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野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2-8-25 13: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希那穆提传》


编辑推荐
  
  克氏自己认为,他虽演讲无数,书也出版了不少,但他的教诲不是这些书,他说:“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克氏的话语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认识你自己。
  本书是对他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他的启发和教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真实记述,是了解克里希那穆提和他的思想及教诲最重要的一本书。


内容简介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是20世纪最卓越的灵性导师,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他的教诲,他坚强无畏,言论和著作无法归属于哪一种宗教,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一直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以及放下自我、宗教与民族的局限与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以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他的智慧和洞见不断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士。但是他一直宣布他不是权威,他解散为他设立的“世界明星社”,宣布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


作者简介
普普尔.贾亚卡尔 (Pupul Jayakar),印度著名哲学家及文艺界领袖.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副会长.印度传统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印度文化交流委员会副会长,英迪拉?甘地纪念会副主席,早年在英国受教育,回国后即致力于甘地所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克里希那穆提五十


目录

前言 献给笼中鸟的一首诗
PART ONE 年轻的克里希那穆提(1895-1946)
  第1章 孕育于空,在空中诞生
  第2章 通神学会和它的玄学体系
  第3章 我的尊者,真的是你吗?
  第4章 母亲!请你摸摸我的脸。它还在那儿吗?
  第5章 这里的生活充满强烈的内心活动
  第6章 我和我的弟弟已经融为一体
  第7章 克里希那穆提的自我已被火焰吞没
  第8章 被人遗忘的岁月

PART TWO 克里希那穆提(1947-1949)
  第9章 有朋自远方来
  第10章 你就是这个宇宙
  第11章 与树为友
  第12章 我的身旁有一张脸
  第13章 你为何不先清扫自家门前的马路?
  第14章 在夕阳中,水面的颜色就像新生的花朵
  第15章 圆融自性本无碍

PART THREE 教诲的明朗化
  第16章 心智一旦了解自己的运作,宗教情怀便产生了
  第17章 心似乎在无限扩张
  第18章 没有结果的行为可能产生吗?
  第19章 以全融头脑说话

PART FOUR 洞见之河(1960-1962)
  第20章 透过否定才有创造力
  第21章 兴入自心犹如踏上探究的不归路
  第22章 醒来吧!
  第23章 什么都不是的人才是快乐的

PART FIVE 改变的地平
  第24章 没有创意的人才设立僵死的制度
  第25章 我们必须提出没有答案的问题
  第26章 爱是没有痛苦的
  第27章 观者就是所观之物
  第28章 池塘中的卵石
  第29章 骑虎难下

……
PART SIX 教诲的总结(1978-1985)
结语
ke_biography.jpg
发表于 2012-9-30 21: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希那穆提生平与工作概述

吉度·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5月11日生于印度南部的一个小镇——默德讷伯莱。他和他的弟弟幼年时被安妮·贝赞特博士收养,贝赞特博士时为通神学会的主席。贝赞特博士等人宣称克里希那穆提将成为世界导师,通神学人士预言了世界导师的到来。为了为世界导师的到来做好准备,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东方世界明星社成立起来,年轻的克里希那穆提成为了该社的首脑。

然而,1929年,克里希那穆提宣布放弃他一直被期待扮演的角色,解散了有着众多追随者的明星社,并归还了之前因这项工作而接受的所有资金和财产捐赠。

从那时起,直到他1986年2月17日去世,在将近60年的时间内,他走遍世界,就人类彻底改变的迫切需要,与大规模的听众和个人进行谈话。

克里希那穆提被全世界公认为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宗教导师之一。他并未讲述任何哲学或者宗教,而是探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事情,探讨有着暴力和腐败的现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探讨每个人对安全和幸福的追求,以及人类将自己从内心恐惧、愤怒、伤害和悲伤这些重负下解放出来的必要性。他极其准确地解释了人类头脑细微的运作方式,指出需要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种冥想和灵性的深邃品质。

克里希那穆提不属于任何宗教组织、派系或者国家,也不认同任何政治派别或意识形态派别。恰恰相反,他坚称,正是这些因素分裂了人类,并带来冲突和战争。他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的听众,我们首先都是人类,而不是印度教徒、穆斯林或者基督教徒,我们就如同其他人类一样,彼此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恳请我们轻轻踏上这个地球,不去毁坏我们自己或者环境。他传达给他的听众一种对大自然的深切的尊敬感。他的教诲超越了人为制造的信仰体系、民族主义感情和宗派意识。同时,它们为人类对真理的追寻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方向。除了与当代紧密相关这一点之外,他的教诲是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克里希那穆提讲话时,不是作为一个古鲁,而是作为一个朋友,他的讲话和讨论并非基于传统基础上的知识,而是基于他自己对人类头脑的洞察,基于他对神圣的所见,因此,他始终以一种新鲜而直接的方式进行交流,尽管他所传达讯息的精髓经年不变。当他面向一大群听众演讲时,人们感觉克里希那穆提是在对他们每一个人讲话,探讨的是他或她特定的问题。在私下的会面中,他是个慈悲的老师,全神贯注地倾听每个带着悲伤而来的男人或者女人,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领悟来治愈自己。宗教学者们发现他的话语为很多传统概念带来崭新的意义。克里希那穆提接受现代科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挑战,与他们一起一步步深入,探讨他们的理论,不时让他们发现那些理论的局限所在。克里希那穆提留下了巨大的文字宝库,其形式有公开讲话和著述,有与师生们、科学家和宗教人物们的讨论,有与个人的对话,有电视和电台访问,还有信件。其中已有不少作为书籍、音频和视频资料出版。

更多关于克里希那穆提生平的信息,可以参见玛丽·勒琴斯和普普尔·贾亚卡尔所写的传记。

http://jkrishnamurti.org/ch/about-krishnamurti/biography.php

克里希那穆提视频

http://jkrishnamurti.org/ch/krishnamurti-teachings/video.php

http://jkrishnamurti.org/krishnamurti-teachings/video.php

Krishnamurti Audios

http://jkrishnamurti.org/krishnamurti-teachings/audio.php


发表于 2012-9-30 21: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 » 每周引用档案

美和对自然的观察

你们很多人都生活在环境拥挤、嘈杂、肮脏的城市里。也许你不经常见到自然。但世界上有美丽非凡的海洋,你却与它没有关系。你看着它,也许还在里面游泳,但是对有着巨大活力和能量的海洋,对冲向岸边的海浪之美的感受——海洋的非凡运动与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如果你与那些没有关系,你又怎能与另一个有任何关系呢?如果你没有感知到海洋,海水、海浪的质地,涨涨落落的潮汐巨大的活力,你又怎么能觉察到或者对人们之间的关系敏感呢?请注意,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美不仅仅存在于外形之中,而且美本质上是那种敏感的品质、观察自然的品质。


美与自我摒弃

美不是由人类拼凑出来的东西。当彻底摒弃了自我,完全消除了自我、“我”,以及它所有的痛苦和孤寂,所有的绝望、焦虑和恐惧,美才会出现。此时你才能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发表于 2012-9-30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诲的核心

克里希那穆提于1980年应他的传记作者玛丽∙勒琴斯的请求所作。
克里希那穆提教诲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所做的表述中:“真理是无路之国。”人不可能通过任何组织,任何信仰,任何教义、牧师或仪式,任何哲学知识或者心理技巧,来达到真理。他需要通过关系的镜子,通过了解他自己心智的内容,通过观察而不是智力上的分析或者内省式的剖析,来找到真理。

人为自己建立了各种意象,以充当安全的围墙——宗教的、政治的、个人的。它们以符号、观念、信仰的形式出现。这些意象的包袱,支配着人的思想,他的关系,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这些意象是我们问题的根源,因为它们把人与人分割开来。他对生活的感知被他头脑中已经确立的概念所塑造。他意识的内容就是他的整个存在。这个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个性只是名与形,以及他从传统与环境中所获得的肤浅文化。人的独特性不在于表面,而在于从他意识的内容中完全解放出来,而这些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所以他不是一个个体。

自由不是反应;自由不是选择。人自欺地认为,因为他有选择,所以他是自由的。自由是纯然的观察,没有方向,没有对奖惩的恐惧。自由是没有动机的;自由不是在人类进化的结尾,而是在他存在的第一步。在观察中人开始发现自由的缺乏。自由是在我们对日常生存和活动无选择的觉知中发现的。

思想是时间。思想产生于经验和知识,而经验和知识是与时间和过去分不开的。时间是人类的心理敌人。我们的行动是基于知识,从而是基于时间的,所以人总是过去的奴隶。思想永远是局限的,所以我们生活在无休止的冲突与挣扎中。心理上的进化是不存在的。当人开始觉知到自己思想的运动时,他会看到思想者与思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经验者与经验之间的分割。他会发现这个分割是一个幻觉。只有此时,才有纯然的观察,它是没有任何过去及时间阴影的洞见。这个超越时间的洞见,带来一种深刻的,根本的心灵突变。

完全的否定是肯定的精髓。在否定了思想在心理上带来的所有那些东西时,只有在此时,才有爱,也就是慈悲与智慧。

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版权所有
发表于 2012-9-30 2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Core of the Teachings

Written by Krishnamurti in 1980 at the request of his biographer Mary Lutyens.

The core of Krishnamurti’s teaching is contained in the statement he made in 1929 when he said, “Truth is a pathless land”. Man cannot come to it through any organization, through any creed, through any dogma, priest or ritual, not through any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or psychological technique. He has to find it through the mirror of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s of his own mind,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ot through intellectual analysis or introspective dissection.

Man has built in himself images as a fence of security—religious, political, personal. These manifest as symbols, ideas, beliefs. The burden of these images dominates man’s thinking, his relationships, and his daily life. These images are the causes of our problems for they divide man from man. His perception of life is shaped by the concepts already established in his mind. The content of his consciousness is his entire existence. The individuality is the name, the form and superficial culture he acquires from tradi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uniqueness of man does not lie in the superficial but in complete freedom from the content of his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ommon to all humanity. So he is not an individual.

Freedom is not a reaction; freedom is not choice. It is man’s pretence that because he has choice he is free. Freedom is pure observation without direction, without fear of punishment and reward. Freedom is without motive; freedom is not at the end of the evolution of man but lies in the first step of his existence. In observation one begins to discover the lack of freedom. Freedom is found in the choiceless awareness of our daily existence and activity.

Thought is time. Thought is born of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which are inseparable from time and the past. Time is the psychological enemy of man. Our action is based on knowledge and therefore time, so man is always a slave to the past. Thought is ever limited and so we live in constant conflict and struggle. There is no psychological evolution. When man becomes aware of the movement of his own thoughts, he will see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thinker and thought, the observer and the observed, the experiencer and the experience. He will discover that this division is an illusion. Then only is there pure observation which is insight without any shadow of the past or of time. This timeless insight brings about a deep, radical mutation in the mind.

Total negati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positive. When there is negation of all those things that thought has brought about psychologically, only then is there love, which is compassion and intelligence.

Copyright ©1980 Krishnamurti Foundation Trust Ltd.
发表于 2012-9-30 2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卫·博姆教授(曾就职于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

我初识克里希那穆提的作品是在1959年读他的《最初和最终的自由》。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对观察者和观察对象这个问题的深入洞察。作为一个主要关注量子论的理论物理学家,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与我工作的核心密切相关。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个理论首次提出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不能分开的概念,从总体上理解物质的基本规律需要借助这个概念。

因为这一点,也因为这本书另外还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洞察,我感到迫切需要尽快直接与克里希那穆提亲自交谈。我初次见到他,是在他有一次到访伦敦时,与他交流时感受到的无比自在深深震撼了我。他以巨大的活力倾听对方,他对我的话做出回应时毫无自我保护的保留态度,这使这种自在成为可能。作为一个在科学领域工作的人,这种回应让我感觉非常惬意,因为我接触的其他科学家本质上具有与此相同的品质,我与他们有一种非常亲密的心灵交会。这里我特别想到了爱因斯坦,在和我进行的多次讨论中,他显示出一种类似的热情,并且没有隔阂。此后,我开始定期与克里希那穆提见面,只要他来伦敦,就与他进行讨论。

……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弥漫着一种或许可以叫做科学探索精髓的东西,当时这被认为是其最高级和最纯粹的形式。这样,他从一个事实开始,例如我们思想过程的本质。这个事实通过密切的关注得以确立,其中包含着对意识过程的仔细聆听和不懈观察。在这当中,你是在不断地学习,这种学习带来对思想过程的全面或普遍本质的洞察。随后这种洞察受到检验。首先你看到它是否具有一种理性的秩序。然后你看到从那洞察中流淌出的生活这个整体,是否由它赋予了秩序和连贯性。

克里希那穆提经常强调他绝不是权威。他有了一些发现,他只是尽力让那些能够倾听他的人可以触及这些发现。他的著作并不包含一套教义,他也不为如何获得寂静的心灵提供技巧和方法。他不以建立任何新的宗教信仰体系为目的。相反,这取决于每个人能否亲自发现那个克里希那穆提称为关注的东西,并从那里继续,依靠自己去获得新的发现。

这是博姆博士1982年所写的一篇文章的摘录。

美国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版权所有

发表于 2012-10-21 1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伤害自然,那么你就是在伤害自己 - J∙克里希那穆提在线每日引用

自然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源于大地,源于种子,我们是所有那些的一部分,但我们正在快速地失去我们同样是动物的感觉。你能否对一棵树有一种感觉,看着它,欣赏它的美,倾听它所发出的声音;对那些小植物很敏感,那些小草,那些延墙而上的蔓藤,那些树叶上的光与影?你必须觉知到所有这些并与你周围的自然有一种交流的感受。你可能生活在城镇里,但那里一定会有树。隔壁的花园也许照顾得不是很好,杂草丛生,但看看那里的花,感受一下你就是所有这些的一部分,所有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伤害自然,那么你就是在伤害自己。 - 《给学校的信第二卷》,第71页
发表于 2012-10-30 19: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片《鸟瞰地球》


影片跟随采访者雅安·阿瑟斯-伯特兰走访了世界上仅存的一些生态保持原始状态的地区,观察这些地方遭到的侵蚀,探讨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果,物种的多样性被破坏,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身。希望能通过本片呼吁全世界,呼吁人类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资源,减少森林的破坏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保护森林资源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


据了解,《鸟瞰地球》是法国自然摄影大师雅安·阿瑟斯·伯特兰的力作,拍摄周期长达3年,去年在英国首播时有580万人争相收看,位列全英国自然历史类纪录片收视排行榜第三位。


《鸟瞰地球》是BBC继《冰冻星球》之后推出的又一自然类纪录片力作,该片借助鸟的视野,令观众俯瞰地球那些令人赞叹的自然奇观,那些展翅高飞的鸟儿带领观众穿越高山和峡谷,横跨大陆和海洋。除此之外,这部纪录片还饱含着人文情怀,展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

  例如在第三集《南美洲》中,为了保护它们的后代,一队自告奋勇的大雁勇士组成了防御北极熊的岗哨。在第五集《亚洲和澳洲》中,一队蓑羽鹤借助气流飞跃平均海拔6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和挑战极限的生命力量震撼人心,观众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观后感,盛赞该片“绝美和惊艳”。

成都观众周先生说:“这部片子在大假期间我一直都在追看,可以让人产生对大自然和地球的由衷热爱,我最好奇的是,那些神奇的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难道摄影师是跟随着鸟儿在一起飞?”

  原来,《鸟瞰地球》摄制组真的和成群的鸟儿从大地上飞过。雅安·阿瑟斯·伯特兰在接受采访时说:“乘坐特制滑翔翼,我们的镜头与苍鹰和大雁并肩飞行,穿越威尼斯、爱丁堡和多佛尔的白色悬崖。利用遥控操作的无线电飞机,我们悄悄混入了火烈鸟群,随它们一起跨越千里,寻找最理想的咸水湖。”

  在最后一集中,摄制组还出动了直升飞机拍摄白鹳进入伊斯坦布尔时的壮观景象。而在第二集中一只老鹰飞翔的时候,画面竟然出现了抖动和摇晃,原来这是一只人工驯养的鹰,摄制组在它身上安放了特制的摄像机,以力求真实还原鸟眼看到的世界。

为了展示人眼看不到的美

  法国人雅安·阿瑟斯·伯特兰用了整整3年才拍摄完《鸟瞰地球》,在此之前他是一名专门从事航拍的摄影师,他乘坐在热气球上拍照片超过30年。

  对于用影像的方式拍出《鸟瞰地球》,雅安的解释是:“我想向人们展示的是那些就在我们周围,鸟儿可以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景色。地球的美丽远远超出了我所有的想象力。当我开始从天空中鸟瞰地球的那一天起,它的壮美给我带来的惊喜就从没有停止过。这种从多年摄影中发现的美,已经改变了我,它驱使我成为一名环保人士。”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网友热议

  自种天然:每次看BBC的纪录片,都会有些许的沮丧感觉,自己对大自然的那点了解,实在太过肤浅!看完《鸟瞰地球》,会觉得,每一次的新发现,只不过是:验证而已。


http://jishi.cntv.cn/nkdq/videopage/index.shtml

http://jishi.cntv.cn/explore/niaokandiqiu/videopage/index.shtml

发表于 2012-10-30 2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Krishnamurti's Teachings » Video » Freedom from the self


Freedom from the self
3rd Public Talk, 3rd September 1983


So what is the cause, the root of fear? Is it thought and is it time? We must cover a great deal so we must be brief. Is it thought -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or thinking about the past? And so, is thought one of the causes of fear? And is time also the cause - time, as growing old, as most of us are. The moment we are born we are already growing old. And time as future - not by the watch, by the day or by the year - but time as a movement from 'what is' to 'what should be', 'what might be', 'what has been', we said the whole movement of time,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ime - is that one of the causes of fear? The memory of some pain,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hich might have happened a couple of weeks ago and remembering that and being afraid that it might happen again - which is the movement of time and thought.


http://jkrishnamurti.org/krishna ... lf-full-version.php
发表于 2012-11-3 08: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Krishnamurti's Teachings » Video » In total silence the mind comes upon the eternal

7th Public Talk at Saanen, 1979



http://jkrishnamurti.org/krishna ... al-full-version.php


Now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what is meditation, not just accept what somebody says, if you want to find out, certain obvious things are necessary. There must be no authority, because then you depend on that. Right? Obviously. Therefore you are struggling, you are imitating, conforming. And one mu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ntrol. Who is the controller? You understand? You understand this? I wonder if you understand all this. No? Are you interested in all this? Because it is your life, not my life. This is your everyday life we are talking about - what is involved in it, whether one can be free of all this chaos, confusion and misery. And this is the enquiry, you are enquiring, not me enquiring and you accepting; we are together enquiring, we are together taking the journey.
发表于 2012-11-3 12: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Krishnamurti's Teachings » Video » Are Desire and Time Responsible for Fear?

5th Public Talk at Saanen, 1979
Full Version

http://jkrishnamurti.org/krishna ... ar-full-version.php


So is it, we are asking, is it fear? Because you observe the multiplication of gurus all over the world guaranteeing security - 'Do this, follow this, practise this, and you will have something at the end of it'. That is, reward. The promise of a reward has a certain fascination and the hope you will find in that security. But when you examine it a little more closely and are not so gullible, not swallow the whole thing the other fellow says, then you find very clearly that the reward is the reaction of punishment, you understand? Because we are trained to the idea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Right? This is obvious. So to escape from punishment, which means pain, grief and all that, we search for a reward and hope thereby in that to find some kind of security, some kind of peace, some kind of happiness. But when you go into it you don't find it. The gurus and the priests may promise it, but they are just words. Right?
发表于 2012-11-3 20: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与克里希那穆提的知识论比较
THE EPISTEMOLOGY of ZHUANGZI and JIDDU
KRISHNAMURTI : A COMPARATIVE STUDY


林永信
LIM JONG SHIN
MASTER OF ARTS (CHINESE STUDIES)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
SEPTEMBER 2011


http://eprints.utar.edu.my/309/
发表于 2012-11-3 2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10 1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Krishnamurti's Teachings » Video » Nature of Fear

And we are asking: what is the cause of all the fear?

What is the orig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ear? And can that fear first psychologically, inwardly... not the fear of outward things, but first the inward inside the brain, inside the very hidden part of the brain, the very recesses of the brain, what is fear?


http://www.jkrishnamurti.org/kri ... ear-part-1-of-1.php
发表于 2012-11-10 1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Krishnamurti's Teachings » Video » The Origin of Fear

What is the origin of fear?

Is it possible for the human mind to be completly free of fear?

Fear creates disorder.


http://www.jkrishnamurti.org/kri ... ear-part-1-of-1.php
发表于 2012-11-11 0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 » 视频 » "是什么导致了关系中的混乱?


"是什么导致了关系中的混乱?
马德拉斯,第四次公开讲话,1979年1月7日
Full Version

http://jkrishnamurti.org/ch/kris ... ip-full-version.php
发表于 2012-11-17 11: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国际]中美 猜疑与互信(20121116)

http://news.cntv.cn/program/shenduguoji/20121117/100056.shtml
发表于 2012-11-17 11: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国际]亚太 美国的选择(20121019)

http://news.cntv.cn/program/shenduguoji/20121020/100333.shtml

发表于 2012-11-17 11: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国际]日本:岛国的迷失(20121012)

http://news.cntv.cn/world/20121013/100104.shtml
发表于 2012-11-17 1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 上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目录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致读者
  第一编 史前人类
  第1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第2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第4章 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
  第5章 希腊--罗马文明
  第6章 印度文明
  第7章 中国文明
  第8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文明:是祸还是福?
  第三编 欧亚大陆中世纪的文明
  第9章 中世纪文明形成欧亚大陆一致性
  第10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11章 突厥人的蒙古人的入侵
  第12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第13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14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发达社会与“遏制领先”
  第四编 公元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15章 非洲
  第16章 美洲和澳大利亚
  第17章 欧洲扩前夕的世界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中的民族
  第五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18章 西方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19章 西方扩张的儒家世界
  第20章 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21章 西方文明的扩张:经济扩张和国家建设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与关于历史的流行理论
  第六编 西方崛起的世界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息亚阶段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从世界历史看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第26章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第27章 欧洲的政治革命
  第28章 俄国
  第29章 中东
  第30章 印度
  第31章 中国和日本
  第32章 非洲
  第33章 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第34章 波利尼西亚
  第35章 全球统一性的巩固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马克思的预期与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 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 大同盟、冷战及其后果
  第44章 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后记

tongshi.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5-1-22 05:43 , Processed in 0.12098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