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yeah

梅花桩——遗世独立的中华武术精华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4-9 1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梅花桩:
.jpg
发表于 2009-4-9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易筋经贯气诀》钩沉/李紫剑

大家姑且看之,不做争论…… .
在竹林古拳谱中,有数十篇功法理论专著,这些论著各有篇名,而无总名。
  相关篇目在河南《心意六合拳谱》中,被称作《易筋经贯气诀》,在《苌氏武技书》中被冠名《培养中气论》。
  收录同样的篇目内容的拳种,还有河北沧州的八极拳和梅花桩拳。
  上述篇目各版本差异极微,一望而知原始文本同出一源。的确,不同的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时间)、不同的地点写出相同的文章,那么,现行流传的相同内容当初只能出自一人之手。
  那么,谁是此集的著作人呢?
  苌氏武技传人认为,此集的作者是苌乃周,梅花桩拳认为苌乃周的笔录源自梅花拳古谱。而河南心意和竹林古拳,则认为出自“古人”,而佚其名——已名不可考了!
  事实究竟如何呢?
  古生物学家傅立叶说过:“给我一块骨头,我即可以复原这只动物生前的模样。”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但通过对文稿的细微差异的分析发现若干相关问题,我还自信能做得到。
  现在,就让我就各传本特有的片言只语展开论证,以搜寻该篇目文集的作者的真面目。
  首先让我们论证苌氏武技与梅拳秘谱的主从关系。
  梅拳秘谱上的《X肉变色论》为《“收”肉变色论》,只此一字,便足证梅拳该篇源出苌氏。
  “X肉变色”在心意拳谱、竹林拳谱、苌氏武技中,均写作“咽”肉变色。改“咽”肉变色为“收”肉变色,始于沧州八极,执笔人是一代俊彦丁发祥。丁发祥先生的《培养中气论》,是从苌乃周先生那里抄录的,他改咽为收,有他自己的见地。在《收肉变色论》词条下,丁氏自注云“收肉原本作咽肉。近日问之同乡,皆日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故日咽肉。”
  由于梅拳秘谱不但“收”肉变色,而且“皆云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则梅拳秘谱实录自八极拳谱不问可知。
  现在我再以面世时间论证《培养中气论》非苌氏所作。
  现存附有《易筋经贯气诀》的《心意六合拳》的文本,出现时间是1733年。1733年的时候,苌乃周先生才九岁。九岁的孩子,即便他是神童,他能写出《培养中气论》中的那些非有长期亲身体认才有可能感知和认知的纯学术性的论文吗?这可能吗?
  我再用时间作证,以证竹林古拳谱中的相关内容非出自苌氏武技。
  竹林古拳谱中的相关内容,被竹林人称为《拳书》。而《拳书》初录的年代,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此事有李氏家谱为证。
  在明朝的正德年间,苌氏一门还是江南望族,苌氏家族还没有落户中原呢!
  现在我再以一个人的姓名,考证《培养中气论》的渊源。
  在《苌氏武技书》中的《论手》条目中,首句道:“吴氏澄曰……”,这个吴氏澄是何许人也?找到这个人,也就等于发现一个年代——“培养中气论”必与其人有关!
  为了寻找这个吴氏澄,从发现这个线索到柳暗花明,我足足用了20年时间!20年啊!竟然一无所获!
  时间到了2004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浙江宁波四明的内家拳传人夏宝峰先生,才知道这位吴氏澄先生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内家拳一代宗师、张三丰先生的五传弟子吴昆山!
  吴昆山先生是个佛徒高僧,法号心澄,而氏澄,无疑是心澄的传抄之误。
  在我找到吴心澄先生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培养中气论》的渊源,因为在四明内家拳的标明作者是吴心澄大师的《行字拳勇·拳术论语六十三篇》中,已经如数囊括了《培养中气论》的所有内容。
  吴心澄身为内家高足,并不因循守旧认为前人不可超越,所以他在古传内家拳的基础上,创立了“行字拳”,行字拳简称字拳,即今人所谓之字门拳。
  苌先生《二十四拳谱序》中说:“余成童嗜武……深愧无成。后十年遇河南洛阳阎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又数年,得字拳四十法……”
  ——自序证明,苌先生学过字门拳,而字门拳,是吴昆山先生原创的。《初学条目》也罢,《培养中气论》内容也罢,都是吴昆山先生当年辑录的,几百年后重现于《苌氏武技书》,个中渊源还用多说吗?
  ——夏宝峰先生的大作《四明内家拳》很快就要公开出版发行了,到时候大家自作比较,便知老李言之不虚!
  行文至此,竹林拳书、心意拳《易筋经贯气诀》、苌氏武技《培养中气论》的本源似乎已经理清,不再存在疑问了。
  ——不过且慢!先别那么急着下结论!为什么?因为《拳术论语六十三篇》很可能并非全部出自心澄禅师之手,其中若干篇目很可能是“述而不作”得自师传!这一点,从六十三篇中若干篇目和行文风格上即可看出。我们有理由认为六十三篇是对古传文本的增益,而这作为增益基础的原始文本,很可能远远早于心澄禅师的年代。会早到什么时候,让我们慢慢考证。
  《易筋贯气诀》是易筋经的修炼秘诀,而易筋经千百年来一直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核心机密,少林寺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由外人来解释,所以可以肯定《易筋经贯气诀》的基本内容和原始文本只能出自少林寺。
  这就是说,现行的各有的易筋经文本,追根溯源,莫外少林寺!
  这种说法能在河南心意拳、竹林拳、四明内家拳的相关内容上得到证明吗?
  我相信能。现在就让我予以论证。
  心意拳源于少林心意把,是心意把的延伸。少林寺内的心意把和寺外民间的心意拳分别独立发展演化。而最终形成心意拳的寺内拳和寺外拳两大流派。数百年来心意拳的寺内派和寺外派关系密切,清朝乾隆年间,寺外派的心意拳宗师马学礼先生,就曾主持过少林寺千佛殿的修复工作并深获盛誉。有着如此的新老机缘,心意拳谱上收录少林秘籍自不足为奇。竹林古拳的主要内容是张阳拳、通背拳,而通背拳的创始人,便是内家拳鼻主张三丰。在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继承张阳拳通背拳的竹林李氏始祖李权,是通背拳的第四代传人。即张阳(三丰)——佚名——王师傅——李权。此事有李氏家谱及通背拳古谱为证。
  近四十年来,我一直认为竹林的通背拳古谱为宇内孤本。2006年6月,著名武史考证家崔虎刚先生从海外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喜讯:与竹林通背拳古谱内容相同的通背拳古谱现身于少林,并且书写规范准确,足可弥补竹林抄本的不足。
  这一纸文书的发现。把竹林通背拳法与少林寺的联系推到了五百年前。这显然说明在五百年前竹林拳法宗师就与少林寺有学术联系,二者互相交流谱论也自在情理之中!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四明内家拳。
  
  四明内家拳的传承是:
  
  张三丰——王宗——陈洲同——张松溪——叶继美——吴昆山、陈贞石、夏枝溪……(近代)夏宝峰。
  吴昆山之后的传人不需论,由吴昆山前溯,则叶继美、陈洲同、王宗均未有涉足少林之历史,而张松溪先生,更与少林存有过节。他们这些人,都未和少林寺发生过学术联系。这就是说,易筋经内容登录内家拳谱只能是在他们之前。
  在他们之前,只能是张三丰。
  内家拳史料记载张三丰与少林寺有学术联系:“三丰精于少林”便是无可置辩的铁证,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这是文证。而内家拳谱中的相关内容,便是物证。请大家看明白了,四明内家拳的《吕祖式》,便是如假包换的少林八段锦(易筋经);而《拳术论语六十五篇》中的相关内容,则明明白白就是易筋经贯气诀!
  把内家拳经典认祖归宗于少林,很可能自认私淑于内家拳的读者都会不高兴,明明白白写在内家拳谱上的文字,怎么成了少林原传呢?先生为什么就不判定心澄禅师就是六十三篇全卷的创作人呢?
  说实在话,我也很想一锤定音,了结这宗学术公案。但是学术考证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需要的是事实说话、时间验证,感情和个人爱恶均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尽管我自己也很想把此荣誉归于心澄禅师,但事实所在我也就爱莫能助。
  内家拳与少林拳同出一源,都是通背拳、都是张三丰先生所传。但从第二代传人起,竹林拳与内家拳就形同参商,素无往来,这种情况从1505年竹林李氏继承竹林拳开始,直到2004年我认识四明内家拳传人夏宝峰先生为止,我们两家是500年没有来往,因此也就谈不上任何学术交流。
  竹林古拳谱辑录于正德年间,即1520年前后。而心澄法师是生活于嘉靖年间亦即1550年前后的张松溪先生的再传弟子。所以心澄法师辑拳术论语六十三篇的时间,至少应在1570年之后。同样的内容,早在50年之前即付诸竹林拳谱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我满心帮吴先生说话,我能把易筋经贯气诀划到吴先生的名下吗?我不能,还有谁能吗?
  也许还有人对竹林李氏始祖的通背拳的第四代传人的身份表示怀疑,对此我的回答是:四明内家拳的第四代传人张松溪先生得传于嘉靖年间都无可置疑,那么早于其近半个世纪的竹林李权成为通背拳第四代传人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资料,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易筋经贯气诀》源于少林寺,作者佚名。
  在新的史料和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可以认为《易筋经贯气诀》的源流已经澄清。
发表于 2009-4-9 21: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情况下是这样:大家拿着一样的拳谱,练着不一样的东西。大部分的东西还是口传心授。同一句话一个人这么说,一个人那么说。
发表于 2009-4-9 21: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9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影片][字门拳]

sun9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gz7SQEsU4w


看不懂,不明白是干什么的。
发表于 2009-4-9 21: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7hh_Uiim0&NR=1这是福建鹤拳,上面是字门拳.这些势子古朴.看易筋经贯气诀再看看这些.觉得挺有启发.
发表于 2009-4-9 2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SUN老兄是学什么的?
发表于 2009-4-9 22: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的是鸟迹拳.有两本古拳论,就我个人来讲十分喜欢,百读不厌.其一就是《易筋经贯气诀》其二是内功四经.我个人认为后来发展新拳学新理论都可以从这两篇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只不过是时代不同套上新名词而已.
发表于 2009-4-9 23: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事很难讲,毕竟功夫有实在太多的东西是非常隐秘的。拿出来的不一定就是全部。有一些是属于窍要的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高手不一定是练的最刻苦的那一个。有时候只是一点点的小窍门。

好比站桩,大家都是那么一站。里面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没见过,不明白的实在太多。第一个字门我是一点也不明白,鹤拳多少知道一点。

如果是我练,最起码我两手会同时动,钩错牵扯。身手我会有呼应。鹤拳这一点就很明显。

比如形意拳的五行,看了多少家。很多都是一只手动。不是说不对,这里面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只是我不懂。

以前看别人,很容易就轻易下结论。现在是不敢了,里面道道太多。

拳法不同于佛法,佛法有一套体系,虽然很大,但是有个相对比较清晰的轮廓。拳法由于各自的技术保密,很难让人得窥全貌。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桩武术表演——桩上练拳

此视频为2009年度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梅花桩武术表演中间一部分——桩上武术表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4oexnn1zs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5: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桩武术表演——成拳

此视频是2009年度香港国际武术节梅花桩武术表演的一部分——梅花桩成拳对打表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eature=channel_page
发表于 2009-4-10 17: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梅花桩武术表演



在桩上练剑,练春秋大刀和练枪的小伙子,功底很好,根劲很足。很明显,上过桩的就是不一样。其实,在桩上练功,是比较容易出功夫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捷径,道理很简单,很多拳法的要领和精髓,在地面上练时,很容易被忽略,或无法理解,一定要师父的千雕万凿才能做正确;而在桩上,要领精髓你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做不好,你一定掉下来,这也就帮了师父们的大忙了,只要你上了桩,师父们不用多说,不用多看,功夫自然很快就会练成。不信?大家上桩一试便知。
发表于 2009-4-10 18: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试过了?
发表于 2009-4-10 18: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叶!
以前没见过,开眼了。
发表于 2009-4-10 19: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老李试过了?


算是试过,但条件很差,不过也小小体会到了那个桩上练功的意境。这不期待着老叶的正宗的梅花桩呢。建议大家不论练啥拳的,都上桩玩玩,保证有意外收获。 :)
发表于 2009-4-10 1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李见过几个功夫练成的?我是一个也没见过。
恩师杨先生依然在不断发展自己,汤师爷90多岁还可以放我,他说自己只是得芗老部分。

这个东西没有止境,别说功夫练成,一门功夫见全了,听全了都不容易。没有个几十年的苦功夫根本不可能,还要有很多先决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0: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桩稀有兵器

以上上传的是在前不久香港国际武术节上,我的师兄弟们进行的梅花桩桩上表演和成拳表演,还有稀有兵器表演,文件太大,YOUTUBE拒绝。片长13分多种,使用了很多种的兵器,我不会将一个文件分成两个,所以传不上去。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将平常我们练拳时的视频传上去。是练成拳的。很多师兄弟,打得浑身是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fll41mDjs
发表于 2009-4-10 2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老李见过几个功夫练成的?我是一个也没见过。
恩师杨先生依然在不断发展自己,汤师爷90多岁还可以放我,他说自己只是得芗老部分。

这个东西没有止境,别说功夫练成,一门功夫见全了,听全了都不容易。没有个几十年的苦功夫根本不可能,还要有很多先决条件。


哈哈,积木兄很认真。我说的是有点不严谨,但我的意思应该很明白,主要是针对初学者:

1)虽条件差,但我小试过,尝到甜头,领悟到一点意境;
2)得到的结论是,桩上练功长功夫比地面上快,容易练成全身上下一气,整体性好,而这正是初学者的最难克服的;
3)建议大家,若有条件,上桩试试,定有新天地;

有点小心得,就希望同大家分享。谢谢积木兄的文理逻辑审核,又让我学到了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武术精华

中华武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不是哪一派武术门派可以代表的。在其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各种武术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所以很多武术门派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东西。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很难说那种东西是起源,那种东西是主流,中华武术一样,虽然门派很多,但追根求源,终点肯定一样。

我不愿意强调梅花桩有多少创新?有多少是自己独有的东西?其实梅花桩的发展就是因为融合了很多门派的东西,引进了道家,甚至佛家的哲学,才成为了今天的样子。梅花桩称为“僧门道派”,特别是后一百代引进了很多道家的功法和思维,也学习了很多佛家的道理。在我们习练过程中要追求“空”“无”“不二”的境界,这些就是佛家和道家的东西。功夫练到极限无非是“空”和“无”。我们老师很推崇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一首诗:“道法自然一气游,空空净净最难求,万法得来皆无用,形体应当是水流。”

我觉得梅花桩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吸收、融合其他门派的东西,所以才更有特点!我们能将太极、八卦、少林、形意的很多思想和套路学回来,并运用到自己的锻炼中。最近我教孩子们练习梅花剑,其实梅花剑没有套路,我教他们全部是随机编排的,也让孩子们自己参与编排剑式,孩子们乐在其中,觉得自己能够创新!下面我专门就我教梅花剑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发表于 2009-4-10 20: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老叶能够把梅花拳在海外发扬光大。到时候温哥华又可以多一个旅游景点。

一片桩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3:09 , Processed in 0.069194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