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云水 taijifan朋友很谦虚,也正在练陈式太极,我就分享一些经验吧: 1 可能你看到我师傅和其他一些陈太前辈的拳没有什么缠丝,就以为可以偷懒,不练这缠丝圈,其实是错的。陈式太极的缠丝圈一定要经历由大,到小,再到无的阶段。无的阶段是外形上看不出来,与不练缠丝的没有两样,但其实里面的意圈更大。这时候可以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外形上隐藏起来。这是显隐的问题。这在冯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入门》那本书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以,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把缠丝圈练大,练圆,练清楚,往后才能体会丹田的内转。 2 不能用练杨式的感觉练陈式,因为两者内里的体会是不同的。杨式虽然也有开合,但陈式的开合是在缠丝中完成的。两者虽都强调慢练,但陈式慢中有快,快慢纯任自然。
积木 taijifan兄,我建议你好好跟着云水学两年,别的东西一点不要练。两年以后你再看自己,就会知道我说的一定没错。 只是建议,主意还是你自己拿。
云水 本人早年也学过杨家,属田兆麟一脉,即杨少候所传架子,内里的圈也很多,隐约可看到陈式的影子,与杨澄浦所定型的大架不同。我想,杨露禅宗师当年在陈家沟学的拳肯定也有缠丝,到了后来,可能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其他某些原因,就把它隐藏起来了,不过在杨少候所传架子和推手当中,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我那时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缠丝圈,开始学习陈式太极,后来兴趣越浓,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拜在冯老师门下,当然,冯老师的东西还不止陈式太极这些。
云水 但不知taijifan朋友学拳的目的是怎样?只是把太极作为一种锻炼,玩玩而已,还是要追求太极功夫的真谛?哈哈,恕我直言,好像两者都不像。
taijifan 自从练了陈式太极,我相信有缠丝,不仅陈式有,杨式也应该有。我反对的是那些为了缠丝而缠丝的那种,而且是互相攀比,比谁缠得漂亮。看看这段录像:
taijifan 2 缠丝的路线必须符合中医的经络路线,这样,才能使内气,内劲在拳架中流动顺达,才不会别扭。
云水 1 真正的缠丝圈的核心应该在丹田,而不是四肢或身体其它局部地方,由丹田领出的缠丝才会协调,才会整合,才不会出毛病。
云水 2 缠丝的路线必须符合中医的经络路线,这样,才能使内气,内劲在拳架中流动顺达,才不会别扭。陈式太极有一套专门的缠丝功,练拳者应先练这套功法再练拳架,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知道缠丝圈正确,合理的轨迹才能往下练。
taijifan 腰中求。前一段,我发过一贴,有关“手随身动,步随身换”,手脚是由身体控制的,而身体的关键在腰胯。杨式虽不提缠丝,但这事实上就是缠丝。 包括我,对中医的经络不熟悉,若硬要想着往什么经络线路走,反而会有麻烦。既然缠丝劲是劲,就自然地沿着劲路走,这样就不会错了。
云水 [quote]taijifan 2 缠丝的路线必须符合中医的经络路线,这样,才能使内气,内劲在拳架中流动顺达,才不会别扭。
漂 关于内功和内气,这篇文章有帮助,讲的虽然是八卦掌,但应该对太极拳练习者有所帮助: http://sunzhijunbagua.2008red.co ... le_304_4107_1.shtml
坐庄 手搭凉棚,雾里看花,外行也来说句话,为的是抛出些砖头,让高手师傅们忍无可忍,出来拨乱反正,我等也有了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是理论学习,也比什么都不知道,闷头练习要强些。 还要感谢taijifan的视频,第一次看见陈氏太极可以这样打,这位朋友练起瑜伽,肯定是好手,脊柱从上到下全都可以“缠丝”,但不知“劲”是否也是这样缠出来的。
云水 1 腰胯还不等于丹田,丹田是窍位,位于神厥穴与命门穴连线的约前三分之一处,此处用意一动,必带动腰胯,牵动全身,即一动而无不动。如用腰胯领之,其意又差远了。 2 不懂中医,若有明师在旁,还不会出偏,如任意揣摩劲路,那就危险了,录像中的朋友就是一例。 中医的经络,简单来说,手三阴经,从胸腹走手指端,脚三阴,从脚趾端走回胸腹。阴经在内。手三阳,从手指端走头部,足三阳,从头走脚趾端。阳经在外。 在盘架中把五张弓做到了,就刚好符合三阴经在内,三阳经卫外,这时气血通畅,人感觉特别舒服,相反,五弓不全,就会感到别扭,某个位置气血不通,棚劲也不能形成,推手中往往容易被人压扁。 缠丝轨迹的正确,开合的感觉也会正确,在开时,会感到气从丹田走向四肢端,合时,则气从四肢端走回丹田。
坐庄 呵呵,我知道是反面教材,这不反话正说着吗?表扬这位适合练瑜伽。。。直接批评,那太不符合太极精神了,这也是我学太极的收获之一啊。我还是继续练我的猫步去了。拜拜。
想当年李元霸、岳云、金蝉子拉的铁滑车俺家也有!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2-22 21:23 , Processed in 0.25809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