武馆学习不能算是有师承,武馆学生不是门内弟子,朋友学习和交流就更谈不上了。

当然,师父教不教真玩意跟是否是门内弟子没有必然联系,完全取决于师父自己了。尚云祥跟程廷华是好朋友,尚跟程学了八卦掌,但尚并没有拜师,所以尚不是八卦门弟子,但尚却学到了真正的八卦掌。
发表于 2007-12-13 0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师时还要有拜师帖,这叫递帖子拜师。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0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加西中国国术总会那位师傅收徒弟,或举办相关的礼仪活动,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参加。
发表于 2007-12-13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谈到师承,细讲起来要讲很多。

中国传统功夫,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学文还是学武,对师承都很重视,因为他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思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首先传的是“道”,然后才是“业”。这里的“道”包涵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信仰,追求,政治理念,处世哲学,以及对所学学问的精神升华。这里的“业”是指这门学问里的技术。
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师”非常重视,“天地君亲师”这是每个人首要尊重的对象。

从武学角度来说,传统功夫代代传承,每一点都凝聚着前辈的心血。我们要怀着知恩感恩的心情去学。学拳要有恭敬心,“恭慎意切和”这样才容易和老师契合,更容易理解老师所授。

老师教功夫,有很多形式,针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这不一定是老师保守,而是老师对从前辈处学来的功夫同样有恭敬心。不可能谁来都教,一定要看是不是可堪传授。如果从学者只是为了健身,活动活动身体,作为爱好,打发平时的时间,那么也就不会教他很深的东西。毕竟教学生是件很费神的事情。其次还要看从学者的人品,因为毕竟教授的是一种搏击技术,误传匪人会后患无穷。第三还要看从学者悟性,很多功夫学习需要很好的悟性,如果悟性好,老师可以省很大的事。第四要看从学者是不是能吃苦,练拳不是件轻松的事,不吃苦是练不出功夫的。第五要看机缘,学功夫要耗时耗神耗钱,因缘具足才好。

各门规矩都不一样,一般对从学者分为:学生、弟子、入室弟子、衣钵弟子等等。
各门各派规矩不一样,一般来说,对学生、弟子、入室弟子、衣钵弟子传授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其中弟子也有挂名的,只是拜师而不学艺。

弟子拜师,不仅仅是表示入门,可以得到老师的传授,同时也就有了责任, 首先就是要把老师教的东西认真对待。练出来练不出来有很多条件限制,但对老师教的东西一定要有恭敬心。另外维护师门声誉, 不能做有损师门声誉之事。

在武馆学功夫,是不是有传承这要看那个师父是怎样做的。一般是和弟子有区别。

另外跟朋友学,这就要看是怎么学,怎么教。如果是朋友交流,那就不算师承,如果是认真系统的教真东西,跟着学的还以为大家是朋友,那么这个学生不教也罢。我知道有人跟着一个老前辈学了三年拳,出去跟别人提起老师就说“那是我朋友。”如此之人实在是没有良心。

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美德,不过如今讲老礼的不多了。有些人开口讲我跟过谁,得过谁的真传,可问他老师家门冲那他都不知道。

经常听俭哥讲老前辈的故事,很多老前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60年,马骥良师爷自己吃糠咽菜,把粮食省下来给芗斋祖师吃。芗斋祖师诞辰120周年纪念,很多二代的前辈到会,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提起芗老都掉泪。

尊师不单是指尊拜的老师,跟过的老师都要尊敬。有可能到后来以前的老师功夫不如自己了,这都有可能。但同样要持弟子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要时刻在心。

我学过的东西不少,如今心中时常感念老师恩德。年轻时不懂事,总以为叫一声“师父 ”就应该教我。大学时学“内八卦五行拳”,以后学“五子”再后来跟杨先生。岁数越大,阅历越深,越感到能遇到一个好老师真的不容易。以前在国内还能经常见到,如今到了国外,想见一面也难。

我大学时“内八卦五行拳”的师父,大不了我几岁。后来失去联系,前一阵才通过网上同学录找他的同学打听到电话。终于又联系上了。当时真的很高兴。

说了一大堆,总的一句话,老祖宗传下点东西不容易,别在我们手里断了。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技术。


哈哈,积木师傅介绍的很详细。按照这个标准,能够称自己有师承的,在现代社会里就不多了,而且会让很大一部分人陷入尴尬:说有师承,怕又不够资格,说没师承又被人说没良心。我看,还是称老师最好了,有师承没师承都包括在内了,不管人家教没教真东西,或者你有没有学到真东西,毕竟是人家教了,你也学了,有教有学就是师生关系。还有,递贴拜师才教真东西是以前的做法,现在还搞这些,传统武术可真的就危在旦夕了。
发表于 2007-12-13 22: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taijifan

哈哈,积木师傅介绍的很详细。按照这个标准,能够称自己有师承的,在现代社会里就不多了,而且会让很大一部分人陷入尴尬:说有师承,怕又不够资格,说没师承又被人说没良心。我看,还是称老师最好了,有师承没师承都包括在内了,不管人家教没教真东西,或者你有没有学到真东西,毕竟是人家教了,你也学了,有教有学就是师生关系。还有,递贴拜师才教真东西是以前的做法,现在还搞这些,传统武术可真的就危在旦夕了。


现在鱼目混珠,师父的水平参差不起,还有冒牌的,还有骗钱的不一而足,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因此收徒拜师是个双向选择,师父选择徒弟,徒弟也选择师父。
如果是个明师,身上肯定有只有徒弟才学到的东西,这不是做学生能学到的,因为这东西师父也肯定学之不易。
做学生的如果认真学,认真练,老师肯定认真教,很可能收为弟子。
学生不好好学,也就别指望老师会好好教了,那肯定成不了弟子,也就不要指望做徒弟,做门内人,有传承了。
如果老师同意收徒,而学生不愿意拜师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学生不愿意承担做门内弟子的责任,换句话说这个学生不具备做门内弟子最起码的道德,这样的学生也无法继承发扬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也不需要这种学生去继承,失传就失传呗。
八卦先师程有信教授学生100多人,最终只收了6个磕头递帖子的徒弟,就是这个道理。
做门内弟子不管功夫高低,但最起码在师父的眼里是具备学习真玩意的条件的,只要弟子肯练,师父就肯定会教,教多教少还要看个人功夫深浅,因为没有练到,教了也白教,也许最终师父会说到,但徒弟不一定能领悟到。
发表于 2007-12-13 2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taijifan

哈哈,积木师傅介绍的很详细。按照这个标准,能够称自己有师承的,在现代社会里就不多了,而且会让很大一部分人陷入尴尬:说有师承,怕又不够资格,说没师承又被人说没良心。我看,还是称老师最好了,有师承没师承都包括在内了,不管人家教没教真东西,或者你有没有学到真东西,毕竟是人家教了,你也学了,有教有学就是师生关系。还有,递贴拜师才教真东西是以前的做法,现在还搞这些,传统武术可真的就危在旦夕了。


做学生的如果认真学,认真练,老师肯定认真教,也肯定收为弟子,学生也肯定是门内人。
学生不好好学,也就别指望老师会好好教了,也肯定成不了弟子,也就不要指望做徒弟,做门内人了。
如果老师同意收徒,而学生不愿意拜师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学生不愿意承担做门内弟子的责任,换句话说这个学生不具备做门内弟子最起码的道德,这样的学生也无法继承发扬传统武术,传统武术也不需要这种学生去继承,失传就失传呗。
八卦先师程有信教授学生100多人,最终只收了6个磕头递帖子的徒弟,就是这个道理。
做门内弟子不管功夫高低,但最起码在师父的眼里是具备学习真玩意的条件的,只要弟子肯练,师父就肯定会教,教多教少还要看个人功夫深浅,因为没有练到,教了也白教,也许最终师父会说到,但徒弟不一定能领悟到。[/quote]

教了100多人,才收了6个做徒弟,是不是说只有这6个人有师承,其他的就没有?还有这些大部分人,虽说没够上师承的标准,但毕竟也学了点东西,如果他们再去教其他人(没说不允许教人吧?),这又如何称呼?
发表于 2007-12-13 22: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taijifan

教了100多人,才收了6个做徒弟,是不是说只有这6个人有师承,其他的就没有?还有这些大部分人,虽说没够上师承的标准,但毕竟也学了点东西,如果他们再去教其他人(没说不允许教人吧?),这又如何称呼?


其他人当然可以教,但他们的徒弟不算是程有信门下的弟子。即便他们自己说是,那得不到门内弟子承认,国家也不会承认。当然,如果要说,承不承认没有关系,那是自己的事情,谁管你。难道自己练武锻炼身体的权利都没有啦。
但可以肯定的是,程有信的其他学生肯定有些东西没有学到,而门内弟子不一定练到,但肯定都知道。
还有可能疑问,国家关心这些干嘛。举个例子来说,北京八卦掌研究会今年做了个董海川祖师爷的铜像,门内弟子的名字可以刻在铜像的介绍上面,那上面所说的那些非程有信门内弟子的名字当然就不能刻在上面了。当然如果说刻不刻无所谓,那是自己的事情。
就像上大学为什么需要个文凭,大概是一个道理,呵呵。
发表于 2007-12-13 2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taijifan

教了100多人,才收了6个做徒弟,是不是说只有这6个人有师承,其他的就没有?还有这些大部分人,虽说没够上师承的标准,但毕竟也学了点东西,如果他们再去教其他人(没说不允许教人吧?),这又如何称呼?


其他人当然可以教,但他们的徒弟不算是程有信门下的弟子。即便他们自己说是,那得不到门内弟子承认,国家也不会承认。当然,如果要说,承不承认没有关系,那当然自己的事情,谁管你。难道自己练武锻炼身体的权利都没有啦。
但可以肯定的是,程有信的其他学生肯定有些东西没有学到,而门内弟子不一定练到,但肯定都知道。[/quote]

漂师傅解释的简单明了,谢谢!
发表于 2007-12-13 23: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递帖子磕头拜师,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练传统功夫的人大部分都会如此。

不明白为什么搞这个传统功夫就岌岌可危了。我的看法刚好相反,今日之世,更应该搞这个。

本门芗斋祖师曾提出解除师徒制,在当时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毕竟当时还是封建年代,人们受礼教束缚很深。如今的社会环境和从前大不相同,社会上的尊师重道之风日下。 拜师虽然是个仪式,但这对师徒双方都是一种承诺。双方都会有责任感。师父有把本门功夫传承下去的责任,弟子有把本门功夫继承下来发扬光大的责任。

另外taijifan兄对我的帖子有误解,我说的不仅仅是师承的问题,师承和学拳不是一回事。师承和拜师也不太一样,有很多拜师的只是记名弟子,没有学过东西。有些没有拜师但学了很多东西,这也算有师承,不过这个需要双方都承认。

弟子中有很多种,拜师学艺,得到东西的都算有师承,但得到的东西会有差别,有些是因为个人条件,有些是因为老师所授,而老师授徒因时间不同,也会有差别。因为老师对功夫的理解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今天我们谈到师承,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我们是不是真的把老师教的东西真的懂了,练到身上了。 我们是不是尽到了作弟子的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4 0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得艺回来再看书"

以前徒弟找一位明师不易,找到后, 还要经得起师傅的考验,包括人品和能力,拜师学艺难,但事实证明,只有这样,徒弟才会真正地珍惜师傅传授的东西,日后徒弟再找传人的时候,才会同样慎而重之.传统的精华就这样一直传承下来.

现在有很多日本人热衷于中国功夫,找到国内很多名家拍了很多录像,但为什么还是学不到里面的东西?这是因为学艺是言传身教的东西,光看录像或以什么代表团学生性质去学,只能学个大概,至于里面的东西,一个字--难.有些时候,怎么练也没用,师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让你悟了.
可能这也是学生与徒弟的区别.
发表于 2007-12-14 08: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学习的功夫其精华一定是口传心授,很多东西不是学来的,而是“熏”出来的。潜移默化,如春雨润物 ,需要师徒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有些门派有些人虽然没有行过拜师仪式,但能够得到传承的也基本是按照这样学拳的。

当然各个门派不同,传授方法不同,门里规矩也不同。以上仅仅是我所知道,或许有人,有门派用其他的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我们作弟子的,一定要以师礼对自己的老师。对功夫要尊重,首先要对老师尊重。即使是朋友间相互交流也要相互尊重,因为大家交流的都是一番心血所得。
发表于 2007-12-14 16: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仅是学功夫,很多行当都要拜师。

比如大家熟悉的相声演员。

还有厨师,传统戏剧,曲艺,评书,杂技,书法,绘画,建筑,一些手工艺,比如古法刀剑制造,古法弓箭制造,随口一说就有这么多。而这些都有一个特点,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术,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内涵。

当然这些行当,不拜师都可以做,有的可能做的很好,但自己认为和有师承的会有不同的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4 18: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功夫本来是可以实证的东西,但因为时代不同了,真正的练家子少了,眼高手低的多了,尊师重道的少了,互相倾轧的多了。这个时代正是需要恢复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

没有练到的东西是讲不出的,胡乱讲出来也会被行家所嗤笑。
叩头并不是封建,而是一种礼仪,叩头回来的东西才会珍惜。
发表于 2007-12-14 22: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一定要以师礼对自己的老师。对功夫要尊重,首先要对老师尊重。即使是朋友间相互交流也要相互尊重,因为大家交流的都是一番心血所得。


这话正确,也是关键所在。不仅仅是学武,为人各方面也都应该这样。拜不拜师,算不算师承,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必拘泥。各位也都说了,拜没拜师跟能不能学到真东西没有关系,没拜师也能学到真东西,也能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传播下去。在此我申明,我不是反对拜师这种形式,只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事情看的那么绝对化了。
发表于 2007-12-14 2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话无所谓正确不正确,因为这个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什么法律规定,不过是大家在传统上有一个约定俗成,这个东西,你看重他,他就重要,你不看重他,他就什么也不是。
大家因缘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我自己拿着当宝贝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就希罕,别人的宝贝我可能看不上眼。

不过就我自己本人来说,所有的规矩首先是给自己定的,与旁人没有关系。我自己先检查自己做好了没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12-21 23:33 , Processed in 0.10083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